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九阴真经原文[附降龙18掌,一阳指,六脉神剑,少林金刚不坏体神功,弹指神通,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气大法诀曰: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敌时能求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横空挪移》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为,以气行之,可幻化九影诱敌。如加九阴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横空挪移可据个况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参考。
  
      诀曰:左转一,左转半。右转一,右转半。左右转一为不一,横空旋较为太一。
  
      诀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阴阳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为。虽为身法,实含玄理。须参照“九阴行功诀曰”进行,以防走火。习此功主要为子、午两时,其它时间亦可。必须选一处绝对安静,空气必须流畅。此功中的呼吸均为鼻吸鼻呼。习此功贵在持之以恒。功中会出现各种幻境,千万不可惧怕,顺其自然。练功中出现自然腾空,应顺其自然,千万不可妄加意念。
  



      《鬼獄阴风吼》
  
      此功属音波功,以音伤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气,其威力无比,其音如地狱鬼吼,阴风阵阵,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栗。
  
      第一重:面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于下丹田处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对,意守丹田一柱香,引真气自督脉、任脉行到中丹田,并在此汇聚成乒乓球大小的真气球,其色赤。口中默念,意念中丹田之真气化为波圈,若水纹之状。碰肤弹回,须反复重阳之数。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内向外旋为散,自外向内旋为聚,散聚合适为阴阳平
  
      衡,阴阳平衡,万物之本。渐如虚空,与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于两腿外侧,百会上顶,舌
  
      放平,双目平视,调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时间,然后点头,吸气、收腹,
  
      口发鬼怪连音,同时意引丹田真气随声音向外扩散;抬头、呼气、口闭,意收回
  
      真气归中丹田,如此反复。一点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轮自开,开通喉
  
      轮魔音自现。
  
      第四重:无相音罡
  
      无相音罡,即音罡无形。其秒音无穷,可防敌护体,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给他
  
      人治病。其练法很简单,只需把“九阴神功”的“先天真气”与“鬼獄阴风吼”
  
      之音合二为一就可,具体练习方法可参照以上两法自悟,此不详述。



下卷
  
      九阴白骨爪
  
      爪力无比,鬼气回荡,不攻自惧。其爪可使头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强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强大的透劲可隔空伤人。一收一放,一开一合,合乎武学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丝手诀曰:面北背南朝天坐,气行任督贯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分支左右聚掌心。打开气海命门穴,气满冲贯十指爪。旋入阴气一坤炉,放收来回金丝手。凡习九阴白骨爪需先习九阴神功百日,于极阴之地,谷地为佳。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低处。双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开气海、命门,旋转吸入阴气汇于丹田。气顺任、督两脉上行汇于大椎穴,于右肩井穴入掌心,气满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气贯入指,十指内扣、回拉,手丝为一。回气丹田,温养柱香。
  
      第二重摄魂大法诀曰:打开丹田前后门,三昧磷火化无形。吸进鬼狱阴鬼精,阴功在此更为进。此法是一种极秘之法,可开通人的死生之谜,吸取鬼魂之气,同时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坟场,在半夜无人之时,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无名、小指内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达摩,无相无上,摄阴摄魂,无畏无惧,阴阳合和,人鬼交战,吗咪呗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过于一遍,到最后一遍,只需“吗咪呗咪‘口奄’”。然后双手抬到头上方,合掌,尖朝天,打开气海、命门两穴,从两穴内射出阴气,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龙卷风一样把野魂阴精卷入两穴汇于丹田,练习一柱香的时间后,开始炼熔。双掌放于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无数阴魂阴精被丹田阴气形成环状,封闭在内不能出来。意念丹田封魂球开始旋转,同时意念坟场突然起了无数磷火,用同样方法把磷火吸入丹田封魂球外圈,燃烧炼熔阴魂,由慢到快不停旋转,火由小到大,直到化尽为止。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如果用来吸取他人功力或元神其方法于上面同理。
  
      第三重白骨练爪诀曰:白骨头上悬,幻化为二骨。阴精悬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为阴珠,吸阴吸精鬼。齐汇坤炉内,回返丹炉内。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坟场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坟,突然裂开飞出九个头骨,这时意念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射出旋转真气由小到大,把九个头骨给悬起来,位于本人头顶上方左右,缓慢旋转。从每一个头骨的两眼射出一条红气线,分别射入百会、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灵台、气海、命门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个穴道中渐渐汇聚成一个球,然后这九个红球同时从任督两脉汇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气化合。然后运气两掌贯足真气,由于反向力,双掌抬起平胸,在贯入十指,十指突然变爪,这时意念那九个头骨互相幻化,变为两个头骨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两个头骨吸入掌中,随后十指内扣抓住头骨,放出真气把头骨抓成十个小孔,然后吸回真气,同时吸取头骨内的阴精归于丹田。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至头骨隔空袭来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阴白骨爪成矣。练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练习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诀曰:气至丹田贯十指,倒行古树狸猫功。抓石打铁练指力,内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内气贯于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练硬物,所用之物应由轻到重,由近到远。在者可以倒立于树旁,双脚依树,然后用十指抓树缓缓上行,以练指力。此重应与第三重同练。
  
      第五重练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为加深功夫,其阴毒程度更甚。用古时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种物体加水加热后,用以漫手,再练内外功,这样手上有剧毒,以此手伤人无救。
  
      《螺旋九影》
  
      《螺旋九影》为武林上乘轻功,集身法、步法、罡气于一体。可平地拔起数丈,亦可平空飞行万里,身体周围有一层自然罡气,可攻击外敌。练之上乘可幻化出九个身影,于佛门无上神功“莲台九现”有相同的功效。
  
      第一重:室外练功,不准迎风,松去身体裹缠之物,活动一下全身关节,用意念放松全身筋、骨、肉、皮等。然后面北取五心朝天或盘坐,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微收,双目平视,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捧放于丹田处,意守丹田一柱香,接着双手轻轻向上捧,沿任脉路线至膻中穴处,双手变为捧莲花状即双手心相对,掌根相抵,掌指朝上,双手十指自然张开,接着上捧至头顶,同时缓慢吸气,意念随上捧之势,将大地之阴气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吸入,经中脉上升以头顶百会穴成螺旋状射出;然后双手变掌心向下,并向下压到丹田处,同时呼气,意念随双手下压之势,将天上之阴精螺旋状吸入百会穴,经中脉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射出,如此反复。
  
      第二重: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虚灵顶劲,
  
      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轻轻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对放于中脘
  
