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鸡骨
1、鸡骨放于火上,煅至内外通白,取出为细末,调香油敷患处,治疗烧烫伤,效果甚佳。
2、鸡骨煮汤,经常服食,治小儿软骨病。

鸡蛋壳
1、鸡蛋壳去内膜,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服3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治胃酸过多及小儿软骨病。
2、鸡蛋壳一个,煤炭存性研末,开水送服,治上吐下泻症及胃痛吐酸。
3、孵出小鸡之蛋壳(凤凰衣)煤炭研末,取6克调茶油(或蛋白)敷患处,治小面积烧烫伤。

鸡内金
1、鸡内金放瓦上焙干研末,开水送服,或加山楂30克,或加白术30克,或加准山60克,水煎送服,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2、鸡内金数十个,晒干微炒,研细末,一日三次,每次用烧酒送服2克,治噎嗝反胃,食不能下。
3、鸡内金3克,食盐少许,共研细末,饭前用温水送下,每日一次,治饭前饭后打嗝,不食反胃之呃逆。

鸡蛋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心、肺、脾、胃、肾。
功效:养心安神,补血,养阴,清热,解毒。
主治: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心悸不宁,干咳久咳,口渴声嘶,夜盲,眩晕、产后乳汁少。
验方参考与药膳:
1、当归10克煎水,放入鸡蛋两个,红糖30克,每月经后食一次,治妇女血虚,月经不调或身体虚弱。
2、先将苜蓿子3克,捣烂煎汤约十五分钟,再打入两个鸡蛋煮成荷包蛋,趁热吃蛋喝汤,治先兆流产。
3、乌鸡蛋三个,用醋、酒各一杯搅匀,煮成一杯,分两次服,治产后出血。
4、红糖水煎鸡蛋食,治产后腹泻。
5、鸡蛋两个,白糖30克,调匀后用开水冲服,治慢性气管炎。
6、鸡蛋一个,胡椒粉(七粒研粉),共煎熟食,治虚寒胃痛。
7、鸡蛋一两个,醋煮熟食之,或用白酒炒鸡蛋或冲蛋食之,均治风寒腹泻。
8、鸡蛋一个调入白芨粉3克,每日早上用开水冲服,连续服食十日,治肺结核痰中带血。
9、鸡蛋一个取蛋白,调硼酸粉5克成糊状,涂于消毒纱布上,敷于烫伤处,治小面积烧烫伤。
10、鸡蛋白调茶油,敷患处,亦治小面积烧烫伤。
11、鸡蛋黄调白酒、蜜糖成膏状,敷患处,治烧烫伤。
12、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30-60克,加水煮半小时,滤去药渣,打入鸡蛋两个煮熟食用。有调经活血,消肿利水作用。适用于气血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
13、何首乌煮鸡蛋:何首乌60-100克,加水煮半小时,待药水降温后,加入鸡蛋2-3个,煮熟后捞出剥去蛋壳,再放入药汤中煮片刻,吃蛋喝汤。有补肝肾,益精血,养阴黑发,抗早衰作用。适用于血虚体弱,头晕眼花,血虚便秘,须发早白,遗精,脱发,未老先衰,妇女白带过多等症。此法最适宜于虚不受温补之患者食用。
14、枸杞煮鸡蛋:枸杞子15-30克(或鲜枸杞叶100-200克),红枣5-10枚,鸡蛋2-3个,同煮熟捞出鸡蛋。剥去蛋壳,再放入药汤中煮片刻后即可食用。有滋养肝肾,调补脾胃,补虚劳,益气血作用。适用于头晕眼花,神经衰弱,心悸失眠,体弱血虚,视力减退,慢性肝炎等症。
15、白糖蛋清羹:鸡蛋清两个,白糖50克,调匀,用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可治小儿鼻出血。
16、海带苡仁蛋汤:海带30克,洗净切条,苡仁30克,同煮烂,鸡蛋3个打匀用猪油炒熟,倒入海带苡仁汤,加盐调味食用。有强心,活血,利湿,软坚作用。适用于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等症。以及作为癌症病人的辅助治疗。健康人食之更能祛病延年。
17、辣椒叶鸡蛋汤:鸡蛋两个打匀,用油煎黄,加水一碗半,放入洗净的新鲜辣椒叶60-90克同煮汤,加食盐调味食用。有驱寒,止痛,养血作用。适用于虚寒性胃痛,不时嗳气,口淡无味,涎沫多而清稀之虚寒症。
18、茼蒿菜蛋白汤:鲜茼蒿菜250克洗净,煮汤,熟时加入三个鸡蛋的蛋白,用油盐调味食用。有养心,润肺,化痰,消水谷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头昏脑胀,热咳痰浓,睡眠不宁,饮食积滞等症。
19、茶叶煮鸡蛋:绿茶15克,鸡蛋两个,加水同煮,蛋熟后剥去蛋壳,再煮至水干时食用。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症。
20、沙参煮鸡蛋:北沙参30克,鸡蛋两个,加水同煮,蛋熟后剥去蛋壳,再煮半小时,可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有养阴清肺,降火除热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虚火上升牙痛,咽痛等症。
21、三七藕汁蒸鸡蛋:鸡蛋一个打匀,加入鲜藕汁30毫升和三七粉3克,加少许白糖调味蒸熟食用。有止血,止痛,散瘀作用。适用于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肺结核咯血等症。
22、蛋花粥:大米100克煮粥,煮熟后,鸡蛋两个打匀放入粥中,加油、盐、葱花调味食用,有补益五脏作用,是老弱病残、儿童、孕妇的滋补佳品。

