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黑豆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心、脾、肾。  
功效:补肾滋阴,补血明目,除湿利水。  
主治:肾虚腰疼,血虚目睹,腹胀水肿,脚气,自汗盗汗。  
禁忌:中满者慎用。  
说明:黑豆一般煮熟食之或配药煮熟食之能治病,但不消化,故中满者或消化不良者宜慎食之,黑豆若炒熟食之则其性极热,易生热性疾病。黑豆芽及皮、叶、花均可入药治病,黑豆皮中药称“料豆衣”或“穞豆衣”,有解毒利尿作用;黑豆芽称“大豆卷”,能清热解毒,水煎服,可治风湿性关节疼;黑豆叶捣烂外敷可治蛇咬伤;黑豆花能治目翳。  
验方参考:  
1、黑豆制豆浆,煮熟喝,可止自汗。
2、黑豆衣10克,浮小麦10克,治阴虚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虚汗。
3、黑豆15克,黄芪10克,或加浮小麦6克,可止盗汗,自汗。
4、黑豆同塘虱鱼,煮汤食用,治老人腰疼。
5、黑豆同鲤鱼煮汤食用,治脚气水肿。
6、黑豆250克,黄酒750克,水煎分作数次服食,治胎动不安,腰疼。
7、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
8、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冲红糖100克,温服治经闭。
9、黑豆炒熟研末,每次10克,用苏木10克煎汤送服,治室女经闭。
10、黑豆、红糖各30克,薤白一把,水酒四杯,水六杯同煎,空腹时顿服,治血丝虫病。
11、黑豆500克,煮浓汁冷饮,解藤黄、斑蝥中毒。
12、狗肉500克,黑豆60克,煮至烂熟食,治年老或肾虚耳聋,小儿夜尿、遗尿。
13、益母草黑豆糖水,益母草30-50克,水煎取汁,加入黑豆60克,煮至熟烂,用适量红糖调味服食,亦可加入1-2汤匙米酒或糯米酒服食。每天一次,连服七天为一疗程,有活血,祛瘀、调经作用,可治妇女闭经。
14、黑豆腐皮汤:黑豆50克,豆腐皮50克,同煮汤,加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滋养补虚、止汗功效,可治自汗过多及阴虚盗汗等症。
15、黑豆元肉大枣汤:黑豆50克,大枣50克,元肉(龙眼肉)15克,水三碗同煎至一碗,早晚两次服用。有健脾补肾,补心气,养阴血作用。适用于血虚心悸,阴虚盗汗,肾虚腰酸,须发早白,脾虚足肿等症。
16、法制黑豆:熟地、山萸肉、补骨脂、当归、茯苓、枸杞子、旱莲草、五味子、桑椹子、黑芝麻、菟丝子、地骨皮各10克,水煎四次去渣,药汁混合,加入黑豆500克,食盐100克,浸泡至黑豆发胀,然后小火熬至药汁干涸,晒干黑豆装瓶备用,每次服食10-15克。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功效,适用于身体瘦弱,神经衰弱,尿频遗精,腰酸腿疼,筋骨无力等症。

TOP

豇豆(饭豆)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肾。  
功效:健脾、止消渴,补肾、生精髓、和五脏,调营卫,理中益气。  
主治:消渴,口渴;外用治腮腺炎。  
验方参考:
1、带壳干豇豆60克,水煎后吃豆喝汤,治糖尿病,口渴,尿多。
2、豇豆子或叶一把,捣烂敷患处,治腮腺炎。
3、豇豆子30克,煎汤服食,治白带、白浊。
4、豇豆子50-100克,大米100-150克,同煮饭,用油盐调味食用。有益气、健脾、消肿作用,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病,小儿病后脾胃虚弱等症。

黄豆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煮汤饮,清热利小便,解毒;制成豆浆性寒,肠胃易于消化吸收,能清利大小便,解热润肺,宽中下气。
主治:胃中积热,水胀肿毒,小便不利。  
说明:黄豆药用价值不如黑豆。但黄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用途广阔的农产品。据国外报道,意大利人发现黄豆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在国内,民间多作为单方应用,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者的有益食品。  
验方参考:
1、黄豆一把,加干芫荽3克,或加葱白三根,白萝卜三片,水煎温服,可防治感冒。
2、黄豆适量,放水中浸软,加白矾少许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治疖肿疔疮。
3、黄豆皮,烧炭研末,每服10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治腹泻。
4、黄豆皮120克,水煎分三次服,治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
5、黄豆100克,浮小麦50克,大枣5枚,水煎服,治体虚自汗、盗汗。
6、地龙胡椒豆:地龙60克,白胡椒30克,黄豆500克,清水2000毫升同煎,煎至水干后,晒干黄豆食用,每次食20-30粒,每日二次,有祛风、镇静、止痉作用,可用于癫痫病的辅助治疗。
7、黄豆150-200克,海藻、海带各30克,同煮汤,用食盐或白糖调味食用。有清热、降压、散结、软坚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颈淋巴腺炎等症。
注意:体弱、胃寒怕冷及大便溏稀者忌食。
8、黄豆猪肝汤:黄豆100克煮至皮裂豆熟时,加入猪肝100克(切片)煮熟分三次服食,连服三周,可治贫血,面色萎黄,夜盲,营养不良等症。

