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25节:冰心嫉妒林徽因


  冰心嫉妒林徽因?

  在民国女作家中,冰心不知因为太红还是别的原因,很不讨人喜欢。公然说出刻薄话的就有苏青和张爱玲。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张爱玲不喜冰心是因为她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则是由于她的容貌。看女人刻薄起女人来,比男人更甚。

  说到冰心自己,她也有个明里暗里较劲的对象,那就是美丽又有才华的林徽因。

  冰心与林徽因在早些年曾经有过交集。那时冰心的爱人吴文藻与林徽因的恋人梁思成是室友,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们四个曾经有过相聚,并留下一张野餐聚会的合影,但这样的相聚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友谊。

  林徽因聪明、心直口快又好强,很难和女性交上朋友,而心高气傲的冰心在林徽因面前,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容貌自不必说,写作方面的才情也是有目共瞩。更何况,在当年还有徐志摩为林徽因撑腰?又因为与梁思成在一起,林徽因在建筑史上也留下了一笔。由此,纵然冰心怎么努力,似乎在才华上也无法高出林徽因。

  那时,林徽因每逢周末便在家里开文化沙龙聚会,称之为“太太客厅”。

  “太太客厅”的座上宾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胡适,而林徽因虽为人妻,那样的优雅大方也是让男人们为之心动的。每逢聚会,几乎都以林徽因为中心谈论文学上的问题。

  冰心不去参加这样的聚会,也看不惯林徽因被众人捧的局面,便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来影射林徽因。连金岳霖也说:像是30年代的少奶奶们不知亡国恨。

  林徽因看了文章,恰巧从山西回来,就把带的一瓶醋送给冰心,让其享用。看起来已是火药味十足了。

  抗战时期,流亡西南的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三年,曾经一度两家相隔十几分钟的路程,也从不交往。

  在志摩死后,冰心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志摩的女人,无非说的是陆小曼与林徽因。本来志摩的死就让很多人把罪责推在林徽因身上,冰心的这番话更是让两家的后代也心存了芥蒂。后来林徽因的儿子提起冰心时,也是怨气溢于言表,在后来柯灵编选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时,也未能得到林徽因的著作,原因是丛书请了冰心做名誉主编,而林徽因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授予版权了。

  总之,冰心与林徽因之间,相处从未友善过。不像苏青和张爱玲,两人文字相当,却相互欣赏。也许是冰心对林徽因得来的才华到底不能欣赏吧。如果不是志摩相帮,林徽因那么容易就混成诗人和小说家吗?而建筑史上的名气,也多少借了些梁思成的光。绯闻甚少的冰心,在文字上,也多多少少借助了政治上的力量。两个人之所以会较着劲,也是在才情上相差无几吧,正是一个比一个高不出太多,才会处处攀比。

  女人是作家没有什么,但如果是作家还生得美就有什么了,一是绯闻多,二是她身边的男性朋友肯定要远远超过女性朋友。

  有趣的是,冰心靠《寄小读者》传世后代,林徽因靠与徐志摩的绯闻被后代牢记。民国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女作家则是政治问题多多,婚姻并不完满的张爱玲。

TOP

第25节:冰心嫉妒林徽因


  冰心嫉妒林徽因?

  在民国女作家中,冰心不知因为太红还是别的原因,很不讨人喜欢。公然说出刻薄话的就有苏青和张爱玲。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张爱玲不喜冰心是因为她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则是由于她的容貌。看女人刻薄起女人来,比男人更甚。

  说到冰心自己,她也有个明里暗里较劲的对象,那就是美丽又有才华的林徽因。

  冰心与林徽因在早些年曾经有过交集。那时冰心的爱人吴文藻与林徽因的恋人梁思成是室友,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们四个曾经有过相聚,并留下一张野餐聚会的合影,但这样的相聚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友谊。

  林徽因聪明、心直口快又好强,很难和女性交上朋友,而心高气傲的冰心在林徽因面前,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容貌自不必说,写作方面的才情也是有目共瞩。更何况,在当年还有徐志摩为林徽因撑腰?又因为与梁思成在一起,林徽因在建筑史上也留下了一笔。由此,纵然冰心怎么努力,似乎在才华上也无法高出林徽因。

  那时,林徽因每逢周末便在家里开文化沙龙聚会,称之为“太太客厅”。

  “太太客厅”的座上宾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胡适,而林徽因虽为人妻,那样的优雅大方也是让男人们为之心动的。每逢聚会,几乎都以林徽因为中心谈论文学上的问题。

  冰心不去参加这样的聚会,也看不惯林徽因被众人捧的局面,便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来影射林徽因。连金岳霖也说:像是30年代的少奶奶们不知亡国恨。

  林徽因看了文章,恰巧从山西回来,就把带的一瓶醋送给冰心,让其享用。看起来已是火药味十足了。

  抗战时期,流亡西南的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三年,曾经一度两家相隔十几分钟的路程,也从不交往。

  在志摩死后,冰心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志摩的女人,无非说的是陆小曼与林徽因。本来志摩的死就让很多人把罪责推在林徽因身上,冰心的这番话更是让两家的后代也心存了芥蒂。后来林徽因的儿子提起冰心时,也是怨气溢于言表,在后来柯灵编选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时,也未能得到林徽因的著作,原因是丛书请了冰心做名誉主编,而林徽因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授予版权了。

  总之,冰心与林徽因之间,相处从未友善过。不像苏青和张爱玲,两人文字相当,却相互欣赏。也许是冰心对林徽因得来的才华到底不能欣赏吧。如果不是志摩相帮,林徽因那么容易就混成诗人和小说家吗?而建筑史上的名气,也多少借了些梁思成的光。绯闻甚少的冰心,在文字上,也多多少少借助了政治上的力量。两个人之所以会较着劲,也是在才情上相差无几吧,正是一个比一个高不出太多,才会处处攀比。

  女人是作家没有什么,但如果是作家还生得美就有什么了,一是绯闻多,二是她身边的男性朋友肯定要远远超过女性朋友。

  有趣的是,冰心靠《寄小读者》传世后代,林徽因靠与徐志摩的绯闻被后代牢记。民国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女作家则是政治问题多多,婚姻并不完满的张爱玲。

TOP

第25节:冰心嫉妒林徽因


  冰心嫉妒林徽因?

