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解放前,曾先后有10余个国家在青建立领事机构,其中,日本总领事馆是建立时间较早,存在时期较长的一个(参见本文后所附的“解放前各国驻青岛领事机构一览表”)。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经过“五四运动”及其后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Gov于1922年12月10日收回青岛,同日,日本在青岛设立总领事馆。

    日本总领事馆原应以管理日侨(青岛日侨众多,最多时曾达到5万人)事务为主要业务,但实际上这个总领事馆比其它国家领事馆享有更大的权力。该馆建立之初即设有警察署,并在吴淞路、若鹤街(今台东一路)、山东街(今中山路)、早舟街(今肥城路)、沧口街、台东镇以及四方、李村等处设立了派出所,拥有上百名武装警察和宪兵,公开执行警务。同时,由于在北洋Gov和南京国民Gov时期,日本一直凭借着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优势,继续垄断着青岛经济。青岛的港口、铁路、胶海关、运输贸易,以及主要的工商业均操纵在日本人手中。从1922至1937年,日本总领事馆不断在政治上对青岛市政当局施加影响,以期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北洋Gov还是南京国民Gov时期,同日本人,尤其是同日本总领事馆打交道成为历任青岛市行政长官最头疼而又不得不做的事,这严重影响了青岛市的行政秩序。在沈鸿烈任青岛市长期间(1931~1937年),曾数次就各种争端与日本驻青总领事馆交涉,如日侨焚毁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并捣毁《民国日报》社事件、收回国武农场、日商纱厂工人罢工、“8•14德县路事件”等。为了不影响青岛的各项建设,沈鸿烈给自己制定了一条原则:备战交涉,大事不让,小事不争。

    “七七事变”后,日本侨民全部撤离青岛,日本总领事馆也于1937年9月4日撤离。但随着青岛在1938年1月10日再度被日本占领,日本总领事馆也再次开馆。复馆后的总领事馆设总领事和副总领事各1人,内设总务课、政治课、经济课、文化课、侨民课、情报课、企业课及书记官、武官、参事官、调查官、法官等。配合战争,搜集情报亦成为了该馆的主要业务。1943年兴亚院改为“日本大东亚中国事务局”,青岛出张所并入日本总领事馆改为“日本大东亚省青岛总领事馆”,日本总领事馆实际上取代了“兴亚院”的职能,成为控制青岛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后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1946年3月28日至4月11日,国民党青岛市Gov奉令对该馆进行接收,青岛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本总领事馆宣告闭馆。

    日本总领事馆的馆址曾多次变迁。
最初,日方曾讨价还价,试图索取德县路2号为其馆址,被青岛当局拒绝。
1922年正式开馆的日本总领事馆位于太平路4号(原为德华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1935年,该馆迁至太平路27号,不久又迁至太平路25号。
1938年1月10日,青岛第二次被日本占领,日本总领事馆复设于太平路29号,并附设警察署于太平路27号。该馆历任领事及代理领事共19位。其中,1922年12月的第一任总领事为森安三郎;
1946年,青岛市政当局接收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时,领事为武藤贞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