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蓝家庄位于北宅街道的腹地,东靠五龙河,偎依在林木葱茜、胜景荟萃的华楼山脚,崂山风管委新建的华楼索道从该村的北桥子横空而过,使这个古老灵秀的村庄凭添了一道现代化大旅游的风采。
     蓝家庄村四周樱桃成片,果林掩映;村中梧楸挺拔,花香四溢,于清淑和畅、幽静肃穆中透出一股古朴典雅的隐逸风味。当年,在这里立村的蓝氏先祖、明监察御使蓝田(字玉甫、号北泉)曾写诗赞颂“楼台隐隐东西寺,画图层层南北巅;满园涛声鸣老树,当空月色浸新泉。”他陶醉在这种生活中:“鼓瑟微风招鹤下,荷锄宿雨乞花移;久抛棋局横疏牖,小斗新茶绕破帷。”他和周边村民的关系融洽,亲如一家:“野老相呼新酒熟,蒙腾得句不须删”……他诗中的“楼台”和“东西寺”是指华楼山和华楼宫。华楼宫是崂山地区仅次于太清宫的道教圣地,规模宏大,香火兴盛,现在虽已毁圯,但仍然残存着多处丘处机等人的碑刻诗文。华楼山上的碧落岩下有一泉,泉水澄明甘冽,凉澈肺腑,名“金液泉”,是华楼名胜。元朝尚书王思诚曾品华楼十二圣景,即清风岭、聚仙台、翠屏岩、迎仙岘、高架崮、玉皇洞、凌烟崮、玉女盆、南天门、聚落岩、松风口、夕阳峋。可见,蓝家庄所处环境之优越是无可比拟的。
     据说蓝家庄原名“栖凤庄”,说曾有凤凰在此落过,这里是物化天宝。到明弘治年间,进士蓝章的父亲蓝铜去世,特从乳山迁到这里殡丧并居住。到明万历年间,蓝章之子蓝田又中进士,蓝家名声大振,村子遂改名蓝家庄。村南山上有著名的华阳书院,为蓝章所建。村南原是蓝田祖父蓝铜的陵墓,是奉敕建造的,墓堆轩昂,甬道森严,道两旁石人石马夹道肃立,规格很高。可惜随着岁月跌荡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石人石马被毁,墓道被掘, 夕日的规模已荡然无存了。
     蓝家庄包括佛台庵和北桥子两个自然村,有152户488人,主要有蓝、王两姓。蓝姓中有大蓝小蓝之分,类似于王哥庄街道清山村的大林小林。估计大蓝可能是蓝章、蓝田的嫡传子孙,小蓝为庶出或伦序中的小支。王姓是沙子口街道西姜哥庄王氏西南支的后裔,与北宅街道五龙涧村的王姓为同一老祖。以该村Our Party员王景瑞为首的一班人早在我党建立初期的20年代里就成立了青岛市的第一个党支部,这里就成了我党在青岛地区开展工作的主要活动基点,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到30年代,王景瑞就担任了地下的青岛市委书记;解放后王景瑞调到中央工作,至今健在。在王景瑞的影响带动下,这里的人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富强,做出了很大的更献。现在依然健在的在革命战争时代的老党员,由区委组织部每年抚恤1000元。
     蓝家庄现有耕地270余亩,山岚1100余亩。果品和农耕是这个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次为石料开采个交通运输业,1998年人均收入3020元。
    该村现在更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具有辉煌前景。中国人民解放军55287部队驻防在该村的西涧中,与该村结成文明共建对子,是街道、区和市的先进典型,军民关系水乳交融、亲如一家,近几年来,在崂山风管委的挂钩帮扶下,投资4余万元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投资20余万元硬化村路2000余平方,衬托上路边和居民院落中的红花绿树,使蓝家庄更加娇艳妩媚。
     蓝家庄与毕家村和办的小学从各层面的设施和学生素质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村办幼儿园也歌声琅琅,和融幸福,奠定了人才接力,脱颖而出的良好基础。未来的蓝家庄,必定是文运昌盛,经济繁荣,既具山林秀色又有现代化气息的初级阶段新农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