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二章 球  类

第四节 乒乓球运动


  青岛的乒运动始于30年代初。当时,乒乓球爱好者以青年会为阵地,经常组织活动,已出现直板两面快攻的打法。1935年以后,乒坛开始活跃,乒乓球队众多,较有影响的有胶济、青青、青光、礼贤、广东、胶路交大校友、女中、文德等。胶济体育会也把乒赛列入日程。10月,颜世俊、司书栋、周宝林、关同春首次代表青岛市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1936年1月,青岛市乒乓球联合会建立,李应元、俞人杰、谷源容、沈敏荣、李振声任干事。3月15日联合会举办第一届个人比赛,分高、初、女子3级进行,赵贤亮、黄子明、查锦春、关同春、刘文玉、袁行泰、周宝林等一批新手参加。1936年秋,在天津青年会举办的华北埠际赛上,青岛获团体第三名。颜世俊右手直握球拍,擅于长抽,左右开弓,反手攻杀,被誉为首屈一指。司书栋削球稳健,博得好评。参加天津比赛的还有黄文达、查锦春、关同春等。1937年秋,济南姚伯言、王宝璋带队回访青岛,与青岛队交手,胜负各半。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乒乓球只限于少数人的活动。抗战胜利后,乒坛又渐呈活跃。1946年春,在兰山路礼堂举行全市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被老友队获得,队员有高跃东、颜世俊、司书栋、关同春;男子单打冠军刘金生。1947年,励志社(现馆陶路北海舰队俱乐部)举行全市乒乓球单打比赛,冠军王之河。
  建国后,乒乓球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1950年,中苏友好协会发起举办解放后首次乒乓球比赛,联友队获男团冠军,七中获女团冠军。1951年8月,青岛市乒乓球联谊会组建。10月,市体育分筹会举办青岛市乒乓球比赛,有20支男队4支女队参赛。1954年,乒乓球列入全市正式比赛项目。全市职工乒乓球赛,财政金融工会获男子和女子团体冠军,涌现出章肇庆、王泽浦、马芸令、丁泽廷、温士谦、童慎华和女子王崇静、张佩芳、王德荣等选手。
  1957年后,乒乓球活动更为普及。当年,全市职工乒乓球进行层层选拔赛,参赛的有442个基层单位,593个男女代表队,4000名运动员,比赛6800场。10月,在山东省乒乓球赛上,王崇静获女子单打冠军,尹世栋、张诚良获男子双打冠军。1958年尹世栋代表山东参加全国教育系统比赛获男子单打冠军。4月,答卷大荣、梁跃宗、丁宝田、姜德君、黄梅娣、石素莲、林慧娟参加全国9城市青海年乒乓球赛,获男团第二名,徐大荣获男单冠军。10月,青岛市乒乓球集训队建立,教练兼队长尹世栋、张诚良;队员申萌华、姜德君、王泽浦、于正勤、刘振铎、林慧娟、梁秀英。1959年5月,第八届省运会将乒乓球列入比赛项目,王崇静获女单冠军,王之河获男单亚军。赛后,山东省乒乓球队正式组建,调王崇静、桂席宾、申萌华、王之河入队。11月,全市乒乓球比赛有57个队267名运动员参赛。12月,全市举行万人乒乓球大会,有40万人挥拍上阵,形成了全市最广泛、最深入的一次“乒乓”热。1960年参加省比赛,王崇青获女青冠军,申萌华获男少冠军。8月,在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申萌华获男少单打第二名。1961年7月,省乒乓球赛在贮水山公园礼堂举行,青岛获男女团体两项亚军,姜德君获男普单打冠军,尹世栋获亚军,张遗玲获女普亚军。1961年底,青岛市乒乓球运动协会正式建立,颜世俊任主席。
  1962年全市小学后乒乓球赛首次举办,姜少言、张美兰分获男女单打第一名。1963年5月,在全省青少年乒乓球赛上,青岛获男团冠军、女团亚军。年底,二中组队参加省女子少年乒乓球选拔赛,获团体第一名。1964年8月央山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青岛获男子中学组、女子小学组团体亚军。1965年1月,在全省少年乒乓球赛上,青岛获女子混合队冠军,二中获女子中学基层队冠军。1966年2月,全市职工乒乓球赛,有340多个基层单位、3400多名运动员参加基层选拔。1970年,青岛恢复全市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小学男团冠军湛山小学、女团冠军延安路第二小学。1971年2月,姜德君、周鹏举、申蓬华、王志杰、姜道臣等人去济南参加为迎接世界第三十一届乒乓球赛进行的全省选拔。1972年9月,在济南举行的全省田径、乒乓球、篮三项比赛中,姜德君、申蓬华获男子双打亚军。1973年3月,全市职工乒乓球赛,团体分系统、基层两大组,有70个单位、138个队、564名运动员参赛。当年,在全省业余乒乓球赛上,青岛队获男甲、男乙、女乙团体总分冠军。1974年8月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乒乓球赛在青举行,青岛获女子儿童组团体冠军,女子单打赵仁慧(少乙)、秦阳(儿童)获冠军。60年代涌现的乒坛人物有姜德君、王敦贵、申蓬华、马学清、王志杰、由维建、付铭韬、崔海英、任桂香、王延红、丛云华等。70年代初期又涌现出了周鹏举、宫长青、王少俊、宫丕宏、乔云秀、胡风兰、崔丽君、周光华、姜子轶、秦阳、马英姿、赵仁慧等。