      穴处,双手中指间距离约为一掌宽,双肩下沉,双肘下坠,双臂要“圆鼓”。意
  
      念会阴穴射出螺旋状阴气把身体旋入地下,至到地极处。突然螺旋阴气收回,身
  
      体如弹簧一样被弹回地面。
  
      第二式:要领同。轻抬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高举至头上方,双臂微
  
      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会穴射出螺旋状阴气,如飞机之螺旋桨,把人
  
      身托起,飞到九重天方为极限。此时人体在天空飘浮,突然阴气收回,人从天空
  
      掉回地面。
  
      第三重:
  
      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础上打开气海穴,命门穴射出螺旋状真气,环绕身体自左到右,意念身体随螺旋真气之力上升,或平空飞行。同时在练功中加入有外敌入侵,不能入或击伤之意,可同时练习环身罡气。
  
      第四重:
  
      此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练习以上各功,要领同上。

当年武林中为了争夺此经,不知多少英雄竞折腰。
  
      却不知此经在宫廷中早有存本,后收入《四库全书》第五卷。
  
      真是天意弄人啊……
  
      大家可以对照金庸先生纪实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残本。
  
      从开始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降龙十八掌
  
    第一式 亢龙有悔 出处: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人身阳气集于督脉!气入丹田,通长强 走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中枢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顖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走手太阴肺经至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至掌心.
    此式为简单威猛一式,左腿微屈,右臂内弯,右脚踏乾位.左掌划圈,右掌向外推去‘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掌法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乃掌法中老阳生少阴一式!刚劲柔劲混为一体!
    
    第二式 飞龙在天 出处:易经乾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气走督脉行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香.
    此式跃起凌空,居高下击,先声夺人!以一飞冲天之式上跃双膝微曲,提气丹田,待觉真气上升,放松肌骨,存想玉枕穴间,急发掌劲取敌首,肩,胸上三路.
    
    第三式 见龙在田 出处:易经乾卦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提气凝神,运气与手少阳三焦经 行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会宗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瘛脉颅息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返任脉停于掌心.
      
    第四式 鸿渐于陆 出处:易经渐卦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
    
    气走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胃仓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气凝会阴.
    
    第五式 潜龙勿用 出处:易经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气自丹田至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阴廉急脉 章门 期门会于清冷渊.
     
    第六式 利涉大川 出处:易经同人卦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真气通 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头窍阴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气凝双掌.
    掌势:逆走天元 融元归一
    
    第七式 突如其来 出处:易经离卦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气通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骨至阴气凝膻中.
    掌势:虚中带实,实掌返虚.  
    
    第八式 震惊百里 出处:易经震卦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气自丹田上行至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水突凝气双掌.
    
    第九式 或跃在渊 出处:易经乾卦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提气凝神,运气与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提气会阴.
    
    第十式 双龙取水 出处:由丐帮祖师所创,出处不祥.
    
    气自丹田至肩背诸穴,气走阴跷 阴维两脉,行照海 交信 睛明 筑宾 冲门府舍大横 腹哀 期门 天突 廉泉 内关 气凝百会.
    掌势:一掌双式 阴阳无极
    
    第十一式 终日乾乾 出处:易经乾卦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气通 天池 天泉 曲泽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阴都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气凝掌心.
    
    第十二式 时乘六龙 出处:易经乾卦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气走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中髎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凝气双掌.
     
    第十三式 密云不雨 出处:易经小畜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气行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肺俞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凝气于掌.
    掌势:虚无归一 以雨化气
    
    第十四式 损则有孚 出处:易经损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
    气走手太阳小肠经,回任脉,下至气海玉堂上脘,至清冷渊.逆行至带脉.凝与手掌少府 少冲.
    掌势: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大成若缺
    
    第十五式 龙战于野 出处:易经坤卦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真气通五枢 维道 足临泣 中封 中都 凝气二间 商阳.
    掌势:刚柔并济 阴阳相生
    
    第十六式 履霜冰至 出处:易经坤卦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气走任脉,行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建里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廉泉承浆.上行至手少阴心经 走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凝于手掌神门穴.
    此式为降龙十八掌中至阴一招.足踏坤位.手处命门.心中守空字诀,以无意之意发掌,忌狠辣霸道,
    杀敌于无形.
    
    第十七式 群龙无首 出处:易经乾卦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 不可为首也。”
    
    气自丹田上行督脉至百会下行任脉,内气盘旋丹田三周.会于膻中 ,分注任督带 冲 阳跷 阴跷阳维脉 阴维八脉.凝与手掌之少府 劳宫 大陵.
    此式为十八掌中威力最大一式.沉气,提气.真气凝与双掌间,阴阳互易.乾坤倒行,沉肩,坠肘,发掌!
    
    第十八式 神龙摆尾 出处:易经履卦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气走冲脉,经公孙 会阴 阴交 气冲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商曲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回丹田.回旋于手太阴肺经,凝掌发出.
    此式为十八掌中最后一式救命杀招.往往败中取胜,无往不利.用于劣势反扑.错步旋身,双脚踏玄位,沉肩.右掌自右腋下发出,取敌丹田,左颈,协下要穴。



一阳指
  
  (一)双手大摇臂(20次)?动作:右脚向前迈一步,两手向前平举,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右手臂向上摇转(逆时针),左手心向下运转(顺时针),腰顺势扭转。
  ?要求:两臂伸直,要柔软。全身放松、协调,上身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两脚不准移动。
  ?功用:活利关节,打通手三阴,手三阳,开气门——极泉、章门、京门穴。?
  (二)托盘运手(单手、双手)?
   1.单手托盘?动作:两脚分开,左手叉腰,右手手心朝上,托平似托一碗水在手心,向内从腰间划弧,使小臂大臂扭转,手心绕过头顶,螺旋形下降恢复原状。做七次。左手似右手状也做七次。?
  
  ?2.双手托盘?动作:双手手心朝上,同时向内从腰间划弧,使得小臂大臂扭转,手心朝上绕过头顶。
  ?功用:使全身关节、韧带、肌肉全部处在扭、牵、拉、转旋的运动状态,舒经活血,活利关节。
  (三)运手(加配重)?动作:站大马步桩,两手握重量相等的哑铃、铁饼或砖块。上体保持正直,两手象太极拳云手似的向两侧划弧运手。动作要求柔软,身体放松;仅是双臂腕、掌、指用劲,走向内劲地运转,也就是暗劲,不是明劲,含而不露,含胸实腹,顺势也练了中节劲(腹臂劲)。
  
  ?要求:手握配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不是练举重,不是练死劲,是练活劲。
  ?功理:将全身表里的经气调至两臂,主练臂、肘、腕、掌指的内劲,提高身体素质。气是物质,是能量,肌肉越发达,贮藏身上的能量越强,这是一种内劲的训练。中医认为“胃壁厚气之本”,也就是练脏腑之气。
  
  ?(四)桑棒排打?桑棒的制作取筷子粗桑枝约一市尺长,用丝线扎捆,约30毫米直径粗细,包三层桑皮纸,用丝绸扎好,桑棒即制成。
  ?动作:
  1.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络。
  2.排打两肋气门。
  3.排打后背两条膀胱经,从上而下自百会穴打长强穴。
  4.由上而下排打全身。
  5.用力程度:似浴室捶背,用力要匀。
  ?功用:促使气血加快运转,为练气扫除障碍,壮大气感,尽快打通尾闾、夹脊,玉忱三关。?

