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jpg
热河路街景
     
     热河路是青岛早期干线马路,初名德意志街,曾名大和町。“文革”期间曾与胶州路合称“革命路”。
     从四方、东镇到老市南,这是条主要马路,但是它坡度很大,从小鲍岛爬到观象山。波螺油子用“S”型上山,但车辆难以通行,热河路是车辆通行的马路,自行车不能骑,骑车人下来推着走、有的年轻人“较劲”,比一比谁能骑多长。马车虽然是两匹马双驾、行这条路时,驭手也要不断挥舞鞭子。
     做为货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大车——双轮大车,就要困难了,平路上一人拉一千斤,不算什么,上热河路坡,绝对上不去。这时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雇“拉崖儿”的。在热河路、大连路口三角地,站着一些“拉崖(儿)”的。他们肩膀上搭块布,手里拿着一根一头带钩子的绳子,和拉大车的讲好价钱(其实价钱基本一样),把钩子套在大车旁的铁环上拉边绳,一直拉到市立医院,有的中途还要歇一会儿。旧中国,子女多,而生活困难,往往长子、长女早早工作,挣钱帮父母拉扯弟妹,青岛人形象地称这为“拉崖(儿)”。第二种办法是“盘”。两个拉大车的合作,把一辆车停下,两个合拉一辆,走一段停下来,再回头拉另一辆,这样合作“盘”上这条热河路。著名诗人臧克家在青岛时写的一首诗就叫《盘》:
     “总得抖一股劲朝前走,
     像盘一座陡峭的山头。”
     热河路上头是中国人住宅区,有同意楼等
    饭店,热河路下头主要是日本人住宅区,有成田理发店等。
     热河路上曾有日本的松上医院,中国吴临照大夫的吴大夫诊所,隋仁增大夫为院长的青岛眼科医院,都是带庭院的洋楼。
     著名作家李克异20世纪30年代曾住在热河路、无棣路口姓汪的一个朋友家中。沦陷时期,他以袁犀为笔名发表、出版了一批小说,是华北沦陷区最负盛名的作家。长篇小说《贝壳》是代表作。《贝壳》是以青岛为背景的,在沦陷区大环境下,只以爱情、感情纠葛为内容。当时销路很大。书中自然也描写了青岛景物。
     解放战争时期,李克异投身革命,解放后又写了不少作品。其中《归心似箭》拍为电影,由斯琴高娃主演,是一部优秀作品。1984年他当年的《贝壳》与续集《面纱》合在一起题为《城南草木深》重印出版。
     热河路到大连路口西行,原称大和二町,日后一并称热河路,通到包头路。这一段许多人不知道也是热河路。这里原有日本第一寻常小学,学校有一个很大的操场,过去的青岛体育协会也在这里。抗战胜利后,美军用为军用物资仓库。美国水兵纪律很差,常枪杀中国人,吉普车轧伤轧死中国人的事几乎每天都有,他们还强奸妇女。驻守在这个仓库的美军士兵,常偷拿仓库中的军用皮靴、巧克力糖等,站在墙头上向中国人出售,卖了钱去酗酒。
     解放后,这里作为第二体育场,每遇足球、篮球比赛,观众很多,又建了一座室内的体育馆,培养了乒乓球等体育人才。
     近20年来,热河路脱胎换骨,老建筑几乎已没有了,都为新建筑取代。
     本来热河路是一个坡度大的马路,建筑与马路结合有困难,今天来看,较好解决,交运大厦等一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昔日主要为住宅区的热河路也商店云集,是过去人们想不到的。
     从史料记载看,热河路上也曾住过逊清遗老,但难以核证是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