  1977年6月,市工人乒乓球队参加了在东营举行的山东省职工乒乓球分区赛,获男轩冠军,代伟华获男子单打冠军。1978年6月,青岛参加在惠民北镇举行的全省业体乒乓球赛,获女子儿童组团体冠军,男子儿童组亚军、乔云丽获女少单打、张东奇获男儿童单打第一名。女儿童冠军队的成员高辉、王恒惠、孙丕青、张敏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少儿乒乓球赛。10月,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乒乓球赛中,青岛女队获团体冠军,胡风兰、冯占阳、秦阳获女单前3名,宫长青获男单冠军。1976年6月,在华东7城市职工邀请赛上,青岛获男女团体亚军,崔立军获女单冠军,乔云秀获第三名。是年,青岛参加全省重点业体乒乓球赛,在8项团体比赛中获5项冠军,2项亚军。1981年5月,在全省少年乒乓球赛上,青岛获男乙、女乙、男儿童团体亚军,张东英、史红波、分获男少乙、女儿童单打冠军。1982年1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金岛杯”乒乓球邀请赛,获女少团体第三名。2月,应邀参加洛阳第八届“新兴杯”乒乓球赛,女子儿童组获团体冠军,单打王玉春、史红波分获女儿童冠亚军,乔云萍、逄敏分获女少单打第一名、第三名。6月,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青岛获女普、女少冠军,王玉春获女子儿童组、李世栋获男子少年组单打冠军。8月,参加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比赛,获女少团体第三名,王玉春获女儿童单打冠军。1983年2月,在济南第九届“新兴杯”乒乓球赛上,青岛获女少团体第二名。7月,省业体乒乓球赛,首次以技术比赛和身体素质测验合算成绩。青岛获男少、女儿童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少第三名,张东英获男少单打冠军。1984年参加在威海举行的山东省业体少年儿童乒乓球赛,男少和女儿童获团体第一名,男少宗伟、女儿童孙月喜获第一名。12月,工人乒乓球队参加省第二届工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获男团冠军、女团亚军。男单王胜、女单傅晓雯获冠军;女双帮阳、冯占阳获冠军;混双王胜、秦阳获冠军。1985年2月,青岛参加在徐州举行的第十一届“新星杯”乒乓球赛,男少、女孩子儿童甲获团体第三名,赵霞获女儿童丙单打第一名。6月,参加全省“萌芽杯”乒乓球赛,男队、女队双获团体总分第一名。8月,在全省“希望杯”乒乓球赛上,青岛获女少、男子儿童、女儿童3项团体第一名;张维娜获女少单打第一名、房岩获女儿童单打第一名。
  1986年6月,在省“萌芽杯”乒乓球赛中,青岛男女队获团体冠军。7月,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女普、女少双获团体冠军,男普获团体第二名;女普韩艳、高辉、乔云丽、赵秀云,女少林青、杨海玲、张颖、张维娜获单打前4名;韩艳、乔云丽和赵秀云、高辉夺取了女普双打冠亚军;张颖、张维娜和林青、杨海玲获得了女少双打冠亚军;李世栋、韩艳和张东英、乔云丽分获普通组混合双打冠亚军。1987年2月,在第三十届“新星杯”乒乓球赛上,青岛获女儿童甲团体第三名。4月,参加在枣庄市举行的全省“希望杯”乒乓球赛,获7项冠军,团体有男少乙、女少乙、男儿童乙、女儿童乙;单打有徐军、曲昆、赵霞。7月,在单列城市少年儿童乒乓球赛(青岛)上,青岛获男少团体第二名;男儿童甲、乙,女儿童甲、乙均获团体第二名;单打冠军曲昆、赵霞。8月,在全国“跃进杯”少年儿童乒乓球赛上,赵霞获女单第二名。11月,在第六届全运会乒乓球赛中,韩艳、乔云丽、高辉、乔云萍获女子团体冠军;韩艳、乔云再度儿女子双打第二名;王振光与刘伟合作获混合双打冠军,与范宝忠合作获男子双打第三名。1988年5月,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上,女队获团体冠军,男队获团体第三名,女单张颖获冠军,杨海玲获亚军,张维娜获第三名;男单黄大伟获第三名;混双黄大伟、杨海玲获第二名,徐军、张颖获第三名。10月,参加首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乒乓球赛,张颖、杨海玲、林青、张维娜获女团亚军,杨海玲获女单第三名。
  乒乓球运动是普及较广泛并受群众喜爱的一个项目。80年代,省重点传统学校有国棉八厂子弟小学、陵县路小学2处,市级传统7处。乒坛优秀选手输送到国家队的有乔云萍、杨海玲、张维娜、王振义、黄大伟。

TOP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二章 球  类

第三节 排球运动