TOP

粳米(大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  
主治:肠胃不和,暑热吐泻,小便不畅,烦渴。 说明:粳米是日常之粮食,人们习惯称为大米、稻米。入药用陈久多年者为佳,名陈仓谷米。用于止泻健胃、除烦止渴,则以陈久之谷米或用粳米炒黑入药。大米治病宜作粥食。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功效,是老弱妇孺皆宜的饮食,尤其对病后脾胃虚弱或有烦热口渴的病人更为适宜。米汤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性味甘平,含有大量的烟酸,维生素B1B2和磷、铁等无机盐,还有一定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和健康,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亦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软的小凝块,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汤冲奶粉或给婴儿作辅助饮食都是比较理想的。最近由广东省农科院培育出来的“黑优粘米”,是我国古老的名贵稻种,是一种类似黑珍珠似的黑米,其所含营养成份比上等优质白米丰富得多,为新型的保健食品,它具有滋补药用价值,含维生素C等八种以上的维生素,二十种以上的氨基酸和称为“生命的火花”的锌、铜、铁等微量元素,故又称长寿米、补血米、药米。  
验方参考:  
1、陈仓米30克,柿蒂七个,加水同煮熟,去柿蒂服食,治肠风下血。
2、粳米磨成粉,炒焦,每服5克,一日三次,治腹泻。
3、粳米15克,炒黑,用水一杯煎服,治小儿吐乳。
4、人参粥:人参3克(或党参末3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调味食用。有益元气,补五脏,生津液,抗衰老作用。适用于年老或病后体弱,久病赢瘦,食欲不振,五脏虚衰,心慌气短,失眠健忘,劳伤虚损,慢性腹泻,性欲减退等一切气血虚弱,津液不足之病症。本品一般宜于秋冬季节天气寒凉时作早餐服用。身体健康者宜慎用;阴虚火旺者或炎热季节不宜食用。服用本品期间,不宜同时食用萝卜,竹笋和茶叶水。
5、党参粥:党参2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炒至黄黑色,再与党参同煮粥,煮好后饮用粥汤。有补中气,和脾胃,除烦渴,止泄泻作用。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症。
6、黄芪粥:生黄芪30-60克,浓煎后去渣取汁,粳米100克同煮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红糖、陈皮一克,再煮沸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消肿利水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内伤劳倦,体虚自汗,慢性腹泻,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年老或体弱浮肿等一切气血不足之病症。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7、茯苓粥:粳米100-150克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茯苓粉100克同煮熟食用。有除湿健脾,消痰利尿作用,适用于肥人多痰,小便频数或小便不利等症。肥胖之人常服用,有减肥健美作用。
8、制何首乌50-100克于砂锅内,浓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大枣3枚,同煮粥,用冰糖调味食用。有补肝肾,延年益寿,养血抗老作用。适用于肝肾虚损,头晕耳鸣,头发早白,以及老年人高血脂、血管硬化,血虚便秘等症。大便溏稀者忌食。服食本品期间忌食葱蒜、萝卜、茶叶。
9、枸杞粥:枸杞3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补肾养阴,益血明目作用。适用于肝肾亏损,头晕目眩,久视昏暗,腰腿酸软,以及老年糖尿病等症。脾胃虚弱便溏者忌食。
10、佛手粥:干佛手10-20克,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和香葱适量调味食用。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作用。适用于胸闷气滞胃痛,嗳气呕吐恶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腹胀疼等症。
11、麦冬粥:麦冬20-30克水煎取汁,与粳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冰糖调味食用。有清心润肺,养阴止渴作用。适用于肺燥之咳嗽,咳血,热病伤津,胃阴不足,口干思渴,虚劳烦热等症。
12、贝母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川贝母粉末5-10克和适量冰糖(或白糖),煮沸即可食用。有润肺定喘,止咳化痰作用。适用于体弱或老年人的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注意:川贝味苦,不宜多用。

TOP

粳米(大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  
主治:肠胃不和,暑热吐泻,小便不畅,烦渴。 说明:粳米是日常之粮食,人们习惯称为大米、稻米。入药用陈久多年者为佳,名陈仓谷米。用于止泻健胃、除烦止渴,则以陈久之谷米或用粳米炒黑入药。大米治病宜作粥食。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功效,是老弱妇孺皆宜的饮食,尤其对病后脾胃虚弱或有烦热口渴的病人更为适宜。米汤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性味甘平,含有大量的烟酸,维生素B1B2和磷、铁等无机盐,还有一定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和健康,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亦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软的小凝块,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汤冲奶粉或给婴儿作辅助饮食都是比较理想的。最近由广东省农科院培育出来的“黑优粘米”,是我国古老的名贵稻种,是一种类似黑珍珠似的黑米,其所含营养成份比上等优质白米丰富得多,为新型的保健食品,它具有滋补药用价值,含维生素C等八种以上的维生素,二十种以上的氨基酸和称为“生命的火花”的锌、铜、铁等微量元素,故又称长寿米、补血米、药米。  
验方参考:  
1、陈仓米30克,柿蒂七个,加水同煮熟,去柿蒂服食,治肠风下血。
2、粳米磨成粉,炒焦,每服5克,一日三次,治腹泻。
3、粳米15克,炒黑,用水一杯煎服,治小儿吐乳。
4、人参粥:人参3克(或党参末3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调味食用。有益元气,补五脏,生津液,抗衰老作用。适用于年老或病后体弱,久病赢瘦,食欲不振,五脏虚衰,心慌气短,失眠健忘,劳伤虚损,慢性腹泻,性欲减退等一切气血虚弱,津液不足之病症。本品一般宜于秋冬季节天气寒凉时作早餐服用。身体健康者宜慎用;阴虚火旺者或炎热季节不宜食用。服用本品期间,不宜同时食用萝卜,竹笋和茶叶水。
5、党参粥:党参2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炒至黄黑色,再与党参同煮粥,煮好后饮用粥汤。有补中气,和脾胃,除烦渴,止泄泻作用。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症。
6、黄芪粥:生黄芪30-60克,浓煎后去渣取汁,粳米100克同煮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红糖、陈皮一克,再煮沸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消肿利水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内伤劳倦,体虚自汗,慢性腹泻,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年老或体弱浮肿等一切气血不足之病症。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7、茯苓粥:粳米100-150克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茯苓粉100克同煮熟食用。有除湿健脾,消痰利尿作用,适用于肥人多痰,小便频数或小便不利等症。肥胖之人常服用,有减肥健美作用。
8、制何首乌50-100克于砂锅内,浓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大枣3枚,同煮粥,用冰糖调味食用。有补肝肾,延年益寿,养血抗老作用。适用于肝肾虚损,头晕耳鸣,头发早白,以及老年人高血脂、血管硬化,血虚便秘等症。大便溏稀者忌食。服食本品期间忌食葱蒜、萝卜、茶叶。
9、枸杞粥:枸杞3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补肾养阴,益血明目作用。适用于肝肾亏损,头晕目眩,久视昏暗,腰腿酸软,以及老年糖尿病等症。脾胃虚弱便溏者忌食。
10、佛手粥:干佛手10-20克,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和香葱适量调味食用。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作用。适用于胸闷气滞胃痛,嗳气呕吐恶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腹胀疼等症。
11、麦冬粥:麦冬20-30克水煎取汁,与粳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冰糖调味食用。有清心润肺,养阴止渴作用。适用于肺燥之咳嗽,咳血,热病伤津,胃阴不足,口干思渴,虚劳烦热等症。
12、贝母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川贝母粉末5-10克和适量冰糖(或白糖),煮沸即可食用。有润肺定喘,止咳化痰作用。适用于体弱或老年人的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注意:川贝味苦,不宜多用。