  在民国女作家中,冰心不知因为太红还是别的原因,很不讨人喜欢。公然说出刻薄话的就有苏青和张爱玲。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张爱玲不喜冰心是因为她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则是由于她的容貌。看女人刻薄起女人来,比男人更甚。

  说到冰心自己,她也有个明里暗里较劲的对象,那就是美丽又有才华的林徽因。

  冰心与林徽因在早些年曾经有过交集。那时冰心的爱人吴文藻与林徽因的恋人梁思成是室友,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们四个曾经有过相聚,并留下一张野餐聚会的合影,但这样的相聚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友谊。

  林徽因聪明、心直口快又好强,很难和女性交上朋友,而心高气傲的冰心在林徽因面前,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容貌自不必说,写作方面的才情也是有目共瞩。更何况,在当年还有徐志摩为林徽因撑腰?又因为与梁思成在一起,林徽因在建筑史上也留下了一笔。由此,纵然冰心怎么努力,似乎在才华上也无法高出林徽因。

  那时,林徽因每逢周末便在家里开文化沙龙聚会,称之为“太太客厅”。

  “太太客厅”的座上宾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胡适,而林徽因虽为人妻,那样的优雅大方也是让男人们为之心动的。每逢聚会,几乎都以林徽因为中心谈论文学上的问题。

  冰心不去参加这样的聚会,也看不惯林徽因被众人捧的局面,便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来影射林徽因。连金岳霖也说:像是30年代的少奶奶们不知亡国恨。

  林徽因看了文章,恰巧从山西回来,就把带的一瓶醋送给冰心,让其享用。看起来已是火药味十足了。

  抗战时期,流亡西南的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三年,曾经一度两家相隔十几分钟的路程,也从不交往。

  在志摩死后,冰心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志摩的女人,无非说的是陆小曼与林徽因。本来志摩的死就让很多人把罪责推在林徽因身上,冰心的这番话更是让两家的后代也心存了芥蒂。后来林徽因的儿子提起冰心时,也是怨气溢于言表,在后来柯灵编选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时,也未能得到林徽因的著作,原因是丛书请了冰心做名誉主编,而林徽因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授予版权了。

  总之,冰心与林徽因之间,相处从未友善过。不像苏青和张爱玲,两人文字相当,却相互欣赏。也许是冰心对林徽因得来的才华到底不能欣赏吧。如果不是志摩相帮,林徽因那么容易就混成诗人和小说家吗?而建筑史上的名气,也多少借了些梁思成的光。绯闻甚少的冰心,在文字上,也多多少少借助了政治上的力量。两个人之所以会较着劲,也是在才情上相差无几吧,正是一个比一个高不出太多,才会处处攀比。

  女人是作家没有什么,但如果是作家还生得美就有什么了,一是绯闻多,二是她身边的男性朋友肯定要远远超过女性朋友。

  有趣的是,冰心靠《寄小读者》传世后代,林徽因靠与徐志摩的绯闻被后代牢记。民国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女作家则是政治问题多多,婚姻并不完满的张爱玲。

TOP

这个 真的是要好好学习啊~

TOP

第25节:冰心嫉妒林徽因


  冰心嫉妒林徽因?

  在民国女作家中,冰心不知因为太红还是别的原因,很不讨人喜欢。公然说出刻薄话的就有苏青和张爱玲。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张爱玲不喜冰心是因为她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则是由于她的容貌。看女人刻薄起女人来,比男人更甚。

  说到冰心自己,她也有个明里暗里较劲的对象,那就是美丽又有才华的林徽因。

  冰心与林徽因在早些年曾经有过交集。那时冰心的爱人吴文藻与林徽因的恋人梁思成是室友,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们四个曾经有过相聚,并留下一张野餐聚会的合影,但这样的相聚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友谊。

  林徽因聪明、心直口快又好强,很难和女性交上朋友,而心高气傲的冰心在林徽因面前,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容貌自不必说,写作方面的才情也是有目共瞩。更何况,在当年还有徐志摩为林徽因撑腰?又因为与梁思成在一起,林徽因在建筑史上也留下了一笔。由此,纵然冰心怎么努力,似乎在才华上也无法高出林徽因。

  那时,林徽因每逢周末便在家里开文化沙龙聚会,称之为“太太客厅”。

  “太太客厅”的座上宾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胡适,而林徽因虽为人妻,那样的优雅大方也是让男人们为之心动的。每逢聚会,几乎都以林徽因为中心谈论文学上的问题。

  冰心不去参加这样的聚会,也看不惯林徽因被众人捧的局面,便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来影射林徽因。连金岳霖也说:像是30年代的少奶奶们不知亡国恨。

  林徽因看了文章,恰巧从山西回来,就把带的一瓶醋送给冰心,让其享用。看起来已是火药味十足了。

  抗战时期,流亡西南的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三年,曾经一度两家相隔十几分钟的路程,也从不交往。

  在志摩死后,冰心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志摩的女人,无非说的是陆小曼与林徽因。本来志摩的死就让很多人把罪责推在林徽因身上,冰心的这番话更是让两家的后代也心存了芥蒂。后来林徽因的儿子提起冰心时,也是怨气溢于言表,在后来柯灵编选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时,也未能得到林徽因的著作,原因是丛书请了冰心做名誉主编,而林徽因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授予版权了。

  总之,冰心与林徽因之间,相处从未友善过。不像苏青和张爱玲,两人文字相当,却相互欣赏。也许是冰心对林徽因得来的才华到底不能欣赏吧。如果不是志摩相帮,林徽因那么容易就混成诗人和小说家吗?而建筑史上的名气,也多少借了些梁思成的光。绯闻甚少的冰心,在文字上,也多多少少借助了政治上的力量。两个人之所以会较着劲,也是在才情上相差无几吧,正是一个比一个高不出太多,才会处处攀比。

  女人是作家没有什么,但如果是作家还生得美就有什么了,一是绯闻多,二是她身边的男性朋友肯定要远远超过女性朋友。

  有趣的是,冰心靠《寄小读者》传世后代,林徽因靠与徐志摩的绯闻被后代牢记。民国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女作家则是政治问题多多,婚姻并不完满的张爱玲。

TOP

第25节:冰心嫉妒林徽因


  冰心嫉妒林徽因?