  20年代,排球运动传入青岛,时称队球。最初是京沪来青旅游者娱乐游戏,三五相聚托球。而后,一些洋行和海关、银行、铁路的职工开始在浙江路青年会球场和信义会医院悬网打球。1927年,王克耕、崔绍白、任佩之等到人发起成立了青岛市第一支排球队——锡安排球队。信义会与礼贤中学一墙之隔,排球活动引起了该校赵贤亮、李永年、俞家沃等人的兴趣,从坐壁而观到逾墙陪练。1929年谷源容将学生组织起来,青岛市第一支中学排球队应运而生。队长赵贤亮,队员有:穆宗信、丁守誉、俞家沃、焦云龙、李永年、姜希圣、严广骏、周璞、颜世俊、雷邦九、单继高、周瑞琨。同时,青岛大学教工部郭良才、阎效政、任树棣、许振儒、徐连朋、牛星垣等成立了青大(山大)队。铁路职工黄书霖、赵松鹤、魏权、郝永兴、宋伯谦组织了胶济队。这是排球(9人制)初兴时最早的4支队伍。他们经常相约对练,举行比赛。4队中以山大、礼贤最强,争冠居多。1930年初,文德女中、市立女中也试办过女队。1932年春,青岛体育协进会正式举办全市首届排球赛,礼贤中学队夺魁。在协进会倡导下,市立中学、铁路中学、李村师范学校、崇德中学相继建立男子排球队,市立女中、文德女中、圣功女中、山东大学也建立了女子排球队。1932年底,礼贤中学的赵贤亮、俞家沃、焦云龙、宁修本等转入市立中学。次年全市春季运动会,市立中学夺得冠军。1933年7月,华北第十七届运动会在青举行,青岛高级和中级两支男排、一支女排参赛。高级队是选自锡安、山大、胶济3队的徐连朋、任树棣、牛星垣、魏权、龚清浩、麦希曾、郭良才、许振儒、谭锡珊、沈恩森、郝永兴、崔绍白;中级队是赵贤亮、俞家沃、焦云龙、鞠鸿仪、田济昌、谭正锋、严广骏、于宝连、迟家盛、潘清甫、李永年、王汝舟;女队是女校选拔的张慕霞、刘德民、卜庆葵、王桂荣、沈瑛、王佩德、郭美珍、丁素原、王美丽、徐慧敏、纪淑云、高邺、徐植婉、郑本钗。他们是青岛排坛创始时期的首批选手。
  1934年,青岛排坛日趋活跃。各中学都举行班级间的比赛,体育协进会的宋国模遂将优秀选手组织起来,建立了中华排球队,春季球类竞赛会举行时,排球已有男女3级14个队。1934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排球队来访,与中华队交锋,中华队以1:2败北。10月,在华北第十八届运动会上,由崔绍白、姜希圣、赵贝臣、(贤亮)、李永年、俞家沃、宁修本、沈恩森、赵松鹤、黄书霖、陈盛年、郝永兴、徐连朋组成的青岛男排经艰苦拚搏获得亚军。1935年,中华队改为联友队。
  抗日战争时期,排球活动一度沉没。1940年春,赵贤亮等人成立了“末名”排球队,队员有韩鼎茂、王汝舟、杨永森、张乐孝、姜希圣、李恩寿、钟士雄、崔绍白、王克耕、华涛、顾风声(惟智)、贾民卿等。他们在“天后宫”广场定期活动,曾多次代表青岛参加“华北都市交欢会”,1941年和1943年获冠军。1942年北平冠军队北师大排球队来访3:0败于“末名”队。末名队队员增加了纪光传、张芳林、张启昌、马云涛、陈国安、邢吉、俞家沃、宁修本、张鸿伦等人。与“末名”队同期,一支少年排球队,“海鸥”队组成。其中,江福来、李安格等人脱颖而出。
  建国初,青岛的排球运动水平在全省属上乘,“末名”队和“海鸥”队起着中枢作用。青岛队参加首届省运动会排球比赛,囊括6个组别的5项冠军,1项亚军。1951年4月,在华东篮球排球赛上,以青岛运动员为主的山东队,女排获亚军,男排获第三名。1953年3月,全省篮、排、网、羽毛球在会在济南举行,青岛男排获冠军,女排获第三名。1955年参加全省三大球比赛,女排获冠军,男排获亚军。这年,排球列入市正式比赛项目。1956年4月,全市排球锦标赛,有23个单位、53个男女队、630名运动员参加。1956年4月省排球队建立,江福来、李福、李学孟、盖永宁、李蕴青、谷坤英、余秀珍、马鹤子、韩登亮、周文玉、袁美入队。同年,全市职工运动会,排球列入职工比赛项目。
  1957年,全国排球锦标赛第二阶段比赛,首次安排在青岛举行。8月5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与市党政负责人在第一体育场合影。8月7日,周恩来总理借在青岛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之暇,由第一体育场场长李宏文陪同到空军疗养院球场、电业局球场观看了全国排球赛的两场比赛。1958年,以青岛队员为骨干的山东省排球队参加全国乙级联赛,男女各10个队参加。7月26日至8月1日,全国排球乙级联赛山东赛区和全省排球锦标赛同时在青进行。青岛男队获乙级联赛第二名;省赛男队获亚军,女队获第三名。
  1958年,山东成为全国的排球基地,国家体委将国家排球队下放山东1年,山东组建了男女各6个队,青岛选送较多,刘秀珍任女一队、李义军任女二队教练。经1年奋战,山东男女队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双双进入甲级队行列。1960年初,市体委发出开展四球(篮、排、足、乒乓球)和一短(短跑)的通知。4月,组建市排球专业队16人。1963年8月全省甲级排球比赛,青岛男队获冠军,女队获第三名。继李安格、李义军、刘秀珍之后,李学孟、高绪美、马鹤子、盖永宁、谷坤英、周文玉、袁美开始崭露关角。
  1965年,高绪美、周文玉、袁美等人参加国家体委在上海举办的集训。当年女队员代表省参加第二届全运会,获得第三名,女排被评为省先进集体,周文玉代表省女排出席全省先进集体代表大会。1966年3月,以山东女排参加组建的中国女子排球队访问日本。5月,山东女排获全国排球锦标赛第一阶段第二名,进入全国上游水平。
  “文化大革命”初期,排球运动曾一度终止。1971年,青岛恢复排球运动。1972年,排球纳入业余体校的重点项目。同年9月和10月全市职工排球赛和中学排球赛分别举行。职工赛有49队角逐200余场;中学赛有39所中学900多名运动员参赛。1973年4月,全省中学生排球赛,市男排获亚军,女排获第六名,部分队员入选省中学生排球队,参加了7月在长春举行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976年7月6日至8月3日,全国女子排球集训赛在青举行,各省市女排11支劲旅云集青岛。1978年6月,全省业余体校排球赛在青举行,市男队获冠军,女队获亚军。1979年5月,全市中学生排球赛有52个队、600多人参赛。同年7月,青岛参加全省少年排球赛。70年代,青岛排坛涌现出一些优秀运动员:张元,1972年入选国家队,其单臂滑行防守技术曾被国家体委科研所拍成专题片向全国推广;王加琴,1976年入选国家队;袁之平,1985~1987年受国家体委委派去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任教;王铁山,1979年调国家男排。