TOP

鸡肝

性味:甘苦、温、微毒。
归经:入肝、肾。
功效:补肾起阳,补肝明目。
主治:遗尿,胎漏,两目昏花,夜盲症。
说明:鸡肝为补益之品,公鸡肝功效较好。
验方参考与药膳:
1、鸡肝煮熟切片,蘸青葙子(炒熟)粉食,治夜盲。
2、鸡肝粥:大米100克,鸡肝二具,同煮粥,用食盐调味食用,有补肝明目作用。适用于眼花,夜盲。
3、公鸡肝、上好肉桂各等量,研末为丸如小豆大,每次服一丸,每日三次,米汤送服,治遗尿,若加龙骨适量,则可治遗精。
4、朱砂蒸鸡肝:鸡肝1~2具,与朱砂2克拌匀,蒸熟食用。有益气养肝,宁神明目作用。适用于肝虚目暗,视力减退,夜盲,小儿疳眼,眼角膜软化等症。
注意:因朱砂有毒,不宜多食常食。
5、瓦楞子蒸鸡肝:瓦楞子6-10克,于火上烧煅,研成细末与鸡肝1~2具拌匀,同蒸熟食用。有消积化痰,补肝肾,养血作用。适用于淋巴结核,肺结核,小儿疳积等症。
6、银杞明目汤:鸡肝100克(切薄片,以湿淀粉、料酒、姜汁、食盐拌匀)。枸杞5克,白木耳15克(水发),料酒、姜汁、味精、食盐适量,同煮汤,撒入茉莉花24朵即可食用。有补肝益肾,明目养颜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视力模糊,两眼昏花,面色憔悴等症。

鸡肠
1、鸡肠一具,用盐洗净,焙干研细末,用桑螵蛸10克煎水送服,可治肾虚尿频,小儿遗尿。
2、米酒炒鸡肠:鸡肠2-3具,用盐洗净,切小段,用花生油炒至将熟时,加入米酒1~2汤匙,食盐少许食用。有补肾气,缩小便作用。可治肾虚小便清长,小便频数,遗精,遗尿等症。
3、巴戟煮鸡肠:鸡肠2-3具,用盐洗净,巴戟15克,用水两碗煮至一碗,用食盐调味,食用。有补肾,壮阳作用。适用于肾虚夜多小便,阳痿早泄,肾虚遗精,遗尿等症。

鸡胆
1、鸡胆焙干,吞服,每日一个,治百日咳。
2、鸡胆汁加白糖适量,开水送服,亦治百日咳。
用量:一周岁以下三日服一个鸡胆汁,两周岁以下两日服一个,两周岁以上一日服一个。
3、鸡胆治疗三日疟:在三日疟临发作前两三小时吞一个鸡胆,隔两日再吞一个,连服三四个。

TOP

鲤鱼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脾、肺、肝、肾。
功效:安胎、通乳、除湿、利水、祛瘀。
主治:鲤鱼肉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咳逆气喘上气,黄疸烦渴,妊娠水肿,胎气不安,乳汁不通;鲤鱼胆则解热毒,治热咳,涂小儿热疮肿痛效果好。
说明:鲤鱼与鲫鱼均属于性平,利水除湿有相似之功,更由于在防治妇科疾病方面的卓著效果而为民间嗜用。但鲤鱼性温比鲫鱼强,且还有安胎等作用。吃鲤鱼时,最好将鱼两侧皮内一条似白线的筋抽出弃之,这样既可以去腥臊之味,又可除去强发性物,可更好地发挥其补益效能。一般作汤淡食或配上某些中药同服效果更佳,若煎炸食之则性热,亦失去治病作用。
验方参考与药膳:
1、鲜鲤鱼一条约500克,洗净,和赤小豆500克放入锅内,加水2至3公斤清炖,炖至鱼熟豆烂,除去鱼头、鳞、骨、内脏外,将鱼肉、豆和汤全部食完(忌盐)。治肝硬化腹水,水肿,脚气,慢性肾炎,孕妇水肿,产后乳汁缺乏。
2、大鲤鱼一条,生黄芪60克,同煮汤服食,治老人癃闭。
3、鲜鲤鱼放入大米,煮粥淡食,治妊娠水肿和产后乳汁缺少。
4、鲜草菇六个捣烂取汁,和鲤鱼汁混和,临睡前服,连服三四日,治百日咳,体质虚寒者忌用。
5、鲤鱼糯米粥:鲤鱼(重500克),留鳞去肠杂,糯米75克,陈皮、生姜少量,同煮粥,溶入阿胶15克,用少量食盐调味食用,连服五至七次,可治孕妇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
6、鲤鱼猪脚汤:鲤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下同),猪蹄一只,通草5-10克,同煮汤服食,可治产后乳汁不下或乳汁缺乏。
7、鲤鱼汤:鲤鱼(重500克),生姜5片,葱末5根,料酒少量,同煮汤淡食。有除湿,利水,安胎,止渴作用。适用于乳肿,黄疸,胎动不安等症。
8、蒜醋鲤鱼:鲤鱼一条,洗净切块,先用植物油炸至金黄色,烹入酱油少许,加糖、黄酒适量,加水炖熟,撒上姜、蒜、韭菜末少许和醋适量,即可食用。有补虚弱,止消渴作用。适用于体虚久咳,气喘,胸满不舒。
9、何首乌鲤鱼汤:鲤鱼肉500克,首乌药汁10克同煮熟,撒入花椒末、胡椒粉、味精调味食用。有强精壮体补肝肾之作用。
10、青葙子鱼片汤:青葙子15克水煎取汁,与鲤鱼片200克(用湿淀粉拌和),豆腐块、海带(洗净切丝)同煮熟,用食盐味精调味食用。有强肝健脑明目作用。
11、山药鱼片汤:淮山20克(鲜品可用100-200克),用冷水浸二小时,与海带一大条(洗净切块)同煮,淮山煮熟后,将鲤鱼片200克,萝卜丝100克放入同煮熟,用食盐、味精调味食用,有滋补强壮作用。可治遗精,盗汗,夜多小便等症。
12、火锅菊花鱼片:鸡汤适量,食盐、料酒、醋、姜、胡椒粉适量,放入火锅煮沸,鲜鲤鱼片500克用鸡蛋两个拌匀,鲜菊花(去蒂)100克,同放入汤内,鱼片、菊花蘸香油食用,喝汤,有祛风明目作用。适用于头昏晕,目干涩,高血压,视物模糊等症。

