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一篇 对外贸易
第一章 对外贸易经营单位
第一节 私营进出口商行
青岛建置初期,外贸进出口主要由广洋杂货铺兼营,和朝鲜等国通贸易。
德国侵占时期,在外商垄断外贸进出口的形势下,民族外贸进出口企业在挤压中诞生、发展。1906年,有富裕商号等7家在青岛开业。后期有景晶、隆广、有隆等8家,每年营业额约100~150万元,主要经营内贸,对外贸易不多。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对外贸易为日本垄断,华商难以立足。
北洋Gov统治和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时期,民族外贸进出口企业有所发展。Gov指定永裕盐业公司为出口食盐至日本的专营商。而后,中日盐务会议又指定复诚、万玉记、德源祥、仁诚、公和旭为出口工业用盐至日本的专营商,还有财政部复准的华信、溥益,出口青岛盐至日本和朝鲜。1930年,经营棉花的主要有义德栈、万利源、义泰业、通聚福、同和顺、裕兴成合记、元昌和、益成永、德聚祥、益聚和、同增昌、集昌成、万和源、兴源棉行等;经营纺织品的有义德栈、利通、万利源、同和顺、义泰业等。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民族外贸进出口企业或被日本殖民当局霸占、把持,或被迫转业、歇业。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时期,外贸进出口为国家垄断。
青岛解放后,成立了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着手整顿原有的工商企业同业公会。经过全市私营工商业总登记,1950年4月5日成立以王其如(志诚海外贸易行经理)为主任委员的青岛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会员为96户。其中,私营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会员89户。1952年6月以后,市工商业联合会对同业公会进行了一次调整,调整后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员为93户,从业人员901人。1953年上半年,市工商联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发《私营企业统一分类办法草案》的规定,对同业公会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改组,改组后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仍为王其如。1956年上半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全市行业公会又进行第三次调整,调整后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会员为30户。
1950年7月,中央贸易会议决定进出口业要组织联合经营,当时许多私营商行互相观望,无人带头。1951年4月,青岛私营商行开始以犹豫的态度酝酿组织。当时青岛对外贸易管理局认为,私营进出口业在原有的基础上从事联合经营,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力量,便于集中领导,更有利于对外贸易。因此对那些组织联营的个别人员进行了动员,并通过大会号召,阐明联营的好处和Gov的政策,并对开始成立的联营组织在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了放宽和优先权,从而使私营进出口商认识到联营的有利条件,于是联营社组纷纷成立。1951~1952年,先后组成私营联营社、组8个。
青岛市进出口业第二联营社 成立于1951年5月,结束于1952年底,流动资金15亿元(旧人民币)。社员企业有合兴利、德茂祥、成德昌、东方贸易行、乾泰隆、中元公司等6户。
青岛国内外贸易联营组 成立于1951年6月,结束于1952年12月,流动资金10亿元(旧人民币)。组员企业有建生行、义成泰、同舟商行、竞西商行、亨大号、启泰行、有年商行、恒昶商行、福盛长、兴安商行等10户。
青岛市进出口业第四联营社 成立于1951年6月,结束于1953年7月,资金原为3.5亿元(旧人民币),后调整为20亿元(旧人民币)。社员企业初有德生恒、诚丰行、鼎泰行、福兴成、万利成、建业号、志生商行等7户,后有有道行、陈万利行、永裕隆3户加入,社员企业增至10户。
青岛市进出口业第七联营社 成立于1951年9月,结束于1952年11月,资金21亿元(旧人民币)。组员企业有华丰贸易行、嘉赍洋行、靖元行、厚诚企业公司青岛分公司、宝隆公司、北生贸易行青岛分行、华大正记行青岛分行、捷丰行、建华贸易行、亿利商行、建华行等11户。
青岛市进出口业第一联营社 成立于1951年11月,结束于1952年9月,流动资金100亿元(旧人民币)。初有社员企业利华行、大成行、香港永大企业公司青岛分公司,宜今兴义记、南兴号、建通行、志诚贸易行、元成商行、新青行、华丰贸易行、联华贸易行等11户,后利华行、大成行2户退社,留9户。
青岛市进出口业第三联营社 成立于1951年11月,资金为26亿元(旧人民币)。社员企业有大成公司、隆懋贸易行、华兴公司、协成贸易行、香港四联实业公司青岛分公司、惠安行、增懋行、广同福、瑞丰公司、德泰成、攸利公司、万宁贸易行、华盛商行等13户。后大成公司、隆懋贸易行、华兴公司、协成贸易公司退出,留9户。
青岛市进出口业土产联营组 成立于1952年8月,结束于1953年9月,股金24.5亿元(旧人民币)。组员企业有义成泰、元成商行、宜今兴义记、万利成、广同福、亨大号、恒昶商行、香港四联实业公司青岛分公司、建业号、华大正记行青岛分行、建华行、德茂祥、合兴利、福兴成、诚丰贸易行、华丰贸易行、建华贸易行、建生行、华盛商行、增懋行、隆懋贸易行、竞西商行、陈万利行、福盛长、永裕隆、有道行、建通行、志诚贸易行、万宁贸易行、有年商行、亿利商行、南兴号、兴安商行、惠安行、大成行青岛分行、华兴公司、宝隆公司、嘉赍洋行等38户。