  1980年8月,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三好杯”排球比赛在青岛举行,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学生排球赛。1982年10月,青岛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排球比赛,男队获第三名,女队获冠军。1984年4月,省业体排球赛在青岛举行,市男队获亚军。1986年9月,青岛参加在青岛举行的第十三届省运会排球赛,男女队均获冠军。
  建国以来,青岛培养输送的主要排球运动员有:李安格、王加琴、高绪美、张元、王铁山、盖永宁、李学孟、李义军、周文玉、马鹤子、袁美、谷坤英、臧磊。

TOP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二章 球  类

第二节 篮球运动


  青岛的篮球运动兴起于20年代初,是经基督教青年会传入的一项运动。1924年1月青岛中华体育会成立中华篮球队,发起人有宋国模、吴炎章、崔少伯。8月,青岛大学也成立了一支篮球队,队员有王振声、徐政、王遇良、王真泽、张善三、杨立铭等,篮球运动处于启蒙阶段。1927年,英商祥太木行成立祥太队,发起人任肇昌、蔡和芳、队员在周宏杰、韩德明、林祥生、刘潘芝、孙广财、王菊生、吴永清等;太古洋行建太古队,发起人崔少伯、崔微辉;胶济铁路职员赵松鹤建铁路队,队员有郝永兴、王冠民、秦小然、何铭九等;青年会建全黑队;开继汉、杨文汉组织海关队。是年,万国体育会发起比赛,祥太队、青岛大学队实力较强。这时,岛上的几处中学也成立了篮球队,为首的是铁中篮球队(后称“萌队”)。社会上的混合篮球队,有台东的青友队、台西的武锋队等。他们利用一些空旷场地,支一个简易篮球架,或在树上挂上一个铁圈开展活动。正式场地只有汇泉跑马场、广西路电报局篮球场、浙江路青年会篮球场3处。篮球友谊赛多在电报局球场举行;每10球为一局的擂台赛多在青年会球场进行。后增加了民众教育馆体育场,市北的篮球队多在这里活动。1929年春末,董守义率天津南开大学篮球队远征东南亚,由上海返津,绕道来青岛,在青岛大学球场与日本中学队进行了篮球赛,被称为“南开五虎”的刘建常、唐宝昆、魏蓬云、李国琛、王锡良上场,他们的联防战术,三角传球进攻和个人娴熟的基本功,使青岛球迷们大开眼界。他们还特意对铁中队进行了技术传授,铁中队后来成为岛上的劲旅。
  30年代初,篮球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上出现的球队名目繁多,各类比赛频繁,出现了岛上篮球活动前所末有的盛况。中华队在1933年全市冬季运动会篮球赛上获高级组冠军;1935年3月,击败来访的齐鲁大学队,在冬运会篮球赛上,败于黑鹰队屈居亚军。祥太队1931年获全市冠军后,独霸岛上篮坛;1932年出访济南,胜齐鲁大学和济南青年会联队,名声大噪。铁中篮球队30年代驰名于岛上,其主力队员有袁洪举、陈承宗、于德海、郭焕晴、任相成等,人高马大,朝气勃勃,不仅蝉联市中学生篮球冠军,也敢与成年队抗衡,相继战胜过上海复旦大学队、烟台谊文中学队和韩复榘手枪旅的博爱队。博爱队是韩复榘重金招聘的,拥有第六届全运会冠军天津篮球队的名将王有才、王世富、罗衍、尹焕文、宫帮杰、王子恒等,号称“巨人队”,以5分之差败于铁中“娃娃队”,韩复榘为此在发雷霆。黑鹰队建于1934年,由中央银行驻青办事处干事曹述发起,是岛上最强的一支队伍。队员有孔广益、张毓才、王汝舟、胡铭新、王振金、洪立亭等。年年获全市篮球赛高级组冠军。1934年,坊子驻军竞存篮球队来访,在青进行了8场友谊赛,唯黑鹰队获胜。齐鲁大学队来访,黑鹰队以44:15获胜。1934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队来访黑鹰队竟以20:30败给对方,黑鹰队不服,应上海体育会邀请回访上海,又以48:36赢了回来。1935年8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迎接第十一届奥运会曾在山东大学举行60天的田径、篮球夏令营,青岛孔广益、张毓才、张文成、俞根香、张清甫、苏作俊、任相成、丁守誉参训。1936年,华北名将王堪若组建华新纱厂队,自任队长,队员有姜希圣、杨润经、曹林、于风林、王辉汉等。此时,由于铁中“萌队”队员多数考入交通银行,交通银行队成立,萌队解体。中国银行聘请全国名将郑大锷来青组建了篮球队。日本 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日伪当局也举办过华北地区的一些比赛,篮球队参加了各届华北体育大会、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都没有取得决赛资格。1939年后,交通银行潘瑞祥组建联友队,队员有于德海、张文成、杨永森、程家宁、张其昌、贾民卿、孙玉思、李世云、姜希圣、刘世雄、夏冠海、郑大锷、车轩。