  在民国女作家中,冰心不知因为太红还是别的原因,很不讨人喜欢。公然说出刻薄话的就有苏青和张爱玲。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张爱玲不喜冰心是因为她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则是由于她的容貌。看女人刻薄起女人来,比男人更甚。

  说到冰心自己,她也有个明里暗里较劲的对象,那就是美丽又有才华的林徽因。

  冰心与林徽因在早些年曾经有过交集。那时冰心的爱人吴文藻与林徽因的恋人梁思成是室友,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们四个曾经有过相聚,并留下一张野餐聚会的合影,但这样的相聚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友谊。

  林徽因聪明、心直口快又好强,很难和女性交上朋友,而心高气傲的冰心在林徽因面前,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容貌自不必说,写作方面的才情也是有目共瞩。更何况,在当年还有徐志摩为林徽因撑腰?又因为与梁思成在一起,林徽因在建筑史上也留下了一笔。由此,纵然冰心怎么努力,似乎在才华上也无法高出林徽因。

  那时,林徽因每逢周末便在家里开文化沙龙聚会,称之为“太太客厅”。

  “太太客厅”的座上宾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胡适,而林徽因虽为人妻,那样的优雅大方也是让男人们为之心动的。每逢聚会,几乎都以林徽因为中心谈论文学上的问题。

  冰心不去参加这样的聚会,也看不惯林徽因被众人捧的局面,便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来影射林徽因。连金岳霖也说:像是30年代的少奶奶们不知亡国恨。

  林徽因看了文章,恰巧从山西回来,就把带的一瓶醋送给冰心,让其享用。看起来已是火药味十足了。

  抗战时期,流亡西南的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三年,曾经一度两家相隔十几分钟的路程,也从不交往。

  在志摩死后,冰心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志摩的女人,无非说的是陆小曼与林徽因。本来志摩的死就让很多人把罪责推在林徽因身上,冰心的这番话更是让两家的后代也心存了芥蒂。后来林徽因的儿子提起冰心时,也是怨气溢于言表,在后来柯灵编选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时,也未能得到林徽因的著作,原因是丛书请了冰心做名誉主编,而林徽因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授予版权了。

  总之,冰心与林徽因之间,相处从未友善过。不像苏青和张爱玲,两人文字相当,却相互欣赏。也许是冰心对林徽因得来的才华到底不能欣赏吧。如果不是志摩相帮,林徽因那么容易就混成诗人和小说家吗?而建筑史上的名气,也多少借了些梁思成的光。绯闻甚少的冰心,在文字上,也多多少少借助了政治上的力量。两个人之所以会较着劲,也是在才情上相差无几吧,正是一个比一个高不出太多,才会处处攀比。

  女人是作家没有什么,但如果是作家还生得美就有什么了,一是绯闻多,二是她身边的男性朋友肯定要远远超过女性朋友。

  有趣的是,冰心靠《寄小读者》传世后代,林徽因靠与徐志摩的绯闻被后代牢记。民国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女作家则是政治问题多多,婚姻并不完满的张爱玲。

TOP

第25节:冰心嫉妒林徽因


  冰心嫉妒林徽因?

  在民国女作家中,冰心不知因为太红还是别的原因,很不讨人喜欢。公然说出刻薄话的就有苏青和张爱玲。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张爱玲不喜冰心是因为她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则是由于她的容貌。看女人刻薄起女人来,比男人更甚。

  说到冰心自己,她也有个明里暗里较劲的对象,那就是美丽又有才华的林徽因。

  冰心与林徽因在早些年曾经有过交集。那时冰心的爱人吴文藻与林徽因的恋人梁思成是室友,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们四个曾经有过相聚,并留下一张野餐聚会的合影,但这样的相聚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友谊。

  林徽因聪明、心直口快又好强,很难和女性交上朋友,而心高气傲的冰心在林徽因面前,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容貌自不必说,写作方面的才情也是有目共瞩。更何况,在当年还有徐志摩为林徽因撑腰?又因为与梁思成在一起,林徽因在建筑史上也留下了一笔。由此,纵然冰心怎么努力,似乎在才华上也无法高出林徽因。

  那时,林徽因每逢周末便在家里开文化沙龙聚会,称之为“太太客厅”。

  “太太客厅”的座上宾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胡适,而林徽因虽为人妻,那样的优雅大方也是让男人们为之心动的。每逢聚会,几乎都以林徽因为中心谈论文学上的问题。

  冰心不去参加这样的聚会,也看不惯林徽因被众人捧的局面,便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来影射林徽因。连金岳霖也说:像是30年代的少奶奶们不知亡国恨。

  林徽因看了文章,恰巧从山西回来,就把带的一瓶醋送给冰心,让其享用。看起来已是火药味十足了。

  抗战时期,流亡西南的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三年,曾经一度两家相隔十几分钟的路程,也从不交往。

  在志摩死后,冰心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志摩的女人,无非说的是陆小曼与林徽因。本来志摩的死就让很多人把罪责推在林徽因身上,冰心的这番话更是让两家的后代也心存了芥蒂。后来林徽因的儿子提起冰心时,也是怨气溢于言表,在后来柯灵编选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时,也未能得到林徽因的著作,原因是丛书请了冰心做名誉主编,而林徽因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授予版权了。

  总之,冰心与林徽因之间,相处从未友善过。不像苏青和张爱玲,两人文字相当,却相互欣赏。也许是冰心对林徽因得来的才华到底不能欣赏吧。如果不是志摩相帮,林徽因那么容易就混成诗人和小说家吗?而建筑史上的名气,也多少借了些梁思成的光。绯闻甚少的冰心,在文字上,也多多少少借助了政治上的力量。两个人之所以会较着劲,也是在才情上相差无几吧,正是一个比一个高不出太多,才会处处攀比。