青岛市进出口业豆油输出组 成立于1952年8月。组员企业有惠安行、成德昌、兴安行、有道行、德茂祥、厚诚公司、中元公司、福昌行、宜今兴、陈万利、万利成、永裕隆、合兴利、南兴号、东方贸易行、志诚贸易行、华丰贸易行、建生行、新青行、德生恒、福兴诚、增懋行、靖元行、鼎泰贸易行、建华行、建业号、诚丰贸易行、乾泰隆等34户。
这些私营进出口联营社、组成立后,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到1952年上半年止,最早成立的六个联营社、组进出口贸易总计155.8万美元,其中进口总值63.5万美元,出口总值92.3万美元。
私营进出口业联营组织的实际运行中,也暴露了这种组织形式存在的弊端。有的在联营组织下行贿国家干部,偷窃经济情报;有的与国家银行贪污分子相勾结,非法贷款,谋取暴利;有的虽设有固定资金,但使用起来斤斤计较,宁肯存着也不经营利润少或无利润而益于国计民生的生意;多数只设流动资金,有生意时临时出资,有利则干无利不干。联营组织是在保持原有企业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自己可以做生意,也可以交联营组织做生意,这就使联营组织的力量不能集中起来,而生意的来源又是等待的,自然形成各成员企业好买卖自己做,利薄难做的生意交联营组织做。各联营组织都愿意享受Gov所给予的照顾和支持(如用生米、生油易橡胶),而不积极想办法打开其他手工业品的出口销路。
1952年“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之后,私营进出口联营社组有的由于存在严重违法行为主要负责人畏罪自杀,有的主要负责人被逮捕,各社员企业都忙于本企业的业务,对联营组织的业务无力兼顾,致使多数联营组织无人领导,业务陷于停顿,经营更加困难。到1952年底,大部分联营组报请解体。1954年,部分私营进出口商在国营进出口公司的领导下,组织成立了三个公私合营联营组。
青岛土产出口第一联营组 成立于1954年7月,资金为44亿元(旧人民币),由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直接领导。私营进出口商行参加的有:有道行、万利成、义成泰、华丰贸易行、华大正记行青岛分行、亿中实业有限公司、兴华贸易商行等7户,组长由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代表担任。
青岛土产出口第二联营组 成立于1954年8月,资金40亿元(旧人民币),由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领导。私营进出口商行参加的有:惠安行、中元公司、万顺利、建业号、永裕号、南兴号、陈万利行、诚丰贸易行、永大贸易行、新青行(后退组)等10户。组长由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代表担任。
青岛食品出口联营组 成立于1954年10月,资金为15.1亿元(旧人民币)。中国食品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领导。私营进出口商行参加的有启泰贸易行、福兴成公记、福盛长、德茂祥、北生贸易行、福东颜料行、靖元行、建通行、宜今兴义记、裕源商行等10户。组长由中国食品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代表担任。
1955年,青岛土产出口第一、第二联营组和青岛食品出口联营组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合并成立青岛公私出口联营处,以进一步集中力量,广泛利用国外关系,有计划地推动出口,改善经营管理,扩大土产食品出口业务,以适应国家初级阶段建设和初级阶段改造的需要。参加联营处的除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两家国营公司外,私营进出口商行有:义成泰、惠安行、万利成、有道行、陈万利、永裕隆、建业号、万顺行、中元公司、华丰贸易行、华大正记行、亿中公司、福盛长、德茂祥、靖元行、福兴成公记、裕源商行、启泰贸易行,福东颜料行等19户,共投入资金93.15万元。联营处设理事会,由13人组成,两国营进出口公司代表4人为当然理事。主任理事由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代表担任,副主任理事6人,其中由两国营进出口公司各出1人担任,其余4人在私方理事中推举。联营处设监事会,在职工中推举9人组成。主任监事1人由中国食品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职工担任,副主任监事2人由监事会推举。联营处设主任1人,由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代表担任,副主任6人,其中2人由两国营进出口公司代表担任,其余4人由理事会推举。
1956年1月19日,青岛市工商联召开临时代表会议,会议决议要求Gov尽快批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青岛市人民Gov于1956年1月20日批准全市47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青岛私营进出口商号经过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及经济改组等工作,最后核定公私合营企业31户。其中,一户系经营油坊,属工业,转为工业部门主管;另一户经营皮毛业务,并入中国畜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其余29户成立了工艺品、水产、食品、畜产、土产等五个公私合营进出口公司。为了便利工作对外挂公司的牌子,而在内部与对口的国营进出口公司合并,统一核算,没有单设机构。
公私合营后,私股股东共有363人,划入工艺品出口公司219人,水产出口公司17人,食品出口公司14人,畜产出口公司20人,土产出口公司93人。在职私方人员46人,被分配到工艺品出口公司15人,水产出口公司8人,食品出口公司5人,畜产出口公司7人,土产出口公司11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