TOP

糯米(江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暖脾胃,补中益气,缩小便。  
主治:胃寒痛,消渴,夜多小便,小便频数,脾胃气虚泄泻,气虚自汗,妊娠腰腹坠胀,劳动后气短乏力,体弱。  
说明:糯米性粘滞,难于消化,小孩或病人宜慎用。糯米可酿酒,可以蒸糕,可以煮粥,可以炒食,糯米粉可做汤圆。糯米煮粥,有滋养胃气作用,故有“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之称。  
验方参考:  
1、糯米60克,煮粥食,一日四次,忌食生冷硬食,治妊娠恶阻。
2、糯米煮粥至极烂,加红枣十只同煮更好,治胃寒痛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糯米爆成米花30克,桑白皮30克,水煎服,一日两次,治糖尿病,烦渴不止,尿崩症。
4、常食糙糯米粥,或加薏米30克,红枣十只同煮更佳,治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及各种慢性虚弱病。
5、糯米糍粑,用火烤软熟食,用温开水或温酒送服,治夜尿频数。
6、糯稻芽30克,大麦芽30克,水煎服,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食滞不化。
7、糯米、莲子、红枣、淮山适量,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引起的泄泻症。
8、糯米50克,槐花米100克,共炒黄,研为细粉,早晨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10克,可治瘰疬。
9、糯米、小麦麸各100克,同炒黄,研成细末,每次服10克,一日三次,可治盗汗不止。
10、糯米500克,淮山药50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11、糯米酒适量,鸡肉200-500克,蒸熟食用。有补虚损,安心神作用,适用于产妇或病后体虚者作补益之用。
12、糯米麦粥:糯米100克,小麦120克,同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养心神,厚肠胃,敛虚汗,强气力作用。适用于小儿汗多,精神疲倦,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妇女心神不宁,烦躁,神经衰弱等症。
13、糯米百合粥:糯米100-150克,百合50-100克,同煮粥,用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养胃润肺作用。可治阴虚胃痛,多食易饥,心烦失眠等症。
14、参枣糯米饭:糯米250克加适量水,蒸成饭,倒扣盘中;党参、大枣铺在糯米饭上面,药汁中加入白糖50克煎浓汁倒在糯米饭上即可食用。有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
15、八宝饭:薏米、白扁豆、莲子肉各50克(温水浸泡后蒸熟),红枣20个(泡发去核),核桃肉50克(炒熟),龙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同放大碗内,放入蒸熟的糯米饭,然后蒸20分钟后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100克水煎浓汁淋在饭上即可食用。本品色香味形俱佳。有健脾、养胃、滋肾、益阴作用。适用于体弱,消渴,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浮肿,神经衰弱等症。健康人食用,可增进营养。注:八宝饭的配料并无严格规定,还可有以下几种:1、红枣、莲子、薏米、蜜桂花、蜜樱桃、蜜桔饼、蜜冬瓜加糯米配制而成;2、糖莲子、糖冬瓜、糖青梅、葡萄干、金桔饼、糖桂花、蜜枣或大红枣、红绿丝加糯米配制而成;龙眼肉、南瓜子肉、豆沙、白糖、猪油加糯米配制而成。八宝饭的制法大抵一致。

米糠(米皮糠)

性味:苦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健脾胃,消肿利尿。  
主治:脚气、浮肿,泄泻。  
验方参考:
1、米糠250克,水煎去渣,加红糖服食,一日两次,治脚气病,若加黄豆100克同煮效果更佳。
2、糯米糠、小麦芽等量,磨粉做团子,蒸熟食之,每天吃三至五个,治妇女妊娠浮肿,脾虚腹泻。
3、米糠5公斤,麦麸子3.5公斤,大豆面0.5公斤,红糖120克,混合做饼,500克做成四个,每次食一个,一日三次,连续七天,治脚气病。
4、谷糠5公斤,加水10公斤,泡浸二十四小时,再用布袋过滤去渣澄清,将清水入锅熬成膏,摊布上贴患处,治骨髓炎。

TOP

豌豆(麦豆)

性味:甘、微寒、无毒。  
归经:入心、脾、胃、大肠。  
功效:益中气,解毒利水,除呃逆,止泻痢,解渴通乳。  
主治:泄痢,小便不利,下腹胀满,消渴,妇人乳闭。  
说明:豌豆其苗柔婉,摘其嫩苗头,可作菜炒熟食。我国南方还有一种相似豌豆的名叫“雪豆”,又名“荷兰豆”,其性能基本与豌豆相似,其豆荚鲜嫩清甜可口,可炒熟作菜吃。豌豆淡煮食之才显上述功效,因其性寒难消化,不宜多食。  
验方参考:
1、青豌豆煮熟淡食,或用嫩豌豆苗,捣烂绞汁,每次服半杯,一日两次,治消渴。
2、豌豆苗一把,洗净捣烂,布包榨汁,每次半杯,略加温服,一日两次,治高血压,心脏病。
3、豌豆煮熟食之,治产后乳汁不下。
4、核桃仁豌豆泥:鲜豌豆仁750克,煮烂后,捣成浆泥状,去皮、渣,核桃仁60克用开水稍泡片刻后剥去皮,用油炸透捞出,剁成细末,水适量煮沸,加入白糖240克和豌豆泥,搅匀煮沸,加入藕粉(先用冷开水兑好)勾成稀糊状,撒上核桃仁末即可食用。有润燥滑肠,补肾作用,适用于贫血、肠燥便秘、肾虚咳喘等症。健康人食之更能增强记忆力,祛病延年。

绿豆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胃。  
功效:清热解毒,止渴利尿,消肿下气,厚肠胃,除烦热。  
主治:绿豆水煎服主治火眼痈疮肿痛,下肢胀满,小便不通,口干,消渴,暑热,泻痢,解药草中毒;生绿豆加水捣烂汁服主治丹毒,烦热,风疹。  
禁忌:脾胃虚,肾虚腰痛及体虚寒者忌食,此类体质的妇女尤忌。  
验方参考:
1、绿豆60克,生甘草60克,水煎服,可解食物及药物中毒。
2、绿豆6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可预防夏令疾病。
3、绿豆30克,研末,每次10克,开水送服,治乳部疮疖肿痛。
4、生绿豆、研末,调米醋敷患处,治腮腺炎,跌打损伤。
5、绿豆、胡椒各等量,共研末,每次5克,一日三次,开水送服,治泄泻腹痛。
6、绿豆60克,车前子30克,水煎分两次服,治热泻,粪便臭秽,肛门灼热。
7、绿豆煮汤饮,或加鲜丝瓜花八朵同煮,温服,治中暑。
8、绿豆芽500克,捣烂绞汁冲白糖服,治小便疼痛、小便频数,尿热尿赤,淋浊。
9、绿豆、海带或海藻、芸香(臭草),水煎加红糖服,治湿疹、皮肤瘙痒。
10、红糖绿豆沙:绿豆100克,煮至极烂,用适量红糖调味食用。夏季可常食之。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祛热毒,消肿胀,利小便作用,可治小儿疮疖,中暑。
11、绿豆100克煮至豆皮开裂时,加入粳米50克,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清热解毒,止渴除烦,利水清肿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疖肿,高热口渴,小便不利,食物中毒,以及预防中暑。本品可作为夏季清凉饮料。注意:肾亏体弱消瘦或夜多小便,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食用。
13、荠菜粥:荠菜(鲜品)500克切碎,粳米100克,同煮粥,淡食为宜,或少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补虚、明目、止血、利尿作用。适用于脾虚水肿,慢性肾炎,便血,尿血,吐血、咯血,视网膜出血,目赤,目暗,乳糜尿等症。注:荠菜古名护生草、鸡心菜,广东称为菱角菜,四川称烟盒草,上海俗称枕头草。
14、菊花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粉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祛风清热,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风热目赤,肝火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眩晕,目暗等症。汗多或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15、石膏粥:生石膏30-100克捣碎,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为宜。有清热、止渴、除烦作用。适用于高烧不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多饮等发热性病症。注意:非高热患者不宜食用;阴虚发热、低烧、脾胃虚弱者亦不宜食用。
16、薤白粥:粳米100克煮粥,半熟时加入薤白10-20克,同煮熟食用。有宽胸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冠心病胸闷不适或心绞痛,慢性肠炎菌痢等症。
17、砂仁粥:粳米100克煮粥,加入砂仁粉,3-5克,生姜3-5片,用香葱、油盐调味食用。有健脾暖胃,调中气,助消化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腹胀、泻痢、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气逆呕吐等症。
18、肉苁蓉粥:肉苁蓉15-30克于砂锅内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葱、姜、油、盐调味食用。有益肝肾,补精血,润肠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筋骨痿弱,大便干结,性机能减退等症。大便溏稀者或性欲亢进者忌用。
19、葛根粉粥:粳米100克煮粥,葛根粉30克,煮沸即可食用。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压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利,夏季或发热期间口干烦渴等症。
20、磁石粥:磁石50-100克捣碎,于砂锅内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生姜、香葱、油、盐调味食用。有养肾脏,强骨气作用。适用于老年肾虚,耳鸣耳聋,头目眩晕,心悸失眠等症。
21、枣仁粥:粳米100克煮粥,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汁(炒酸枣仁30-50克,捣碎水煎浓汁)同煮熟食用。有宁心养肝,安神止汗作用。适用于老年性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
22、杏仁粥:大米250克,南杏仁50克(捣烂如泥),同煮粥食用。有止咳平喘作用,适用于气喘咳嗽日久不愈的患者,亦可作用癌症病人的辅助治疗。
23、生姜炒米粥:粳米50克炒至焦黄,生姜片30-50克,同煮粥,用花生油、食盐调味食用。有温中祛寒,化寒痰,健脾胃,下气止呕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稀,胃寒呕吐、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
24、茯苓饼:粳米粉、茯苓细粉、白糖各等分,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摊烙成薄煎饼食用。有益胃,补气作用。可治气虚体弱,心悸,气短,食少,失眠,浮肿,大便溏稀,神经衰弱等症。