  (五)排灯提气?动作:大马步桩,下蹲,两手背相对,向胸前划弧变拳,拳心朝前,向上猛提冲拳,拳与鼻尖齐。用上臂排打两肋,顺势由丹田向上提气,张嘴呼出,从小腹由下而上,发出“呵”的声音。
  ?功用:健脏腑,生肺气,提肾壮气,扶正固本,防止内脏下垂,将身体练得如铜墙铁壁般结实。
  
  (六)行功?是结合走内劲的步法,锻练身法。步法好像拧绳一样,毫不松懈,沉着、稳健、身正、步稳、中正不倚,“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劲力舒展沉着,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简洁朴实,行动直来直往,两手象井中打水一上一下,两臂一前一后,节奏鲜明,朴实无华,行于自然之美。步法训练要求:“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上下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协调,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左右对称,前后连贯,做到腰如蛇形、脚赛钻、站如钉。在练功过程中要刚柔相济,快慢相兼,一气呵成,自然顺达。其特点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大,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熊的动作缓慢,深厚凝重,要做到外笨内灵。它也能攀爬树木,但和猿猴的外灵不同,熊形要面带笑容,两臂上抬下垂,让人看到发笑,可是全身气血关节五脏六腑都在微动不息,四肢百骸,尤其是六关(肩、肘、腕、胯、膝、踝)用缓慢的呼吸配合,也就是凝心内境,头脑清醒,而不是糊涂,要沉着而不执着。这一动作对精神不太安宁,对于工作疲劳的人有调节作用。其动作要求人体内外协调完整,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外动引起内动,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得到锻练,也是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毅力的修炼。
  
  ?二、放气功?功理:在马步站桩的基础上进行,主要作用是壮大劲气,使劲力倍进。是练悬劲、暗劲,使两臂血管变宽变松、加快两臂气血流量,增强气感。将铁环一个一个的加套在臂上,是金属导体。久带铁环练功,发出去的内气渗透力强,成螺旋形向外发射。带铁环如同杠杆原理有小小秤陀压千斤之说,尤其是每加一个铁环或铁环从上臂往下每移动一寸须得付出很多的汗水。当铁环加到手腕处进行站马步桩,其功力就很可观了。
  
  ?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火候适当,不要一口吃一个胖子,练功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
  2.如果没有铁环可以用砖块或其它代用品,但必须两臂配重相当。?

  三、扳指法
   扳指(趾)法主要加深加强气感,加强内气外放的功力。
  ?动作基本要求同初级功法。
  ?手指顺序为:2、4、1、5、3。
  ?每指扳动次数:5、7、9、11、13。?
  按下的停留时间为10秒钟,抬起,放平手指运动过程是10秒钟。接下来就是养气,练气了.按以下步骤做:
  ?
  1.单手合十?
  动作如同坐功的上身姿势,所不同的是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用一条腿站立,膝曲,微蹲另一条腿提起端平,挨在另一条腿上。站累了两腿可以交换。?
  2.双手合十?
  动作两手心合掌成拜佛势,两腿同上式。?功用主要用于养气、练气。几分钟后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显的气感或感觉有股气从肘向下面手“劳宫穴”压进,上面手指的指尖亦有麻胀感,久练可疏通经脉,打开“劳宫穴”,不仅可以养气健身,而且可以“内气外放”。?
  注意:
   1.本入门功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人的机体内部各功能系统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运动规律而练功的,符合生命物质运动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而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内在的潜力——内劲。
  
  ?2.本入门功法安排顺序合理,先紧后松产生劲。紧、松是提高功效的有效手段。
  ?身体各部松、紧互相交替,可以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本入门功法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制约。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从精神和肢体的松紧着眼,一般先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相互转换,从而达到松紧协调。人体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整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从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通过站桩的训练可为后面的指法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动功中的走内劲发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劲(走内劲)是本指法最有效的打击动力。站桩走内劲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例如:打气筒、风箱、手风琴也都是松紧的转换产生劲。
  
  ?3.本入门功法有三个不要,一个强调的原则。三个不要:(1)不要入静。(2)不要意守。(3)不要将别的功法加入本功法。
  ?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正确(调身)。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妙就妙在姿势的正确。本功法属调身型的,姿势正确全身放松,各功能系统就能正常运转。畅通无阻。取代重意念的强调入静,这是本功法独到之处。之所以不出偏是因为它象大禹治水那样,按水位往下流的规律办事(用意引动易出偏等就不加多述)。?
  
   4.动功动作练习时表现劲力雄厚,节奏分明,动作严谨,劲力充实;气力结合。潇洒利落,舒展大方,全身每一处都能练到,完整饱满,稳固沉着。本功法动作简单,但是通过我天龙寺前辈无数血汗呕心沥血,长期磨练,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去粗取精,创造出的一套奇功。它根据生命物质运动规律,利用升降开合,对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络关节,培育真气和锻练内劲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本入门功法以练内五行为主(心、肝、脾、肺、肾)。内外(里表)兼练,气血并练。练、养、聚、调、转、采、放气有步骤练功,能壮脏腑,健筋骨、活气血、洗骨髓。强化机体各功能系统的有序化,使体弱者从无序达到有序,提高机体素质,扶正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内在的潜力,达到“内气外放”。?一阳指入门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如手指扳动法,是利用十个手指和十个足趾与内脏的联系而活动的。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十指和十趾与人身经络与奇经八脉有联系,在练功扳指(趾)时,十指和十趾有规律的扳动,打通八脉,全身血液流行无滞,疾病就无从产生,并能达到平衡阴阳蓄积内劲适时外放之目的。扳指法是本入门功法的最大的特色和关键,主要目的是打通经络。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关节、网络全身、沟通人体表里内外。其作用是行气血,通阴阳,营养周身,保卫机体,抗御病邪。所以说,扳指法是关键的关键。有宇宙在乎手,可以改造大千世界,扳动手指可以开发智力,使人长寿。大凡手指关节灵敏者均长寿灵敏,如书法家、画家、小提琴家、钢琴家等。

   注意事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练此功。
  
  相关介绍:“一阳指”功法,是我国大理天龙寺特有的练功术。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炼、充实,成为武林界推祟的上乘功法。它不同于一般的指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林静功,而是一种包括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独特门户。“一阳指”功法繁多,训练方法也奇特。训练中虽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但对姿势的正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特别严格。它能疏通经络,调理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从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气、神、力合一的作用。坚持练此功法,功底随时间而深厚,不仅可以“外气内收”,积蓄“内劲”,而且可以“内气外放”,为患者导引治病。
  