TOP

鳢鱼(乌鱼、生鱼)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入肺、脾、肾。
功效:补脾利水,养肝益肾,除湿消肿,去瘀生新。
主治:水肿,湿痹,脚气,妊娠水肿,闭经,肺结核。
说明:鳢鱼,因肤色黝黑,故称乌鱼,或黑鱼。皮厚力大,生命力顽强,故又称为生鱼,因有斑点,又名斑鱼。为滋补食品,含蛋白质较高,另外含脂肪、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成分,广州地区群众在外科手术后清炖鳢鱼食,据说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验方参考:
1、大鳢鱼一条,去肠杂,留鳞洗净,加冬瓜等量,同煮烂,再加少许葱白、大蒜,不加盐,煮熟后喝汤吃鱼,每日一次,连吃三至七天。治脚气浮肿,孕妇水肿,肾脏病及心脏病性水肿和营养障碍性水肿。
2、活鳢鱼去肠杂,入独头蒜塞满,外涂湿黄泥,炭火炙熟食,治水肿腹大。
3、鳢鱼一条约重500克,去肠杂留鳞,于鱼腹中放入大蒜瓣及赤小豆,填满鱼腹为度,加水煮汤不放盐,可蘸少许糖醋食之,分数次一日吃完,连续数天。治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肝腹水等症。
4、鳢鱼一条,生姜三片,红枣三枚同煮,每周吃二三次,治肺结核。
5、黑鳢鱼一条,去肠杂,用苍耳叶填满鱼腹,外用苍耳叶贴锅底,置鱼于上,少少着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治一切风疮、顽癣,疥癞年久不愈者,效果甚佳。
6、鳢鱼头晒干,煅炭存性研末,用陈酒送服。治经闭,月经错后。
7、鳢鱼葛菜汤:鲜鳢鱼一条,去鳞鳃肠杂,塘葛菜100克,同煮汤,用油盐调味食用。有清凉,滋养、益脾胃,养心阴作用。适用于咽喉炎,肺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8、鳢鱼汤:鳢鱼500克以下两条,去鳞及肠杂,生姜、食盐、水适量煮汤食用。可作为病人手术后食用,有加速伤口愈合作用。

