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三篇 海 运
第一章 海运机构
第二节 民族资本海运机构
青岛的民族资本轮船业在德国与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还处在萌芽状态,只有烟台海运商的一些小轮船航行附近各口岸。当时有莱永春船行的永喜轮,德兴义船行的丰昶轮和船商姜瑞甫、陶子英的晋昶轮等航行在青岛、石臼所、海州之间。这些小轮船吨位有限,大的不过600吨,小的仅有150吨。因客货不多,航班均不定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华商纷纷投资购船,成立船行,经营海运。青岛民族轮船业开始进入发展时期。1921年,“裕盛船行”成立,有轮船2艘,资本2.8万元。1924年4月,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之一—政记公司在青岛设立分公司,投入运输船舶22艘,当年来青华商轮船由14.5万吨增至28.9万吨。以后,“裕泰”、“公祥”、“长记”等船行陆续开办。到1933年,在青注册的华商轮船公司已达20家,资本总额180万元。到抗日战争爆发前,青岛民族轮船业已达32家。1936年,登记的船舶为71艘,总吨位52991吨。
裕盛船行 成立于1921年5月,地址在河北路53号,资本总额2.8万元,有轮船10艘(泰升、裕盛、同兴、益华、安顺、永祥、裕华、裕昌一号、裕昌二号、裕昌三号),主要航行于青岛、石臼所、涛雒、岚山头、柘汪、青口、海州、响水口等港口。
政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1924年4月成立,地址在北平路20号,资本总额为4万元。有轮船22艘(水利、乾利、茂利、泰利、顺利、英利、同利、福利、纯利、成利、新利、增利、昌利、广利、宏利、得利、公利、有利、宝利、中华、迥安、丰利),总吨位14.4万余吨,主要航行中国沿海及东南亚诸国沿海。
同兴船行 成立于1927年6月,地址在保定路20号,资本总额1万元,有同兴轮1艘,总吨位126吨。主要航行于青岛、石臼所、海州等港口。
同福昶船行 成立于1927年6月,地址在莘县路37号,资本总额8000元,有海顺轮1艘,总吨位为42吨。主要航行青岛、石臼所、石岛、俚岛、金口、乳山、张家埠、海州、响水口、盐城、阜宁、青口、塔埠头、红石崖等港口。
英记行 成立于1928年3月,地址在广东路3号,资本总额2.5万元,有轮船6艘(英顺、连顺、新顺、荣成、神佑、敦贺),主要航行在青岛、石臼所、涛雒、王家滩、陈家洪、青口、海州、响水口、石岛、俚岛、威海、丹东、大连、龙口等港口。
同济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28年7月,地址在胶州路41号,资本总额2.37万元,有同济轮1艘,主要航行于青岛、石臼所、海州等港口。
益华船行 成立于1928年10月,地址在河北路53号,资本总额1.5万元,有益华轮船1艘,主要航行青岛、石臼所、涛雒、岚山头、青口、海州、响水口等港口。
同福昌船行 成立于1928年11月,地址在冠县路72号,资本总额1万元,有轮船4艘(元泰、亨泰、利泰、昭祥),航行于青岛、洪口、涛雒、夹仓、岚山头、青口、海州、响水口、阜宁、盐城、乳山、石岛、俚岛、龙须岛、养马岛、威海、烟台、刘家旺、长山岛、蓬莱、龙口、三山岛、石虎嘴、虎头崖、羊角沟、大山、大沽、塘沽、天津、秦皇岛、葫芦岛、旅顺、大连、后州、庄河、北井子、大孤山、丹东、仁川、营口等港口。
安顺轮船行 成立于1928年11月,地址在河北路53号,资本总额5000元,有安顺轮1艘,总吨位64吨,主要航行青岛、陈家洪、王家滩、石臼所、涛雒等港口。
长记船行 亦称长记帐房。1929年8月成立,地址在吴淞路,资本总额5000元,有轮船5艘(永春576吨,迎春394吨,得春374吨,同春223吨,长春187吨),总吨位1754吨,主要航行青岛、洪口、石臼所、涛雒、柘汪、岚山头、青口、海州、乳山、石岛、俚岛、烟台、龙口等港口。
