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十篇 管  理  
第二章 技术管理

第二节 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管理


  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是加快技术进步和加速发展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的技术改造,虽然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由于广大干部和职工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0年开始对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技术改造,1974年开始对生产120型照相机的技术改造,1975年开始对黑白显像管的技术改造等项目,都为80年代这些产品和这些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党的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方针政策推动下,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逐渐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技术引进成为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公司成立了由分管局长(经理)负责的技术改造领导小组和外经办公室,对电视机、照相机、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录音机、录音机电机、黑白显像管、电子调谐器等龙头产品实行了技术引进。从规划的制定、分年度计划的落实、项目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及报批、项目的进度检查和验收等,都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固定专人负责管理。1983年以后,对重大的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进行论证时,还邀请市Gov各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会议听取意见。在引进项目投产后,组织企业把工作重点转向消化吸收实现国产化及进一步开发更高水平的外向型产品的轨道上来。到1988年,青岛电视机厂引进的18英寸彩色电视机国产配套件比例已达85.7%;青岛照相机厂引进的135型照相机已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青岛微电机厂引进的生产录音机电机,引进时只能生产6、9、12伏正转电机三个规格,已发展到能生产反转、高速、双速、低速等20多个品种、70多个规格的产品。该厂自制的塑料轴套模,一模可生产24个,比从日本进口的模具提高功效3倍。通过引进,使青岛电视机厂、微电机厂、显像管厂、照相机厂、空调设备仪器厂、电子元件一厂和三厂等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青岛市电子仪表行业的骨干企业,产品相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80年代国际水平。
  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1976~1987年,共计投资27946万元(仪表部分7679万元),完成改造项目183个(仪表87个),新增固定资产12187万元(仪表4446万元),新增产值59458万元(仪表10389万元),新增利税7461万元(仪表1267万元)。其中,“五五”期间投资1800万元(仪表1100万元),完成项目50个(仪表32个),新增固定资产800万元(仪表500万元),新增产值23888万元(仪表4095万元),新增利税1528万元(仪表955万元)。“六五”期间投资10441万元(仪表2737万元),完成项目79个(仪表27个),新增固定资产5039万元(仪表1521万元),比“五五”末新增产值11576万元(仪表2890万元),新增利税4328万元(仪表500万元)。1986~1987年投资15705万元(仪表1959万?元),完成项目54个(仪表18个),比1985年新增固定资产6348万元(仪表2425万元),新增产值23994万元(仪表3404万元),两年实现利税12919万元,为“六五”期间的73%。

TOP

第十篇 管  理  
第二章 技术管理

第一节 科研新产品管理


  科研新产品管理,包括编制科研新产品试制规划和制定年度开发计划,组织新产品计划的实施和调度检查,申请审查分配科技经费和物资器材,管理科技成果、科研奖励以及科技信息系统等。
  1966~1978年,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只对重点科研新产品进行管理,在管理中要求图纸和技术文件达到规定的标准。1979年开始全面管理,并不断加强管理工作。1982年建立了科研新产品管理制度,要求各企业按规定的程序和阶段进行新产品试制工作。同时,对未鉴定投产的产品要按规定补做鉴定。1983年,制定了技术鉴定的规定,举办了40多人参加的新产品管理学习班。为发挥青岛电子仪表工业中广播电视类产品的优势,组织青岛电视机厂、无线电厂、半导体研究所和有关元器件厂家进行了市场调查,并确定开发广播电视类新产品,给予优先立项和资金重点照顾的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广播电视类产品的发展。1985年开始,进一步强化了对科技新产品的管理,制定了新产品计划项目责任制,实行每季检查一次执行情况的制度。1986年,把开发科研新产品列入对企业千分制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实行了承包合同制和奖励制度。同年,在山东省科技管理评比中,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被评为“科技管理先进单位”。
  由于不断加强对科研新产品的管理,至1986年,共计研制开发新产品373项(仪器仪表132项),其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58项(仪器仪表25项)、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57项(仪器仪表24项)、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90项(仪器仪表27项)、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137项(仪器仪表41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8年间(1979~1986年)开发研制新产品230项(仪器仪表77项),是1966~1978年12年总和的1.64倍。这期间,共有51项新产品获。
1.jpg

2.jpg

TOP

第十篇 管  理
第二章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科研新产品管理、工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技术引进管理、技术改造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科技情报管理、技术专利管理、技术人才管理等。
  1965年底至1969年,技术管理由青岛市无线电工业公司和青岛市仪器仪表工业公司的技术科分别负责。这期间,两个公司的技术科分别设有专职管理人员2~5人和4~8人,负责编制产品发展规划,指导企业的产品发展方向,组织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参与全市组织的无线电大会战和全国海洋仪器大会战,承担产品质量检查与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并开始建立有关的技术管理制度,搜集选定整理主要产品的技术文件集中统一保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967年两个公司的技术科人员剩下1/4,大部分下放工厂参加劳动。
  1969年7月,青岛市无线电工业公司和仪器仪表工业公司合并,原两个公司的技术科合并办公,有专职管理人员4人。之后,逐步扩大了技术管理范围和严密性,增加了新产品开发、科技情报、技术革新、技术教育和技术交流管理。产品质量管理配备4名专职人员,到1978年技术科的管理人员增至18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和国家提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强调把经济工作转移到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的方针政策指导下,1979年技术科一分为三,分别成立了科研科、质量管理科和技术科。科研科配备7人,负责科研新产品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情报、技术资料管理和技术档案管理。质量管理科配备5人,负责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和推广TQC活动。技术科配备6人,负责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交流、技术革新管理和生产工艺管理工作,专业化管理明显加强。
  随着形势的发展,1982年在科研科的基础上筹建成立了青岛电子研究所,撤消了科研科,除情报资料管理在电子研究所建立科技情报站统一管理外,原科研科的技术管理职能全部移交于技术科,并进一步扩大了管理范围,承担了技术引进的立项论证、办理审批手续及组织验收等。同时,开始负责处理电子学会的日常业务工作。
  1984年,在机关精简整编中,质量管理科与技术科合并,撤消了质量管理科、技术科。管理人员增至11人,不仅恢复了科研、质量、技术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同时接收原由基建设备科负责的设备管理工作,还承担了环境保护管理及公司设立的计算机房的管理。
  1985年,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恢复了质量管理科,质量管理工作从技术科划出。同时,将设备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和生产工艺管理及人员移交于生产计划科负责管理,技术科人员减至4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