TOP

鲫鱼

性味:甘、平温、无毒。
归经:入胃、肾。
功效: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温中下气。
主治:水肿,乳闭,肠癖泻痢,胃弱不思食。
说明:鲫鱼性平,有消肿利水通乳之功,一般作煮汤淡有效;若煎炸食之,则性热而又失去上述作用。
验方参考:
1、鲜鲫鱼(去鳞、鳃及内脏,下同),清炖食,或加黄豆芽或通草同煮汤食,治乳少。
2、鲜鲫鱼,煮赤小豆食之,消水肿。
3、鲜鲫鱼500克去鳞内脏,赤小豆30克,或加冬瓜皮,再煮汤,煮熟一次食完(忌盐),治肝硬化腹水。
4、鲜鲫鱼四两去鳞内脏,冬瓜皮60至120克,同煮汤服食,治气郁不舒之水臌(周身浮肿)。
5、鲫鱼两条,豆腐250克,同煮汤服食,于麻疹出齐时清热用。
6、鲜鲫鱼加红糖炖服,连服数次,治久咳。
7、鲜鲫鱼一条,生山药30克,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敷患处,治乳疮、乳癌初起及一切恶疮、臁疮,贴数次可愈。
8、鲫鱼羹:大鲫鱼1000克,鱼腹内装入陈皮、缩砂仁、毕芨、胡椒各10克,大蒜2头,泡辣椒10克,食盐、葱、酱油适量,将鲫鱼入油锅内煎煮熟,加入适量水,用小火炖煮成羹即成,空腹食用。有醒脾暖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症。
9、砂仁蒸鲫鱼:砂仁5克研末,与油盐拌匀塞入250克左右的鲜鲫鱼鱼腹内,蒸熟食用。有健脾开胃,利湿止呕,安胎利水作用。适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10、鲫鱼糯米粥:鲜鲫鱼1~2条,煮汤,捞出鱼肉,糯米100克放入鱼汤中煮粥食用。鱼肉亦可同时服食。有养阴利水,和胃消肿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病后体虚,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症。
11、姜橘椒鱼羹:鲫鱼一条(重250克),鱼腹内塞入生姜片30克,橘皮10克,胡椒末3克,水适量,用小火煨熟,加食盐调味,空腹服食。可治胃寒腹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消化不良,虚弱乏力等症。
12、清蒸茶鲫鱼:鲫鱼500克,留鳞,鱼腹内塞满绿茶叶,蒸熟服食(不加盐)有补虚弱、止消渴作用,适用于热性虚弱病或糖尿病之患者食用。
13、花生炖鲫鱼汤:鲫鱼肉200克,花生米100克,同煮汤,用少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脾胃失调,营养不良,咳嗽痰喘,产生乳汁缺乏等症。
14、红枣炖鲫鱼:鲫鱼肉200克,红枣20克,蒸熟食用。有补中益气,治消渴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过敏性紫斑,糖尿病等症。
15、全樱子鲫鱼汤:鲫鱼肉250克,全樱子30克,同煮汤,用油盐调味食用。有健脾补虚,固精止泄作用。适用于肾虚遗精,脾虚多汗等症。

TOP

鲫鱼

性味:甘、平温、无毒。
归经:入胃、肾。
功效: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温中下气。
主治:水肿,乳闭,肠癖泻痢,胃弱不思食。
说明:鲫鱼性平,有消肿利水通乳之功,一般作煮汤淡有效;若煎炸食之,则性热而又失去上述作用。
验方参考:
1、鲜鲫鱼(去鳞、鳃及内脏,下同),清炖食,或加黄豆芽或通草同煮汤食,治乳少。
2、鲜鲫鱼,煮赤小豆食之,消水肿。
3、鲜鲫鱼500克去鳞内脏,赤小豆30克,或加冬瓜皮,再煮汤,煮熟一次食完(忌盐),治肝硬化腹水。
4、鲜鲫鱼四两去鳞内脏,冬瓜皮60至120克,同煮汤服食,治气郁不舒之水臌(周身浮肿)。
5、鲫鱼两条,豆腐250克,同煮汤服食,于麻疹出齐时清热用。
6、鲜鲫鱼加红糖炖服,连服数次,治久咳。
7、鲜鲫鱼一条,生山药30克,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敷患处,治乳疮、乳癌初起及一切恶疮、臁疮,贴数次可愈。
8、鲫鱼羹:大鲫鱼1000克,鱼腹内装入陈皮、缩砂仁、毕芨、胡椒各10克,大蒜2头,泡辣椒10克,食盐、葱、酱油适量,将鲫鱼入油锅内煎煮熟,加入适量水,用小火炖煮成羹即成,空腹食用。有醒脾暖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症。
9、砂仁蒸鲫鱼:砂仁5克研末,与油盐拌匀塞入250克左右的鲜鲫鱼鱼腹内,蒸熟食用。有健脾开胃,利湿止呕,安胎利水作用。适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10、鲫鱼糯米粥:鲜鲫鱼1~2条,煮汤,捞出鱼肉,糯米100克放入鱼汤中煮粥食用。鱼肉亦可同时服食。有养阴利水,和胃消肿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病后体虚,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症。
11、姜橘椒鱼羹:鲫鱼一条(重250克),鱼腹内塞入生姜片30克,橘皮10克,胡椒末3克,水适量,用小火煨熟,加食盐调味,空腹服食。可治胃寒腹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消化不良,虚弱乏力等症。
12、清蒸茶鲫鱼:鲫鱼500克,留鳞,鱼腹内塞满绿茶叶,蒸熟服食(不加盐)有补虚弱、止消渴作用,适用于热性虚弱病或糖尿病之患者食用。
13、花生炖鲫鱼汤:鲫鱼肉200克,花生米100克,同煮汤,用少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脾胃失调,营养不良,咳嗽痰喘,产生乳汁缺乏等症。
14、红枣炖鲫鱼:鲫鱼肉200克,红枣20克,蒸熟食用。有补中益气,治消渴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过敏性紫斑,糖尿病等症。
15、全樱子鲫鱼汤:鲫鱼肉250克,全樱子30克,同煮汤,用油盐调味食用。有健脾补虚,固精止泄作用。适用于肾虚遗精,脾虚多汗等症。