1940年伪市教育局举办全市足篮球冬季比赛,有25个球队参赛。中小学篮球赛每年举办一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篮球队伍保持了战前状况,活动较战前更为活跃。1947年春,烟台何世德、王绪祖、王德修、张祖思、张秉诚、谢昌益、鹿崇洛等人相继来青岛工作,组建“烟联”篮球队,多次交锋,颇有名气,后与青岛冠军“联友”队在德平路体育场交手,联友队败于“烟联”,轰动一时。这年秋,王绪祖、谢昌益、张秉诚考入中纺四厂,深受厂长张殿贤的赏识,组建了中纺四厂篮球队,增加了李居武、孙鼎仙两员虎将,从而使烟联队解体。青岛电厂厂长徐一贯重视体育,由名将张文成、张学成、安茂江、纪绿和、张中学、邱镇祁、陶传孝组建了青岛电厂队。此时,沧口建立了群谊队(沧联),成员有林子扬、雷讯、李延平、朱斌、庞日轩、董连章、蔡鸿志等。联友、中纺、电厂、群谊以及飞蝶、北星诸队是1947年直到解放期间青岛篮坛最为活跃的几支劲旅。联友队等常与侵青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行比赛,美队被打得一筹莫展。1948年5月,市篮球队曾参加第七届全运会篮球比赛,但未挂名。
  1949年6月,青岛刚刚解放,篮球就开始恢复活动。当年年底在广州路电厂室内球场举行篮球义赛,联友、中纺、电厂、山大、山大教联、工校、铁路7支队伍参赛。1950年8月,东北铁路局篮球队来访,联友、中纺、与其交锋。12月,举行全市抗美援朝篮球义赛,有40余支篮球队参赛。1951年2月,华东革命大学队来青岛,与联友、中纺、山大、青联进行了5场友谊赛。7~8月,联友、山大、国棉四厂(中纺)、驻青海军迎战上海交通大学、全国铁路篮球队。从1954年开始,青岛把篮球比赛纳入了竞赛计划,每年组织全市性的比赛。这年4月,全市比赛分男女普通组、中学组,45个队参赛。冬季又举行了全市中学生篮球赛。1955年,职工篮球比赛也作为职工运动会的一个项目进行。1956年4月“八一”队来访,在第一体育场临时修一篮球场,“八一”男队以99:43、女队以130:37获胜。10月,全省商业系统篮球赛,市商业局获男女冠军。1958年5月,全市少年篮球循环赛,36支中学队参加。
  50年代,青岛参加省级比赛成绩属上乘。1950年11月在第一届省运会上,篮球获男子普通组、中学组冠军,男子工农组、女子普通组、中学组获亚军。后省运会不设篮球项目,直至第八届。1953年3月,全省球类比赛,男篮获冠军,女篮获亚军。1955年女篮获亚军。5月在青岛举行5省篮球赛(河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市队和中学联队参赛(甲、乙队),男篮获冠军,女篮获亚军。男篮教练陈振善(山大),女篮教练贾民卿(商校),男篮主力队员有李居武、王绪祖、谢昌益、孙鼎先、陶传孝、李志敏、朱斌、何瑁、孟庆川等。8月,市男女篮球队参加全国大中城市天津赛区分区赛,男队获亚军,女队获第三名。1956年8月,市男篮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篮球锦标赛,获第六名。年底,全国篮球分级比赛,青岛再无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山东省队组建,温岫岩调入。国家队先后调鞠汾庚、鞠汾康入队,陶传孝入选全国动力产业队。
  1960年2月,全省开展四球(篮、排、足、乒乓球)一短(短跑)一射(射击)的群众体育活动。4月,市男女篮球队(28人)成立。7月,青岛承办全国少年篮球分区赛。后市篮球专业队解散,转入业余活动。1961年,市男篮在全省乙组比赛中获得冠军,进入省甲级队行列。1962年甲级队比赛,男篮获第三名,女篮获第二名。1963年为了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3月举行定点投篮赛,每队以10人计,按投球多少计算名次。同年9月,全市第一次举行分级篮球赛,32个基层队394名运动员参加,晚间在第二体育场、铁路篮球场进行,观众人山人海。1965年6月,全市职工篮球赛历时50天、275场,职工、学生篮球联赛3个月915场。1962~1966年,基层篮球运动相当普及。市辖崂山县城比赛不断,公社比赛兴起。
  “文化大革命”期间,篮球运动曾一度终止。直至1972年3月才正式恢复篮球训练。4月,全市篮球赛,78个男女队参赛,历时1个月。1973年4月,全市职工篮球赛,70个代表队参赛。9月,全市中学生篮球赛,80多个队参加。1974年6月,全市职工篮球赛,参赛队70多个。当年9月,在事隔10年后的第十届省运会上,市男篮跃为冠军,女篮获第三名。1975年4月,全职工篮球赛,69年队参赛。7月,全市中学生篮球赛,105个队参赛。同月首次举行小学生装“三小球”比赛。1976年5月,全市职工和中学生篮球赛同时分别举行,中学赛有100个队参加,赛400余场;职工赛有124个基层队参加,赛460场。1976年9月,首次举办全市农民(社员)篮球赛,选拔了崂山县的李村公社男队、王哥庄公社女队参加全省社员篮球表演赛。1978年6月,在全省业体篮球表演赛(枣庄)上,青岛男女篮双获亚军。同月,在第十一届省运会上,男篮获亚军。静篮球运动从1972年恢复到1978年,一批小将脱颖而出,成为篮坛国手,先后入选国家队的有刘克先、彭一念、宋捷、孙瑞云、孙方浩、李锋、潘永清、曲丽燕、王海波、宋涛。
