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街头小摊麻辣烫黑幕 加罂粟壳止泻药可致癌

2 (616x600).jpg

    漫步岛城,小吃店浓厚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不断刺激着路人的食欲。从今天起,信报记者将对青岛街头的小吃进行一系列的暗访调查,本次推出的是对麻辣烫的探访。

    麻辣烫特别受女性喜爱,但不少健康网都将麻辣烫列为最不能吃的小吃榜上第一位,它入选榜首的关键词是:罂粟、地沟油、双氧水、福尔马林、PPA。而在繁华街头,麻辣烫却成了众多年轻人最喜爱的小吃,麻辣烫究竟为何长期风靡呢,它又是怎么调制出来的呢?记者暗访两天,揭开了麻辣烫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分布

    有小吃的地方就有麻辣烫

    4月30日,岛城的一些风景区和商业圈人头攒动。记者分别走访台东商圈、西镇居民区 、李村商圈、内蒙古路车站、即墨路商圈、火车站以及几大高校附近的“小吃一条街”,开始全面调查岛城的街头小吃。在对众多小吃的调查中,记者发现,麻辣烫分布几乎是最广的 ,只要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几乎都可以见到麻辣烫的影子。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光台东商圈就有30多家麻辣烫,而在青岛大学附近,也至少有十几家麻辣烫店(摊)会在中午和晚上运营。

    大店小店都坐满人

    经营麻辣烫的店面有大有小,大店有正规的门头,有营业执照,有专门的“厨师”和服务员。而小店多数都是一些路边的小摊,虽然摊小,但也是五脏俱全,有各种配菜、有正在翻滚的“卤水”、有桌凳碗筷。但无论店面大小,有两点是相同的,一是价格实惠,一般每碗的价格在4元到6元;二是客户很多,一到吃饭时间,大店小店内都坐满了人。

    记者在几家大的麻辣烫店中发现,这些麻辣烫店一般都有一定的历史,有自己独特的配方,有一大批忠实的食客,而老板基本上都是重庆、四川等地的人。在台东一家麻辣烫小店中,四川老板赵先生用一口独有的“川普”自豪地告诉记者:“麻辣烫是流传千年的地方特色小吃,而起源就是我们四川。我从小在四川泸州长大,我本人就特别喜欢吃麻辣的东西。我们四川、重庆的小吃讲究的就是麻辣,口味偏重。刚来青岛开店的时候,我还以为这边人不喜欢吃辣,担心生意做不下去。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好,现在别看我们店面不大,每天的营业额都上千块。”


    ◎业内爆料

    汤里加罂粟壳和止泻药


    为何这么多人都愿意开麻辣烫的小店呢?记者又进一步做了调查。

    5月1日晚,记者再次跟踪了一家在青大一路摆摊卖麻辣烫的摊主。这家摊主住在青大一路附近的一片小平房里,当记者走进这摊主家的时候,摊主有事外出了,而摊主的孩子和妻子自称对麻辣烫销售的事情知道得很少。当记者亮出身份的时候,摊主的妻子给记者一个转让麻辣烫摊位用具的电话。“你问问他吧,他应该知道的比我们多,我是小买卖,很多都不懂。”

    随后,记者拨通了那个号码。电话接通后,对方是一个中年男子,自称姓朱,他说:“我这套设备加起来也就是600块钱,不还价的,这在所有的小吃里面,成本绝对是最低的。我告诉你,你要是卖得好,两天就能赚回成本了。我这套设备包括三轮车、煤气罐、小炉子等等,桌椅凳子你就要自己准备了,我这里没有。”

    “那么 ,具体应该怎么制作麻辣烫呢?”记者问道。

    “其实制作麻辣烫十分简单,你只要准备一个大桶汤,几个桶菜和一些调料等就可以了。成本低、收益快是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的主要原因。我要不是临时有事,是不会转卖的。”

    “粉是怎么制作呢?”记者问,朱先生说,“粉是不需要自己做的,我们都是打电话要的,看快用完了,打完电话就有人来送。你真想干,我就给你几个货主的电话,他们的粉都是最实惠的。”