TOP

鲈鱼

性味:甘、淡、平、无毒。
归经:入肝、脾、肾。
功效: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安胎补中,并可作养生保健的滋补食品。
主治:慢性肠炎,慢性肾炎,习惯性流产,妊娠期浮肿,产后乳汁缺乏,手术后伤口难愈合,小儿消化不良等症。
说明:鲈鱼,又名四鳃鱼、真鲈,是近岸浅海肉食性鱼类,喜栖息河口淡水处,亦可生活于淡水中。鲈鱼不仅味道鲜美,风味极佳,而且营养丰富,又能养生治病,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鲈鱼鳃有止咳化痰作用,可治小儿百日咳和老年慢性气管炎。
验方参考与药膳:
1、鲈鱼鳃不洗晒干,水煎服;或焙黄研末开水冲服,每次用鳃一个,每日两次,治小儿百日咳。
2、鲜鲈鱼肉50克,牡蛎20克,陈皮10克,同煮汤食用,治小儿疳积、消瘦。
3、鲈鱼肉,与生姜、香葱煮汤食用,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4、鲈鱼肉50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同煮汤食用,可治脾虚泄泻,慢性胃痛。
5、北芪蒸鲈鱼:鲈鱼500克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北芪30-50克,食盐、水适量,同蒸熟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胃,生肌,安胎,利水作用。适用于手术后伤口难愈合,小儿消化不良,妊娠水肿,胎动不安等症。

鲮鱼
性味:甘、平、微温、无毒。
归经:入肝、脾。
功效: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
说明:鲮鱼分布于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等气候较热的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鲮鱼性温和,喜栖息于水的下层,不耐严寒,其肉嫩鲜美,药用价值亦颇佳。
验方参考:
鲮鱼一条,粉葛250克,文火熬三小时,至汤变微红色,连汤食之,治全身骨痛,湿火流筋。

鲢鱼(白鲢)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温补脾胃。
主治:脾胃阳虚、气虚。
验方参考与药膳:
1、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切片,干姜6克,食盐适量,同煮熟食用,有温补脾胃之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等症。
2、鲢鱼丝瓜汤: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丝瓜两条(或丝瓜仁50克),同煮汤,用油盐调味食用,可治产后乳汁缺乏。

TOP

麻雀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脾、肾。
功效:壮阳补肾,暖腰膝,缩小便,治崩止带。
主治:肾虚阳痿,百日咳。
说明:麻雀性燥热,凡阴虚火旺或内热者勿食。麻雀屎,即中药白丁香。
验方参考与药膳:
1、麻雀五只,小米一把,葱白三条,将麻雀去毛除肠炒熟,入酒一小杯,稍煮,加水一小碗半,下米煮粥,欲熟时下葱白五味等,空腹食之,治老人脏腑虚损赢瘦。
2、麻雀3只,去毛除肠勿洗,加小茴香10克,胡椒3克,缩砂仁6克、肉桂6克入肚内,湿纸裹,煨熟,空腹用酒送服,治肾冷偏坠、疝气。
3、麻雀肉1只,冰糖10克,炖熟食,治百日咳。
4、麻雀肉煮熟食之,一日吃3-5只,治阳痿及头晕。
5、麻雀肉饼:麻雀5只,去毛及内脏,瘦猪肉250克,同剁成肉末,加入适量白糖、淀粉、食盐、酱油、黄酒拌匀,做成饼状,蒸熟食用。有补肾壮阳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阳虚怕冷,精神疲倦,气血虚弱等症。
6、冬虫夏草蒸雀肉:麻雀10只去毛及内脏,冬虫夏草6克(或用淮山、枸杞、北芪、党参各10克),生姜3片,加少量食盐、水蒸熟食用。有壮阳补脑,益髓填精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头晕失眠,体倦神疲等虚弱之症。
7、冰糖百合炖麻雀: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百合30克,冰糖30克,同蒸熟食用。每日一次,连续服用。有益气壮阳,润肺和胃作用。适用于老人哮喘,小儿百日咳,慢性气管炎等症。
8、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菟丝子、枸杞子各15-20克,同煮汤食。可治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夜多小便等肾阳虚之症。
9、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天麻10克切片,水、食盐适量,蒸熟食用,可治阳虚眩晕。
10、麻雀猪肉汤:麻雀5只,去毛及内脏,瘦猪肉250克,切片,同放锅内共煮汤,煮熟后加食盐调味食用,可治阳痿。


麻雀屎:
白丁香研细末,加入少许冰片研匀,用人乳调和如糊状,取少许点眼,每日三至五次。治眼结膜炎,角膜生翳。

TOP

马肉

性味:马肉甘酸、平、无毒;马乳甘、温、无毒;马宝甘咸、平、无毒;马蹄甲甘、平、无毒。
功效:马乳治消渴;马宝定惊;马蹄甲止血止带。
主治:糖尿病,消渴善饥,小儿癫痫、惊厥,妇女月经过多、带下不止。
说明:马宝即马的肠结石,又名酢答;马蹄甲即钉掌时从马蹄削下来的角质。
验方参考:
1、马乳煮开,每次服一杯,一日三次,治糖尿病,消渴善饥。
2、马宝研细末,每次一克,小儿酌减,一日三次,凉开水送服,治小儿癫痫、惊厥,妇女癔病。
3、马蹄甲烧炭存性,研细末,每次6克,一日两次,米汤送服,治妇女月经过多、带下不止。

TOP

墨鱼(乌贼)

