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假如让我选择青岛最能凸现城市风格的地方,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想到大学路。它以那种独具的姿态隐藏在车辆轰鸣、喧嚣繁华的都市一角,停顿在属于上个世纪初叶的时间隧道里,至今保留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成为青岛一道很有品位的风景。
     
1.jpg

      大学路位于青岛山、小鱼山、伏龙山和信号山四山交汇之处,风水学家称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又因为有龙华、龙江、龙口、龙山和伏龙五条以龙命名的街道在此形成“五龙聚首”之势,更给它增添了一种气派。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以后,为了改善码头一带的交通环境,沿青岛河铺设了一条在当时十分现代的马路,并在今黄县路口建了一座石桥,使马路得以继续向北延伸,取名为奥斯帕斯街,民间老百姓更习惯叫它为东关街,这就是最早期的大学路。
      德国殖民当局还把青岛山改为俾斯麦山,并在山下设立俾斯麦兵营,给青岛打上了深刻的殖民主义烙印。日本占领时期,将奥斯帕斯街改为巽町南段,俾斯麦兵营改为万年兵营,妄图永久霸占青岛。
      1924年,北洋Gov利用这座兵营创立私立青岛大学,把大学西侧的马路更名为大学路,这是当时青岛市惟一以学府命名的道路。1930年,山东大学从济南迁来与青岛大学合并成立国立山东大学。1958年,山东大学迁回济南,这里改建为山东海洋学院,1985年改名为青岛海洋大学,之后又改名叫中国海洋大学,但其西侧围墙外道路的名字始终没有变化,一直叫大学路。
      起初,大学路最南端是总兵衙门,后来相继成为海军兵营、东文书院、青岛二中校舍,1959年改建成人民会堂,外形与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分相似。人民会堂往北是青岛博物馆,早年是青岛万字会(一个慈善机构)所在,明黄顶,赭红墙,雕梁画栋,气势宏伟,是一座融佛教、伊斯兰教和古罗马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建筑群,这种建筑在青岛并不多见。
      真正能够体现大学路特色的是从金口路向北到红岛路路口这一段,大约一千米的样子。
      路的东侧是海大的院墙,院墙不高,翘首望进去依稀看到宽敞的操场、高高的篮球架、绿树掩映中欧式建筑风格的实验室和教学楼,使过路者对路名的含义恍然大悟进而肃然起敬。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学府,它不仅是当今全亚洲最大的海洋学院,而且汇集了全中国一大半海洋学科的资深教授和研究人员,更何况历史上许多闻名全国以至世界的学者文人都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至今,闻一多的塑像还静静地矗立在校园中。
      路的西侧迤逦排列着欧式别墅,这些小楼大多都有百年的历史。几乎每座别墅都有深深的庭院,院内花木扶疏,四季飘散着清幽的芬芳。院门口还建有车库和门房,显示出高贵与等级分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一带居住的多是一些民族资本家、银行高级职员,也不乏教授学者。至今每逢晨昏从路边走过,你还是总能听到缥缈在树荫花丛中悦耳的钢琴声,从而感受到弥漫在这条路上的浓重的文化气息。
     
2.jpg
      大学路上最美的风景要数浓荫蔽日的梧桐,梧桐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树种,而大学路上的法桐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棵棵粗可合抱,树皮斑驳,灰白相间,树冠擎天,配合着路旁的红瓦屋顶,表现出高贵和典雅,有一种油画一般的美。瞬间让人忘却城市的浮躁与喧嚣。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许多情侣便手挽手在这条浪漫马路的树影下散步,感受一种古典的浪漫。
      绿荫遮盖的马路上,流浪的艺人背着箫、笛子等乐器,一边走一边吹着凄婉的民歌,仿佛在刻意流露这个城市雨后的凄凉与忧伤。我也是一个流浪多年的人,当我走过他身旁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想家的感觉。那时,我突然悟到大学路也许是最富于人情味的地方。
      大学路的一切似乎是单纯为了浪漫而生,不宜于任何庸俗的商业贸易,路旁仅有几个不大的门市在营业,也显得冷冷清清。这里没有经济繁荣的气息,给人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但这里绝对不缺乏情调,几个酒吧和咖啡吧隐藏在深深的庭院里,显得别有情趣。门亭设计得也很别致,绿藤环绕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门廊,使这里多了几分幽雅。据说,青岛唯一的“六人制晚餐”俱乐部就坐落在这个平静街道的绿荫里。
      经历过百年风雨的侵蚀,大学路已经苍老了,它是青岛的没落贵族,与市区东部的新锐气息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它是青岛历史的一部分,永远珍藏在人们的记忆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