    “汤怎么调呢?”记者问道。

    “看来,你还多少懂点,其实麻辣烫最主要的是汤。汤里面,罂粟壳是要加的 ,这个是为了调味,也能让人更想吃。还有牛油、猪油、羊油等必不可少。另外,汤熬的时间一定要长,越长越香。还要适当加点止泻药等等,这些加上之后就不会拉肚子了。以后能省不少‘麻烦’。反正,以后你自己开店了,里面的道道很多,慢慢你就知道了。”

    最后,这位朱先生见自己说的有点多,就说,“好了,具体咱们见面再谈吧。这几天已经有十多个人打电话来问了,你想要就快点。”

    ◎专家说法

    如含化学物品尽量别吃

    市南卫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不会给路边摊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在市南区,如果灶间少于8平方米,也是不符合规定的。大多数有卫生许可证的麻辣烫店都是续证的,是多年以前办理下来的证。

    市立医院营养科张海平主任说,麻辣烫到底能不能吃,跟它本身的性质没有关系,主要是它的卫生状况和用料。很多街边小吃店的麻辣烫的卫生肯定是不符合规定的,如果使用的是地沟油,那肯定是不能吃的,炒过用过的油经过高温以后,油中的脂肪发生氧化,形成二聚体和多聚体,这些产物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有一定致癌作用。

    如果加了罂粟壳那更不能吃了,它能使人上瘾,容易对神经性造成影响。福尔马林在医学中是保存尸体、防止腐烂用的,有的饭店用它来保存鱼、虾。这些成分都是化学成分,对胃肠道会起到很不好的作用,如果含有这些物质,尽量不要去吃。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汤是不能反复熬的 ,反复加热后,首先蔬菜里的营养都被破坏了,肉类中的蛋白质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时间吃的话容易衰老,并会潜在引发癌症。当然前提是在卫生条件不合格的情况下,如果想吃麻辣烫尽量要保证卫生才是前提。

    文/图 记者 李玮 于良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

TOP

    ◎关键词·卫生

    路边店脏乱差,一家一天能卖200多份


    记者在青大一路一家店内看到,店门口处摆放着一个不锈钢大桶,里面装满了粗粉条。各类菜品、调料都摆放在前面的桌子上,中午时分来吃饭的学生特别多,生意十分兴隆。记者端着麻辣烫走进店里的小屋,以上厕所为由,走到了位于里侧的门,走廊的一侧有个小门,进去后看到一名中年女子正在洗菜,小屋里没有窗户,微弱的灯光仅能勉强看清物体。墙上多处被熏得很黑,门框上还可以看到霉斑和水珠,地面上都是污水。

    清洗好的青菜被装在大篮子里 ,横七竖八地放在前后两个屋里。记者简单翻了一下装菜和粉条的大盆,发现盆后面的墙上也满是污渍和霉点。

    记者看到那名正在洗菜的女子,从塑料袋中拿出菜择完后,没有清洗直接就扔到了一个装满菜的塑料袋子中,看到菜很不干净时,会在旁边的水盆中冲一下,接着就扔到了刚才的塑料袋中。

    洗菜的服务员将干豆腐皮放在这个洗菜的大盆里泡上,然后等配菜区的豆腐皮用光,就用手直接伸到盆里去,将豆腐皮捞出装在篮子里送到配菜区 。

    记者从洗手间出来时,看到该女子正在洗碗,她把客人没吃完的麻辣烫倒到一个大盆中,碗里到处是油污,女子放在水龙头里冲了一下,没用任何清洗剂,就放在了一边。

    记者注意到,店里的服务员将客人吃完饭的桌子收拾过后并不洗手,如果手上有脏东西就用抹布擦一下。他们只有在上完厕所后才会洗一下手,而且并不使用任何清洁产品,只是用自来水随便洗一下就又开始工作。

    记者就餐时看到来吃麻辣烫的很多都是女学生,吃得相当惬意。在记者待的20分钟时间里,大概计算了一下,老板共卖出了至少30份。

    记者将车停在离两家店不远处观察,中午一家店大约能卖出去80到100份,从17点到19点半,一家店约卖出170份,其中女性占到了7成左右。记者问两名刚买了麻辣烫准备带回宿舍吃的女学生,一位姓牛的学生说,“我们两个都爱吃麻辣烫,吃这个比吃别的有意思 ,还不腻 。别的都是肉夹馍、卷大饼、烧烤之类的,我们都不爱吃。”