性味:咸、微温、无毒。
归经:入肝、肾。
功效:养血滋阴,益胃通气。墨鱼骨和胃制酸,收敛止血。
主治:血虚经闭,崩漏带下;墨鱼骨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肺结核咯血。
说明:墨鱼又名乌贼、乌鲗。其背骨名海螵蛸,又叫乌贼骨、墨鱼骨,入中药用。
验方参考与药膳:
1、墨鱼一条、桃仁6克,煮食,治妇女经闭。
2、乌贼骨适量,研成极细末,糖水调服,每次3克,一日两三次,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
3、乌贼骨10克,白芨10克,藕节1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调服,一日三次,治肺结核咯血。
4、乌贼骨15克,白芷5克,茜草炭10克,水煎服,治白带。
5、乌贼骨25克,白芨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治胃出血。
6、乌贼骨10克,龟板12克,茜草根6克,水煎加红糖服,每日2-3次,治小儿软骨病。
7、乌贼骨研粉外敷患处,治下肢溃疡。
8、乌贼骨焙干研末,每次服5克,每日三次,用温开水送服,可治哮喘。
9、乌贼骨100克,地龙100克,百部25克,白糖20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三次,治慢性气管炎。
10、姜炒墨鱼:鲜墨鱼250克,去骨洗净切片;生姜丝略炒一下,放入墨鱼片同炒,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补血通经,健脾益胃,祛风散寒作用。适用于妇女血虚经闭。

