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崂山山脉由东向西绵延,形成许多山峰和丘陵,最西端的一个山头,像一个葫芦,青岛村和沟崖村的村民便叫它“葫芦埠”。德占青岛后,在山前建总督府,旁建球场,于是又叫“抛球山”。日占青岛后改叫八幡山,山前的路八幡町,中国Gov收回青岛后叫观海山,八幡町改叫观海一路。观海一路像一个“U”字,绕观海山大半圈,东起平原路,西至安徽路,与德县路有路相通,与沂水路则有石阶相通。
     杨唤,原名杨白郁,生于辽宁省兴成县菊花岛,自幼随伯父来青岛,住在观海一路4号。他喜欢文学,热爱诗歌,认识了诗人黄耘。黄耘于1943年在沦陷的青岛编辑诗刊《诗青年》,抗战胜利后成为著名诗人,他在《青报》任编辑时,杨唤任校对,两人因共同的诗歌爱好而成为好友,黄耘也住进了观海一路4号杨唤家的阁楼上。20世纪40年代这里是青岛诗人的活动中心,在这里成立了“星诗社”,编辑、出版了《星诗丛》。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长的著名诗人李瑛的第一本诗集《枪》就是由这里编辑出版的。杨唤也在这里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乌拉草》。1949年,杨唤去了台湾,继续诗歌创作,1954年因车祸英年早逝,在台湾出版有《杨唤全集》、《杨唤书简》,还设立了杨唤文学奖。大陆也出版有《杨唤选集》。
     观海一路8号曾是“市长官邸”。从胶澳督办公署,到青岛市Gov,青岛市公署,都在原德国总督府办公,而观海一路8号距那里极近,步行即可以到达。
     沈鸿烈任青岛市长(1931—1937)时曾住在这里。沈鸿烈曾是东北大帅张作霖部下,与张学良是好友。张学良“帮助”蒋介石打败了阎锡山、冯玉祥,“统一”了全国,被任命为副总司令。在他推荐下,蒋介石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长。他属“奉系”,不是蒋的嫡系,因而青岛当时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一大批文学艺术家来青岛生活、工作,鲁迅也拟来青,只是因故未果。“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于溪口,蒋介石曾专派沈鸿烈去做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沈鸿烈任山东省省长,在蒋介石命令下,进行“反共”,与Our Party八路军搞摩擦,与3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晚年在台北病重时,张学良还去看他。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在军管会支持下观海一路29号成立了青岛市美术专科学校,设绘画科和先修班。董事会由陆侃如、王统照等人组成,校长由吕品担任,教师中有石可、叶又新、赵仲玉等人。
     吕品,烟台人,8岁随任东莱银行经理的父亲来青岛,在崇德中学(今青岛十一中)读书时开始学习美术,后入京华美术学院,以水彩画最为著称,1938年主持“琴岛画会”。青岛美术专科学校校址就是他的私宅。吕品后任山东师范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水彩画家,出版有《吕品水彩画选》等画集。
     叶又新,时任“美专”教务长,原籍江苏吴县,19岁来青岛钻研、学习美术,是青岛“八人会展”之一。他开创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结合的先河。叶又新后任山东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编辑出版有《山东民间工艺美术集》等。
     赵仲玉,著名女画家,曾名赵琰,受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以油画、水彩画著称,出版有《赵仲玉油画选》等。
     石可,著名版画家,“美专”教师,青岛市文联副主席,从20世纪40年代初起以木刻创作闻名全国。曾与孔子嫡后孔德成一起拜王先唐为师,出版有《人民的新时代》等木刻集。以后从事工艺美术研究,研究“鲁砚”亦成专家,饮誉国际。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青岛美专”并于山东师范学院,“美专”在青岛培养出毛云之、张矢、王集钦等一批美术人才。
     无独有偶,解放后青岛市美术设计公司也迁到观海一路。解放前,青岛有中华、青青、良友、镜海等几十家私营广告公司,解放后合并成立了青岛美术广告公司,服务部在中山路26号,后改称美术设计公司,在观海一路设了画室。
     观海一路20号曾是德国饭店;28号曾是铃木齿科医院,一度是青岛最大的一家牙科专业医院,有一座美观的欧日结合造型的楼房。其旁边是日本人建的“观海寥”,是铁路局的职员宿舍。
     观海一路保存有很多的老楼。20世纪80年代在老市府后面观海一路上建了一座市级机关办公楼,其造型与原总督府完全一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