·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伟哥那些事儿——伟哥、可乐、上岛咖啡们的故事



伟哥的故事



毫无疑问,Viagra的诞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就好像某个狼友天天在网上找图片,一心想观摩林志玲的胸,最后看到的竟是阿娇张柏芝的艳照一样,该是多么大的惊喜——这就是天道酬勤啊!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辉瑞制药公司一群“科学家”了好几年的时间,研发了一种新的药叫做西地那非(Sildenafil)。西地那非(Sildenafil)最早是作为一个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而进入临床研究的研究者希望西地那非能够达到扩张血管缓解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但是临床研究显示,西地那非对心血管的作用并不能达到研究人员的预期,作为一个心血管药物,西地那非的表现是相当令人失望的,无法成长成为一个成功的治疗药物。1991年4月,西地那非的临床研究正式宣告失败,但受试者报告的一项副作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研究员发现,治疗者在领过试药之后都不愿意交出余下的药物。追查之下,发现这一种药对病者的性生活有改善。在经辉瑞高层许可后,研究人员就西地那非对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作用展开了研究,并于1998年3月27日获得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上市许可,成为令辉瑞公司名声大噪的一个产品。
Viagra迅速风靡世界,自然也来到了中国。快人快语的香港人讲究简洁明了,直接译名为“伟哥”。这个译名完全不逊色于可口可乐,信达雅之余,朗朗上口,人见人爱。
相形之下,台湾翻译的“威尔刚”和大陆的“万艾可”就不免狗尾续貂的遗憾了。


学习

TOP

知识贴,这不错~

TOP

伟哥那些事儿——伟哥、可乐、上岛咖啡们的故事



泼妇腰片的故事



泼妇腰片算不上一道很有名的菜,最多算二线川菜吧。不过它的故事很有意思,所以也不妨讲一讲。
据说是在民国初年,在四川泸州的渠坝镇,有一对夫妻,男的器宇轩昂,一表人才,并且十几岁时在前清就中过秀才,是当地有名的才子。女的更不用说,渠坝那个地方,山清水秀,美女辈出,秀才娘子则是当时的镇花,不仅长得美,而且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搁现在,至少也能在《还珠格格》里演个丫鬟。毫无疑问,这对夫妻是小镇上人人称羡的天造地设的一对。
可是家家有本难难念的经。秀才家的困扰在于秀才田径行足球行可床上不行,搞得娘子很不开心,那会儿有没有伟哥,久而久之文静秀美的娘子就变成了一个泼妇,对老公非打即骂,吓得老公有家不敢回,沉迷于茶楼酒肆,多少有点苏格拉底的味道。
酒馆的老板娘很同情秀才,就天天给他做一份麻辣腰片,偷偷在里面放一些她家里祖传的偏方,结果没多久,秀才行了。娘子大喜,重新温柔可爱,秀才自然敢回家了,这道菜也就流传了下来。四川人幽默,就取名为泼妇腰片,善意的揶揄秀才夫妇。
传说几年后袁世凯称帝,蔡锷将军起兵讨袁“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最艰苦的战争就发生在渠坝那一带。蔡锷将军领军有方,护国军对百姓秋毫无犯,自己和士兵却缺衣少食,依然英勇作战,深深的感动了当地的百姓。
百姓们杀猪宰羊,箪食壶浆,纷纷前往军营劳军,蔡将军花钱买下,通通分给手下的军官和士兵,自己依然只是喝泉水啃干馒头,直到听说了泼妇腰片的故事,感觉很有意思,才吃了两口这道菜,夸奖一声,便继续忙着部署去了。但正因为蔡锷将军吃过,泼妇腰片很快就风行了整个四川。
后来因为劳累过度加上过于营养不良,蔡锷将军不幸患上重病,讨袁成功之后,34岁便英年早逝。为了纪念蔡锷将军的护国战争,人们把将军驻军之处命名为护国,这是后话。
1

评分人数

    • bell: 精品文章铜币 + 20 枚

TOP

伟哥那些事儿——伟哥、可乐、上岛咖啡们的故事



过桥米线的故事



云南名吃过桥米线同样年代久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和许许多多的中国民间小吃一样,它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有一个秀才,家住云南蒙自县城外。秀才学问很好,运气很差,总是考不中进士,但凭着一颗勇敢的心,屡败屡战——在当时,考秀才有点类似于现在考公务员,并不容易;而中进士则意味着将成为领导干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说,这个秀才是很有追求的。
秀才的追求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秀才家住城外的一个批发市场附近,很吵很闹,于是秀才每天吃完早点就跑到附近的一座湖心小岛上读书。中午时分,他那美丽善良贤慧勤劳的老婆总会做好他爱吃的米线给他送去,但是每次到了岛上,米线都已经凉了。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盖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童子骨等好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至于这位秀才后来的前途如何,反而倒没人关心了。可见,民以食为天,此言不谬。