TOP

母鸡肉

性味:甘、温平、无毒。
归经:入肝、脾、胃。
功效:补虚赢、益气补血。
主治:风寒湿痹,托疮排脓,病后虚弱,孕妇胎动不安,产妇产后虚赢。
说明:母鸡肉,在肉类中以味道鲜而著称,我国以母鸡为主要原料烹制的菜肴种类繁多,各有风味。在迎春菜式中,鸡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菜肴。鸡肉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是人们佐膳的美味佳肴,而且还是丰富的营养来源,又是滋补身体很理想的“济世良药”。据分析,鸡肉所含的蛋白质高达23.3%,比猪肉、羊肉、鸭肉、鹅肉的蛋白质高三分之一甚至一倍以上,而脂肪含量仅有1.2%,比上述各种肉类都低得多。所以,食用鸡肉不仅能增进人体的健康,还能适当控制人体发胖,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和产妇较为理想的调补食品。
验方参考与药膳:
1、母鸡一只,去毛及内脏,石榴皮100克,煮汤服食,治风湿性关节炎。
2、老母鸡一只,去毛及内脏,艾叶15克,加酒、水各一杯,隔水蒸熟食,治妇女月经点滴不断,经来时间长,日久身体虚弱。
3、母鸡一只,去毛及内脏,黄芪60克,党参30克,淮山30克,红枣30克,加黄酒至药面,隔水蒸熟,分数次服,治病后或产后身体虚弱。
4、鸡肉粥:嫩母鸡一只,宰后去毛及肠杂,内脏,剔骨将肉切成小块或肉丝,鸡骨可先浓煎成鸡汤。鸡肉丝与鸡汁汤搭配分成三至五份,每份用粳米100克煮粥,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滋养脏腑,补益气血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或病后赢瘦,气血亏损所致的头晕眼花,精力疲倦等一切衰弱症状。注意:感冒伤风或热性病者忌食。
5、老桑枝鸡汤:母鸡肉500克,切块,老桑枝60-100克,同煮汤,加食盐调味食用。有益精髓,祛风湿,利关节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酸痛麻痹,颈背牵强疼痛,慢性腰肌劳损等症。
6、何首乌煮鸡:母鸡肉500克,何首乌30-50克,同煮汤,加适量油、盐、姜调味食用。有益肝强肾,滋阴养血,补精添髓作用。适用于脱肛,痔疮,子宫脱垂,血虚头晕等症。
7、薏苡仁炖鸡:母鸡一只,宰杀后去毛及内脏,薏米30-60克,同煮汤,加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镇痛利尿作用,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注意:孕妇忌服用。
8、北芪炖鸡:鸡肉500-750克,北芪30-60克,加适量油盐水,隔水蒸熟后食用,有补脾益气,养阴补血作用。适用于老年人身体虚弱,慢性支气管炎,血虚头痛,表虚自汗,经常感冒,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多、痛经等症。
9、北芪党参炖鸡:鸡肉200-400克,党参50克,黄芪60克,加适量油盐、水,隔水蒸熟食用。有补气提神,健脾益胃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体倦乏力,精力疲倦,气短懒言,饮食不振,口淡无味,脱肛,胃下垂,老人或体弱者疝气,妇女子宫脱垂,以及疮疖溃烂久不收口等症。
10、红杞蒸鸡:鸡肉200-400克,枸杞子20-50克,加适量油盐、水,隔水蒸熟食用。有滋补肝肾,生精明目作用。适用于头晕眼花,视力减退,肾虚腰疼,神经衰弱等症。
11、当归鸡汁:当归30-100克,水煎后去药渣;母鸡一只,宰杀去毛及内脏,加适量油盐、水,隔水蒸一小时,熟后将鸡汤倒出与当归药汁混合,鸡肉送服,可分作2-3次食用。有补血调经,保肝润肠,益气提神作用。适用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盗汗,耳鸣,四肢无力,面色萎黄;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痛经,老人血虚便秘等症。健康人食用有益气补血,提神醒脑,预防贫血,益寿延年之功效。
12、归参鸡汁:当归30克,党参60克,黄芪100克,母鸡一只。制作方法与服用法同上11方。有益气,补血,补虚,提神作用。适用于久病体弱,头晕,眼花,精力疲倦,手足无力,面色萎黄,盗汗,脱肛,胃下垂,经常感冒,老人血虚便秘,妇女子宫脱垂,月经不调,虚寒白带,血虚痛经,产后体弱,乳汁缺乏或无乳。
13、桂圆童子鸡:嫩鸡一只,桂元肉30-60克,制作方法和服用法同上8方。有补气血,安心神作用。适用于贫血,心悸,失眠等症。健康人食之能增加体质。
14、枣菇蒸鸡:鸡肉150克切块,香菇20克(水发)切丝,红枣20克去核切块,加入姜丝:葱末、酱油、食盐、白糖、味精、料酒、鸡清汤和湿淀粉拌匀,用蒸熟加香油即可食用。有补肝肾,益脾胃,养血补血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消化不良,贫血,精力疲倦等症。健康人食之能增强体质,保健防病。
15、冬菇蒸鸡:鸡一只,冬菇20克(水发),加入姜汁、食盐等,隔水蒸熟食用。有防癌、防治心血管病等功效。健康人常食之能使皮肤光泽,面色红润,体重减轻。
16、淮山杞子蒸鸡:鸡肉500-1000克,淮山100-200克,枸杞子15-30克,制作方法与服用法同上8方。有健脾益胃,滋阴补肾,滋养强壮作用。适用于老年人头晕眼花,腰腿酸软,营养不良等症。
17、三七炖鸡:鸡一只,宰杀后去骨、皮和内脏,三七2-4克(研细),同蒸熟食用。有止痛止血,散瘀消肿作用。防治脑出血,咳血和冠心病等症。
18、杏仁蒸鸡:鸡肉500-750克,斩为十数块,南杏仁(甜杏仁)40-50克(开水稍泡片刻后,剥去红皮),葱末、姜片、白糖、食盐、水适量,同蒸熟食用。有润肠养肺,止咳定喘,滋养强壮作用。适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等症,亦可作为癌症患者的营养滋补食品和辅助治疗方药。
19、核桃肉鸡丁:鸡肉750克,切成鸡丁,用盐、料酒、胡椒粉、鸡蛋清、湿淀粉拌匀,放入热油锅内滑透,沥去油;将核桃仁放入油中炸透,鸡肉丁下锅煸炒,沥去油,把用食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麻油、鸡汤兑成的汤汁倒入锅内,再放入核桃仁片炒匀,即可食用。有温肾补阳,润肠通便作用。适用于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头晕眼花,遗精,大便燥结等症。健康人食之更能防病强身,增强记忆力。
20、菊花炒鸡片:鸡肉750克切薄片,用三个鸡蛋清,适量食盐、料酒、胡椒粉、淀粉拌匀,下油锅内浸透,沥去油。葱姜适量煸炒,倒入鸡片,烹入料酒,和适量食油、白糖、味精、胡椒粉、麻油兑成的汤汁倒入锅内翻炒几下,菊花瓣60克(冷水洗净)投入锅内,翻炒均匀即可食用。有镇静祛风,补肝明目作用。适用于心烦不安,视物模糊,头昏失眠,精神不振等症。亦有降血压作用,适用于高血压患者食用。
21、清蒸人参鸡:母鸡一只,宰杀后去毛及内脏,人参15克(开水泡开),火腿10克,玉兰片10克(水发),香菇15克(水发),葱末、姜片、料酒、食盐、味精、水或鸡汤适量,同蒸熟食用。有大补元气,固脱提神,生津安神作用。适用于劳伤虚损,饮食减少,精力疲乏,健忘,眩晕头痛,肾虚阳痿,小便频数,气血津液不足等症。健康人食之能增强体质,防病保健。
22、八宝鸡汤:母鸡肉1500克,猪肉、猪杂骨各750克,药袋一个(内装熟地、当归各7.5克,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各5克,川芎3克,炙甘草2.5克),加水煮沸后,打去浮沫,加入生姜、香葱、料酒适量,用小火炖烂,捞去药袋,鸡肉、猪肉切片,再入锅内,加入食盐,味精调味食用。有调补气血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手足无力等症。
23、五元全鸡:母鸡一只(一公斤左右),宰杀后去毛及内脏,剁去鸡脚,桂元肉、荔枝肉、黑枣(去核)、莲子肉(去皮去心)各15克,加入冰糖、食盐、清水适量,隔水蒸两小时后,放入洗净的枸杞子15克再蒸5分钟即可食用。有补血养阴,益精明目作用。适用于气血虚弱,面色苍白,耳鸣,视力减退,病后体虚等症。
24、饴糖鸡:母鸡一只,宰杀后去毛及内脏,腹腔内加入生地30克,姜、葱、食盐适量,再灌入麦芽糖100克,缝合切口,放锅内加水炖熟食用。有补虚,养阴作用。适用于久病体弱,消瘦、低热、盗汗等症。

TOP

牡蛎(蚝)

