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早在明永乐年间的移民大潮中,臧氏先祖臧厚才携全家,从云南大槐树里头千里迢迢来到莱州府即墨县仁化乡郑家疃境内,先在臧家村安家。后来又分来一支到这里,因村建在河崖上,遂以地理形态名村:沟崖。
     沟崖村位于北宅街道办事处西南5.2公里,张村河上游北岸,五里岗以东,南与沙子口街道的北龙口村、中韩街道的牟家村相依,西与李沧区的下河、毕家上流相邻,是北宅街道的南大门。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松龄路和南王路均傍村而过。全村720户,2234人。是典型的聚族而居的臧姓村落。
     沟崖村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这里靠山邻水,既有山林果品,又饶禾稼菽粟,人们便用剩余食粮开烧锅和粉坊,搞商业;又鼓励子弟学手艺、当木、瓦、石工,因此生活相对比较稳定。村中祖辈重视学问,尊重读书人,早先的私塾和后来的学校都办得不错,文化气氛浓厚,文化程度较高。抗日战争期间,该村的子弟中有很多人参加抗日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决斗,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品格和精神。不过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未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沟崖村的海外关系特别多,是远近闻名的台胞村,仅现在台湾尚存的就有60多人,国民党中将臧锡兰就是该村子弟。改革开放以来,台胞们先后返乡探亲。他们为家乡的建设和文教事业慷慨解囊,仅给幼儿园投资就达21万多元,显示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十分感人。
     沟崖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独具特色源远流长。早在清光绪26年(1900年),该村的臧兆勤、臧显文发起组织了一支高跷队,每年从正月初一起就踩着高跷拜年。开始时高跷腿子一般不超过25厘米。光绪33年(1907年),该村几个在河南许昌做木工的人,介绍了许昌高跷的一些情况,并亲手制作了几副样板,高跷内容有所开阔,跷腿子的高度也达60—80厘米,扮演的角色也多样化、复杂化。后来演技越来越高,演出了“猪八戒背媳妇”和舞龙、舞狮等节目。更为值得称道的是该村的臧正清、臧兆修为主的溜腔班子和臧正斌为主的吕剧班子,他们演出的《刘四姐下山》、《彩楼记》等节目,深受四村八疃的欢迎。
     村中的果林业较前更加兴旺发达,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质量数量均居北宅街道之首。现今又在村子东边的山上建一农业旅游观光园,又开辟种植了以茶为主的生态农业园。他们从旅游观光的高标准来设计整修这个观光园,园内幽深曲折,高低有致,樱桃闹春,桃李争艳,茶丛郁郁,绿竹潇潇,使入园的人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创办了“得富实业有限公司”,发挥本村木、瓦工的传统手艺,在建筑装潢行业上大展手脚,使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大力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宏盛体板有限公司、预制厂、木器加工厂、砖厂、粉坊的企业。另外他们积极地外引内联,在村东建有崂山汽车检测站的基础上,建起了汽车大修、青岛皮鞋、海联绣品、龙峰炉具、煤气用具等企业。他们积极引进外资,现已有台湾商运公司、青岛巨星电子有限公司、日鼎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三家外资公司在这里落户。
     村两委为解决村民住房,建了4800余平方的居民楼;提高老年人保险金额;每年补助大中专学生500元,对义务兵每年每人加补1400元。村委年年都组织庆祝“母亲节”、“三八节”、“儿童节”、“仲秋节”、“老人节”等节日,发放纪念品。每年多次召开复员军人座谈会、企业经理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村政工作,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