   “一阳指”的“内劲”,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是蕴藏在人体内的潜力,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指”,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法,即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有系统、有规律的扳动和按动的锻炼。十指和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脚趾的按动,不仅可以积蓄“内劲”,调节释放“内劲”,而且还简便易学,可以缩短练功时间,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少林金刚不坏体神功

 金刚不坏体神功属少林硬功。练此功后,人体外表如穿铁甲,可抵御暴力之袭击,故此得名。
    练功方法
    1、起势、打禅式
    双手上抬,左手心朝下平放于肚脐处,右手立掌,指对鼻尖,微蹲马步,宁神静态,自然呼吸,意守丹田,4息(一呼一吸为一息) ^<Kx┬切锹厶?-- 我的星星论坛论坛,我的天地  
    2、枯树盘根、气贯丹田
    双手按掌至右脚背,改用齿缝吸气;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沿右下肢提到丹田,同时意念气聚丹田;收提前后阴,闭气;用意念引气运行一大周天。然后呼气翻掌,手心向下,沿左下肢按至左脚背。如此交替作4次。
    3、海底捞月
    接上式,从右脚背开始,双手搂抱,口齿缝吸气,随手势引气提到乳房,两肘后张,微扩胸,闭气;收提前后阴,引气运行一大周天。然后在同侧双手下按至右脚背,呼气。左右交替作4次。
    4、罗汉举鼎 :
    马步,挺胸,双手托举于头顶上,呼吸同前,收提前后阴,引气运行一大周天,意守百会(高血压患者守涌泉)。
    5、金刚怒目
    接上式,双手托举略下降,齐平于两侧太阳穴。咬牙硬顶,鼓腮,收提前后阴,引气运行一大周天。
    6、怀中抱月
    双手攥拳下降各顶两腰侧,意念气搂抱于两乳,收提前后阴,闭气,引气运行一大周天,再双拳撞击两肾区,然后全身放松呼气。 ;┬切锹厶?-- 我的星星论坛论坛,我的天地  
    7.仙鹤逢翅
    双手背相逢,举于头顶上,引气运行一大周天,再意守劳宫,双手随前胸正中线下降、分开,拍打两大腿。
    8.天地相会
    俯腰左转,右手按掌于左脚背,左手撇向背后,屈腕作钩手,引气运行一大周天,再起身平摊双掌于前方,意守劳宫。如此左右交替共作4次.
    9、霸王开弓
    左转身虚步站立,双手呈拉弓势,引气运行一大周天。右拳变柳叶掌劈击,意守劳宫。如次左右交替共作4次。
    10.大圣蹬炉
    正立,双手攥拳,引气运行一大周天,然后再引至一侧足部猛又蹬出,再收回。如此左右交替共作8次。
    11.合掌收功
    双手合十,精心运气至丹田,再引气运行一大周天,然后双手合十于胸前,恢复自然呼吸。
    12、遍身排打
    先每次用掌面排打,随着功力加深,逐步改用拳、短木棒或铁戒尺排打。初期自己排打。以后可请人排打。排打的力量以能适应为度,逐濒增加。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可免去排打。
    注意事项:
    起势用自然呼吸,其他各势呼吸均用齿缝吸气,轻叩齿,舌搭鹊桥,吞津咽气,气沉丹田,同时收提前后阴窍,引气运行一大周天(十二经脉均行到),再由丹田发气,以鼻腔呼气。总之吸气时全身肌肉紧张用力,呼气时全身放松。
    练功时间宜在早晨寅卯时,晚上亥子时,晴暖天在室外练,阴冷天在室内练。 [
    周天运行路线
    吸气经任脉贯气于小腹部(即本丹田,脐下一寸五分处的气海穴为核心),再以意领气经会阴穴分左右两支,下走足三阳经至涌泉,为第一意念阶段;再引丹田气经任脉上行至天突、分左右两支走手三阴经达劳宫、过十宣,沿手三阳经上行,会于大椎,为第二意念阶段;继而引两涌泉穴之气上走足三阳经交会于尾闾(即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大椎,与手三阳三阴经之气相聚同行,过玉枕、泥丸宫、山根、年寿,到人中,即走任脉路线反归丹田,为第三意念阶段。此三个意念阶段均在吸气后的闭气过程中进行,运气完毕方呼气。
    又,本功的周天运行走任督脉、手足三阴三阳经,意守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面。呼吸与运气可用吸、闭、意、运、呼五字概括。
    周天运行需用的时间应根据各人的练功深化程度而自控长短,短则数十秒,长则一分钟不等,总之不宜憋气,要贵在呼吸自然。
  
   昔年,空见大师练习此功至绝顶。可受七伤拳之猛击!
阅读过本帖的圈友还浏览过以下相关帖子:


原帖由 满头包 于 2009-4-24 16:01 发表
能不能翻译成白话文?~~



不会呢。。。咋翻译呢

TOP

能不能翻译成白话文?~~

TOP

^_^kesou 看着晕~~~~~~~

TOP

^_^ku3

TOP

31   学一点就行了   

要是就学个擒拿吧

学好之后先和三十较量下

TOP

真有你的·····建议你只学一样·省的“走火入魔”
点穴功夫要参照 《子午流图》后才能学的···^_^wkhn

TOP

好好研究研究。。。

省的以后在外面万一。。。

TOP

六脉神剑经略

 本功出自逍遥秘笈,为神道剑者之武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做架简单,功效卓著,感应强烈,均为首屈一指。久习可得奇效。达到指剑的境界。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无形的剑。无论是横扫或虚指,均可伤敌。在此载出其功中之初级部伤,非内功,但其运用人体自然采收气能力,可迅速开发人体潜能。治病疗疾,增长人体内力及耐力,亦为内功打下深厚基础。

功架一:颤气。马步、不用意,但最好能在静中进行。两手前提至体前与肩平,两手平行,手指向上,手心向前,吸气,屈五指,以食指、中指尖与拇指尖相对,但不相接,呼气时微颤双手,每习呼吸三十息。

功架二:拉气。马步,双手平胸,手心向胸,打开左手,使右手与左手成拉弓姿式。再变为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手指只伸拇、复、中三指,或可以拇、食、中三指一指一指的作拉弓式,做四十九次。

功架三:采气。直身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正眼平视,双手上举过头顶,掌心向天,手指夹向后,伸中、食、拇三指,双手向两侧下移,同时收气,至肩平再上移,呼气,重返头顶,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四:采气。直身站立,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向上,手心向天,中、食、拇三指打开指向后,接着呼气,上身前府,腰腿均尽力直,手向下移动,使手心向地面,手指不变。再两手从两侧上抬,至与肩平时吸满气,呼气时向下放下,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五:收气。直身,双手上举,五指向天,划园,先顺时针方向,次逆时针方向,共划108园。

