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二篇 种植业  
第一章 农作物

第三节 经济作物


  花生 花生是青岛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建国前后主要种植爬蔓大花生品种。1949年全市种植90.6万亩,单产78公斤,总产71080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花生面积急剧下降,1960年只种植37.9万亩,单产41公斤,总产15485吨。1962年以后,由于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花生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66年种植104.8万亩,单产132公斤,总产138510吨。1978年后,由于调整了粮油种植结构,摆正了粮油生产相互促进的关系,抓了科技兴农,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花生生产迅速发展。1986年全市种植193.83万亩,单产228公斤,总产442716吨,比1949年面积扩大了1.14倍,单产增加1.92倍,总产增加5.23倍。
  棉花 建国前农户生产棉花,多为土纺、土织和自用絮棉。1949年青岛市种植12.7万亩,皮棉单产10公斤,总产1280吨。1957~1979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左右,单产30公斤左右,主要集中在平度县西南部和西北部的棉产区。1984年发展到48.94万亩,单产82公斤,总产39985吨,比1949年面积扩大2.9倍,皮棉单产增加7.2倍,总产量增加30.24倍。1986年面积降为23.48万亩,单产61公斤,总产14383吨。
  烟草 青岛市历年有少量种植,多是土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每年种植不足万亩,单产40~70公斤,于每年8月底9月初收获后自然风干,大都自给自足。胶南县自1960年开始引种烤烟,1975年全市种植3.01万亩,其中胶南县2.52万亩,单产113公斤。1986年全市种植3.65万亩,单产154公斤,总产5620吨。
  麻类 建国前,青岛市主要种植大麻、茼麻。大麻70年代后被淘汰。茼麻只零星种植。50年代初从东北引进红麻,因检疫不严,种植后炭疽病严重。该病1956被列为国家级检疫对象,红麻停止种植。1963年又从广西引进红麻,并利用短日照制种技术,在莱西、即墨两县自繁留种。1967~1980年常年种植20万亩左右,1979年种植26.73万亩,单产175公斤,总产46765吨。1981年后,青岛各麻纺厂都从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进口红麻,使自产红麻滞销,面积骤降。1986年种植面积仅为0.61万亩。
  甜菜 俗称红萝卜。1970年青岛市各县发展制糖厂,带动了甜菜种植。1982年种植面积发展到5.11万亩,单产1155公斤。1984年各县糖厂停产,甜菜停种。
  芝麻 1980以前青岛市零星种植,有4棱和8棱蒴果两种,色分黑白,1984年种植0.78万亩,单产100公斤左右。
  药材 青岛市部分县区的农户历史上有种植药材的习惯,即墨县东部沿海一带1930年种植沙参,到1937年种植136亩,生产10吨左右。1956年即墨县被药材部门列为沙参生产基地县,当年生产沙参13.2吨。1958年青岛市药材公司组织群众发展药材生产,有黄芪、三七、厚朴、紫苏、藏红花等。1960年后几乎中断药材生产,1968年又恢复发展,1978年全市种植1.7万亩,生产沙参44.6吨。以后,面积逐年减少,截至1986年仅种植0.23万亩,
  蓖麻 建国前后青岛市城乡群众有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习惯。1980年前后很少种植。
  向日葵 建国前后青岛市城乡普遍零星种植,种子分黑、白、花3种。1980后,很少种植。