  80年代初期,青岛篮球运动有所回升,后期水平有所下降。1979年3月,全市中学生篮球赛,以青少年分组,参赛队达97个,赛300多场。4月,全市职工篮球赛,参赛男队38个,女队22个,比赛排出甲级队、乙级队名次。以后采用升降级的办法,分甲乙级队比赛。8月,在胶南县举办了县和黄岛区的中、小学篮球赛,有18个队参加。1980年1月,举行了中学篮球邀请赛,获得冠军的36中女队8月参加全省中学生篮球赛,获亚军,后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篮球赛获亚军。10月,市工人篮球队赴上海参加华东九城市职工篮球邀请赛,女队获亚军。1981年9月,市总工会承办华东九城市职工篮球赛,青岛男女队双获冠军。1982年9月,在第十二届省运会篮球决赛中,青岛女篮获冠军、男篮获亚军。以后,每年举行全市、小学篮球赛和4县1区的中学生篮球赛,并作为制度保持下来。1983年11月,以人交公司、市政工程处组建的篮球队,代表全市城建系统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建设杯”四川赛区的比赛,男女队均获冠军。1985年,在省“希望杯”比赛中,女篮获第三名。1986年,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青岛女篮获第三名、男篮获亚军。70年代以来,青岛培养输送到省队、部队队、体校的篮球运动员计124人。

TOP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二章 球  类

第一节 足球运动


  20年代,现代足球传入青岛。当时,驻青外国侨民经常在一起踢球,少数青岛人出于好奇心,也学着玩,这是青岛足球开展的伊始。当时参加活动的多数是机关、银行、铁路的职员,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踢球,无固定的队。午饭间,下班后,找块空地,用石头垒个球门,就开始比赛。星期天,多在汇泉广场活动,踢球的人自愿结队,人数不等,时间不拘,踢累为止。
  1924年1月,青岛观象台职员宋国模邀集一批体育场人士组织成立了青岛市第一支足球队——中华足球队,首批成员有宋国模、吴炎章、崔少白、毛恭瑛、包松生、王遇良、劳启涛、王振声、韩秉诚、黄子昌等。同年3月,各国侨民成立“西联”足球队,以俄国人卜洛夫为首。以后,青岛的足球队相继应运而生,当年建有友谊会、胶济铁路局、海关、青年会、奥群等队。1925年又建青岛大学、日本商业学校足球队。1929年,谷源容成立了第一支中学足球队——礼贤中学足球队。
  随着足球队的组建,自1927年起,万国体育会开始组织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足球赛,邀请驻青各国侨民球队和青岛各体育团体球队参加,以西联队和中华队实力较强。1925年中华队击败西联队而荣获冠军,推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激励了民族精神。1926年,青岛体育联合会又开始举办公务员足球赛和春季、冬季竞赛会,岛城足坛甚为活跃。1927年4月3日,以中华队为主的青岛联队与日本海军陆奥足球队进行了一场交锋,青岛队以4:0获胜。1929年,以“南李”惠堂率领的华东队战胜“北李”风楼为首的华北队后来青比赛,中华队以0:1败北。“亚洲球王”李惠堂、“铁大门”周贤和、“前锋大将”陈家球的精彩表演,给岛城人民留下深刻印象。1929年中华足球队又新增队员计儒懋、梁康年、蔡明、梁景垣、毛恭瑛、谷源容、陈安兴,实力大增。30年代初,足球活动已广泛扩及学校,各中、小学都建立了足球队,企业、机关的足球活动也很活跃,唯技术水平不高,对外比赛胜少负多。齐鲁大学来访,青岛队三战皆负。中华足球队由于人员变化,球技大为逊色。1933年的第五届全运会和1935年的第六届全运会虽设有足球项目,青岛因实力较差均未派队参加。1933年改由体育协进会主办的青岛国际足球赛,西联队(西商队)获冠军。1934年中华队虽以9:1战胜日本队,却以1:3负于西商队,又让西商队取得冠军。青岛足球水平上不去,引起体育界人士的重视,遂选定足球名将30人集中按期训练,准备对外应战。1933年,青岛开始举办少年儿童足球赛(用五号小足球),当时在全国是一项创举。1934年、1935年全市冬运会足球赛分高级、高中、初中、初级4个级别举行。
  1938年日本条约二次侵占青岛后,体育活动受到影响。1939年,日伪Gov出于自身的需要,由伪华北体育协会出面组织体育活动。青岛足球运动于1939年下半年开始恢复活动。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足球爱好者常组织小型比赛。后王君之、熊钧组织“镇青”足球队,成员有杨昌、苗其昌、姜希圣、夏家鼎、杨永森、金天民、贾民卿、刘文学等人。他们多以第三公园为阵地进行活动。青岛曾连续4次参加“华北都市交欢会”的足球比赛,我以“镇青”队为主组成的市队参赛。1942年9月第二届“华北都市交欢会”有7市参加,青岛获得优胜队。1943年9月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届“华北都市交欢会”有10个市参加,青岛获冠军。队长熊钧是守门员,人称“铁门”,其守门姿势被称为“熊钧式”。