庆兴帐房 成立于1929年10月,地址在吴淞路,资本总额5000元,有庆兴轮1艘,主要航行青岛、陈家洪、王家滩、石臼所、岚山头、青口、海州、金口、乳山、石岛、俚岛、烟台、蓬莱等港口。
福兴公司 成立于1930年1月,地址在冠县路29号,资本总额1万元,有福兴轮1艘,主要航行于青岛、红石崖、陈家洪、王家滩等港口。
梅记栈 成立于1930年5月,地址在金乡路114号,资本总额4.2万元,有轮船2艘(明顺、泰来),主要航行于青岛、石臼所、涛雒、岚山头、柘汪、响水口、洪口等港口。
青岛肇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30年6月成立,公司地址在河南路75号,资本总额150万元,有轮船5艘(肇兴、和兴、裕兴、联兴、隆兴),主要航行青岛到营口、上海、龙口、大连等航线。
鸿兴东代理店昭祥轮船帐房 成立于1930年6月,地址在胶州路72号,资本总额1万元,有昭祥轮1艘,总吨位144吨,航行青岛、石臼所、涛雒、岚口、柘汪、青口、海州、王家滩、陈家洪、响水口等港口。
鸿兴东代理店亨通轮船帐房 成立于1931年11月,地址在胶州路72号,资本总额8000元,有亨通轮1艘,总吨位157吨,航行青岛、石臼所、涛雒、岚口、枯汪、青口、海州、王家滩、陈家洪、响水口等港口。
同裕船行 成立于1932年1月,地址在冠县路20号,资本总额1.5万元,有同顺轮1艘,总吨位为100吨,主要航行于青岛、石臼所、涛雒、岚口、柘汪、青口、海州、响水口、王家滩、陈家洪等港口。
公祥船行 抗日战争以前有昭祥、照祥、瑞祥轮3艘,总吨位为600吨,航行青岛、大连、上海、天津、营口等港口。
1938年1月日本海军在青岛港登陆。青岛各船行船只被日军强行占用,为其装运由内地掠夺而来的物资和进行军事、后勤运输,由日海军特务部“船舶联合局”负责控制。从此,青岛轮船业大都破产倒闭,损失殆尽。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垄断了青岛的海运业。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日军强占的船只由招商局青岛分局接收,随后逐一退还各船行,使青岛的轮船业逐步恢复和发展。有的轮船公司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如利达商行,有10艘船只,总吨位达39746吨。这一时期恢复和发展的轮船公司主要还有瑞丰、海通、永兴、太华、天航、北洋等15家,拥有轮船95艘,总吨位达5.5万余吨。
裕盛船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海运业得到恢复,轮船只剩3艘,总吨位208吨(裕盛122.77吨、裕昌一号36.95吨、裕昌二号48.12吨),主要航行青岛、大连、上海、天津、营口航线。
长记船行 抗战胜利以后,航行得到恢复和发展,轮船增加到8艘,总吨位达5395.26吨,航行于青岛、上海、天津、营口、宁波、镇江、芜湖等港口。
公祥船行 1947年5月恢复,有轮船2艘,总吨位416吨(瑞祥260.79吨、载客197人,昭祥155.03吨、载客168人),航行于青岛、大连、上海、天津、营口等港口
瑞丰公司 成立于1945年,有轮船10艘(德安轮126.26吨、载客定额为162人,华茂轮104吨,万泰轮60.16吨,新洲一号轮53.52吨,新洲二号轮57.37吨,华丰利轮55.51吨,名海利轮40.77吨,成新利轮57.36吨,水新利轮59.14吨,名新利轮38.33吨),总吨位为652.42吨。主要经营青岛至上海、镇江、芜湖、营口等港口的运输。
海通公司 成立于1946年,共有轮船9艘(同康二号轮52.25吨、日生利轮50.37吨、泰安三号轮49.14吨、泰安一号轮46.59吨、恒昌轮41.58吨、德和顺轮50.45吨、新昌轮47.03吨等),总吨位为438.05吨。主要航行于青岛、上海、天津、营口、大连、镇江、宁波、江阴、芜湖等港口。
