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958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青岛主持召开中国建筑学会专题学术讨论会,以“解剖一只麻雀”的方式,对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指出了青岛在城市设计上的诸多特点,并提出中肯建议。今天看来,这些观点对于延续城市文脉、打造城市特色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规划上善于利用地形
    善于利用地形是青岛城市规划建设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一、青岛的地形自然划分了城市区域。胶州湾的环抱和青岛西面的地形决定了海港的位置,也决定了铁路的线路。山岭和沟壑的起伏把这个城市天然地划分成几个区。海滩的位置决定了海水浴场和疗养区的位置。因此,青岛城市规划的分区问题,大自然已经用它特有的粗线条给我们画出来了。
    二、市内交通干道的分布和许多地区道路网的布置,一般地说,基本上做到了配合地形,利用地形,这是青岛市城市规划中值得学习的优点。
    三、地形的利用还体现在排水问题上,有些地方就利用山地道路的自然坡度在路旁做出很浅的明沟,解决了雨水排泄问题。地下管道也很好地利用了地形的条件。在平原城市中,排水管道的竖向设计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在山地建设城市,只要因势利导,排水问题可以说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四、地形的利用也体现在小区和街坊规划、建筑群和个别建筑的设计上。高低起伏的地形虽然给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和所谓“局限性”,反而可以促成从使用上、经济上和美观上看来,比平地上产生更好的效果。市南区有些坡地上的住宅还说明,只要规划设计得好,山坡的地形还可以帮助对阳光、空气和风景的选择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利用地形和随着地形起伏、道路曲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位置,来安置一些比较重要的公共建筑来丰富市容,也是青岛的特征之一。
    从对青岛的分析看来,青岛这个城市许多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地形——山城——所决定的。过去我们往往认为山地不宜于建设城市,青岛的实例就驳斥了这种观点。作为一个现代城市,青岛说明在山地建设城市,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效果是很好的。
    工业区分布的问题和建议
    青岛市区是在外国殖民统治时期逐步形成的,因此工厂的布置不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从便于掠夺我国的丰富资源出发的。胶州湾沿海布置工业,修筑铁路,使长长的海岸和居住区完全隔绝了,糟蹋了这样美丽并且长达20  多公里的胶州湾海岸。
    其次,从各种工业间的协作情况、工业和居住区的布置来看,过去也存在有许多不合理处,工厂分散不集中,协作差,如几个纺织厂拖得很长,印染厂又在台东住宅区内。工厂与居住区间没有防护带,混杂一起。又如国棉各厂厂内有宿舍,有些有害工业如化工厂、染料厂、橡胶厂,对居民的危害很大。
    青岛铁路沿西海边经过市区,地形较平坦,铁路与港口有直接联系,工厂分布在铁路的两旁,运输便利,车站深入市区,虽然它占据了整个西边海岸,造成不能补救的缺点,但一般说来,在使用上还是方便的。
    按照青岛市的总体规划,在充分利用旧有建筑的基础上,将逐步改组工业,使生产协作关系密切的工厂能更好的联系,由居住区中迁出有害工业,使得工业区、居住区以及其他仓库、运输用地等获得更好的安排。

    道路与建筑、自然景观的合理搭配
    青岛市道路线型的设计一般是良好的,青岛地形虽然起伏变化很大,但从全市的道路坡度分析图来看,坡度在3%以下的道路,估计至少在60%以上,而主要干道坡度都是较小的。当然,个别也有较陡的,如大连路东段的坡度达到11%以上;在主要道路中,例如大学路、延安路、龙江路、江苏路等,有部分地段道路的坡度都是5~7%,但还感不到过分不便。这些陡坡的形成是因为青岛旧道路系统基本上还是用了棋盘方格的规划方式,如采取更能配合地形的道路系统,就可以避免部分过陡的坡度。
    青岛道路的走向,一方面配合等高线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和山、海、建筑物相配合,使道路尽端和转折点上都有良好的对景。例如青岛路以市人委大楼(今市人大、政协办公楼)为轴线主体;火车站是广西路、兰山路尽端的对景。贮水山、观海山、信号山、鱼山、青岛山这些山头,在许多道路上都可以看见。从街道上到处能够看到山景,更增加了山城的城市风格。但是在观海的可能性上就差一点了,除了滨海的太平路、莱阳路以外,依山的几条道路,一般都没有留出适当的风景点,使道路所经之处没有观海的可能,尤其是观海一路、观海二路更是名不符实,看不到一点海景。这是以往没有规划、自由发展所造成的缺点。
    青岛市的道路在纵断面上,有许多也和两旁的建筑作了很好的配合,如在中山路上天津路以南是上坡,中山路在德县路口就微微地向西转折一下,使得从坡下向上看,就因街道的转折而不致看着“茫茫的苍天”;中山路从天津路往北是一个凹下的纵断面,在街景上更有深远之感。从中山路的线型来看,可以说明城市干道不一定非取直不可,正因为不是太直,而增多了街景的变化。
    道路选线,既须沿等高线以降低坡度,但是为了便利行人在垂直方向联系的便捷,在两条沿等高线平行而有相当高差的道路间,用石踏步来接连上下两条道路,这种处理方法也是很恰当的。
    道路两侧房屋的高度和道路宽度的比例,有些道路是做得非常恰当的,例如广西路中段、中山路中段和北段都是1比2左右,它们的宽度都是在25公尺上下。这个宽度对城市生活性质的干道来说,也是很恰当的。
    建筑色彩和材料的运用
    红瓦、黄墙、绿树是青岛的一个美丽的特征。红瓦和周围的绿树及山色对比,黄墙的浅色为绿化的深色衬托,与环境协调而使人感到明朗轻快。但这不等于说在青岛或其他山区只有红瓦黄墙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主要的是色调必须配合协调。在青岛也还有不是红瓦、黄墙的建筑,其中也有很多跟环境协调,或是呈现悦目的对比,不但没有破坏城市的一致性,反而更丰富了城市的面貌。更重要的是,青岛的很多单幢小楼房都采取了同一色调,因而呈现一种一致性,所以效果特别良好。这些事实说明,一个城市的色调,并不仅在于使用了某几种颜色,而在于取得整个城市多样而统一的风格。
    青岛建筑中采用石材的很多,是合乎就地取材的原则的。对于同一类材料作不同的处理,如运用不同色彩的石料,做光面或毛面的处理等办法,也是达到多样化的一种手段。在同一幢建筑的墙面上,可以配合着使用多种材料,如齐东路住宅,有不同深浅的黄色墙面和白色墙面的房屋建在一起,也显得很活泼。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