功架六:收气。俯身,双手下垂,五指向地,划园,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共划108圈。

功架七:收气。直身,双手前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八:收气。直身,双手侧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九:收气。直身,双手向后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十:划气。直身,双手上托,至头顶相对,五指成虚爪形,即五指尖在一平面上,下移双手,指不动,至移至腹前时,气吸满,加乎尽浊气,开始缓慢呼吸。意念依次宁双脚涌泉,头顶百会,大腿风市,胸口膻中,最后意守丹田,想着手印,呼吸三十六息。

下面的十个架专习力功穴指:虚步站立好后,呼气,如左脚在前则从右手二指向左脚尖前端疾点,但需注意手臂放松。每次习72次呼吸后,换脚行动如数。

拿手:马步站立,双手前伸,掌心向灭,虚抓一次后翻,腕再抓,如此不停的翻腕,不停虚抓,做108次至360次止。

穴指:仆步站立,呼气时二指疾点向所伸之腿侧,如此72次。

穴指:弓步站立,如左腿后伸,则以右手之二指疾点向后左腿根边。如此做72次。

甩脚:直立,提左脚,尽力上提,而右手五指在同时疾向地指去,如此做108次-360次,再换腿行动。

抵力:以食、中、拇三指抵墙,身体后退,然后屈肘,使身前俯,再直肘撑起身体,如此做36次,可逐日加一次,至180次时亦不费力时改为俯地做,亦无吃力之感,则背加重物,直至背拱百斤而做108次亦不吃力时功成。

拉架:以身体躺在两凳上,只许头脚有落,其他部位均虚,手放于腹背上,俯仰二式均练,感气竭止。日久可加重物于腹背。

倒架:即倒立,气竭止。

虚指:挂重物于梁上,或沙袋、或铁锤、或铁球,以手指点击使之摇动,再以指抵挡,日久指力可佳。则挂棉球,以指虚点,棉球摇晃佳,再后退,直至距球七米亦能使之剧烈摇动时,则改为遥点沙袋或硬物,但均先练习集气、破气。 常时以手指末点水、沙、铁沙、木板、墙壁等物。或可常空弹五指,一般做72次一组。本功尚有阴功习法,暂不述。阴功成后可伤人不知,本功习成,可遥指伤敌并可使用指横扫敌者,令人生威。但与传说不同的是本功不能以气剑打出明眼。习练本功非常劳累,功后习静功并擦热双手摩全身骨节,轻扭腰。

六 脉 神 剑 这是中级阶段的几个架,以为进一步练习。 收气秘诀收气法架。由于脉轮内功的练习,人休内部经络得已很快开通,则采气很易了。

现将主要方法述于下:本派所采之精,主要为天之精,即日、月、星、云、雾,变之精,即风、雨、雷、电,地之精,即霜、露、花、树、气乃地阴之精,水之精,木之精,火之精,因其方法注意事项很故一般习功者最好只采天地之精,即日之精、月之精、星之精、地之精气即可。采其它的精气没有切切可行之方法容易使人步入魔障,习者小心。收气方法有十一种之多,除以双手收气之外,尚有穴位收气,全身收气,目耳收气,口鼻收气,毛孔贯气,病灶收气,双合收气以及两种器械收气法。这里介绍双手收气。意念所需收之精气向已靠拢,在身体四周笼罩成一个雾状精团。伸双手向上,顺逆划圈各3次,意想精气成旋状。吸气时想精气旋转而入两手,呼气时意想气由双手出。本法不一定从劳宫入,只需想着从手掌出入即可。

破气秘诀破气法架:本法主要习内气的外出入,使得内力得以外出,达凭空打人之力。现介绍其几个基本法:直身站立,双脚开与肩同宽,两臂上举,五指伸直在肩上屈两肘,使两手拿包成个园,指不相接,手心向前。逆式呼吸。意念吸气时气上升至右臂,从指出,沿两手指之间意想中的线由左手指尖进入左手,随呼气下降沿肩过吸气再上,如此循环,做18次呼吸即可。行功三月后,再在意念的基础上在两手之间多加个圈,使气的运行路成“8”字形。  

破气法架第二:这个方法比较重要,但没有功力基础容易出错,故习者鉴之。站立姿势同上,两手先自然垂直于体侧。顺式呼吸,收气时意想脐中发出一股力在腰间旋转,呼气时口呼“嘿”声抬左手甩向前,伸直意想那股按由命门开始向左旋再向右这个方向旋转的力随呼气上升至肩,经左手臂由五指尖向前冲出。如此习三个次法后,习右手。 回气秘诀 这里介绍简单的回气法,也要等内功深厚时方可习。回气法架见于下:盘坐式,身正头直,两手上下相对于胸前,手心相对。呼气时意念内气由劳功冲出达于两手之间。吸气时两手互后,意念内气因收到挤压返冲回两手臂,一直冲到两肩。本功循环习练五次,即需平气一次,即意引内气返回丹田,三口呼吸后再接练上法。日习五个五次。本法在六脉神剑一功中极其重要。因六脉神剑功法后阶段是集气要诀,习者如不习此功,会因经不起自己练出的无形剑气的反冲击而使双臂残废,习者鉴之。六脉神剑(内功第一架)大八字站立,双手前伸,放松全身,掌心向下,身正头直,开始动作,先吸一口气,用鼻吸,再身体慢慢下落,并非跪下,而是以两小腿仆地,双手在同时向身体两侧下按,意在劳宫,口中需发出“霍”声,是用喉咙挤出来的,呼气完后上身上抬,全身重新站起,同时双手翻掌上抬。吸气用鼻,意在印堂,习此功时,下落时需用劲于双掌,上身时意劲于两大腿,这种劲并非力,而是气,是一种看似微小实际极强大的内力,一般人仅能感觉到而已,长久习练此功的人,这种劲会极大,初时较死,后则活。至时,全身灵活无比,软绵如絮。当然,所配合整个六脉神剑的各架习练方可达此步。此功上下升落12次即可收功。即合双掌于胸前,收左腿,蹲下成半马步,双腿是并拢的,体会两腿与腰间的内劲。三口呼吸即可。本架名莫那架,是一奇门功架。世无见,为六脉神剑功法中的较为重要的功架。六脉神剑功夫中的各架各式均有特殊呼吸及意守的地方,但它在无意念修炼时也可有相当的收获,只是无法进入高级境界而已,阴功到了第三步上就需努力修习意练及内气的运发之法,硬软功夫后来也有内外应合的运气法。这才是万法归宗的主题意义。  
  