性味:咸、微寒、无毒。
归经:入肝、肾。
功效:软坚散结化痰,益阴潜阳,安神定惊,涩精敛汗。
主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说明:牡蛎为海产软体动物,其肉称为蚝肉、蚝鼓,又叫蛎黄,其味极美,可食用,又可制蚝油。牡蛎壳(蛎房)即中药用的牡蛎。
验方参考与药膳:
1、蚝肉为最佳食品,可治腺病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或软骨病,如无鲜蚝肉,可用蚝油作调味品亦好。
2、牡蛎20克,龙骨20克,菊花10克,枸杞子12克,何首乌12克,水煎服,治眩晕。
3、生牡蛎、玄参、大贝母等量,共研细末,蜜炼为丸,每次服6克,一日两次,治瘰疬。
4、牡蛎15克,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治盗汗。
5、煅牡蛎研细粉,每次1至2克,一日三次,用米汤送服,治胃痛、胃酸过多。
6、生牡蛎、龙骨各10克,水煎服,一日两次。治心悸失眠,梦遗滑精,妇女白带。
7、生蚝猪肉汤:生蚝肉150克,猪瘦肉150克,同煮汤,用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养血宁心作用。适用于阴虚烦躁,夜睡不宁,血虚心悸,怔忡等症。
8、鸡汤或猪瘦肉汤适量,煮沸后,加入鲜蚝肉250克,略煮沸即可,用食盐、味精,调味食用。有滋阴养血作用。适用于久病虚损,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症。
9、麦冬牡蛎烩饭:麦冬20克,海带半条,用水煎去药渣,加入蚝肉200克煮熟后,放入适量的大米饭拌匀,煮成泡饭,用油、盐、香菇、芹菜、香葱调味食用。有滋补强壮作用,适用于虚弱体质者。

TOP

泥鳅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肝。
功效:暖中益气,解毒收痔。
主治:急、慢性肝炎、丹毒,腮腺炎,痈肿。
验方参考与药膳:
1、活泥鳅数十条,先养于清水中,待漂去泥污后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十分钟左右,取滑液糖浆,治丹毒,面疔,指头疔,腮腺炎,痈肿等急性炎肿有卓效,用时涂于患处,干即更换,数次即效。
2、取泥鳅放于烘箱内烘干(温度在摄氏一百度为宜),取出研粉,每次10克,一日三次,饭后用开水送服,治急性或亚急性、迁延性肝炎。
3、泥鳅100-200克,剖腹去肠杂,入热油锅内煎至金黄色时,加入清水,少量食盐调味,煮熟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作用。适用于小儿盗汗,泄泻等症。
4、泥鳅炖豆腐:泥鳅500克,去肠杂内脏,加水、食盐适量,煮至五成熟时,加入豆腐250克,同炖熟,用猪油味精调味食用。有清利湿热作用。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等症。
5、泥鳅大蒜汤:泥鳅去肠杂,与大蒜同煮汤淡食。可治水肿。
6、泥鳅虾汤:泥鳅去肠杂,与虾同煮汤,用盐、味精、料酒调味食用,治阳痿。

TOP

牛睾丸:
1、牛睾丸洗净,浸一公斤酒,两周后服食,治气喘、哮喘。
2、牛睾丸与小茴香煮食,治疝气。

牛骨
焙酥研粉,饭后服1至2克,治小儿软骨病。

牛胆
1、牛胆一个,白糖100克,炖化,每服一匙,一日三次,治百日咳。
2、牛胆汁干粉装入胶囊,每次饭后服二三丸,一日三次,治慢性气管炎、咳嗽、哮喘。

牛角
主治暑气、热毒、风火头痛、吐血鼻衄。可代替犀牛角配方,用量为犀牛角的十倍。取牛角切片,三岁以内小儿每日30克,三岁以上每日60克,水煎两小时,作两次分服,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惊厥。一般用药一周以上,或至完全清醒为止。

牛蹄甲
止血、消瘀,接骨。
1、牛蹄甲烧炭存性,研末,用香油或凡士林调敷患处,治臁疮溃烂,流脓水或血水。
2、牛蹄甲30克,文火煮三小时,冲入黄酒少许,每日两次分服。治跌打损伤,瘀血腹痛,腰痛,筋骨痛。

TOP

牛睾丸:
1、牛睾丸洗净,浸一公斤酒,两周后服食,治气喘、哮喘。
2、牛睾丸与小茴香煮食,治疝气。

牛骨
焙酥研粉,饭后服1至2克,治小儿软骨病。

牛胆
1、牛胆一个,白糖100克,炖化,每服一匙,一日三次,治百日咳。
2、牛胆汁干粉装入胶囊,每次饭后服二三丸,一日三次,治慢性气管炎、咳嗽、哮喘。

牛角
主治暑气、热毒、风火头痛、吐血鼻衄。可代替犀牛角配方,用量为犀牛角的十倍。取牛角切片,三岁以内小儿每日30克,三岁以上每日60克,水煎两小时,作两次分服,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惊厥。一般用药一周以上,或至完全清醒为止。

牛蹄甲
止血、消瘀,接骨。
1、牛蹄甲烧炭存性,研末,用香油或凡士林调敷患处,治臁疮溃烂,流脓水或血水。
2、牛蹄甲30克,文火煮三小时,冲入黄酒少许,每日两次分服。治跌打损伤,瘀血腹痛,腰痛,筋骨痛。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