永兴船行 成立于1946年12月,有轮船13艘(通盛轮50.56吨、海升益轮51.71吨、中原轮64.88吨、裕顺二号轮57.57吨、茂隆一号轮59.38吨、丰成一号轮54.85吨、丰成二号轮66.69吨、丰成三号轮60.35吨、丰成五号轮57.33吨、新成二号轮40.45吨、福州一号轮59.84吨、福州二号轮59.84吨、复得康轮59.41吨),总吨位为742.86吨,主要航行于青岛、上海、宁波、镇江、天津、大连等港口。
太华公司 成立于1946年3月,有轮船7艘(利青轮73.21吨、利波轮166吨、利津轮176.96吨、利祥轮53.85吨、利浩轮83.43吨、利治轮149.71吨、利州轮131.64吨),总吨位为834.8吨。主要航行于青岛、上海、宁波、镇江、温州、大连、天津、营口等港口。
天航公司 成立于1946年4月,有轮船15艘(天运轮1000吨、乘客定额350人,中华泰轮600吨,德聚顺轮100吨,万聚顺轮100吨,万盛轮600吨,长胜利轮48.8吨,洪昌轮58.8吨,广顺轮43.54吨,春生轮65.45吨,日昌利轮33.09吨,新祥顺轮53.77吨,春利轮56.72吨,福泰二号轮34.7吨,永昌轮512.6吨,洪利轮46.42吨),总吨位为2853.89吨,主要航行于青岛、上海、天津、大连、镇江、芜湖、营口、秦皇岛等港口。
利达商行 成立于1946年9月,有轮船10艘(景兴轮3600吨、载客750人,新中国轮5434吨、载客207人,鲁兴轮6000吨,新英平轮3618.33吨,永兴轮3350吨,华强轮3492吨,华利轮2726吨,兴华轮2453吨,泰安轮5573.3吨,安福轮3499.74吨),总吨位为39746.37吨,主要航行于青岛、上海、镇江、广州、汕头、基隆、天津、大连等港口。
北洋公司 成立于1946年4月,有轮船7艘(昌利顺轮47.1吨,联胜一号轮76.39吨,和昌利轮54.9吨,诚利顺轮37.78吨,福泰三号轮43.22吨,北洋一号轮42.52吨,德茂利轮43.08、吨),总吨位为344.99吨。主要航行于青岛、上海、天津、大连、营口等港口。
中华船行 成立于1946年4月,有轮船3艘(恒新轮65.23吨、载客10人,福兴轮54.99吨、载客156人,安顺轮55.51吨、载客80人),总吨位175.73吨。主要航行青岛、天津、营口、大连等港口。
泰星公司 成立于1946年1月,有轮船3艘(新海一号轮46.9吨,新海二号轮46.81吨,源兴轮37.85吨),总吨位为131.56吨。主要航行于青岛、大连、天津、上海、镇江、宁波等港口。
鲁青公司 成立于1946年,有轮船2艘(新德利轮44.82吨、日盛利轮50.74吨),总吨位为95.56吨。主要航行于青岛、大连、上海、天津、营口等港口。
永昌栈 成立于1946年9月,有轮船1艘(53.48吨),航行于青岛、大连、上海、天津、营口等港口。
永源行 有轮船2艘,总吨位为3342吨。
青岛解放前夕,民族轮船业的大部分船只被国民党军队征用去台湾和香港。剩下15家船行和公司的20艘破旧船只,其中大部分是木质船只,总载重量1865吨,船只最大载重量为160吨,最少的仅有13吨。
1953年10月,益丰船行、裕泰船行、晋泰船行、亨通船行、永兴船行、永昌船行、行商船行、瑞丰公司在自愿联合的基础上组成了青岛市轮船第一联合管理处;胶州轮、胜利轮、联昶轮、顺安轮、全利轮、德安轮、万通轮组成了青岛市轮船第二管理处。
1954年11月1日,第一联合管理处、第二联合管理处、公祥船行和山东省航运管理局联合组建青岛市公私合营轮船运输公司,省航运局投资15亿元(旧人民币)为公方,私方合营18艘船只(载重吨位计1657吨),总值约40亿元(旧人民币),直属山东省航运管理局领导。
1956年1月26日,公私合营青岛轮船运输公司合并于山东省航运管理局青岛分局,转为国营运输企业,18艘船只并入青岛分局船队,从此结束了青岛沿海民族资本轮船业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