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对于许多青岛人来说,齐东路只是由登州路至莱芜二路间的一小段,因为有几条公交车线在这里设有“齐东路站”。其实,齐东路比较长,有一公里多,它在信号山与伏龙山之巅,因为开发得比较晚,所以没有德国路名,只曾有日本路名“小仓通”。1928年的《胶澳志》上记载,当时齐东路上仅有6座建筑。齐东路虽然已不在原青岛区范围内,但这条路上的建筑几乎都是单体小楼,这在原青岛区以外的马路中是少见的。
     齐东路与龙山路口有一座花园,花园中间有一座洋楼,造型是欧陆风格夹杂着中国风格,是引人注目的建筑。它原有一处很大的庭院,现在大部分已经没有了,若从齐东路走进去,仍有保存得很好的一片竹林。这里曾是“丛公馆”。“丛公馆”的第一代主人丛良弼是民族资本家,在日本火柴业垄断山东的时候,他开办了振业火柴厂,苦心经营,长了民族工业的志气。他还曾是青岛红卐字会会长。他的儿子丛贯一继任振业厂董事长,解放后曾是山东省政协常委。他的孙子丛兆桓改换门庭,成为昆曲表演艺术家,曾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电影明星丛珊是他的女儿。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青岛开设分公司,与亚细亚、德士古构成青岛三大石油公司。美孚公司在馆陶路5号,在昌乐路建了大型油库,总经理詹姆斯私宅在齐东路8号。1928年,他的儿子詹姆斯·罗德里克·李出生在这里,后来在这里生活了13年,读完小学,1941年回美国,后获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他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重来青岛看望故旧,说:“中国是我的老家,我是山东人。”解放之初,这里是青岛文联。1955年青岛市将文教局分为教育局与文化局,文化局便设在这里。
     齐东路39号是“张公馆”,主人张宗援,是一个日本人,原名伊达之助,他是个“中国通”,平时用中国姓名,说中国话,是一个间谍。在旧中国,青岛同其它城市一样有黑社会组织的帮派,那时全国通行的两大帮派是“青帮”和“红(洪)帮”。青岛沦陷时期,日伪不取缔黑社会,而是利用、发展黑社会组织,张宗援不但早就参加“青帮”,还在“青帮”中建了一个“黄帮”,对外公开的名称是“黄道会”,在湖南路上有一座大楼。这时期“青帮”里21代“大”字辈是高辈,张宗援找来“大”字辈的郑兰亭为会长,徐铁珊、王大同为副会长,而张宗援实际上操纵着一切。张宗援在齐东路上的私宅实际上是一谍报中心。
     齐东路上主要是住宅,但在31号有孙干卿医生开的一家道济医院,因医术较好,成了有一定名声的私家医院。解放后,这里作为市南区医院齐东路门诊部。由这里向南,沿齐东路支路可至信号山之巅。游览信号山公园,最佳选择便是乘车由这里登山,再步行到龙山路大门下山。由齐东路有一条长长的石阶路经信号山路至华山路,如果行车要绕行很远,从这条石阶路走则很近,而两侧都是漂亮小楼,是很好的观光线路。
     著名作家刘白羽写道:
     “伏龙山、信号山间的一条街道,有着曲折上升的深巷伸向山巅,路左边是向下倾斜的陡坡,窄窄的小巷带着一磴磴石阶弯曲而下,引向深谷。望着那一道道小巷摇曳着各式各样的楼影、树影、花影、人影,在烟雨的迷离朦胧中,这山城是何等的美呵!我一任雨雾淋湿了,只凝望着想:这多像重庆市!这多像鼓浪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