  女人是作家没有什么,但如果是作家还生得美就有什么了,一是绯闻多,二是她身边的男性朋友肯定要远远超过女性朋友。

  有趣的是,冰心靠《寄小读者》传世后代,林徽因靠与徐志摩的绯闻被后代牢记。民国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女作家则是政治问题多多,婚姻并不完满的张爱玲。

TOP

很好的学习材料~

TOP

第26节:最爱徐志摩的女人


  最爱徐志摩的女人

  诗人徐志摩,仅活了34岁。他一生短暂,留下的诗歌却被人代代传诵。这个多情的诗人,爱过一些女人。这些女人要么有着如花的容颜,要么有着不凡的才情,就连他最看不上眼的前妻张幼仪,后来也开银行办学校,成为一个有着经济头脑的女强人。不得不说,徐志摩有着非凡的魅力,之所以他好,才会有这些好的女子对他好。

  关于徐志摩与张幼仪的感情在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两个版本。一说她与徐志摩婚后恩爱,直到徐志摩遇到林徽因后,他们的婚姻才演变为一场悲剧;另一说是徐志摩自娶了张幼仪后,一直觉得她土,正眼也不看她,在遇见林徽因之前,他们就没有什么感情。

  这两种说法之所以在史上流传,与张幼仪的为人有关。作为当事人的她如果不出来解释,没有谁能够站出来说个明白。

  张幼仪就是那样的人,性情温和善良,在那个年代,生着一对天足,却有着最传统的中国女性的孝道。她与徐志摩有过七年的婚姻,结束之后,她一直闭口不谈她与徐志摩的感情,只是依然沉默地照顾着徐志摩的父母。对于徐志摩与林徽因的传闻以及再娶陆小曼,她不发表任何看法。我们能看到的,是她离开徐志摩后变得更为努力。她去柏林读书,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每一桩事都打理得近乎完美。想这样一个儿媳妇,怎能不被公婆疼爱。因为有对比,后来的陆小曼便不受徐家上下的欢迎,徐母最后也不愿承认小曼,而是跟了张幼仪和孙儿居住。

  张幼仪五十多岁又嫁了人。这年徐志摩已死去二十年,她依然什么也不说。别人问及徐志摩与她过去在感情上的敏感问题时,她说:“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有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当然,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女人。她爱他是肯定的。不然她不会在与徐志摩离婚后,怨的不是再娶的陆小曼,而是只传绯闻的林徽因。她怨林徽因“闪”了志摩,志摩为她离了婚,她却跟了别的人。张幼仪也许是太爱志摩了吧,只想让他如意让他幸福。只要他快乐,她宁愿委屈自己。可是,徐志摩究竟有没有爱过张幼仪?他是爱过张幼仪,还是在遇见林徽因之后移情别恋了呢?对这个问题,直到张幼仪晚年去世前,才终于开了口,让她的侄孙女张邦梅小姐完成了一本关于她与徐志摩的情感揭秘。

  在这本书里,张幼仪说,徐志摩根本没有爱过她。这场包办婚姻让他厌烦透了,见张幼仪的第一面就骂她“土包子”。张幼仪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在徐志摩的眼中是“土包子”,她长相不坏,也没有裹当年已不流行的小脚,还是大眼睛。她自幼读过书,与博学的兄弟在一起谈论得头头是道,可是在徐志摩面前,却变成什么都不懂的村姑。为此,张幼仪异常难过,因为志摩根本不给她与他对话的机会。他在她面前总是沉默不语,就连性生活也完全是为了传宗接代。后来把张幼仪接到国外,也是家里父母之命,为了责任。可是张幼仪呢?直到离婚,也没有放弃与他能好起来的幻想。

  她是不明白他为何一直冷着心。她为他生儿子,打理一家上下老小,哪样事做得能被人指责?如果他愿意,只要他要求她做什么,她都会做。在沙士顿的日子,她也努力去学英文。她一直想接近他理想中的样子。可是,打扫内外,料理三餐,照顾他……这一切却无法让徐志摩对她心生爱意。她很想让他快乐,却不知该怎样做,是真的不知道。在徐志摩不告而别之后,她还幻想他能回头。可是她成了一把秋天的扇子,终是被他遗弃了。那是一段怎样难度的时日,怀着孩子,孤零零地独自在沙士顿,害怕凄惶,没人可以诉说。她甚至想干脆死了算,一头撞到阳台或是栽进池塘里结束自己。只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岂毁伤,孝之始也”的《教经》让她放弃了这些消沉的想法。

  而那时,徐志摩的心在林徽因的身上。他知道张幼仪再度怀孕的事,并未因此对她好,反而很坚定地让她打掉那个孩子。徐志摩的这个决定,让张幼仪彻底绝望了。

  于此,我们明白徐志摩根本从未爱过张幼仪。徐志摩到底是不如鲁迅的,鲁迅不爱朱安,表现得干脆彻底,婚后碰都没有碰过她。徐志摩呢,口口声声不爱张幼仪,却依然无法逃脱她的肉体。如果说第一个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那么在国外他疯狂地迷恋林徽因时,却也是能与张幼仪同床共枕的。特别是在他要求张幼仪把孩子打掉,张幼仪说有些危险,不愿去医院时,徐志摩竟然说:坐火车也危险呢,什么不危险。可见徐志摩对张幼仪是多么冷酷无情。

  张幼仪是个好女人,但不是说好女人就一定能得到幸福。我们看到的张幼仪,只是无怨无悔地尽了一个前妻的责任,在徐志摩遇难后,依然以寄女的身份照顾着她曾经的公婆。他们的孩子更不用说,就连徐志摩台湾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编出来的。被这样一个女人深深爱过,应该是徐志摩一生的幸事。她为他做了最多的事情,不求回报,心甘情愿。这样的爱,已远远超出只为彼此拥有的狭义之爱,也不是一般人都够做到的。难怪她会说:“这一生,在志摩的女人里,我最爱他。”

TOP

第27节:张幼仪与朱安被弃后的不同结局(1)


  张幼仪与朱安被弃后的不同结局

  张幼仪与朱安的遭遇有些类似。都是包办婚姻,嫁给写字的人。一个嫁的是一代文豪鲁迅,另一个嫁给著名诗人徐志摩。他们对她们都不好,鲁迅一生都没有与朱安圆房,徐志摩与张幼仪性生活,是为传宗接代。