弹指神通功

 预备式:盘坐或骑马桩均可。功法:正身,匀息,静心,意守下丹田,假以时日,待觉下丹田有很强气感时(所需时日长短因用功勤懒和各人情况而异),然后以意导气,使丹田之内气沿手臂达于手掌(注意:不可使气沿经络而行,因气行经络必将遇穴阻留,使气血不能快速顺利完全地达于指端),屈中指,将拇指面压在中指的指甲上,拇指用指力内压,中指用力外伸,二指僵持不下,意守二指指端,至手指酸痛难忍之时,缓缓收功,屈伸手指活动一会,以防手指僵滞,不利气血运行。休息一会后,如前法重新开始练习,周而复始,每日早晚各练半小时左右,闲暇时也可随时随地而练。
  
  苦练半年之后,中指之力已经很强了,以后练时意守二指端约半分钟后,将拇指从中指指尖滑脱,中指失去拇指压力,势将向外弹出,如此周而复始,每日早晚各练半小时左右,闲暇之时也可练,但早晚练完之后应以活血散瘀的洗药泡洗物指,以利气血畅通。
  
  如此练半年之后,练习时在拇指面与中指指甲之间夹一扁圆小石子,意守二指约半分钟后,将小石子向外弹出,练到能将小石子笔直弹出十米之外才开始下落时,再练石子的准头,随练功时日增长,功力自能越练越深,石子弹出的劲力自能越来越强,越来越准,以致能弹石落鸟。练到内气不须意念异引,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收发自如之境弹指神通功的内劲就练成了。然后练外功,其法是以中指指甲由轻及重地弹击硬物,练到一指弹出可洞穿半寸厚的木板,弹指功的外功就算练成了。再精研厅经八脉之空道,丈余外便可胜敌于弹指之间。此功可单手练亦可双手交替练习,练时必须先修内劲而后练外功,次序不可颠倒,但如欲求速成,也可单练外功而不练内功劲,但威力不能相提并论了。
  
  洗指方:细辛苦10克,硼砂25克,干姜50克,防风10克,阳起石5克,白鲜皮10克侧柏50克,黄柏5克,红娘子25克,白信2.5克,蜈蚣5克,斑毛虫15克,白术10克,黑知母10克,元参5克,打屁虫七个,皂角10克,指天椒200克,荆芥10克,红花5克,白蒺藜10 克。以上各味药加清水5000克熬煮至极浓时去渣汁贮罐中备用,每次练功后交手指浸入药汁3-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凌波微步
  
  大凌波微步者,实乃驭气飞行之术也。绝非一般轻功乃至上乘轻功可比拟也。轻功者,乃是指高弹跳能力,借助反弹之力向上窜纵,并以娴熟的技巧以减轻落地时的重力声响者是也)所以一般轻功实乃窜纵之术也。轻功至上乘者,配合了一定的提气技巧,跑更快。跳得更高更远,即所谓“踏雪无痕”“陆地飞腾”“草上飞” 者是也。而凌波虚度之奥妙则可腾空驭气飞行,飞行之距离远近则由修炼者自身之功力程度而定,功力高深至极者可以飞越江河山谷乃至更远,其飞越时可全身不动驭气飞行,亦可两足踏空行走如履平地,神态潇洒似凌虚而行,是谓之日“凌波虚度”也。凌波虚度飞行之机理者,实乃惨炼者之内外功夫均至高乘,能随时知当时当地的灵气性质,从而发出与之性质相同之外气,同性相互排斥,故身体能腾空而悬浮也。再向后发出外气,似游泳一样,身体自然向前飞行矣!

修炼方法:
一、外炼法,即两足绑上沙袋(或锡瓦),从晨起床至睡觉前,一刻不离,日常行走、早晚奔跑纵跳,沙袋(或锡瓦)从不离腿。注意每隔一月松绑取下沙袋(或锡瓦)三日,以适应及平衡身体。一年后,爬山跑跳,可与猿猴迢逐。第三年穿上特制的舟形木板鞋在水上跑,最后取下重物,赤足履水如平地,即炼成了水上飞之轻功矣!

二、内练法、按前述之内功心法勤奋修炼配合外炼(即大小周天之练法),内炼也逐步提高,至第三年以后即进入到上乘轻功境界,一般十年左右可炼神返虚,出现神足通,即俱有了察知当时当地灵气的能力及能发出强大的外气。

运用之法如下:
(一) 观想下丹田之内丹急速沿小周天**运转二十四圈。
(二)观想内丹沿大周天**运转三十六圈。
(三) 将内丹沿中脉提运至头顶百会,并收腹闭息。
(四) 两手由侧面上提至略高于肩,手心向上。
(五)随着呼气两掌缓缓下按,由四心,(即两掌心两足心)发出强大外气压向地面。
(六) 由地面性质相同之灵气产生的斥力作用,身体腾空而起。
(七)飞行的方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以及飞行的快慢皆可由心意而定。
(八)在飞行的过程中,意念一定要随时守住头顶百会穴之丹珠,这是根本,功高者丹珠可出头顶一尺左右,大放光彩。
(九)功力至炉火纯青时,无须任何准备功,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腾空驭气飞行。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乾坤大挪移

 乾坤心法
  “乾坤心法”汇集藏密与西域绝世秘传心法之精华,其功效震古烁今,至高无上。勤修之则催动任何武林上乘功法如探囊取物耳。其式寥寥数言,但气效极巨,正所谓“大道至简”也。

  本功法有两式:
  第一式:圣火初动
  姿势:自然盘坐,身体正直。
  手印:两手在面前结圣火手印。
  观想:膻中穴处烈火燃烧。
  解释:圣火手印:双手中指按压膻中,其余手指相抵。
  功境:勤修百日,身转纯阳。
  第二式:唯我独尊
  姿势:自然盘坐,身体正直。
  手印:两手在胸前结成独尊印。
  观想:万物皆空,吾即宇宙。
  解释:拇指与中指相接,前臂交叉。
  功境:以膻中为我宇宙之中心三百日,功成则永以丹田为中心。
  注:七日内有任何异常现象则自觉放弃此功,否则后果自负。
  乾坤心法苦修五百日方可修炼行功,苦修千日则为上乘。

