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老青岛,城市风貌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为特色。“红瓦、绿树”主要体现为绿树园林中红顶单体小楼。有人认为这些小楼都是德占时期所建,其实不然。德占时期主要建了一些公用建筑,单体小楼并不多。
     青岛现存的单体小楼中,金口一、二、三路一带的多为欧美人所居住,黄台路一带的主要是日本人居住,观海一、二路的则以中国人居住为多,其中观海二路住过一些文化名人。
     观海二路是青岛著名的环形路,它围着观海山转了一圈,从平原路进去,无论向左、向右都会转回原处。
     黄公渚曾住在观海二路3号,那是一座单体小楼。黄公渚,字孝纾,素有“岭南才子”之称,诗、书、画俱佳。1934年首次来青岛执教于山东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去了北平,1946年山大复校,又重来青岛,任中文系教授,授楚辞、宋词,自题书斋为“七十二叠山房”,为当时文人画师雅集之处,启功、张伯驹等来青岛时均到曾其书斋朝夕切磋画艺。
     王献唐,我国著名目录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王献唐早期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后在青岛任记者,住于观海二路13号。后来去了济南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孔子嫡裔、衍圣公孔德成拜他为师。受益匪浅。解放后,王献唐曾任山东省文物委员会主任,他的墓在浮山之阳茅岭。在康有为墓之侧。
     王统照,字剑三,新文学运动早期已是著名文学家。1926年王统照在观海二路购地筑宅,门牌号为49号。王统照宅进门上台阶为三间平房,是会客室及工人所住;再上台阶为一院落,再上台阶是曲尺型的平房,作为书斋和卧室。由于要三上台阶,所以许多人写作“小楼”,其实只是平房,其墙外就是观海山巅。
     王统照宅是青岛文人雅集之处,本市作家及外地来青作家无不来此。在这里,他写了大批著名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山雨》,短篇小说《沉船》,诗集《这时代》,散文集《青纱帐》等。1950年3月,王统照去了济南,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文化局局长。
     1956年王统照曾为其旧居题诗:
     “卅载定居地,秋晖共倚栏。
     双榆仍健在,大海自安澜。
     风雨昔年梦,童孙此日欢。
     夕阳绚金彩,天宇动奇观。”
     著名篆刻家苏白,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戏校校长孙毓敏都曾住在观海二路。
     在王统照故居左邻,苏白自题书斋为“不三不四斋”。
     青岛沦陷时期,有居民离青,使日本人也得以入住观海二路,如观海二路1号曾是伪青岛邮政局局长公馆,5号是日本三井株式会社社长住宅。
     严格说,观海二路不是“O”形而是“Q”形,因为在西边有一支路直通观海山巅。1946年这里曾有一处商业广播电台,不播时事、新闻,只播文艺节目和插播广告。
     观海山巅,胶澳督办赵琪建有一处观海亭,为青岛十景之一,诗云:“风帆叶叶远浮空,海色山光上下同。最是雨余东望处,红楼翠岩夕阳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