[ 本帖最后由 飞侠 于 2007-2-13 11:50 编辑 ]

TOP

小米(粟)

性味:甘、微寒、无毒。  
归经:入胃。  
功效:健胃除湿,和胃安眠,滋养肾气,清虚热,补虚损。  
主治:胃虚失眠,妇女黄白带,胃热、反胃作呕,糖尿病,产后口渴。  
验方参考:
1、小米15克,制半夏6克,小煎服,治胃弱或消化不良引起之失眠。
2、小米、黄芪各30克,水煎服,治妇女妊娠黄白带。
3、小米粥:小米15克,大米50-100克,同煮粥,空腹食用,可治脾胃虚弱、身体消瘦。
4、羊骨粟米粥:羊骨适量(捣碎),陈皮5克,良姜10克,草果10克,生姜50克,用水煎浓汁,去羊骨、药渣,加入小米适量煮粥食用。可治虚劳,腰膝无力等症。

玉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胃、肾。  
功效:止血,利尿,利胆,降压,降脂。  
主治:小便不通,膀胱结石,肝炎,黄疸,高血压。  
说明:上述功效均指玉米须。玉米供食用,营养价值很高。而玉米芯的性味功效与玉米须的利尿作用基本相同,多用于水肿病,亦可治小儿夏季热。玉米油有降血脂作用,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循环障碍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验方参考:
1、玉米须30克,车前子15克,甘草6克,或加小茴香3克,水煎服,治小便不通及膀胱炎,小便疼痛。
2、玉米须、玉米芯各60克,水煎去渣代茶饮,治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
3、玉米须150克,水煎服,治高血压、黄疸,尿路结石,膀胱结石。
4、玉米须60克,加冰糖适量水煎服,治肺结核。
5、玉米须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治咳嗽。
6、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水煎服,治肝炎,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7、玉米须、香蕉皮各30克,黄栀子10克水煎后冷饮,治高血压、鼻血、吐血。
8、玉米芯100克,烧存性,黄柏6克,共研细末,每次3克,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治肠炎,痢疾。
9、玉米须6克,玉米30粒,蝉衣三个,蛇蜕一条,水煎服,每日一剂,疗程一个月;或用玉米须、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适量,煎水代茶饮,持续服用,对慢性顽固性肾炎效果较好。
10、玉米研细粉与粳米适量同煮粥,用白糖调味食用。有宁心和血,调中开胃作用,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防治。
11、玉米须酒酿:玉米须15克,水煎20分钟后,去渣,加入酒酿100克,煮沸食用,有解热透疹作用,可治风疹块。

糯稻
糯稻性味甘、微寒、无毒,入肺、脾,有止汗利尿润肺作用,主治盗汗、自汗、尿频尿急,肝炎,百日咳等症。
1、糯稻根须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自汗。
2、糯米根250克,水煎服,治血丝虫,乳糜尿,呕吐,尿痛,尿频,尿急。
3、陈年(二至五年)糯稻根60克,水煎去渣,加入冰糖3克服食,治百日咳。
4、糯稻草60克,洗净后切成约一寸长,加水500克,煎取250克,一日两次服食,治黄疸型肝炎。
5、糯稻草,烧灰淋汁,加热黄酒等量混合,洗涤患处,治跌打损伤和痔核肿痛,有消肿止疼、活血化瘀之功。

[ 本帖最后由 飞侠 于 2007-2-13 11:49 编辑 ]

TOP

小米(粟)

性味:甘、微寒、无毒。  
归经:入胃。  
功效:健胃除湿,和胃安眠,滋养肾气,清虚热,补虚损。  
主治:胃虚失眠,妇女黄白带,胃热、反胃作呕,糖尿病,产后口渴。  
验方参考:
1、小米15克,制半夏6克,小煎服,治胃弱或消化不良引起之失眠。
2、小米、黄芪各30克,水煎服,治妇女妊娠黄白带。
3、小米粥:小米15克,大米50-100克,同煮粥,空腹食用,可治脾胃虚弱、身体消瘦。
4、羊骨粟米粥:羊骨适量(捣碎),陈皮5克,良姜10克,草果10克,生姜50克,用水煎浓汁,去羊骨、药渣,加入小米适量煮粥食用。可治虚劳,腰膝无力等症。

