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三章 水上运动
第一节 游泳运动
青岛有很长海岸线,气候温和,游泳运动开始较早。第一次举办游泳比赛是1930年夏季,但参赛人数极少。之后的两面三刀年,举办了第二、三届游泳比赛。1933年7月12~15日,第下七届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青岛39名男女选手参加了游泳比赛,获男子高级部、男子中级部和女子部3个团体总分冠军;单项获9个第一名、9个第二名、8个第三名和6个第四名;获第一名的有:刘增厚、男高200米俯泳3分36秒3,200米接力2分28秒2;高珊玉男中50米自由泳39秒5;李道一100米背泳1分41秒6,200米接力2分33秒5;何文雅女子50米47秒2、100米自由泳1分50秒,卓逸俞100米背泳3分54秒6,200米接力赛3分40秒。何文雅获女子个人总分第一名。1934年7月5日至8月29日,市体育协进会在汇泉浴场举办第一期暑假游泳训练班,徐锡番任教练,共67人参加。8月11日,青岛队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游泳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单项取得5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和2个第四名。吕守孝100米仰泳以1分37秒4破1分43秒7华北记录并获冠军。获冠军的还有:孙喜文、100米自由泳,宋德禄400米自由泳,400米、800米接力,女子何文雅以1分49秒2破1分50秒100米自由泳华北纪录。9月2日,体育协进会与教育局在汇泉海水浴场联合举办了青岛市第四届游泳比赛会,男女共有130人参赛,男子分为特别组、普通组、初学组,女子分特别组和普通组,凡参加过华北游泳比赛的优秀选手均编入特别组,比赛成绩以女子为优,共有2人打破4项华北纪录。30年代,青岛游泳界最引人注目的是何氏三姊妹——何文雅、何文静、何文锦,被誉为“何氏三杰”。从1937年到青岛解放,再末举行游泳比赛。
建国后,青岛市首届游泳比赛大会于1950年9月1日在汇泉海水浴场举行,参赛运动员190余人,优胜者男子组有熊开发、孔庆超、周惠民、潘宝生等24人,女子级有王洁梅、夏冠芸等7人。1951年7月举行市第二届水上体育大会,参赛者300多人。第三届市游泳比赛大会于1952年7月27日在第一海水浴场举行,设游泳和跳水比赛项目,有27个单位600多人参赛。通过比赛选拔组成的青岛队参加了8月在济南举行的山东省游泳比赛大会,获第一名运动员有:孙宝莲、徐晋杰、丁世熙、姜进喜、万葆克、刘素珍、赵汝珍、杨慧玉、程如玉、万霄慧。比赛结束后,选拔出25名成绩优秀者在济南集训,准备参加1952年华东区游泳比赛大会。第四届市游泳比赛大会于1953年8月16日在前海栈桥举行,有28个单位500多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分男、女普通组和中学组进行,18人破9项1952年山东省最高纪录。青岛市游泳运动员选拔大会于1954年7月13日、14日在前海栈桥举行,380多人参加。市第五届游泳比赛大会于1954年8月5~7日在前海栈桥举行,30多个单位的434名运动员参赛,8人打破市5项最高纪录。1956年7月19日,市少年游泳选拔赛在国棉二厂游泳池举行,25个单位381名运动员参赛。在男女甲乙组27个单位项比赛中,有32人次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有82人次达到少年级运动员标准。8月,青岛组队参加全国15城市少年游泳运动会,徐信之获女子甲组50米仰泳第四名、曹洪机获男子乙组50米蛙泳第六名。1958年9月1日,青岛体育学校成立,游泳被列为所设体育专业7个项目之一。1959年7月举行市水上运动会,有29人打破16项省、市纪录,137人达等级运动员标准。王修刚以2分52秒7的成绩获男普200米蛙泳第一名,破省、市最高纪录,成为青岛也是全省达到游泳一级运动员标准的第一人。50年代,青岛市的游泳水平在山东省居霸主地位,女子更为突出。初期,第年省游泳比赛团体冠军非青岛莫属。1957年济南市游泳打了个翻身仗,以微弱优势首次夺得团体冠军。从此,青岛游泳的优势逐渐缩小。这一时期,青岛运动员打破省游泳纪录和获省比赛冠军的有:李善忠、常兆海、孙世理、王修刚、董连欣、孙宝莲、李奎道、姜进喜、刘广茂、潘宝生、刘殿基、杜兴业、束吉生、陈云九、纪毓绍、王采、徐晋杰、熊斌、程如玉、徐爱芳、徐信之、王家立、刘素珍、李再芳、徐芝敏、丁世熙、万葆克、赵汝珍、杨慧玉、万霄慧、宁涛、马承和、臧运敏、牟凌、黄纯颖等。
1960年4月,市体委运动科成立游泳队,有队员4名,后撤销。1963年8月18日举办市青少年游泳比赛,有4人破5项市纪录。1964年举办青少年游泳比赛,1人1队破2项市纪录。1965年6月,市南区少年宫和市南区体委联合组织教师游泳训练班,24年小学54名教师参加。8月24日至9月7日,市体委在汇泉海水浴场举行群众性千米游泳测验及长距离游泳比赛,掀起群众性游泳活动的高潮。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游泳比赛被群众性游泳活动取代,直到1971年,游泳竞赛才恢复。当年5月省游泳集训大会在济南举行,由29名运动员组成的青岛市代表队参加了比赛。1972年7月,在省少年游泳集训中,青岛得金牌1枚、铜牌3枚,王少荣获女子50米蛙泳第一名。9月,全市游泳运动会在北海舰队游泳馆举行,近3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分普通、中学和小学甲、乙组进行。张宜轩、孙跃、潘东法、侯平、何跃庆、臧大辉分别打破了200米个人混合泳、100米蝶泳、200米仰泳、100米和200米蛙泳的省男子少年组纪录。1973年7月,在沧口区中小学游泳运动大会上,侯平以3分25秒1破3分30秒2男子200米仰泳省、市少年纪录。9月,在市中小学游泳运动会上,46人2个接力队91人次分别打破了4项市纪录、6项省少年纪录和22项市少年纪录。1974年7月,在第十届省运会游泳比赛中,臧大辉获男少甲100米、200米蛙泳第二名。1976年7月,在市少年儿童游泳比赛上,7人1个队破8项市纪录。