TOP

第二篇 种植业  
第一章 农作物

第二节 粮食作物


  小麦 小麦是青岛市的主要粮食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6年,青岛的小麦栽培面积基本保持在380万亩左右。1949年种植361.1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8.64%,单产44公斤,总产158815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1.96%。1956年种植369.6万亩,单产58.65公斤,比1949年增长33%,总产215700吨,增长35.3%。1961年种植315.1万亩,单产27公斤,比1949年减少38.64%,总产85730吨,减少46.02%。1962年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之后,小麦生产开始回升。1966年种植330.1万亩,单产63公斤,总产206330吨,单产超过1956年,总产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969年前后,全市坚持大搞水利,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办地方小化肥厂,提倡科学种田,为小麦“畦田化”栽培奠定了基础。1975年种植小麦392.96万亩,比1970年面积扩大了12.5%,单产109.02公斤,总产430135吨,分别比1970年增长55.7%和76.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小麦生产连年增长。1986年种植小麦398.02万亩,单产244公斤,总产970440吨,比1978年单产增加1.14倍,总产增加0.89倍,比1949年单产增加4.55倍,总产增加5.11倍。
  玉米 建国前,青岛市种植玉米面积不大,1949年种植48.8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87%,单产53公斤,总产25810吨,建国后,人民Gov重视发展玉米生产,1958年种植160.9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3.06%,单产91公斤,总产146930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玉米面积骤降。1964年以后,随着杂交玉米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1978年全市种植221.89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3.25%,单产230公斤,总产510635吨,单产比1958年增加1.53倍,总产增加2.48倍。进入80年代,全市种植玉米面积基本稳定在240万亩左右。1984年种植面积242.78万亩,平均单产421公斤,总产首次突破10亿公斤大关,达1021665吨。1986年种植面积233.9万亩,单产408公斤,总产953941吨,比1958年单产增加3.48倍,总产增加5.49倍。
  地瓜 建国前后,地瓜一直是青岛市农民的主要口粮之一。1949年青岛市种植275.2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1.83%,平均单产93公斤。建国后,因地瓜适应性强、稳产、高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69年达到322.6万亩,总产量507580吨。1970年后,随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地瓜面积逐年减少,1978年种植253万亩。1986年种植地瓜面积132.02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5.43%。建国37年来,地瓜面积减少了50%以上,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地瓜单产、总产都比1949年有较大的增长,1986年单产370公斤,总产439003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了2.98倍和0.91倍。
  大豆 大豆能补充土壤氮素营养,在农作物轮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粮油兼用作物。1949年种植213.4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6.93%。单产35公斤,总产75610吨,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0.46%。后来随玉米、地瓜等高产作物面积的扩大,大豆面积相应减少,且多与玉米等高秸作物间作套种。1978年青岛市种植大豆38.93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08%,单产85公斤。1980年后,为增加粮食作物结构中蛋白质的含量,大豆种植面积回升。1986年,种植59.78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6.99%,单产138公斤,总产82566吨,比1949年单产增加2.94倍,总产增加9.2%。
  谷子 建国前是青岛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1949年全市种植169.2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3.42%,单产55公斤。50年代中期开始扩大种植玉米、地瓜,谷子面积减少。60年代以后,谷子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到1981年种9.46万亩,只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04%。1986年种植10.66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25%,单产186公斤,总产19811吨,占粮食总产量的0.78%,比1949年单产增加2.38倍,总产减少3.71倍。
  高粱 1949年青岛市种植121.1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9.61%,单产61公斤,总产74360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0.28%。50年代中后期,种植面积骤减。1975年后,种植面积只在10万亩左右。主要利用秸秆、穗轴作建筑和笤帚、席编等原料。1986年种植11.26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32%。单产183公斤,总产20567吨,占粮食总产量的0.8%。单产比1949年增加2倍,总产减少2.62倍。1970年前后,平度、胶县和崂山等县,曾大面积引种原杂号和晋杂号杂交高粱,产量较高,但因晚熟、拔地、秸矮、品质差,试种几年后淘汰。
  稻谷 分水稻和旱稻两种。多在平度、莱西、胶南、即墨等县零星种植。1949年全市种植2.7万亩,单产47公斤,总产1281吨。1958年即墨、莱西等县在涝洼地试种水稻成功,面积扩大到25.5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07%,单产72公斤,总产18468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9%。后因水源缺乏,1962年种植面积降为2.8万亩。1965年莱西、即墨两县利用莱西产芝水库的水源发展水稻生产。1975年种植面积23.52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89%,单产286公斤,总产31665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3%。70年代末,因连年大旱,水稻面积大幅度下降。1986年全市种植水、旱稻0.72万亩,单产299公斤,总产2152吨。
  小杂粮 建国前后,农民普遍利用田边、地头零星间种、混作小杂粮,主要有大麦、豌豆、绿豆、豇豆、小豆、黍子、荞麦、穇子、等。60年代后,小杂粮种植面积锐减。1976年后,特别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杂粮又有新的发展。

TOP

第二篇 种植业  
第一章 农作物

第一节 种植结构


  建国前,青岛市农作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建国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内部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1.jpg
  1949年青岛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05.1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60.8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9.73%,经济作物109.2万亩,占7.77%。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的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逐年调整。粮食与经济作播种植面积之比,1949年为1:0.09,1978年为1:0.17,到1986年上升为1:0.28。
  青岛市194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260.8万亩,其中小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8.64%、地瓜占21.83%、大豆占16.93%、谷子占13.42%,高粱占9.61%、玉米占3.87%、大麦和豌豆占3.45%、小杂粮占2.07%、稻谷占0.21%。1986年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比1949年分别上升了17.9和23.5个百分点;地瓜、大豆、高粱、谷子分别下降了6.4、9.9、3.3和12.2个百分点。
2.jpg
3.jpg
  建国后,青岛市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首先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86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40.75万亩,比1949年增加了131.55万亩。其次是花生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且增加较大。1986年比1949年增加了103.23万亩,占经济作物增加面积的78.47%;棉花播种面积亦有增加,占经济作物增加面积的8.19%。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