玉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胃、肾。  
功效:止血,利尿,利胆,降压,降脂。  
主治:小便不通,膀胱结石,肝炎,黄疸,高血压。  
说明:上述功效均指玉米须。玉米供食用,营养价值很高。而玉米芯的性味功效与玉米须的利尿作用基本相同,多用于水肿病,亦可治小儿夏季热。玉米油有降血脂作用,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循环障碍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验方参考:
1、玉米须30克,车前子15克,甘草6克,或加小茴香3克,水煎服,治小便不通及膀胱炎,小便疼痛。
2、玉米须、玉米芯各60克,水煎去渣代茶饮,治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
3、玉米须150克,水煎服,治高血压、黄疸,尿路结石,膀胱结石。
4、玉米须60克,加冰糖适量水煎服,治肺结核。
5、玉米须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治咳嗽。
6、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水煎服,治肝炎,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7、玉米须、香蕉皮各30克,黄栀子10克水煎后冷饮,治高血压、鼻血、吐血。
8、玉米芯100克,烧存性,黄柏6克,共研细末,每次3克,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治肠炎,痢疾。
9、玉米须6克,玉米30粒,蝉衣三个,蛇蜕一条,水煎服,每日一剂,疗程一个月;或用玉米须、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适量,煎水代茶饮,持续服用,对慢性顽固性肾炎效果较好。
10、玉米研细粉与粳米适量同煮粥,用白糖调味食用。有宁心和血,调中开胃作用,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防治。
11、玉米须酒酿:玉米须15克,水煎20分钟后,去渣,加入酒酿100克,煮沸食用,有解热透疹作用,可治风疹块。

糯稻
糯稻性味甘、微寒、无毒,入肺、脾,有止汗利尿润肺作用,主治盗汗、自汗、尿频尿急,肝炎,百日咳等症。
1、糯稻根须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自汗。
2、糯米根250克,水煎服,治血丝虫,乳糜尿,呕吐,尿痛,尿频,尿急。
3、陈年(二至五年)糯稻根60克,水煎去渣,加入冰糖3克服食,治百日咳。
4、糯稻草60克,洗净后切成约一寸长,加水500克,煎取250克,一日两次服食,治黄疸型肝炎。
5、糯稻草,烧灰淋汁,加热黄酒等量混合,洗涤患处,治跌打损伤和痔核肿痛,有消肿止疼、活血化瘀之功。

[ 本帖最后由 飞侠 于 2007-2-13 11:49 编辑 ]

TOP

白酒

性味:甘辛、大热、有毒。  
归经:入十二经。  
功效:温脾胃,破症结,助药力,厚肠胃,驻颜色,通行血脉,营养肌肤。  
主治:白酒少量饮之,能治风湿痹痛,血虚肢麻;酒浸药饮之,能助发药力。  
禁忌:目疾,咳喘、阴虚火旺、肝热病者宜戒之。  
说明:白酒是人们熟悉的饮料。喝酒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嗜好。酒有它的益处,亦有它的害处。适量饮酒能行气和血,壮神御寒,助肝胆,消忧怒,养脾气,多言畅意;过饮则伤神损寿,耗血亡精,生疾动火;饮酒无度,使人视力减退,智力迟钝,记忆力衰退。饮酒后,普遍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肌缺血现象,容易促使心绞痛的发作。酒的主要成份乙醇,还可能对冠心病人的心脏起抑制作用,使心脏功能降低,此类病人大量饮酒后,不可发生心绞痛而直接进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故冠心病者不宜过量饮酒。酗酒后受孕的胎儿,多有先天性畸形、痴呆;怀孕初期若大量饮酒,则容易造成婴儿头大、下肢和眼睛过小等畸形现象和心脏缺陷,体重不足,智力迟钝等症状。白酒能刺激肝脏而发怒,刺激肺生咳喘甚至吐衄,刺激脾而体困神疲,刺激胃而呕吐伤食,因此切忌过量饮用。在炎夏喝白酒时切勿与汽水同饮,也不应先喝汽水再饮白酒;醉酒后,禁用汽水解救。因为白酒与汽水同饮后会很快使酒精在全身挥发,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胃肠、肝、肾脏器官有严重的损害,它可刺激胃粘膜,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酶的产生和形成,从而导致急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大出血等。  
验方参考:  
1、小面积烫伤烧伤者,可浸于酒中或用草纸浸酒覆盖于伤面上,有止痛治伤作用。
2、白酒适量(根据各人酒量,酌情增减),蜂蜜15-50克,在疟疾未发作前(十分钟至一小时)同饮下,治寒性疟疾。
3、白酒、红糖适量,用文火炖开,以膏为度,敷乳头,治乳头破裂。
4、白酒敷患处,用火点燃,以酒火洗治关节炎。
5、红花酒:红花100克浸于60度白酒(400毫升),浸泡一周即可饮用。饮服时摇匀,每次10毫升,亦可兑凉开水或加红糖适量饮用。可治妇女血虚、血瘀性痛经。
6、枸杞酒:枸杞子200克,浸于60度白酒(或350毫升)内,浸泡一周后即可饮用。每日晚餐或临睡觉前饮用10-20毫升。可治肝肾虚损引起的目暗、目涩、视弱、迎风流泪等目疾。(浸酒后的枸杞子可拌白糖食用。)
7、山楂酒:干山楂片250克,浸于60度白酒(300毫升)内,一周后即可饮用,每日两次,每次10-20毫升。可治劳动过度后的身痛疲倦,及妇女痛经。
8、人参酒:白人参50克(捣碎或切片),浸于60度白酒(500毫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随饮随加白酒。每日晚餐时饮用10-30毫升。可治神经衰弱,失眠,疲倦,心悸,短气,阳痿等症。
9、五味子酒:北五味子50克浸于60度白酒(500毫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每日3次,每次3毫升,饭后饮用,亦可佐餐。可治神经官能症之失眠、头晕、心悸,健忘、乏力、烦躁等。