1978年7月,在第十一届省运会游泳比赛中,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单项25个第二名、32个第三名。9月,市少年儿童游泳比赛,120名选手参加,有4人打破5项市最高纪录。这年,省体委在青岛设游泳点,名额20人,从1979年开始每年拨专款用于游泳训练。市体委将游泳重点班设在第一海水浴场,教练由王玉萱、孙世理、曲卫津、纪毓绍担任。1979年8月,省少年游泳选拔赛上,有3人破3项市最高纪录。1980年8月,省少年游泳对抗赛,马时敏获少甲3项冠军。1981年1月25日至2月17日,省体委在济南举行游泳业余运动员寒假训练班,涂海忠、于倩参加。8月,省少年儿童游泳对抗赛,马岩松的男少甲蛙泳全能和100米蛙泳、王树仁的男少乙蛙泳全能、司彤的100米自由泳、涂海忠的100米蝶泳皆获第一名。1982年7月16日,第十二届省运会游泳比赛在枣庄市举行,5单位200人参赛,分男女成年、少甲、少乙、儿童组进行。青岛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9枚、银牌17枚、铜牌31枚;梁宗华、宋千、涂海忠、高庆宝、石丽、花梅获金牌。1983年8月,在省业体游泳比赛中,青岛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获单项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8枚,孔祥东、郭红、高冰、王泽民获金牌。这年,青岛有5名运动员入选省业体队,参加了全国业体游泳分区赛合肥赛区的比赛,高冰获女少乙200米蛙泳第二名。
1984年8月,在第二届山东省工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上,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吕丽佳获女子组100米、200米仰泳第一名。1985年7月,在省“希望杯”比赛上,青岛获银牌8枚、铜牌7枚。1986年7月,第十三届省运会游泳比赛在胶县举行,青岛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王泽民以1分10秒2破1分11秒3男100米蛙泳省最高纪录,以2分37秒6破2分37秒7男200米蛙泳省少甲纪录,并获男少甲这两个项目的金牌;涂海忠男子成年组100米蝶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也获得金牌;还获得银牌12枚,铜牌10枚。1986年夏季,在第一海水浴场举办了招生面较广的游泳学习班,报名者达3000多人,多数是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从中选拔出几十名较优者继续训练,并分支为市南、市北、台东和航海学校(市体校)等队。
1987年,市体委将游泳列为重点发展项目。6月6日成立“青岛市优秀运动队”,设游泳项目。9月,在市体校开设游泳专业,实行“三集中”(食、宿、训练)。12月,沧口区游泳馆建成。1988年5月,在第十四届省运会游泳比赛中,青岛共获金牌1枚、银牌6枚、铜牌3枚。7月,在省“希望杯”游泳比赛中,青岛获团体总分男子组第一名,女子组第二名;个人全能第一名4人。10月,市体校游泳训练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此结束了青岛市体委没有游泳馆的历史,国家游泳队也从沧口游泳馆迁入训练。1989年10月31日,“青岛市航海运动学校游泳俱乐部”成立。5月11日,国家队教练冯晓东和刚守林与青岛市业余体校教练员座谈,国家队进行了4种泳式基本功表演。7月15日,青岛市游泳协会正式成立,主席丛林。7月,在省业余体校游泳比赛上,青岛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7枚。8月,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年龄组游泳分区赛,惠林鹏以32秒63和1分12秒28获10岁组50米和100米自由泳第二名;石英以2分33秒37获女11岁组200米自由泳第三名。10月,全国计划单列城市“七星杯”游泳比赛在市体校游泳馆举行,14个单列市中的10市11个队参赛,青岛派出一、二队。青岛一队获团体总分第四名,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崔庆新女少50米、100米自由泳,张静女少50米蛙泳获得金牌;石玉在女子儿童组蛙泳全能的50米比赛中,以39秒40的成绩列该项第一名。“七星杯”赛期间,全国计划单列城市体委主任会议在青召开,与会人员观看了比赛,一致称赞青岛游泳设备好,在单列城市中堪称一流。青岛市游泳专业队有3女4男共7名运动员。
建国以来,青岛泳坛输送的人才有熊开发、姜元刚、王采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