    记者问她一个周能吃几次时,她说,“这个说不准,有一阵子几乎天天晚上吃,也有时候一周都不吃。麻辣烫还是比较便宜的,有菜也有汤,但吃多了也会腻。”

    “知道这个麻辣烫很不卫生吗?”“知道不卫生,但没办法,在外面吃饭都是这样,学校里也没有,这周围的小吃应该都不是很干净,也不管了,只要好吃有滋味就行。”

    ◎关键词·秘密

    汤是关键,小摊几乎从来不换

    “我们都是从下午5点左右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半结束,人多的时候到晚上10点多。”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记者等候到晚上8点40分左右,路边卖麻辣烫的摊主见没有学生来买就收起了摊子。

    摊主发动三轮车后,记者跟在了他的身后,他拐进了大麦岛附近的一个深巷里。记者一路跟了上去,发现摊主将车停在一个小平房门口,随后,一个中年妇女将门打开,让摊主走了进去。稍后,记者敲开了平房的门,推开门后看到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里,摊主正在与那位开门的中年女子围着一个小桌子,准备吃饭。

    记者表明了身份,表示想了解一下麻辣烫,摊主说自己是枣庄农村的,妻子一直都在青岛做小买卖,儿子考上青岛的大学了,费用高了,为了赚学费年后他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开了这个麻辣烫小摊。

    聊开后,摊主说,“就这一条路上光卖小吃的就有四五十家 ,麻辣烫有三家 ,竞争太激烈了,不是那么好卖了。现在一天下来,中午和晚上加起来能卖100多份,学生们还是很愿意吃的,总量没变,主要是卖的人多了。”

    记者问到摊主的利润时,他说,“现在的菜价特别贵,做麻辣烫需要买菠菜、蘑菇、白菜、豆腐干等很多原料,菜价一直都在涨,但麻辣烫的价格却没涨,一直都是4块钱。最低的时候一碗赚个五六毛,连一块钱的利润都没有,没办法只能去买便宜菜,维持赚一块钱。”

    “为什么不涨价呢?”“学生吃这个就是图个便宜,卖的时间长了也分析出了一些购买群体了,吃这个的女生多一些,大部分是喜欢吃的 ,还有一些是家里条件不好的,吃这个有菜有汤才4块钱,还是比较便宜的。周围都卖这个价,别说贵一块钱,就是贵2毛,都没有人买了。”

    “麻辣烫最主要的味道就是在汤里吧,汤是怎么熬出来的?”摊主诚实地说,“各家的汤都不太一样,有的是用骨头熬出来的 ,也有用调料配出来的 ,放什么的都有,长时间熬,汤出味了,麻辣烫也就好吃了。”

    记者提出要看一下装汤的大桶,摊主走到了门口的三轮车上,记者帮着把两个桶从车上拿了下来,装菜的桶摞在汤桶上,摊主将菜桶拿起来后放在地上。记者说,“桶底直接摞在汤桶里,是不是不太干净啊。”摊主笑着说,“这也没办法,车子那么小,也放不开两个桶。”记者看到桶里的汤很浓厚,但飘着一股香气。

    “汤里都有什么调料呢,味道挺香的 。”摊主说,“这里面主要是骨头汤,还有一些别的 ,有些人在汤里加大烟壳(就是罂粟壳),吃起来不仅香还有点瘾,吃完了还想吃。吃了这一家的,再吃别人家的就觉得味道没那么香了。我们家没有加这个东西,生意就没有别家的好。”

    “这个汤多久换一次呢?”问到这个问题,摊主并不想回答,在记者多次询问下,他说,“汤熬好了以后就一直用,少了就先加水,味道淡了,再往里面放些调料。我们用舌头舔一下试试味道,只要有香气就行。从年后我们开始干这个,这汤就一直循环用着,这么久了也不知道汤循环过几次了。”