  抗日战争胜利后,镇青队已瓦解,其骨干成立了北联队,坚持足球活动。此后学联、青年、新光、市北、台东等队相继建立,初中和小学的马路足球队亦逐渐增多起来。1948年,以熊钧、杨昌、刘文学、胡根林、计儒懋、谷源岫、夏家鼎、张吉良、毛子富、盛德新、苗其昌等人组成的青岛足球队参加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成绩平平。
  青岛解放后,足球是首先起步的一项运动。1949年8月,联谊、华光举行了解放后的第一场足球友谊赛。12月,市体育界响应社会救济委员会的号召,发起足球义赛,有山大、中苏、华光、联谊、学联、中青6队参加。当时,坚持活动的还有京青、中联、北联、斌联、新光等队,皆有一定水平。1950年7月,市体育分筹会举行球类友谊赛,通过比赛,选拔组成了市普通、中学两支市代表队。11月,参加第一届省运会,普通、中学两组均获全省足球赛冠军。年底举办抗美援朝足球义赛,参赛队增加到40多个。1951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起捐献“体育号”飞机、支援抗美援朝的活动,全市组织了大规模的球类义赛,观众捐献1300万元(旧人民币)。10月,为参加山东省第一次举办的全省足球赛,组成市代表队,队员有:李兆春、宋德宽、李永磷、刘文学、陈芸生、王德章、胡亦明、赵鸿才、冯孝先、綦书轩、胡宝林、沈蕴昌、盛德举、盛德祈、崔岱志,在比赛中获得冠军。1953年,青岛举行首届足球锦标赛,社会、工厂、企业、机关、部队、中学的40多个队参赛,新光队夺冠。1954年,市体委确定社会上各类球队归口,由工厂、企业和机关按单位、按系统组队活动。1955年1月,举行了全市足球联赛,组建了青岛工人联队,2月份代表青岛参加了全国大中城市分区足球锦标赛上海赛区的比赛,领队阎成礼、指导(教练)李宏文、队员唐纪青、曲连科、尉振国、刘文学、杨昌、朱耕莘、谭家祯、林兴华、金天民、吕崇惠、宋敬臣、吕崇贤、徐光起、安殿平、贾寿庆、王福荣、李志心、李茂武、赵英奎、王德章、崔岱志。结果不负重望,6场比赛5胜1平,最后以1:0力克上海,荣获冠军。是年,市足球队在全省比赛中又登冠军宝座。市总工会举办首次全市职工足球赛。1956年6月,全国足球锦标赛(1955年分区赛的冠亚军)在青岛举行,是建国后在青岛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足球大赛。8月,青岛队参加第一届少年运动会足球赛,获亚军。1956年10月举行全市少年足球赛,中学25个队、小学5个队共400多人参加,少年儿童的足球运动正式引入了发展轨道。1956年山东足球队建立,年底,调唐纪青任副教练。遂又先后调郭承文、王汝晨、何柱一、高尚福、吴鸿月、姜宝训、孙玉壁、杜华、贺永宪、李克伦入队。1958年建省二队时,又吸收了孙广聚、王世先、曲礼新。
  1958年4月,全省足球赛按水平分组进行,青岛队与济南、烟台、淄博队较量,获得冠军。7月,广州、大连驻军足球队来青表演。他们技术高超,使足球界学到了不少经验。9月青岛体育学校成立时,设足球班。11月,全市举行综合性运动会,30支足球队参赛。1960年,市体委发出了开展“四球”活动的通知,4月成立市足球专业队16人,少年足球在全省比赛中夺冠。6月,全国足球乙级队决赛在青岛举行。1962年下半年,重点抓了职工和中小学的足球活动。12月,全市足球锦标赛举行,历时两个多月,比赛64场。从1963年开始,市级足球赛分甲、乙级队进行。1964年6月团市委、市教育局和市体委联合召开会议,中、小学足球活动纳入学校体育议程。
  从1962年底到“文化大革命”前,青岛的足球运动处于高潮时期,在全省、全国比赛中成绩突出。1963年6月,参加省青年足球赛获冠军。1964年6月,第九届省运会足球赛,市足球队以不败纪录为挫参赛的6个队。1965年4月,全省少年足球赛获冠军。1964年8月,全国20单位少年足球赛(青岛),青岛10中获第六名。这一时期,青岛队员入省的有相恒庆、盖玉殿、应仁德、孙云亭等人,孙言忠任省队领队,吴鸿月任教练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足球运动受到干扰。1971年8月,在青岛举行了全国少年集训大会,国家足球联合国家青年足球队等应邀来青表演,使冷却了多年的足球活动再起。1972年9月,又在青岛举行全国足球分区赛。此后,全国足球赛青岛几乎每年作为一个赛区:1974年9月,全国足球联赛(第二阶段);1975年3月,全国青年足球分区赛(第三阶段、第三赛区);1976年9月,全国青年足球赛(第二阶段)。观众的兴趣由篮球转向了足球,争看的群众越来越多。
  在全国足球比赛的推动下,青岛的足球运动有了飞跃的发展,全市职工、中学、小学的比赛形成了制度,一批基层优秀足球队伍涌现,小足球活动深入到各个角落。青岛队参加1974年和1978年的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省运会足球比赛均获冠军。1976年7月参加全国少年足球分区赛,获威海赛区冠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青岛把足球运动定为重点项目。1979年11月,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关于提高我国足球技术水平若干措施的指示》,确定青岛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市体委、教育局、团市委、市总工会召开全市足球工作会议,恢复市足球协会,确定全市足球重点学校。1979年,以青岛运动员为主组成的山东省足球队在第四届全运会上荣登冠军宝座。参赛的19名运动员中,青岛14名:相恒庆、安征、娄序成、姜溪远、房华宁、李忠伟、代仁庆、徐永来、李玉森、高峰、张崇发、盖玉殿、魏吉鸿、刘承德。13人被授予运动健将称号。相恒庆、徐永来、刘承德、姜溪远、张崇发、王东宁、李春乐、矫春本先后选入国家队和国家二队。
