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从李村东南行,过老鸹岭,出张村经枯桃,就可以看到前面两座高大的山峰,而在两峰对峙之间有拥起一块巨大的鳌石,鳌石上托举着一个美丽的村庄,这就是彭家庄。
     彭家庄隶属沙子口街道办事处,与中韩村相邻,距沙子口4公里,全村居民550户,6200人,有耕地600亩,山岚1300亩。
     据记载,彭氏祖于明永乐年间,从云南迁居于哥庄村,五世祖彭城于万历年间由于哥庄迁此定居,以姓氏名村。彭世祖为何选定地势较高,且行走不便的山坡立村呢?据老龄村民讲,当初的彭氏几家主要来此看山护林,耕田养家。其实在“文革”破“四旧”立“四新”中,村民曾在村周围挖掘出一座摞叠三层的坟茔,由此可见早在彭氏立村之前的若干代就有人再此住过。后来有宋、王、钟、曲、朱、刘等姓也入村居住。宋姓是于哥庄宋家的分支,王姓、曲姓是姜哥庄村人的后代,朱姓是大河东村人的后代。刘姓是九水村人的后代。彭家庄虽依彭姓名村,如今姓彭的已寥寥几家,在各姓当中宋姓居多,约占50%,其次是王姓、曲姓各占约20%,彭、朱、刘约占10%。
     从彭家庄村所处的地势看,当年在此居住的,不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笔下那逃避 繁重征徭而来此“深山更深处”的低层贫民,就是元马致远“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便宜舞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式的隐逸之士。当然随着当代交通的发达,人们觉不出这些了。
     这个村的人历来重读书、崇礼仪,志向远大,并大有建树之人,原国民党军队66军中将军长宋瑞珂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宋瑞珂,生于1907年12月11日,父亲是个石匠,母亲曲氏是农家之女,兄弟五人他为长兄。他小的时候家境比较贫穷,但聪颖好学,并有鸿鹄之志。8岁那年,父亲将他送入五年制的于哥庄公学堂读书,当时正值日本人侵占青岛之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每天上学的路上,他都能见到挺拔的崂山巨峰,他便自语到:中国总有一天会象巨峰一样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24年12月,他与汉河村的张廷猛(原国民党空军中将司令)、枯桃村的徐仁江(中共党员,在省港大罢工时被英军枪杀。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三人在上海秘密考取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三期学员。1926年1月毕业。毕业后,他步入军旅生涯,历任排长、连长、营长、上校团长、少将旅长、少将师长、中将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曾率军南下滇缅与日寇作战,历尽艰险、九死一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做除了一定的贡献。可惜后来跟随蒋介石打内战,为自己的人生添写了不光彩的一笔。1947年7月在鲁西南战役中被俘,在1959年得特赦。建国后全家定居上海,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理事、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等职,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了不少工作,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文史资料。他立志卫国报国,雪洗国耻的崇高信念,刻苦勤奋,洁功自好,廉洁自持,淡泊自甘,决不苟取,克勤克俭,治事严谨,待人诚恳的个人品德,深受人们的敬佩。他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美谈。宋瑞珂于1995年7月病逝于上海。
     彭家庄人聪慧。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村中考取大中院校的学子数不胜数,真可谓“人杰地灵”。更使人仰慕为人师表者也大有人在。在发展经济的今天,彭家庄人也是走在时代的前头,殷实小康之家比比皆是,60%的人家住上了二层小楼。
     彭家庄人有坚韧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地势比较高,村民出入村都要下堰爬坡下田干活更使要过九够十八坡,“下堰闯短腿,上坡蹒断筋”这句口头禅就是对所处环境的描写。但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祖祖辈辈没有喊苦叫累的。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他们发扬了能干能吃苦的精神,全村男女老少,连续奋战了几个冬天,用镐挖、肩挑、车推的办法,硬是修起了四清、西南河、大沟、石澎湾四座水库,得到了公社的表扬。公社领导向全社发出了“远学大寨,近学彭家庄”的号召。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在村两委带领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村里的自然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果业、农业、石料开采加工业、建筑、建材业、塑料制品业等多个行业,使全村居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199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100万元,人均收入3800元。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村两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兵役费、养老费、教育费都按上级的规定上缴。1987年投资15万元,将石澎湾改造成吃水源,村民吃上了卫生的自来水;村民安装电话300多部,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入园率达到99%。
     彭家庄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决心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充分发挥本村的环境、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