  二 行功
  (第一层)龙象成就
  一、本功法不要求双盘坐,只需坐在椅子上垂腿正坐或站式亦可。但一定要选择环境安静、优雅、空气清新的地点练功。颈直、头顶悬、收腹塌腰、两肩微张,脊椎挺直,头顶梵穴正对天空,微微提肛,两手掌心向上放在膝盖上,放松天目穴,自然呼吸,气沉小腹,如此静坐,心无杂念。
  二、 凝神于天目穴处,片刻天目穴处有一明点,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个亮点从天目穴飞出去落到一处极乐胜境,化成你本人的形象,和你一模一样。
  三、手结龙象清定真如印。即两手拇指尖分别掐住中指的第二横纹处的中心,两中指第二指节弯曲,两手相叠,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中指在第二指节弯曲处相接,手心向上,两中指尖并起对准自己的鼻尖,紧挨肚脐放好,闭目凝神用天目观想,在极乐胜境有一座高山像大象一样巍然耸立,山脚下有一条大河像巨龙一样呼啸奔腾。把意念系在身处极乐胜境的另一个我上。口诵特音,杂吽班霍,念七七四十九遍。继续观想你的另一个我(实际上是你的灵子明点)双手把大山托起,大山变成一头巨象,两脚踏在大河上,大河变成一条巨龙。身体变得无比的高大,顶天立地,仿佛普天之下唯我独尊,我就是道,我就是真理,世界上万物都无法与之比拟。此时观想手托的巨象化成光从手心进入体内,脚踏的巨龙也化成光进入脚心,全身被光能充满。
  四、手换结六转莲花印:即两手手指交互相叉,右手小指抵住左手小指与无名指根缝,右手无名指抵住左手中指与无名指根缝,右手中指抵住左手中指与食指根缝,右手食指抵住左手虎口,右手大拇指与右手食指清触,左手拇指尖和左手小指尖相结。口诵特音如下:杂吽班霍,四字明,七七四十九遍。观想身处极乐胜境的另一个我缩小成一个白色的亮点又回到自己的天目穴里进入中脉到达心轮住于心轮正中心。观想这个白色的亮点所发出的光照亮你的中脉,照亮你的全身,通体明亮无比,照亮了整个的虚空,自己的身体亦成中空,逐渐增大充满虚空。观想在自己海底轮下方有一头巨象在来回奔跑不停地向自己输送能量,自己也和大象相应,自觉力大无比。最后大象化成一道亮光进入中脉,化成能量充满全身。观想自己顶轮上有一巨龙在翻腾,自己不停吸收巨龙的能量和巨龙相应,仿佛随时都可以象巨龙一样飞腾于天空海上。观想巨龙化成一道光进入自己的中脉,化成能量充满全身。此时龙象和自身完全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集中心神于此入静、入静、入定。
  寻常习武者苦修三年功成,“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须修半时辰。

十诀剑气
  盘坐,双臂绕环,指尖相离约一尺。运气自任脉上至膻中,至左肩,至左手,至右手,至右肩,后归膻中。如此二十四次,然后反转。
  盘坐,双臂绕环,指尖相离约一尺。运气自督脉上至右肩,至右手,至左手,至左肩,如此三十六次,然后反转。将气由中丹田收至下丹田,努力勤修。三十天内气外发,外气内收初步功成也。
  正身端坐,收视返听,垂脸闭目,意守丹田,双手握空拳放于腹前,功夫至此,片刻之间丹田气足,此时全身俱已通畅,气已无须再循经脉路线,而是随意调动,即达到意动气行。在身前三尺处点一腊烛,举起右拳对准腊蜡,在猛然伸直五指的同时,配合发声“嘿”,气发丹田,激如奔雷,由手臂阳面三阳经脉同时激射而出,直击烛火。注意决不许有煽风之动作,全赁内力,直至将烛火击灭击出后即将气收回。两手交换练习。先练三阳经神剑,后练三阴经神剑,每次练功不得少于一个时辰。随着功力的增长,烛火或逐渐移远至五尺、七尺、九尺、一丈或更远。一般以一丈为标志。勤修可达收发自如,十诀剑气功成也寻常习武者苦修七年功成, “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须修一时辰。
  (第三层)逍遥乾坤
  动功 一:两脚分立于肩宽,两手成掌直举头上,手指相对,掌心向上,两眼平视,两掌内翻下压触地后,直臂向外推,边推边直腰举掌上头顶,还原成起式。以上动作反复练习,下沉呼气,上起吸气。
  二:马步站立,两臂曲肘握拳于腋下,拳心向上,身体端正,眼看前方。接着,两拳变八字推掌,掌心朝前,同时由腰间向体前推出,配合呼气,意守劳宫;接着,两掌分别外旋,成手心朝上,变拳,曲肘内收,随式徐徐收至腰间,拳心向上,配合吸气,意守劳宫。以上动作,不限次数,量力而行。
  三:接上式向左转身,或左弓步,两手由跨后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宽,平行,意守劳宫,两掌后收至腋窝处立掌,指微曲,身躯后坐,左腿伸直,右腿弯曲,重心在右脚,两掌推出于肩平行,掌心向外,成右弓箭步。反复练习数次后,在转身向右练功,姿势相同,方向相反。
  四:收功,接上式,两掌相对,掌心向上,从上丹田捧气至中丹田,翻掌,然后慢慢下压回下丹田,捧身时吸气,下压时呼气。

  静功
  两脚分开同肩宽,两掌侧平举,掌心向下,两眼平视,意守劳宫一分钟,两掌放下至跨后在向前平举,掌心向上,下蹲成马步。又练一分钟,一分钟后,两掌收回至腰间后,缓缓上升至胸前,距离胸一尺左右,掌心向内,手指张开相对,略成爪状,马步不变,意守劳宫,感到支撑乏力时,就还原成静功起式,又复习静功。一柱香时间,为一回。
  高级
  日功:习此功需在日中,盘膝而坐,两脚心朝天,两手于头顶斜对准太阳成合抱式,意想手托太阳,当手有热感时,意想太阳化作两股热流顺左右劳宫穴进入汇于中丹田,在下行至下丹田后,经督脉上行从百会穴出,在两手之间,又形成太阳,反复进行天罡之数。
  月功:习此功需在月中,盘膝而坐,两脚心朝天,两手于头顶斜对准月亮成合抱式,意想头顶百会穴上有月亮在此,当百会穴有清凉之感时,意想月亮化作一股寒流顺督脉下行经下丹田--中丹田两股由左右两劳宫穴出在双手之间化成月亮,反复进行天罡之数。
  以上两功应特别注意练时两功次数一定要一样,而且如果练了日功就必须练月功,练了月功就必须练日功,如果有所差别阴阳不得合,天地不得泰,百步神拳就无法练成无声无形无色无相之境。以上为顺气导真之法。
  此功需日月交合之时练,练功者可面南背北,但决不可向东或向西。自然站立与肩同宽,放松全身,静心绝虑。左脚向右脚后跨一步,吸气同时意念阴阳合和之气由丹田而发流于双掌。身体下蹲或成坐盘姿势,双手于胸前合并,同时闭气,意念双手之气相互逼攻,在两手间形成一球流转之气。呼气,呼气同时向外推,同时意念真气之球无声无形无色无相的击向百步之外的物体使之摧毁。在推掌时可配合双眼圆睁,口发嗨音。
  寻常习武者动功、静功修炼百日后才可习高级功,“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修半时辰方可行高级功。三时辰功成,各修一时辰。





