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jpg

第二篇 海港建设  
第一章 码头建设

第二节 黄岛油港码头建设


  
  黄岛油港码头的建设在3年大建港期间(1973~1976年)被列入重要日程。为从速解决胜利油田原油输出问题,国家决定在青岛港开辟海上运输通道,原油码头港址选定在位于胶州湾西岸黄岛。
  输油管道工程 70年代初,胜利油田已有较大发展。1972年初,国家石油燃化部函告交通部,“四五”期间胜利油田产量有大幅度增长,1975年将达到1500万吨,除炼油厂就地消化500万吨,通过山东、豫西油管外运500万吨,还有500万吨需从青岛中转运往南京、茂名、上海等炼油厂。根据经青岛港年中转500万吨原油的预测,决定开辟胜利油田起自东营终至青岛市黄岛区的输油管道。
  1973年4月,东营——黄岛输油管线建设进入全线抢建。各行各业的职工和沿线民工日夜奋战,工程进展很快。1974年9月,东营——黄岛输油管线建成。管道外径925毫米,总长249公里,中间于寿光县、广饶县、潍县、昌邑县、胶县分设5座热泵站;2座列车发电站,3条与黄岛号浮船码头连结的海底输油管线。
  东营——黄岛管线的建成投产,从根本解决了胜利油田的原油中转运输问题。全线5座热泵站如全部开机,日输油可达3万吨,年可达1000万吨以上。
  黄岛临时原油输出码头工程 1973年,国家建委决定,结合永久性码头工程建设,首先抢建一座简易的临时原油码头。简易码头利用1艘4万吨级报废船“黄岛号”锚泊于距海岸线530米,水深12米处。其外侧可靠泊2万吨级油轮,内侧从甲板引出软管与海底油管相连中。该工程于1973年8月6日开工,1974年9月11日竣工投产。截止1976年10月临时码头停止输油,共为中、外油轮装油1182.6万吨。简易临时原油输出码头由交通部一航局设计院设计,交通部一航局第二工程处承担海底输油管线的水下基础处理、海底输油管线的溜放、浮运、下沉安放和临时输油码头锚系设施、灯标、浮鼓等配套辅助设施的施工。海底输油管线为3条520米的内管径426毫米、外管径630毫米的双套钢管。在国内首次海底铺设,施工工艺具有相当难度。3条管线并列,其中有两条为输油管,一条为压舱水管。其中心间距2.25米。岸端60米埋设在开挖的基槽内,水下部分敷设在经过整平处理的基床上。海底基床局部做水下爆破整平,根据水深变化,安放不同高度的混凝土预制马鞍形块。长约520米的钢管从距施工现场2.5海里的沙滩上整体下水,采用“水上漂浮法”,利用浮筒在水上由5艘拖轮横向牵引,到位后撤去浮筒钢管下沉,安放在水下混凝土马鞍形块上。与临时输油码头同时完成的项目还有长50米的抛石堤工程。
  黄岛原油输出码头一期工程 1974年2月,在昌潍地区黄岛港口建设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开始原油码头工程会战。工程由交通部一航局设计院设计,交通部一航局第二工程处承建水工工程,先后有15个单位7000余人参加了施工建设。
  黄岛油码头是中国自行勘探、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并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和材料建成的栈桥式码头。整个工程包括原油、燃料油、供水和污水处理四大生产系统,实际投资为760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计5822万元)。工程分为水、陆两部分。
  水上工程由引堤小码头、工程船燃料油码头、栈桥、原油输出码头组成。码头全长1242.25米。其中:⑴引堤小码头长343米。⑵工程船燃料油码头长214.85米。以上均系重力式方块结构,码头顶面标高为+0.6米,顶宽为10.2米,码头前沿水深分别为3.0米和5.5米,码头外侧为斜坡式防波堤,燃料油码头可泊1000吨级船舶。⑶栈桥长370.4米,由6个桥墩和7跨钢引桥组成,每跨桥长51.2米。桥墩系重力式混凝土预制块结构,钢引桥系三角形负管桁架结构。⑷原油码头长314米,为水上主体工程,由7个墩台组成,中间用3跨钢引桥(同栈桥)和3跨人行桥连接,其中三号墩和五号墩为靠船墩,四号墩为工作平台,一号、二号、六号、七号墩为带缆墩。基础采用278根6猛钢管桩,上部为R250号钢筋混凝土承台,外侧港池水深13.5米,为5万吨级油轮泊位,内侧港池水深10.5米,为2万吨级油轮泊位。