  张幼仪给徐志摩生了孩子,被弃的遭遇依然没有改变。徐志摩就是不喜欢她,无论她怎么努力。于是,张幼仪放弃了这段不幸的婚姻。其实,她也可以不放弃的,比如她可以不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也可以在签字后,在徐志摩父母的撑腰下反悔。她却并没有如此。她是不愿做那把秋天的扇子,忍受不爱的凌迟。

  放弃得有些艰难,在那样一个年代,顶着离婚被众人非议的压力,带着年幼的孩子重新开始。

  按说,离婚了,张幼仪完全可以拍拍手,与徐家自此无关。却没有。她心里还是有情有爱的。在公婆要求收她为寄女时,她答应了。想想徐志摩的父母也是够难为张幼仪了。张幼仪爱公婆,无非是因为他们是徐志摩的父母,现在连婚姻都没有了,还要扯上这层关系,让她在旧情旧景中,暗自伤心。

  好在,张幼仪是个有文化的女子,自幼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有不错的家庭背景,所以她明白该怎样调整自己。她继续读书,完善自己,在1926年返国后,去东吴大学教德文,后来又转战商界,成为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这期间,徐志摩没追上林徽因,却与陆小曼完了婚。张幼仪并没有在这些情爱伤悲中沉沦,她在用行动证明离婚并不可怕,比离婚更可怕的是做那把秋天的扇子,毫无用处。

  朱安呢,却当了一辈子秋天的扇子。看看鲁迅先生如何待她的吧。朱安是小脚,知道鲁迅喜欢大脚,在新婚时,穿了一双大鞋,给鞋子里塞了棉花,谁知下轿时,鞋子滑掉,让鲁迅很是讥讽。

  鲁迅讥讽朱安的小脚,讥讽朱安不识字,讥讽朱安长得难看。朱安心里难过,却还是满怀希望地做着蜗牛,她吃力地往上爬,想着总有一天大先生能明白她的好,接纳她。

  在朱安的思想意识里,嫁了鲁迅,这辈子就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鲁迅的立场就是她的立场。就连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反目,朱安也记在心里,在鲁迅死后,她宁愿挨饿,也不受周作人的接济。她的这些想法与张幼仪是不同的,张幼仪爱徐志摩,却不想失去自己。

  不同的思想,导致了她们相似的命运不同的结局。

  朱安后来已不是爱鲁迅,而是讨好和巴结,在鲁迅的冷淡里,她依然展现着自己的韧劲儿,努力把大先生往自己身边拉。

  1919年,鲁迅在北京买下一处院子,接母亲同住,问朱安愿意不愿意过来。如果朱安想结束这种守活寡的生活,不再跟过来,鲁迅也是愿意的。然而,朱安非常乐意跟过来。

TOP

第28节:张幼仪与朱安被弃后的不同结局(2)


  鲁迅对朱安采取的态度是,当她不存在。他内心为这桩不爱的婚姻痛苦万分,却不说离婚。他明白,对于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来说,抛弃她就等于把她往死路上赶。

  朱安要跟过来,鲁迅只能接纳她。最可怜的是朱安,还以为与大先生有了与她在一起的意思,晚上铺好床被,等鲁迅同睡。哪想,鲁迅看到铺好的床被,心头的火一股脑涌出来,他掀掉被子,闹着要把床拆了。

  朱安明白了,大先生并没有要与她同床的意思。她委屈着,依然讨好着他。那以后,鲁迅与她分床,不穿她补的衣服。但是在朱安生病时,他还是会带她去看病。

  无疑,鲁迅这种做法是残忍的。如果对朱安坏到底,朱安也就死了心。可是他心内偶尔的不忍,比如不休妻,让朱安搬来同住,她生病的时候带她看病,无疑让朱安觉得大先生对她还是仁慈的。

  这种仁慈,让她看见了希望,为了那个希望她宁愿讨好他。

  于是,在鲁迅说有一种糕点好吃时,朱安马上接口说她也吃过,是很好吃。本来是想讨鲁迅高兴,却哪知,这种糕点是鲁迅在日本吃的,朱安见都没见过。

  朱安也亲眼见过鲁迅温情的一面。搬到新院时,他教邻家的一对姐妹做运动,两个姐妹很年轻,做起运动来很好看。朱安看着,羡慕万分,也跟着在一旁扭动身体,而她裹着一对小脚,扭动身体的样子很滑稽,鲁迅扭脸看到,更是嫌恶她了。

  在鲁迅与许广平同居后,朱安非常难过,终于死了心。就这样,她依然没有想过离开鲁迅。这年朱安已五十岁,一个年老的女人,长得不好看,也没文化,年轻时没有想过离开鲁迅,到年龄大时更不可能了。她没有张幼仪的智慧和勇气,也没有孩子寄托,此路不通,她只能在没有希望后,依然留在周家照顾婆婆。

  朱安说的最伤心的一句话是,她是鲁迅的遗物。跟了鲁迅一辈子,没有享受过正常女人该有的生活,孩子也没有。她只有一个名分。她与鲁迅的书稿一样,毫无生命,只是鲁迅先生的遗物。

  相比朱安,张幼仪是不幸里的幸运者,离开徐志摩后,她找回了自己,事业成功,在54岁时,再嫁给一个姓苏的医生,苏医生对她很好,给了她温暖的后半生。

  看起来,无论哪个年代,女人都不能没有文化。高学历会让女人有更多的选择,努力去爱别人,不如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可爱。

TOP

第29节:陆小曼如何被培养成一代名媛


  陆小曼如何被培养成一代名媛

  名媛也不是轻易就能当的,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家庭也很重要。

  三十年代,活跃在北平与上海滩的陆小曼,可谓是名媛里的名媛。但她为之的付出则是难以想象的。

  小曼生于贵族家庭,她的母亲也是名媛,通晓琴棋书画。小曼的母亲生过9个孩子,只有小曼一人存活。也正因此,小曼的童年是在父母宠溺下长大的。

  小曼的父亲曾任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多年,还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家里的优越条件让小曼具备了成为名媛的可能。