TOP

    手艺全在汤里

    “麻辣烫制作程序并不复杂,所有的手艺全在汤的调配里 ,我们的店用的是我自己多年研究的配方,味道绝对正宗,保证让你吃了之后还想吃。那些小野摊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我的味道来的 。”赵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而在青大路上的一个麻辣烫摊位,记者却听到了不同的说法。“麻辣烫因为前期投资少,制作也比较简单,我才选择干这个的。”摊位老板来自临沂农村,说话也带着浓厚的家乡味。“我的麻辣烫一份卖4块钱,我最多能赚8毛钱。麻辣烫制作很简单,也很省事,只要汤和菜干净就行。我主要是卖给学生,要的是薄利多销,卖得多了,自然就赚了。”

    干这一行投入很低

    记者随后也问了几家麻辣烫小摊,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摊主几乎都不是来自麻辣烫的“故乡”四川,多数都是山东一些偏远地区来青岛的打工者。一辆脚蹬三轮车、一罐煤气、一个小灶、一包包制作好的蔬菜、一锅熬制好的汤,就能支起一个麻辣烫摊位来。中午晚上吃饭之时,摊主便蹬着三轮车来到学校、社区 、商圈附近,摆上几个桌子,支上个小灶开始吆喝起来。

    4月30日下午1点多,记者在李村一家名为重庆正宗麻辣烫的小店中,准备要一碗麻辣烫尝尝。由于当时已经是午饭的尾声,所以店里面的人并不多,只有两个男子在低头吃着麻辣烫,其中一个男子一边吃还一边喝着可乐。

    记者看到这家店并不大,也就二十几平方米,烫菜用的大锅就支在店的门口。大锅旁边的灶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配菜。老板看到记者走了进来,便热情地询问记者想要吃什么,“想吃面呢?还是吃麻辣烫?”老板的话语中带着四川口音。

    记者随口问道,“麻辣烫多少钱一碗?”

    老板一笑,说:“4块钱,我们店的麻辣烫是很正宗的 。”

    “那来一碗吧。”

    老板立即答应说:“要的 ,要的。您先坐一会,我马上就好。”

    制作只需三四分钟

    记者看到这位老板拿了一个网状的漏勺,开始用手将各种各样的菜抓到漏勺里面,边放边询问记者,“有没有忌口的啊?有忌口的提前说,我就不给你放了。”

    “没有,你随便放吧。”记者边说边观察老板是如何做的。

    老板将菜抓到漏勺里之后,又用手从身边的一个桶里面抓出了一把粉条,也放到漏勺里面。然后,他用一个镊子将漏勺里面的东西搅匀,再将漏勺放到旁边沸腾的汤里面。之后,老板拿出一个碗来,将一个塑料袋套在上面。然后,用镊子在漏勺里搅拌了一下。

    漏勺在锅里煮了三四分钟,老板便将漏勺从锅里面拿了出来。“好了。”老板边说便将漏勺里面的东西盛到套有塑料袋的碗中。

    老板将这碗麻辣烫端到记者面前,说:“您尝尝,筷子就在旁边,你自己拿吧。如果嫌不够辣,旁边还有辣椒油。”

    记者看了一下,里面有软软的粉条,有油菜、白菜、海带、豆腐皮、鹌鹑蛋等等。记者试着尝了一口,又烫又辣又麻。因为此时店里的人不多,记者便跟老板聊了起来。在聊天中,记者得知,开这家店的老板是重庆涪陵人,而店里的“服务员”就是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他这家店已经开了五六年了。

    “一到吃饭的点,来这里吃麻辣烫的人还是很多的。”老板在记者对面坐了下来,见记者不怎么吃,便说道,“你是不是吃不惯辣啊?多放点醋就好了。你要是不能吃辣,很多好吃的小吃都吃不到了。”

    就在这个时候,又进来4个吃麻辣烫的人,老板赶紧起身。看装束,进来的4个人很像附近的建筑工人,他们用四川话乐呵呵地跟老板打着招呼,在记者斜对面坐了下来,要了4碗麻辣烫。有一个工人还拿着一塑料袋葱油饼。五六分钟之后,老板便将麻辣烫端了上来。记者看到,他们将葱油饼浸泡在麻辣烫里面,一边交谈一边吃了起来。

    一碗麻辣烫,记者并没有吃多少,随后记者起身,对老板称有事,便付账离开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