TOP

白木耳(银耳、雪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肺、胃、肾。  
功效:清肺热,益脾胃,滋阴,生津,益气活血,润肠强心,健脑,补肾,解酒。  
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咳痰带血,胃肠燥热,便秘下血,衄血、肺痈,虚劳咳嗽,虚热口干,咽干喉痒,胃炎,肺结核潮热,神经衰弱,心悸,失眠,月经不调,血管硬化症,高血压,高血脂,白细胞减少等症。  
禁忌:外感风寒症忌用。  
说明:白木耳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白木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它入药用,性平无毒,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它滋润而不腻滞,具有补脾开胃之功,又有益气清肠作用;安眠健胃补脑又不致兴奋;养胃阴,清肺热,济胃燥,还可滋阴润肺,故对咯血、衄血、痰中带血、大便出血等肺、胃肠道出血有特效。据实验,白木耳能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还能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的耐受力。  
验方参考与药膳:  
1、白木耳3克,清水浸泡十二小时,加白糖或冰糖适量,隔水蒸一小时,早晨空腹食。治肺结核,咳嗽咯血,痰中带血,肺痈肺痿,大便秘结,月经不调;若于晚上睡前服,则治血管硬化,高血压,眼底出血。
2、白木耳与猪瘦肉炖熟食,为滋补益品,加入大枣十枚同炖,治病后体虚。
3、白木耳6克,北沙参、百合各10克,冰糖适量,水煎服。(或单用白木耳研末,每次服用5克),治阴虚肺燥引起的干咳痰少,痰中带血,咯血。
4、白木耳10克,玉竹、冰糖各15克,水煎服,治胃阴不足引起的口干口渴。
5、白木耳10克,太子参15克,冰糖适量,水煎服,治气阴不足引起的咽干口燥,气短乏力,心悸。
6、白木耳粥:白木耳5-10克(或黑木耳20克),清水浸泡半小时;粳米100克,大枣3-5枚,同煮粥。煮至快熟时加入泡胀洗净的白木耳,用适量冰糖调味食用。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止血,补脑强心作用。适用于病后体弱,或中老年人虚弱,虚劳咳血,痰中带血,慢性便血,痔疮出血,以及阴虚内热,肺结核低烧,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症。风寒感冒咳嗽者忌食。
7、白木耳羹:白木耳5克,温水泡发半小时,加水煮沸后用小火继续煎熬二三小时,加入冰糖60克、鸡蛋清一个,(先用清水搅拌)煮沸后加入适量猪油调味食用。有养阴润肺,益气生津作用。适用于肺阴虚咳嗽,咯血,阴虚型的高血压,血管硬化,失虑等症。
8、双耳汤: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先用温水泡发洗净,加冰糖30克和适量水蒸一小时即可食用,每日两次。有滋阴,润肺,补肾作用。适用于血管硬化,高血压,眼底出血,肺阴虚咳嗽,喘息等症。
9、清脑羹:炙杜仲10克,水煎三次去渣,三次之药汁加白木耳10克(泡发干净),用小火煮两小时,用冰糖50克,少量猪油调味食用。有补肝肾,壮腰膝作用。适用于肝肾虚的头昏头痛,腰膝酸软等症。
10、酒酿银耳:白木耳15克,温水泡发,洗净,与开水适量蒸熟后加白糖25克,然后倒入锅内,加入甜糯米酒煮开即可食用。有滋阴益气。润肺作用。适用于心烦口渴,大便结燥等症。
11、鲜莲银耳汤:白木耳10克,温水泡发蒸一小时备用;鲜莲子30克(去心)开水浸泡;鸡清汤1.5公斤煮沸,加入料酒、食盐、白糖、味精适量,倒入白木耳、鲜莲子,煮熟即可食用。有滋阴润肺,补脾安神作用。适用于干咳痰少,口干咽干,饮食减少,心烦失眠,手足无力等症。健康人食用能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TOP

百合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心、肺、大小肠。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宁心安神,通利大小便,养阴,补中,益气。  
主治:热咳吐血,虚火上浮,梦多失眠,肺虚干咳,心悸,肺气肿。  
禁忌:脾虚中寒者勿用。  
说明:百合有洁白与灰白之分,其作用相同。但洁白者质量尤佳,味甘,性平和;而灰白者质量不及洁白者,其味苦,性微寒。日常生活中百合多与薏米、淮山、芡实等配合煮汤加糖作消暑饮料。百合虽对肺有补益,但多食则伤肺气。  
验方参考与药膳:  
1、鲜百合汁:鲜百合三个,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可治肺结核之咯血,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2、百花煎:百合30克,冬花15克,水煎服,可治肺热咳嗽,咽干口渴。
3、百合知母汤:百合30克,知母15克,水煎服,可用热性病后期的各种症状。
4、百合汤:百合30克,鸟药10克,水煎服,可治日久不愈的胃痛。
5、百合50克,北沙参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可治干咳,口干咽燥。
6、百合、莲藕节各20克,水煎,汤水冲入白芨粉10克服下,可治肺阴虚有热引起的咳血。
7、百合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冬虫夏草10克,川贝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咳喘,痰少,咽干,气短乏力等症。
8、百合30克,北沙参15克(亦可加冬花10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干咳痰少,口干咽燥。
9、百合蜜:百合100克,蜂蜜50克拌匀蒸熟,于睡前食用。适用于神经衰弱,睡眠欠佳,久咳,口干等症。
10、清蒸百合:鲜百合洗净,蒸熟食用,可连续服用,对肝炎,胃病,贫血,体虚,有良好的疗效。
11、百合糖水:百合100克,白糖适量,煮汤食用。适用于肺结核和热性病后期患者以及失眠,心悸,精神不安,肺痿肺痈,痰火咳血等症。
12、百合炖肉:百合100克,瘦猪肉(亦可用鸡肉、羊肉)500克,共炖熟佐餐食用。适用于身体虚弱者及慢性支气管炎、浮肿患者作调补之用。
13、百合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加冰糖调味食用。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作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热或肺燥所致的干咳,以及肺结核,久咳不愈,睡眠不好,烦躁不安,肺气肿,咯血,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症。脾胃虚弱或风寒感冒咳嗽者不宜食用。
14、百合粥: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有滋补、安神、益胃、润肺作用。适用于各种虚弱,心悸,大便溏稀,脚气病等症。

TOP

冰糖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肺、脾。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主治: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  
验方参考与药膳:  
1、雪梨一个,削皮去心,冰糖15-20克,蒸熟食用。有润肺止咳作用。适用于热咳或肺燥咳嗽,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丝等症。
2、冰糖杏仁糊:南杏仁15克,北杏仁3克,清水泡软后去皮;大米50克,清水浸泡,与南北杏仁一起磨浆,加适量冰糖清水煮成糊状或糖水服用。有润肺祛痰,止咳平喘,下气润肠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干咳,老人肠燥便秘等症。
3、冰糖黄精汤:黄精30-50克(冷水泡发),冰糖50克,同用小火煮至黄精熟烂即可食用。有补中益气,补虚止咳,润肺平喘作用。适用于肺结核或肺脾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少,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妇女低烧白带等症。
4、鲜芦根100-120克,冰糖30-50克,同煮汤服用。有清热生津,润肺和胃,除烦止呕作用。适用于胃热口臭,胃热烦渴,胃热呃逆,呕吐等症。
5、金樱子15克,冰糖60-100克,用清水两碗半煮成一碗,去渣饮糖水。有补中益气,涩精固脱作用。适用于遗精,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6、冰糖炖香蕉:香蕉1-2只,去皮切段,加冰糖适量,蒸熟食用。每日1-2次,连服数日。有润肺,止咳,和胃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痔疮,便秘,出血等症。
7、白木耳10克(清水泡发)冰糖、开水适量,蒸两小时左右食用。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作用。适用于秋冬季燥咳,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疮,声音嘶哑等症;或作热性虚弱体质者作滋补用。
8、冰糖500克放入500克醋内溶化,每次服两酒杯,一日三次,治高血压。