  小曼自幼身体柔弱,被父母娇生惯养。她长得漂亮,聪明伶俐,从小接触的都是上层名流,受过良好教育。

  为了把惟一的女儿培养成一代名媛,小曼的母亲花了全部的心思来打造她。小曼年幼,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同龄的孩子玩耍,而是被母亲关在书房中画画、读书,学习一切礼仪和知识。好在小曼并不觉得苦,反而很愿意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小曼7岁的时候,被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后来又去北京女中读书。那时流行上外国人办的贵族学校,小曼长到15岁时,她的父母不惜花重金,把小曼送到北京圣心学堂。北京圣心学堂是外国人办的学校,来读书的多是贵族小姐,在这样的环境中,小曼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这让她自信而骄傲。

  圣心学堂教育环境宽松,教员知识渊博,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在心情放松中,小曼更愿意在这里读书。她的成绩很好,英文法文都能说会写,此外,她还学会钢琴、对戏曲也很有钻研。小曼性格张扬,喜欢活在众人的注目中。每逢学校里的晚会演出,她都出足风头,弹钢琴也好,唱戏也罢,她在台上的每个动作,都会招来无数艳羡的目光。

  不表演的日子,小曼也能静下心来,她特别喜欢画油画,有时一画就好几个钟头,完全沉醉在其中而浑然不知,直到同学来叫她吃饭。

  小曼似乎天生是名媛的胚子,内外兼顾的修炼,加之美丽的外表,让她很快出落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少女。但此时的小曼像是还未开光的佛像,她需要一个舞台让她闪亮起来。

  机会来自一次外交部的接待工作。外交部长亲自去圣心学堂挑人,精通英法文又长相漂亮的陆小曼则成为首选。小曼的母亲特别赞成她去,这样的锻炼真是可遇不可求。自此,小曼开始参与外交部的工作。

  小曼在外交部三年的翻译生涯改变她很多,她脱去了稚气,变得大方与高贵,她开始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里让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并且无限留恋于这样的光环。

  小曼的翻译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深得外交部长的赏识。她在处理外交部的工作时也表现得机智和聪慧。除过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外,参加一些豪华的舞会也是小曼热衷的事情。与同样高贵的人共舞,让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交点,为之,小曼的每个转身都优雅无比。

  结束了三年的翻译生涯,小曼已出落得优雅大方。那时上门来接亲者无数,她的父母却一等再等,他们希望一个将来会有大发展的男人出现,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让小曼名媛的身分维持下去。

  被选上的男人是王庚,赴美留学归来,供职于陆军部,梁启超的弟子,这样的青年,用小曼父母的眼光看,将来会一步登天的。

  王庚长小曼7岁,小曼与王庚见了面,不反感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知道眼前的男人能让她继续过养尊处优的生活,她答应了他。

  不到一个月,两个人就结婚了。婚礼办得很排场,轰动京城,小曼风光地嫁了。婚后,小曼不再去外交部工作,王庚的收入足够她过贵妇的生活。

  小曼起初还是顾家的,没多长日子就烦了,每天窝在家里,锦衣玉食也不能让她开心,这时她才知道,她需要过那种神采飞扬的生活。跑去舞场,夜夜欢歌,周旋在有钱有闲的人群中,小曼发现自己如此快乐,小曼这时才知道,她已经不能过普通的日子了,她必须生活在众人的视线中,并且成为永恒的焦点。

  陆小曼已不再是母亲辈的旧式名媛,她不能在婚后过生儿育女,不出家门的日子,她要的是精彩的生活,这是比给她物质的满足更为重要的。对于一代名媛,小曼这时已是修炼到骨头里了。

TOP

第30节:与徐志摩从恋人到怨偶


  与志摩从恋人到怨偶

  民国另一女作家凌叔华曾经对陆小曼说:“男女的爱一旦成熟为夫妇,就会慢慢的变成怨偶的,夫妻间没有真爱可言,倒是朋友的爱较能长久。”果然如此吗?

  看看陆小曼与徐志摩热恋时,两个人恨不得刻刻粘在一起。志摩那时也文思泉涌,他给小曼的诗中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这也不够,无法缓解不能见的相思之苦。小曼被王庚关入深闺,志摩为了见小曼一面,往往要花不少的银两贿赂门房。

  小曼为了离婚与志摩共同生活,也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个年代,女人离婚是很受非议的,要承受很大压力。因而那些女子宁愿怨死闺中,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也不离婚。小曼在做了离婚的决定后,就做好了被人骂的准备。

  除了这些,小曼是真的伤了王庚的心。可是为了追求幸福,她管不了这么多了。离婚前夕,小曼发现自己怀了王庚的孩子,她丝毫没有犹豫,决定做掉。找的是私人诊所,德国大夫做的手术,小曼没有告诉王庚,怕他知道不肯离婚,也没有告诉志摩,怕他担心和不愉快。

  小曼带了个贴身的丫头,悄悄做了手术。不幸的是,手术很失败,以至小曼留下后遗症,房事疼痛无比不说,再也无法怀孕。

  在婚后,志摩是很想和小曼有个孩子的,小曼则为不能给他生养孩子而痛苦,爱情是需要代价的,那年小曼23岁,身体却更加不好。

  结婚后,志摩的父母亲很不待见小曼,那是有对比的,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在徐家太能干了,早把人心买了的。陆小曼呢,不过是京城一个有名的交际花,被人娇宠惯了,不做家务,对人不会说甜软的话,她喜欢生活在光环之中,放纵自己去爱去恨。