  陆上土建工程主要建有2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地下泵油罐4座,建有1000~50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和金属燃料油罐11座,总计容量原油为8万立方米,燃料油为3.5万立方米。实际工程规模大大超过了1972年7月国家计委确定的规模标准。
  1976年7月,黄岛原油码头建成。与原油系统同时建成的还有供水、消防、储油设施,生产和生活设施,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同年9月,油码头投产装油,从试运行到正式投产基本实现一次成功,年设计输油能力为1000万吨。1976年10月17日,交通部高度评价了油港建设:“这个油港建设速度快、工程质量好,为尽快改变我国港口面貌,发展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做出了新的贡献。”
  黄岛原油码头二期工程 黄岛原油码头二期工程位于青岛市黄岛区黄山嘴,海上距青岛大港7海里,陆上距胜利油田246公里,是一座20万吨级现代化专业码头,设计年装船能力1700万吨。工程由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实行总承包。1986年12月28日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水域工程由交通部一航局第二工程公司施工,陆域部分土建安装工程由该局第四工程公司施工。
  水域工程主要项目包括:⑴引堤。长186米,抛石基础,堤头为1个直径14米的圆形沉箱,顶宽11.5米,标高+9.0米。现浇混凝土路面,两侧及头部用2.0~2.5吨的混凝土工字体护面。上部安装通往栈桥、码头的输油管线和电缆。⑵栈桥。长616米。设直径14米、高18米的沉箱基墩6个,沉箱上部安装混凝圆块,墩距88米,安装7榀长84米增行弦式全焊钢桥。桥面宽9.14米,标高+9.67~11.50米,与装油平台齐平。⑶装油平台。下部由1个直径18米和3个直径14米、高24.5米的超大型沉箱组成,顶部为箱型钢筋混凝土(40×40米)大梁组成。顶标高+11.50米。安装4台装油臂、3台消防炮、1座登船梯,并建控制楼323平方米、泡沫库100平方米。4台装油臂系日本产品,容纳状态立高18.5米,单台输油量时效4000立方米,是中国当今最大的装油臂。⑷油轮码头。全长498米(包括装油平台40米),由6个直径14米、高22~24米的大型沉箱构成6个系缆墩,2个直径18米、高24米的超大型沉箱构成2个靠船墩。前沿水深21.30米,顶面分别标高+8.0米、+10.0米、+11.50米。墩与墩之间用8跨人行钢桥连接。
  安装工程包括水域部分原油输出配套工艺管线、电气设备,供电照明和防雷设施安装和电缆敷设等。
  陆域工程主要项目包括建造钢结构1000立方米放空油罐1座,安装4吨供热锅炉4台、输油管道70170米,其中直径500~1020毫米管道2955米等。
  黄岛原油码头二期工程至1988年11月30日全部完工。码头全部输油工艺系统采用CTR终端彩印机和真迹电传机自控,是中国当今最先进的原油输出码头。

TOP

第二篇 海港建设  
第一章 码头建设
第一节 大港港区码头建设

八号码头情况表
1.jpg

TOP

第二篇 海港建设  
第一章 码头建设
第一节 大港港区码头建设

八号码头泊位形式竣工时间表
1.jpg

TOP

第二篇 海港建设  
第一章 码头建设
第一节 大港港区码头建设

青岛港码头情况表
1.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