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港东村位于王哥庄村街道办事处东部,濒临东海,总面积2.7平方公里,包括6个大小岛屿是青岛第一大渔村。全村居民850户,2900余人,以刘氏姓为第一大姓,杂以张、王等姓氏。
据《刘氏祖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刘氏祖从云南迁到后滩,后六世祖迁到文武港以东立村,称东港村。
明万历三年,在现港东小学处建有“桧龙庵”和“三观殿”,令人奇怪的是这两座庙内佛道并存。建国后“庵”、“殿”被毁,庵内原有两株大白果树,一株毁于1958年大连钢铁时期,另一株尚存,依然华盖亭亭,挺拔有力。
港东村的村民自古以来依海为生,男人从事近、远洋捕捞,女人操持家务农活,沿袭至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南到舟山群岛,北至渤海湾的广阔海域中,均能看到该村的帆船在游弋捕捞。早先该村渔民曾向解放区贩运过紧缺物资,以支援革命。1944年6月,该村渔民刘端祥在海阳县大埠圈捕鱼期间,由海阳县海市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加入中国Our Party,成为该村历史上第一个Our Party员。随后入党的还有其他渔民,并成立了党小组,刘端祥任组长,开展了抗日救国活动。1949年解放全中国时,该村曾有渔船随军南下支援作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港东村是原崂山县渔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3年,柬埔寨的宾努亲王曾来该村参观访问。随着渔业机械化和近海滩涂养殖的发展,该村虽已无惜日百余艘庞大船队的宏伟规模,但近海捕捞养殖用的小机动船却大大增多。港东村的村民把农历四月初八当成祈福保安的信日,每年的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齐集文武港边的娘娘庙前燃放鞭炮,祝愿远洋捕捞的亲人们平安吉祥。
为教育村民,培育良好的村风,该村自1967年开始,创办了媳妇培训班,该班至今已创办了三十多期,主要对妇女进行孝敬公婆、邻里关系、婚育知识、致富本领等内容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的内容也相应的变化,不断充实新内容,形成了良好的民风。为更好的教育后代,1998年翻新了原港东小学校舍,建了三层高的教学楼。
1992年春,日本友人西川文夫先生相中了这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捐资204万日元在该村北边沿海的野鸡上建立了“中日民间友好林”,栽种了百余亩的黑松、银杏、火炬松、柏树等十几个珍贵树种,表达了中日人民时代友好下去的良好心愿。
改革开放以来,村中建起了冷藏厂、养殖公司、船厂、钢锯架厂、渔需服务公司等八个企业,实现了捕捞、养殖、冷藏、加工一条龙,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自1996年始,这些村办企业陆续进行了改制,或拍卖、或嫁接改造,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多年来,村民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条件发展海产品养殖,在马儿岛、兔子岛、狮子岛、女子岛及沿海滩涂养殖了海参、鲍鱼、石花菜等,1999年该村人均收入达5000余元。
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刘端荣曾当过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