TOP

茶叶

性味:甘苦、涩、微寒、无毒。  
归经:入心、脾、肾、大肠。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利水,兴奋提神,除湿清热,善祛油腻,解酒除烦,助消化,祛暑热,消脂减肥,解毒止泻。  
主治:口干热渴,小便不利,食积不消,过食油腻,热毒赤白痢,多睡不醒,饮酒过量,胸闷烦躁,身体肥胖,高血压。  
禁忌:服人参等滋补药品期间应戒饮之。  
说明:茶叶是日常饮料,现已成为世界上三大主要饮料之一。多饮茶能令人清瘦轻健,有消脂减肥效果,已被生活富裕地区的居民奉为上等饮料,法国把云南普洱茶称为“刮油茶”、“消瘦茶”;英国人则视茶为“康乐饮料之王”、“人类的救世主”;日本人把茶称为“仙草灵丹”。日本医药界认为中国乌龙茶有消减肥胖、防止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的功能。因此,世界各地以乌龙茶为主的各种“减肥茶”、“健美茶”应运而生。年青妇女把肥胖人均以此作为健美之良药。茶,除了有消脂减肥、美容健美健身作用外,还有抗菌、解毒、抗御原子能辐射、增强微血管的弹性、预防心血管病、兴奋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力等功效,有助于消除疲劳和增强胃肠消化力,增强心肺功能等作用。茶中所含的鞣酸能与金属盐类毒物结合,沉淀,阻止毒物的吸收,茶中的茶精有兴奋和利尿作用,能与金属粉尘发生化学反应,使进入人体内的金属粉尘变为可溶性物质,而茶精的利尿作用又可加速这些异物排出体外。到目前为止,已知茶叶中含有五百多种成份。茶水几乎不含热量,但茶能使降温药物的作用消失或大大降低,故发烧病人不适喝浓茶水。一般说多饮茶对人体是有益处的,但茶亦能解除滋补药的效力。茶对肾及膀胱有清利之能力,患有小便清长及肾虚寒病者应慎饮之。茶能使人兴奋,会造成失眠,故患有失眠症者亦应慎饮之。  
验方参考:  
1、茶叶15克至30克,水煎服,治细菌性痢疾;若加入蜈蚣(百足)两条,焙黄研末,用浓茶水送服,效果更佳。
2、茶叶30克,水煎浓汁,加红糖50克,再煎至发黑服下,治腹泻。
3、茶叶15克,食盐1克,水煎服,治急性胃肠炎。
4、陈细茶、生姜各10克,捣烂煎浓汁,温服,治绕脐腹绞痛。
5、茶叶一把,水煎,送服豆腐三块,解蔓陛萝花中毒。
6、疮疖溃破及流脓的皮肤疮毒或湿疹,用浓茶水冲洗,可使伤口清洁,促进愈合。
7、红茶20克,鳢鱼一条,同煮汤,不加盐食用。有利尿退腹水之效果,适用于肝炎腹水病人。
8、绿浓茶水一杯,加醋少许服用。可治暑热泄泻。
9、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常饮茶能帮助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
10、茶叶中的儿茶素和VC、VP能增强心肌和血管壁的弹性,常饮茶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11、川芎糖茶:川芎6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用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饮服。有祛风,止痛作用。适用于风寒头痛,血虚头痛等症。
12、菊槐绿茶饮: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用开水冲泡饮用,每日数次,可治高血压。
13、糖蜜红茶饮:红茶5克,用开水冲泡,再加入适量的蜂蜜和红糖,趁热频频饮服,每日3次,饭前服。可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14、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3克,用开水冲泡饮用。有疏风热、清头目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肝火头痛,眼结膜炎等症。
15、普洱茶6-10克,用开水冲泡饮用。有消肉食,清热化痰,生津止渴,醒酒作用。适用于食肉过多积滞,胃肠湿热,饮酒过度烦渴,痰多等症。

TOP

豆浆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胃、肺。  
功效:补虚,清热,化痰,通淋,降血压,利大肠。  
主治: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肺痿肺痈,口干咽痛,小便不通,乳汁缺乏。  
说明:豆浆由黄豆加工而成。黄豆含有丰富的优良蛋白质,100克黄豆相当于200多克猪瘦肉、300克鸡蛋或1200克牛奶,所以被人们称为“植物肉”。豆浆所含的钙虽比豆腐低,但却比任何乳类都多,此外豆浆还含维生素B1、B2、烟草酸及铁等营养素。因此用豆浆哺育婴儿是非常适宜的。  
验方参考:  
1、麦芽糖豆浆:麦芽糖一汤匙,冲入滚沸的豆浆搅匀饮服。有补虚益阴作用,适用于体虚哮喘,经久不愈者以及胃疼。
3、白果(去心、皮)十粒,打碎,豆浆炖熟服用,一日一次,连续三至五天,治妇女白带。
4、豆浆一碗,韭菜汁半碗,调匀,空腹服下,治血崩。
5、甜浆粥:新鲜豆浆适量,粳米100克,同煮粥,冰糖适量调味食用。有健脾,养胃,润肺,补虚作用。适用于年老体衰,营养不良,消瘦,久嗽,大便结燥,以及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症。

豆腐

性味:甘咸、寒平、无毒。  
归经:入肺、大肠。  
功效:清热利尿,益气宽中,消胀散血。  
主治:大便下血,白浊,白带,乳少;外用烧烫伤,下肢溃疡。  
说明:豆制品的种类较多,豆腐、豆浆、豆腐皮、豆腐渣,腐酱锅粑等均可作药用。现代科学分析证明,豆腐的营养和牛奶差不多,豆腐味道鲜美,不仅可以佐餐食用,且药用价值亦颇高。豆腐用石膏或卤水点成,含铁、钙和镁盐较多,以小儿骨骼与牙齿生长有特殊意义;而镁盐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故适合于冠心病患者食用。豆腐中的谷固醇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据报道,日本妇女以吃豆腐来代替吃饭,进行减肥健美。另外,豆腐中植物蛋白量丰富而且质量好,含糖也较少,最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食用。可以说,豆腐是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的有益食品。但由于豆腐含嘌呤较多,因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不宜吃豆腐。  
验方参考与药膳:  
1、豆腐250克,鲫鱼两条,煮汤食用,在小儿麻疹出齐时清热用。
2、豆腐500克,炒王不留行30克,煮汤,喝汤食豆腐,治产后乳少。
3、豆腐500克,麦芽糖60克,生萝卜汁一杯,混和煮开,一日两次分食,治支气管哮喘。
4、豆腐500克,红糖60克,煮汤食,治吐血(胃出血),白浊,便血(解黑大便)等症。
5、豆腐500克,黄瓜250克,煮汤代茶饮,治小儿夏季发烧不退,口渴饮水多。
6、鲜豆腐、白糖量,共捣烂调匀敷患处,治烧烫伤。
7、先将患处用淡盐水或浓茶水洗干净,将豆腐渣敷患处,每天换一次,治下肢溃疡。
8、豆腐渣500克,花椒30克,放锅内同炒,趁热敷患处,治臁疮。
9、豆腐锅粑250克左右,加水煮汤食,治盗汗。
10、鲜豆腐用醋煎食之,治久痢不止。
11、豆腐、丝瓜(带瓤)各250克备用,香菇15克,猪脚1只,同煮至熟烂时,再放入丝瓜、豆腐同煮,加入食盐生姜适量调味食用。一日分三次食用,治产后乳少。
12、豆腐300克,红糖100克,煮熟后,加入糯米酒50-100克即可食用。连服5日,治产后乳少。
13、豆腐、羊肉、虾、生姜、香葱各适量,同煮熟后加入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肾阳虚、阳痿,遗精等症。
14、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适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15、天冬、麦冬、百部各15克,水煎去渣取药汁,加入豆腐500克煮熟食用,每日一次,治肺痿、肺痈。
16、煮食豆腐可解旅行或迁移新居所引起的水土不服、呕吐症状。
17、豆腐渣炒焦研细,每次5克,一日两次,用红糖开水送服,治大便下血、长期不愈。
18、豆腐锅粑60克,豆腐皮一张,鸡蛋一个,白糖适量,加水煮熟食,每日一碗,早晨空腹服下,治妇女产后恶露,淋漓不净,腰酸,白带。
19、豆腐皮烧存性,研细末,用香油调和涂患处,一日两次,治小儿遍身疮痒及过敏性皮炎。
20、葱白淡豆鼓煮豆腐:豆腐500克,与淡豆鼓10-15克同煮,放入葱白(连根须)5根,略煮片刻,乘热服食,服后盖被发汗。有发汗解表,利尿化痰,宽中除烦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伤风鼻塞,小便不畅,咳嗽痰多等症。
21、豆腐石膏汤:生石膏50-80克,水煎一小时,去渣,加入豆腐200克,食盐少许调味,煮熟食用。有清肺热,降胃火、解毒,润燥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稠黄,胃热牙痛,口疮,咽喉炎,鼻衄,暑热烦渴等症。
22、炒豆腐皮:豆腐皮一张,清水泡发,切丝,用植物油煸炒,加入适量食盐、香葱食用。有止汗作用,适用于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TOP