子午门大力阴阳功

 此功为梁山子午门功法的一种,阴阳并练,刚柔相济,练精化气、练气生力、练力养神,内外兼修,是一部动、静气、力、形、意、神,志并练的上乘功夫,此功分内功,外功,外功又分上部功、下部功。此功易练易懂,不出偏差,是武术、养生、技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密宝。  
     一、金钢恼目壮阴阳
  
     练功者面向南方,自然站立,两脚与臂同宽,两手垂于大腿两侧,舌顶上腭、闭目、百会上顶、排除杂念,呼吸自然,要1分钟左右,接着用嘴吸一口气。用鼻慢慢呼出,双目用力圆睁,恼视前方,全身内力贯注于脚心,两脚趾用力抓紧地面。
  
     二、智深怒拔垂杨柳
  
     接上式,闭气、内气沉于脚心。双手变拳于腰间,成小马步状,随时将内气贯注于百会。
  
     三、大力掌
  
    接上式,吸气双拳变掌,内力、气、贯注于两臂向前推出,内力、气由两臂达两掌,吸气,将睾丸缓缓上提,双掌变爪、上翻半周,爪心向上,全身用内力绷紧缓缓变拳,同时慢慢技回腰间。
  
    四、智深拜佛
  
    接上式,闭气,双拳变掌,下按,身体随时下蹲,此时将内气贯注于涌泉。左脚向右脚后慢慢跨一步,同时双掌慢慢上举,内气由涌泉快速贯注千百会,身体缓缓下坐,双掌合并于胸前。
  
    五、玄通阴阳
  
    接上式。呼气、双掌变拳拉回腰间、收腹提裆,接着双拳变掌,由腰间向左右推出,双目微闭、睾丸慢慢下沉,气达双掌上翻半周掌心朝上,此时双掌有火热之感,将双臂上抬,收于胸前,指尖相对,随时将双掌火热之气沉于丹田,此时翠丸上提,内气于丹田内、上、下、左、右呈圆周形各转七周后,用鼻微微出气,稍停后,有热闷之感,然后用嘴吸足一口气,双手前伸,内气贯于双臂达指尖,此时十指有力大无穷和发热之感后,将内气连同此热,由指间缓缓回旋于脚尖,如此气通旋转周身,回旋三周。
  
    六、通天掌
  
    接上式,双掌收回于胸前上翻半周,缓缓上举、头扬、目睁、内气直贯于双掌,此时双掌如托火球之感,并有手托蓝天、恨地无环之力,然后将内气连同火热注于丹田,接着双掌变拳,收回腰间,同时身由坐盘式变成小马步状后,由鼻缓缓将气呼出。
  
    七、武松脱铐
  
    接上式,用嘴将气吸足,内力达于周身双拳变掌,身体由马步转换成四六步状,双臂微缩于前胸、左掌随身体转于脸前方、右掌随腰力推出,然后,双掌随身体再向反方向转动,如此,用内力、气回旋推转六次,此时周身发热、力大无穷,精、气、神、力倍增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
  
    八、单臂擒敌
  
    接上式,双掌随身体回旋六次后,两腿并立、直身瞪目将左掌前伸于胸前,指尖与鼻相对,右掌微贴了左臂弯处,两涌泉内力随裆上提,内力、气,贯于右掌,完毕后,用鼻将气呼出,形、力、气、神、志合为一体。
  
    九、宋江托印
  
    接上式,右掌上托、左掌回于胸前,头仰目睁,左掌内气随时下沉于涌泉,内力、气贯于右掌、右掌下放,全身气、力神存人丹田。
  
    双掌垂立于身体两侧,出气后静站五分钟。
  
    以上为大力阴阳内练法。

 附:外练法上部功
  
    一、断魂手
  
    两脚与臂同宽,身体自然。站立,两眼微闭吸一口气,由丹田贯注于脚心,然后双手上举于胸前方,此时两脚心发热,将此热连同内气贯于两臀达双掌,身体下跌,双掌着地,如此反复练习三十次后,双掌将身体支起,身体形成整劲直立后两臀弯曲,身体下沉,此时出气,提裆收膛,内力直达两臂,两臂慢慢伸直吸气鼓腹贯于涌泉睾丸下沉,如此做六十次。
  
    二、绝命指
  
    接上式,双臂直立,由掌贯内力弹起,落地变成五指拄地,指尖贷内力、气,反弹起,再变掌,如此做一百次。
  
    数日后,待做以上功法不费力时,可身缠沙袋,沙袋可日渐增多,数日后身缠沙袋一百余斤,去掉沙袋后,身体可倒立在墙壁上,做几此个动作,
  
    再过数月能够不费劲地做数百次后,两小腿缠沙袋倒立做此几个动作,一年后可腿缠沙袋60余斤,方为小成,如此练三年后由双臂随时变单臂,沙袋可逐渐增加至200余斤,成功后,击人反弹丈外,骨碎命哀,击砖碎石不值一淡。
  
     附:大力阴阳功下部功
  
    一、大力腿
  
    两腿站立与臂同宽,找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用鼻把原有的沉气排出,慢慢吸一口新鲜空气,贯于两腿,随时将左脚提起出气引内气贯于百会,从百会直达涌泉后,两手从上下分于肩平,,提吸气,两手向胸前划起,身体徽缩,吸气随时将左腿蹬出,两掌向原方向慢慢拨回随时出气,如此做三十次,再换右腿同样做此动作(注练此功时身臃内力神、气缓缓行练,忘掉一切杂念)
  
    二、千斤桩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排除杂念,闭口咬牙,运用内力、气贯注全身,微停半分钟,此时有发闷之感,排出闷气,用具微微吸气后,身体随内气慢慢下蹲,接着身体上起同时吸气,如此反复做三十次,数日后两手可抢五斤重的一小沙袋,沙袋可逐步增加,数年后两手可拖沙袋五百余斤,腿部力量大增。
  
    三、夺命腿
  
    身体站立后,吸气贯右脚,此时右脚有口种自力和热胀之感,然后轻轻地将左脚抬起,身体下蹲,随时出气,引内气之气贯注于左腿,随时身体上起、左脚之气通贯于右腿,直达涌泉。吸气。如此连贯地做八十次后再换另口边动作吸气与以上相同,不过是口左一右,数目后,两手可抱沙袋,两腿缠沙袋(腿缠沙袋2斤为好),随时间增长沙袋可逐渐增加、一年后两手可拖沙袋百余斤;两小腿的沙袋增加到40余斤,去掉沙袋一脚可踢敌于丈外,使敌筋断骨折。如踢桩数月,皮毛逐渐生硬,一脚可踢断石柱或木桩。
  
    注:望有志者坚练此功,不可半途脚而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