TOP

伟哥那些事儿——伟哥、可乐、上岛咖啡们的故事



二锅头的故事



曾经一度,北京的许多导游在带旅游团时会告诉客人:“到京城有三乐──登万里长城、吃全聚德烤鸭、喝二锅头酒,三乐不全不算到北京。”当然现在全聚德、二锅头早已被三里屯、秀水街取代了,不过二锅头在老北京心目中,就仿佛偶像之于粉丝,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锅头酒始于宋朝晚期,迄今大概有800年的历史。它是由当时北方蛮族的烧酒,也就是俗称的烧刀子发展而来的。不过直到清朝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前门外“源升号”酒坊的酿酒技师赵存仁等三兄弟为纯净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进,二锅头酿制技艺才基本形成。
在南方不少地方,人们习惯于称呼那些离婚再嫁的妇女为“二锅头”,这其实属于玩笑,因为许多南方人根本就没喝过二锅头酒,并不了解其中的奥妙。
那么这酒为什么称为二锅头呢?原来,工人师傅在用甑桶蒸酒时,将甑桶上方的锡锅内第一次放入凉水冷却酒气流出的酒称为“酒头”。随着锡锅内水温逐渐升高,起不到冷却作用了,酒就不再流出,这时需要更换冷水,这次换水后流出的酒称为“二锅头”。同理,第三次换入锡锅里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称为“酒尾”。由于只有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口味最醇和、香甜,所以就“掐头”“去尾”取中段,这便是“二锅头”。
很多年来,红星牌二锅头几乎就是二锅头的代名词——红星二锅头是如此的紧俏,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前一直被国家专卖,一度还是配给产品,北京市民凭购货本每户每月限购两瓶。不过这种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而且北京市场上二锅头的老大也不再是红星,而变成了牛栏山。

TOP

伟哥那些事儿——伟哥、可乐、上岛咖啡们的故事



上岛咖啡的故事



上岛咖啡很年轻,1968年才创建于台湾。不过他们在大陆的事业起步更晚,要到1997年才开始。
1996年夏天,上岛咖啡的创始人陈先生到北京旅游,顺便进行商务考察,令他及随行感到比较郁闷的是,偌大的北京城已初具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酒吧遍地都是,却很难找到一家专业的咖啡厅。当时他们认为,可能是北京人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和兴趣,便打消了到内地开店的计划。
转机发生在陈先生登上月坨岛之后。月坨岛是位于河北唐山郊外的一座纯天然海岛,离北京很近。上岛需要坐船1个小时。当时岛上还比较冷清,但景色还是很不错的,而且特别适合休闲度假。陈先生上岛后决定在岛上住一天,他觉得万事皆好,只是没有咖啡,缺少了点情调,便安排随行回北京买来咖啡壶咖啡豆等物件,当天晚上,在月光下陈先生煮了一壶咖啡,咖啡的香味引来了一对北京来的恋人游客。几个人便一起喝咖啡,那对恋人对这香美的咖啡赞不绝口,表示如果北京也有这样的咖啡,他们会经常光顾。
这一个小插曲改变了陈先生的认识:北京人不是不爱咖啡,只是需要培养他们喝咖啡的习惯而已。尤其是,他的咖啡名字叫上岛咖啡,而这壶咖啡正是在登上月坨岛后煮的,这不能不说是某种命运的安排。
于是经过很短时间的筹备,第二年,上岛咖啡开始进军内地市场,海南、东莞、北京店相继开业,几年之后,就发展成了国内最大的咖啡连锁店。

TOP

伟哥那些事儿——伟哥、可乐、上岛咖啡们的故事



可口可乐的故事



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当属Coca-Cola,品牌价值高达667亿美元。其中文名可口可乐也被誉为最经典最成功的中文译名。可是你可知道,Coca-Cola公司买来这个中文译名,只花了350英镑。
1920年代,可口可乐已在上海生产,一开始被翻译成了一个非常“卧槽泥马”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市场销售之惨淡可以想见。于是Coca-Cola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出口公司,公开登报悬赏350英磅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便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其他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
随着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大获成功,蒋彝万分后悔,不止一次向朋友表示:“可惜当时不懂商业及经济,没有提出“版权”或rotalty之类的要求,否则现在早已富传三代。”
再后来,改革开放后,蒋彝的后人也曾经想过能否再向可口可乐索要报酬,但由于当年蒋彝教授在领取奖金时已经放弃了知识产权,其后人也只能作罢。
顺便提一句,“蝌蝌啃蜡”并非最登峰造极的中文译名,史上最最“卧槽泥马”的中文译名出自于大名鼎鼎的Benze,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不知道哪个专家或教授或博士,效仿狗不理包子,直接给它翻译成了个“笨死”,真TNND卧槽泥马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