  陆小曼也不会看人眼色,不知如何讨公婆欢心,好吃懒做。小曼与公婆感情一直吃紧,两位老人一是心里根本放不下已不是媳妇的张幼仪,二是打心眼儿里看不上陆小曼的没人样儿。

  很多时候,夫妻之间本无恩怨,但与长辈的不睦,往往导致两个当事人发生矛盾。

  对此,小曼怨言很多,又不知如何发作,于是闹着去上海生活。

  小曼在上海,很快如鱼得水。在歌舞升平的百乐门舞场,她与当时上海的头牌交际花唐瑛,成为不可不看的风景。

  小曼得到了好不容易得来的爱情,却不解志摩这个人。她不明白志摩与王庚是不同的,志摩是写诗的,是需要爱人辅助他创作的。她依然像个孩子一样,回到与王庚在一起挥金如土的日子。她需要漂亮的衣服,吃精致的菜肴,赶夜场舞会,听戏打麻将。志摩还是很配合的,偶尔陪她一起去唱出昆曲,在外租了一套豪华的公寓,每月100大洋,14人佣人进进出出,其他的花销还要支出,小曼身体不好,又抽上鸦片,志摩不愿看她病痛难过,也就默认了。这又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志摩与小曼感情吃紧,大部分来自于经济。那时小曼每月至少要花掉五六百大洋,也就是现在25000-30000元。这样庞大的开支让徐志摩挣扎得很辛苦。

  志摩没有那么多钱,又不想委屈小曼,他只好拼了命去挣。他自己舍不得买件新衣服,穿着破了洞的长衫去给学生讲课。

  他借朋友的钱,借了东家补西家,此外,还做了些文人最不耻做的事情。他帮表叔做代卖房子的中介人,从中赚些佣金。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写诗了,能生存下去就不错了。

  志摩在给胡适的去信中说:“上海生活于我实在是大不相宜,再下去不堪设想,因此我自己为救自己,的确想往北方跑,多少可以认真做些事。”

  为了北上,志摩与小曼的婚姻裂痕又加剧。

  小曼在上海过着无比快乐的生活,她怎么会想回北京。北京到底不能与上海比,上海实在太奢华了。

  小曼不想北上,自然也不愿志摩回去。为此,两人发生了口角。吵归吵,志摩还是独自回到北京。

  在北京时,他给小曼写信:“你说我是甘愿离南,我只说是你不肯随我北来。结果大家都不得痛快。但要彼此迁就的话,我已在上海迁就了这多年,再下去实在太危险,所以不得不猛省。我要无法勉强你的;我要你来,你不肯来,我有甚么想法?明知勉强的事是不彻底的,所以看情形,恐怕只能各是其是,只是你不来,我全部收入,管上海家尚虑不足,自己一人在此,决无希望独立户。胡家虽然待我极好,我不能不感到寄人篱下,我真也不知怎样想才好!”

  徐志摩话都说成这样了,小曼还是不明白。这让志摩不由悲观起来。想他与小曼在一起彼此都付出很多,志摩也把小曼当成知己,这个世界惟一可以解救自己灵魂的人。可是这个女人现在却挥金如土,不再和他沟通心灵。志摩为了填补经济上的大洞,坐立不是。

  陆徐婚后没几年,还真应了凌叔华的话,他们成了真正的怨偶。两个人在一起经常吵闹,不在一起又写信说着彼此不满的话。志摩为钱很沦落,在朋友面前颜面扫地。这样过日子,再好的感情也磨没了。志摩在上海与小曼发生一次很激烈的争吵,志摩气得连夜离开小曼,不幸的是,这成了他们最后一次争吵。志摩在前往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死得很惨。

  不能说是陆小曼杀死了徐志摩,但徐志摩的死与陆小曼也不能说毫无关系。志摩飞机出事那天,小曼还是有感应的,她忽然很不舒服,一阵头昏,客厅里她与徐志摩的结婚照不知怎么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

  小曼得知志摩出事后,整个人软了。隔日朋友去见她时,她已没有半点力气,头带孝条,一身素服。连招待朋友的力气也没有。

  想想他们的婚姻还是很伤感的。陆小曼这个交际场上的倾城女子,确实不是一般男人能驾驭的。她需要物质的满足,还要精神的富有,一样不可少。

  把这样一个美女养在家里,真是藏了无穷的风险。

TOP

第31节:胡适与陆小曼的儿女私情


  胡适与陆小曼的儿女私情

  关于胡适的情事,史料有记载的不过三个女人:元配江冬秀、初恋韦莲司、情人曹诚英。然而,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里,胡适卷入过,他与陆小曼是有那么些儿女私情的。

  胡适认识陆小曼较早,那年小曼已是轰动北京城的名媛,她靓丽、高贵、才华满满,很多人慕名却未能相见。徐志摩初次见小曼还是胡适引见。

  小曼见到徐志摩时,还是王太太,两个人一见如故。与其说他们之间是爱情,不如说是见的时机较好。那时小曼正是婚姻危机,虽然丈夫王庚让她物质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却因王庚日日忙于工作,很少陪她,让她非常不满。小曼过惯了被人瞩目的生活,从交际场回到家,却是车马冷落,反差之大让人难以承受。徐志摩那时也正失意,因苦追林徽因不得,心情很差。徐陆二人在此时,都是需要情感慰藉的。

  徐志摩与陆小曼一见如故,两个至情至性的人很快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热恋。

  在此前,陆小曼与胡适也是有交往的,但却少有人提及他们的私情,一来是胡适惧内,这与陆小曼想要的激烈的情感有悖;二来他们那时确实还未有真的水深火热的情感,顶多仅是暧昧。

  陆小曼与徐志摩在一起不容易。徐志摩与王庚是朋友,却没有理智地抢夺了朋友之妻。起初王庚是放心他们的,小曼要玩,他就让志摩去陪她。陪来陪去的,两个人就有了感情。

  胡适与小曼之间的一点情感暧昧,是在徐志摩去欧洲之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被发现,受到众人非议,王庚更是气得拔出枪来。志摩为了避免更大矛盾的激化,只好远赴欧洲暂时缓解一下气氛。

  这一时,胡适与小曼是师生关系,但在志摩离去,小曼精神空虚,胡适与曹诚英的婚外恋情也暂时划一个句点时,两人在一起,替代着情感上缺失的那一位,不免有点游戏人生的成分。

  与小曼这样一位迷人的女子交往,不动心都难。他们一起去听戏,在楼上软语。小曼不是不知道胡适元配太太的厉害,也知道胡适心内有一个曹诚英,却依然给胡适用英文写信。这用英文便是怕胡适的太太看见,连字的写法,小曼都心细到写得又粗又大,像个男人。

  这些后来出土的信件,有些读起来是很深情款款:

  “我就用这封信来代替我本人,因为我的人不能到你身边来。我希望我的信可以给你一点慰藉。”

  “你怎么又发烧了?难道你又不小心感冒了?今天体温多少?我真是焦急,真希望我能这就去看你,真可惜我不可能去看你。我真真很不开心。”

  “喔!我现在多么希望能到你的身边,读些神话奇谭让你笑,让你大笑,忘掉这个邪恶的世界。你觉得如果我去看你的时候,她(注:即胡适太太江冬秀)刚好在家会有问题吗?请让我知道!”

