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这样用大瓷碗、罐头瓶喝啤酒已经很少见了
这间陈旧的老屋子里五冬六夏的坐满了喝散啤的老少爷们。街坊邻里在此聊着天、西镇和沧口来的酒友碰着杯、大清早就呆在这里贪杯的老酒鬼眯着眼举着杯,一天到晚这里的场面特精彩。菜贩子老孟每天中午踩着点来报道,卖咸鱼的大郭风雨无阻的来狂饮,广兴里87岁的窦明白隔三叉五的来讲演,好“武侠”的七哥喝上酒话匣子打开就拉不住。几个资深酒客认证这间啤酒屋是岛城最早的几家之一,闻名遐尔的罐头瓶子是最后一个从这里退出岛城历史舞台的。
那一天,不知哪个伙计在微醺中冒出了青岛港如何如何,好家伙一眨眼的工夫这间屋就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了起来。有的说青岛红瓦绿树是东方的瑞士,有的说青岛仅是个小渔村,还有的说青岛现在是中国北方第一港。这个说青岛的海尔、海信、澳柯玛名扬全国,那个道青岛的散啤和啤酒袋子独步天下。张三骂青岛是个文化沙漠,李四臭老城没有保护好,王二麻子贬青岛人眼光太浅。你一言我一句吵得不可开交,真像一场辩论会。
“弟兄们先喝酒,我说两句。”这时好抬杠的老蔡憋不住冲出来道:“江苏路教堂的风格亚洲罕见,咱岛城的冻菜凉粉也独一无二。当然了,青岛文化的厚度连济南也比不了,高楼大厦连深圳也赶不上。”“好了好了,爷儿们你喝酒歇歇吧。让我老头子说说。”窦明白嚷道。“我闯荡青岛港已70年了,街里的老字号、老院子、我闭着眼都能数过来。青岛当年的纺织品非常有名,‘上青天’的掌故就是一个例子。‘劈柴院’里的小吃和说大鼓书的都很有特色。再像崂山大院南面的‘礼拜集’从解放前一直红火到‘文化大革命’。那时我常领着孩子们去赶集,卖冰糖葫芦的、卖芝麻糖的、拉洋片的、撂地摊儿卖艺的、处理旧货老玩意儿的,在破烂儿市里常能捡到好东西。那个集可真是壮观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