豆浆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胃、肺。  
功效:补虚,清热,化痰,通淋,降血压,利大肠。  
主治: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肺痿肺痈,口干咽痛,小便不通,乳汁缺乏。  
说明:豆浆由黄豆加工而成。黄豆含有丰富的优良蛋白质,100克黄豆相当于200多克猪瘦肉、300克鸡蛋或1200克牛奶,所以被人们称为“植物肉”。豆浆所含的钙虽比豆腐低,但却比任何乳类都多,此外豆浆还含维生素B1、B2、烟草酸及铁等营养素。因此用豆浆哺育婴儿是非常适宜的。  
验方参考:  
1、麦芽糖豆浆:麦芽糖一汤匙,冲入滚沸的豆浆搅匀饮服。有补虚益阴作用,适用于体虚哮喘,经久不愈者以及胃疼。
3、白果(去心、皮)十粒,打碎,豆浆炖熟服用,一日一次,连续三至五天,治妇女白带。
4、豆浆一碗,韭菜汁半碗,调匀,空腹服下,治血崩。
5、甜浆粥:新鲜豆浆适量,粳米100克,同煮粥,冰糖适量调味食用。有健脾,养胃,润肺,补虚作用。适用于年老体衰,营养不良,消瘦,久嗽,大便结燥,以及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症。

豆腐

性味:甘咸、寒平、无毒。  
归经:入肺、大肠。  
功效:清热利尿,益气宽中,消胀散血。  
主治:大便下血,白浊,白带,乳少;外用烧烫伤,下肢溃疡。  
说明:豆制品的种类较多,豆腐、豆浆、豆腐皮、豆腐渣,腐酱锅粑等均可作药用。现代科学分析证明,豆腐的营养和牛奶差不多,豆腐味道鲜美,不仅可以佐餐食用,且药用价值亦颇高。豆腐用石膏或卤水点成,含铁、钙和镁盐较多,以小儿骨骼与牙齿生长有特殊意义;而镁盐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故适合于冠心病患者食用。豆腐中的谷固醇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据报道,日本妇女以吃豆腐来代替吃饭,进行减肥健美。另外,豆腐中植物蛋白量丰富而且质量好,含糖也较少,最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食用。可以说,豆腐是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的有益食品。但由于豆腐含嘌呤较多,因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不宜吃豆腐。  
验方参考与药膳:  
1、豆腐250克,鲫鱼两条,煮汤食用,在小儿麻疹出齐时清热用。
2、豆腐500克,炒王不留行30克,煮汤,喝汤食豆腐,治产后乳少。
3、豆腐500克,麦芽糖60克,生萝卜汁一杯,混和煮开,一日两次分食,治支气管哮喘。
4、豆腐500克,红糖60克,煮汤食,治吐血(胃出血),白浊,便血(解黑大便)等症。
5、豆腐500克,黄瓜250克,煮汤代茶饮,治小儿夏季发烧不退,口渴饮水多。
6、鲜豆腐、白糖量,共捣烂调匀敷患处,治烧烫伤。
7、先将患处用淡盐水或浓茶水洗干净,将豆腐渣敷患处,每天换一次,治下肢溃疡。
8、豆腐渣500克,花椒30克,放锅内同炒,趁热敷患处,治臁疮。
9、豆腐锅粑250克左右,加水煮汤食,治盗汗。
10、鲜豆腐用醋煎食之,治久痢不止。
11、豆腐、丝瓜(带瓤)各250克备用,香菇15克,猪脚1只,同煮至熟烂时,再放入丝瓜、豆腐同煮,加入食盐生姜适量调味食用。一日分三次食用,治产后乳少。
12、豆腐300克,红糖100克,煮熟后,加入糯米酒50-100克即可食用。连服5日,治产后乳少。
13、豆腐、羊肉、虾、生姜、香葱各适量,同煮熟后加入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肾阳虚、阳痿,遗精等症。
14、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适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15、天冬、麦冬、百部各15克,水煎去渣取药汁,加入豆腐500克煮熟食用,每日一次,治肺痿、肺痈。
16、煮食豆腐可解旅行或迁移新居所引起的水土不服、呕吐症状。
17、豆腐渣炒焦研细,每次5克,一日两次,用红糖开水送服,治大便下血、长期不愈。
18、豆腐锅粑60克,豆腐皮一张,鸡蛋一个,白糖适量,加水煮熟食,每日一碗,早晨空腹服下,治妇女产后恶露,淋漓不净,腰酸,白带。
19、豆腐皮烧存性,研细末,用香油调和涂患处,一日两次,治小儿遍身疮痒及过敏性皮炎。
20、葱白淡豆鼓煮豆腐:豆腐500克,与淡豆鼓10-15克同煮,放入葱白(连根须)5根,略煮片刻,乘热服食,服后盖被发汗。有发汗解表,利尿化痰,宽中除烦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伤风鼻塞,小便不畅,咳嗽痰多等症。
21、豆腐石膏汤:生石膏50-80克,水煎一小时,去渣,加入豆腐200克,食盐少许调味,煮熟食用。有清肺热,降胃火、解毒,润燥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稠黄,胃热牙痛,口疮,咽喉炎,鼻衄,暑热烦渴等症。
22、炒豆腐皮:豆腐皮一张,清水泡发,切丝,用植物油煸炒,加入适量食盐、香葱食用。有止汗作用,适用于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