  这样的感情,私密隐晦,但终至没有发展到水深火热不可收拾的地步。想必胡适是怕的,他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时时记挂着历史对他的评价,所以,他不会像徐志摩那样,不顾一切地寻找结果。他与苇莲司如此,与曹诚英也是如此。以胡适英俊的外表与满腹的才华,当年追他的女生不少,胡适偶尔沉入,一旦发现对方有纠缠,立刻退身离开。

  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通过努力,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却也是几年光景,徐志摩便离开人世。小曼那年29岁,心内也是痛的。

  志摩辞世之后,小曼断续给胡适写过书信。上言:我们虽然近两年来意见有些相左,可是你我之情岂能因细小误会而有两样么?你知道我的朋友也很少,知己更不必说,我生活上若不得安逸,我又何能静心的工作呢?这是最要紧的事。你岂能不管我?我怕你心肠不能如此之忍吧!”

  小曼请求胡适帮助周转解决经济问题,胡适也答应了,但条件是让她离开唱戏的翁瑞午。自志摩离去,小曼就与翁瑞午同居。想她之所以会选择翁瑞午,也许要的就是一种光明正大的相守吧。这个胡适给不了她。

  胡适劝小曼的信如此写:

  一、希望戒除嗜好;二、远离翁瑞午;三、速来南京,由胡适安排新的生活。

  陆小曼一条也没听,继续与翁瑞午过着芙蓉对枕,吸食鸦片的生活。胡适不是徐志摩,他不全情付出,却要对方给他全部。陆小曼的行为,终让胡适逐日疏远了她。加上后来小曼淡出交际场合,与胡适的朋友圈不再相同,竟很少往来了。

  一代名媛,昔日北京城那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终于成为历史。据说小曼很多年后才把鸦片戒掉,与胡适之间,也再无可留恋的记忆。

TOP

第32节:翁瑞午------最配陆小曼的男人(1)


  翁瑞午,最配陆小曼的男人

  翁瑞午,戴眼镜,穿民国男子惯穿的长衫,身形高大。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男子唱起昆曲以及京剧是什么样子,但在当年,据说是很得赞赏的,特别是这个赞赏的人是梅兰芳。

  这样一个被徐志摩的风头压过去的男子,却是与陆小曼相伴最长久的人,33年,从小曼最华艳到最凋零,他看尽春色,陪伴小曼大半生。翻开历史长卷,在翁瑞午身上,看到的竟是许多男人缺少的品质,怎样善待心爱的女人。

  男人必要有个良好的身世才能优雅,翁瑞午的家庭背景是徐志摩无法比的,因此他有理由比徐志摩活得从容。

  翁瑞午认识陆小曼是在小曼与徐志摩的大婚之后。那时的徐志摩忙于教书工作,用来满足小曼一个月近3万元的花销。翁瑞午则是悠闲的。

  翁瑞午的祖父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父亲曾任桂林知府,光祖上留下的古董字画就够翁瑞午花一辈子。因此他有很好的条件包装自己。除了不擅长写诗,他比徐志摩好的地方太多了:擅长行书、小楷、花卉、绘画,精于鉴赏古玩,人又很有情趣,朋友多。他明白怎么对女人,会讨好也体贴。

  这些,是徐志摩远不能的。以徐志摩的清高,绝对不会委屈自己去讨好哪个女人。

  翁瑞午与小曼相识于一次京戏表演之后。翁瑞午扮相好,唱旦角,因是经过名师传授,虽不以此为生,也能博得众人喝彩。小曼那时正迷戏剧,除了舞场上的交际,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戏曲表演上。

  一次昆曲表演完毕,翁瑞午替小曼拿了衣服,两人自此开始搭话。起初,小曼与翁瑞午在一起只是为了缓解抑郁的情绪。她虽冲破层层阻力嫁给徐志摩,却没想到为徐的家庭深感郁闷,因她不被徐家接受,而心内扭曲。为了排遣内心苦闷,她常留恋于交际舞场以及戏剧舞台,也喜欢与翁瑞午相处,因翁知识渊博,谈吐风趣,听他说话很让人轻松。

  翁瑞午与小曼的近一步接触是徐志摩允许的。那时小曼身体不大好,一天有半天的时间都闹病,闹起病来脾气非常坏,而翁瑞午学过推拿,一次帮小曼推拿之后,小曼的病情竟然很快得到缓解,心情也为之大好,说话温婉和颜悦色。这让徐志摩默许了他们的相处。自此,小曼开始依赖翁瑞午的推拿。而这些,都是当着徐志摩的面进行的。

  徐志摩对小曼毕竟是有感情的,即使婚后,为满足小曼的花销忙得焦头烂额,也是愿意的。他看不得小曼被病痛折磨,如今看翁瑞午能帮小曼解痛,自是恨不得能帮小曼医好。

  翁瑞午的推拿也只是起缓解作用。他常常依了徐志摩的要求,带着女儿上门为小曼治病。后来,小曼迷恋上鸦片也是翁瑞午的推荐。

  当时,鸦片在医生的眼里也是药品,少量吸食能起镇痛的作用。小曼吃了几次鸦片,果然感觉良好。

  无以想象陆小曼那段日子是如何度过,总之,她的生活里翁瑞午成了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她当然还是爱着志摩的,只是他们的爱从婚前的浪漫激烈变成婚后的具体琐碎。感情的温度一点点降下来,种种矛盾冲突考验着他们的爱情。

  小曼与徐家微妙的相处,每个月巨大的开支,徐志摩忙碌于拚命赚钱,对小曼的疏忽,这些都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加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