  1979年,在市区56所中学中,32所有足球队;在150所小学中,62所有足球队。1980年,中学队45个、班级队348个,运动员5935人;小学队67个、班级队264个,运动员4191人。从1980年开始,中、小学从校级队发展到班级队的比赛。1980年市级中学校际比赛810场,班级比赛580场;区级小学比赛8次,73个队,334场。34中有校队4个、班级队28个,获全省中学生“三好杯”足球赛冠军。1982年3月,对全市中、小学足球赛的制度进行改革,中学分甲乙级队,小学以“幼苗”、“萌芽”为主,假期集中比赛,平常采取周末竞赛制。1984年,对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调整布局。青岛作为全国足球重点城市,一年一度参加全国三杯(希望杯、幼苗杯、萌芽杯)比赛。从1980年起,由区到市举办中小学三个层次的比赛,平均每年有100支左右的足球队参赛;参加全国三杯比赛中,“希望杯”成绩最佳,1987年混合队获得冠军。
  全国“贝贝杯”(9岁以下)足球比赛,小白干路二小1984年(沙州)获第十二名,人民路一小1986年(沙州)获第七名,第二体育场小足球队1987年(张家港)获第四名。
  为培养足球人才,本着“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传统项目学校都做到年龄的三级衔接,重点中学和小学挂钩,中帮小、小靠中,使小学的足球苗子毕业后进入重点中学。在竞赛方面,1984年开展5人制和4人制足球赛,56所学校、146个队参赛,分高、初男女4个组,赛576场。1987年又实行田径、游泳、三大球的5项联赛,力促学生的全面发展。1984~1986年,全省举行5人制小足球赛,人民路第二小学获“三连冠”。
  80年代,职工足球是青岛足坛的生力军。1980年,全市厂际之间的比赛就有2022场。1981年,全市职工足球队有111个,1395名运动员;全市职工足球赛有65个足球队参赛,比赛88场。1982年,全市职工足球队增加到630个,仅电子仪表工业公司的29个单位就有44支足球队,区局足球队67个。不少职工自行发起联赛,各家出钱,集体办比赛,采用先分散后集中,先基层后区局,层层进行。1984年又采取甲、乙、丙级队的联赛办法。1985年,职工足球队发展到1004个,1987年达1318个。职工足球队的骨干力量多数是各省、部队队退役返里的优秀队员。4808厂足球队1984年获省赛亚军和全国分区赛青岛赛区第五名;1984年迎战澳大利亚安娜号船足球队和1986年美国第七舰队足球队的来访,均大胜;1985年和1987年获省“振兴杯”、省职工足球赛冠军。市政工程总公司足球队1987年代表青岛参加全国乙级队联赛分区赛获第五名,是此次比赛8支赛队中唯一的业余队。
  80年代,青岛足坛又崛起了一支绿茵巾帼新军。青岛确定为全国足球重点城市之后,不少工厂女工跃跃欲试。1980年,博兴路小学成立了女子足球队。1982年,崂山四中成立了女子足球队。1983年,第一体育场、海泊河体育场建女足队,正式投入了训练。当年6月,青岛举行首届女子足球邀请赛,出现了首批4名女足裁判员:李彩霞、纪巧玲、柳红、吴艳红,她们也是全省首批女足裁判。从此,女子足球冲破了世俗偏见,发展起来。崂山女足初露锋芒,1984年代表省参加华东地区邀请赛,以6战6捷不失一分,进18球获冠军。1986年,以崂山四中为主的青岛女足应邀参加在徐州举行的4省8市比赛,捧回了“一点红杯”。
  1985年12月,新兴农工商公司与四方区体委联合创办新兴儿童足球半天训练,学制7年,分小学校1~6年级6个班,每个级部学生30~40人,经费由新兴公司赞助。1986年,个体户王德鄞办博兴足球俱乐部,与台东区全办博儿童足球班,与市北区合办市北少年足球训练班。1989年,电冰柜厂出资建立青岛市足球队,争取早日达到全国甲级队水平。
  80年代,高水平的足球赛事在青岛举办甚多。全国甲乙级联赛每年都有。1984年,美国森.马科斯中学足球队来访,与青岛一中对阵。1985年5月,在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分行的赞助下,举办了青岛“农行杯”足球精英赛。8月,阿尔及利亚大学生足球队来访。1986年8月1日~5日,青岛第一次承办了亚洲正式足球赛——第二十五届亚洲青年(19岁以下)足球锦标赛(第六组)。1987年5月9~19日,举办了金利来杯全国足球甲级队B组联赛(第一阶段)。7月,举行了“今晚报杯”青岛国际足球邀请赛,参赛队有荷兰王国兹瓦鲁足球俱乐部队、香港海峰队、天津海鸥队、山东青岛锻压机械厂队。1988年5月在厦门工程机械厂赞助下,承办了1988年厦工杯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第四组)。1989年6月29日至7月9日,举行了“洛玻杯”全国足球甲级队 A组联赛。
  青岛足坛建国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选手。至1988年,输送到国家级足球队的有21人,各省足球队246人,部队187人,体育院校124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