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15节:第三集 何为太极(2)


  孔子真正读懂了《易经》,所以他在为《易经》所作的传——《十翼》(也称《易传》)中,用了一个十分准确的词来解释伏羲八卦,这就是太极。那么孔子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太极的概念对于我们现代人认知宇宙,又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太极就是宇宙万物万象共同的基因。

  ——《易经》的智慧 孔子在《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生”字用得非常巧妙,因为《易经》就是生生不息的一部经典,而且它果然“生”出很多经典来。西方人不太用“生”,而是用“分”。但是宇宙总该有一个共同的点吧?如果没有共同点的话,那所有东西都分割开来,怎么能够共同存在呢?动物跟植物有共同的地方,人跟动物有共同的地方,人跟石头也有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点,我们用现代的话讲叫做基因,而太极就是宇宙万物万象共同的基因。如果连一点共同的基因都没有,就绝对合不来,一定会分道扬镳,那样宇宙就分裂了。

  但宇宙是个整体,不可能分裂。宇宙有动物、植物、矿物,各式各样的物质说都说不完,它们能够和谐共处,条条有理,就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因素。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找这个东西,开始找到了原子,于是就认为一切都是原子构成的,好像很满意了。但这个结论很快被打破了,因为又发现原子里面还有更小的东西。

  老子多高明,老子只讲三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后就不讲了。“道生一”,道就是太极,太极就是两仪,一跟二是分不开的。西方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们采取一种“分”的态度,所以直到今天,都找不到一个完整的东西。中国人用这个“生”字是很高明的。

  宇宙只有一样东西,叫自然。我们从现在开始,讲到自然的时候,不要加上“界”字。讲“自然界”就错了,因为自然没有界。国家有界,地区有界,讲植物界、动物界也可以,但自然是整全的东西,哪里有界?如果自然再分界,就表示自然之外还有别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除了自然以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中国人很相信天,因为天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主宰。这一点我们要感谢伏羲,因为这都是伏羲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要花一点时间,来探讨太极是怎么来的。

  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

  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易经》的智慧伏羲氏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观察自然万象,发现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到了傍晚一定从西方落下,而且天天如此,并不是高兴就出来,不高兴就不出来,或者突然哪一天从南边出来。他又观察到月亮有阴晴圆缺,海水有潮起潮落,树木有枯荣往复,于是想到宇宙万象是有一定规律的,一切都不是乱来的。

TOP

第16节:第三集 何为太极(3)


  老子讲:“道法自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判断是非时要知道,凡是合乎自然的一定是对的,就算在眼下看起来不对,但终究是对的。我们对吉凶的观念也要取法自然,不是说对自己好就是吉,对自己不好就是凶,没有那回事。《易经》里面所讲的吉凶,完全是以是否顺乎自然为标准,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可是吉凶是会变的。刚刚开始的时候认为非常好,所以就很愿意去做,做了才知道坏了。因为祸福无门,好与坏随时在变。看着很实的事情,一脚踩下去就落空了,这就叫变。所谓变,就是很难预料,如果一切都在掌控当中,何来什么变呢?但是变的当中有不变的东西,所以变就是不变,不变就是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又焉知非祸?祸福都是事后才知道的,事前很难知道。我们每次都说“早知道”,早知道就是想不到。一个人总说“早知道”,这一辈子就都在“早知道”的后悔中度过了。伏羲氏很难得的地方,就是他看到宇宙万象都在变,但他悟到这个变当中一定有一个不变的东西,那就叫做规律。所以做人一定要规规矩矩,不能投机取巧。只有以不变的规律应对万变的福祸,才不至于每次都说“早知道”。

  在这种认识之下,伏羲氏继续往下追究:如果太阳一天一个、一天一个,每天从东边升起,到底得有多少个太阳?是有那么多的太阳准备在那里吗?会有那么大的场所存放太阳吗?伏羲感到很奇怪,而且他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一样的,于是就悟到:太阳只有一个,并没有两个。但是太阳每天从西边下去,怎么又会跑到东边呢?伏羲就想到,原来一切都是圆的。所以圆道周流、循环往复这些观念中国人老早就有了。

  历史会重演,人会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除非你刹车,除非你改变,否则就会这样团团转、团团转,转一辈子。现在科学证明,所有的轨道都不是直线的,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连光线走的也不是直线,而是曲进的。

  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只会走直路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自然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我们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由西发源,然后向东流,但没有一条是笔直入海的,因为那样我们就没有资源可用了。河流弯弯曲曲,有时流得很慢,有时流得很快,这样我们才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山脉也不是笔直的,不然谁也爬不上去,它弯弯曲曲,这样人随着山势转来转去,慢慢就上去了。

  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易经》的智慧天底下是没有直线的。如果有机会到海边去看,你会发现海平面也不是平的。这些《易经》里早讲过了,泰卦里面讲得很清楚,叫“无平不陂”。天底下所有的平,都是不平所造成的。随便哪一个湖,虽然湖面看上去很平,但是依然有起起伏伏的波浪。水面一旦平了就叫死水了,连鱼都养不活。

TOP

第17节:第三集 何为太极(图)(4)


  天底下没有一样东西是平的。同样一对父母,生下的小孩就是不一样。所以弟弟看哥哥,怎么看都不顺眼,他忿忿不平:你怎么比我高啊?我哪天多吃点饭,一定要比你高。《易经》告诉我们,人本来就不平等,我们后天只是尽量让它公平而已,这才是符合自然的规律。

  伏羲氏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索,终于在宇宙的千变万化之中,找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一种代表自然的力量,但是在那个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伏羲是用什么方法,把他的重大发现记录下来的呢?

  伏羲氏看过这一切一切之后,他就想,应该用什么来表示这种宇宙自然的力量?于是,他细心观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个小孩第一次出去打鱼,回来之后很高兴,全家人要庆祝一下。当时没有文字,所以就拿根棍子做个记号,表示这是他打的鱼,下次再打到就再加一条。伏羲觉得这个方式很好,所以就画了一道“”。这个“”是什么?就是代表宇宙一切一切自然的力量。我们就把它叫做一画开天(见图3-1)。图3-1


7.jpg


  那一怎么会生二呢?一生二,是表示一是二生出来的,还是二是一生出来的呢?其实两句话都对。把“”不断地拉,拉到断了,就是“”;一看不对,再把“”接起来,就是“”。一本来就是二,二本来就是一,分那么清楚干什么呢?

  我在伦敦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准备拿数学博士学位,好不容易快要考试了,只要答辩及格就能拿到博士学位。答辩的时候,我们很关心他,就去旁听。其中一个审查委员问他:“1+1到底等不等于2?”他心想:我好歹是个快要拿到数学博士的人,怎么会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其中必定有诈。于是他就站起,写了整整一黑板的数字,最后证明1+1不等于2。数学是可以证明1+1不等于2的。但是没有想到,那个审查委员站起来说:“1+1就是等于2。”然后我这个朋友就什么都没有了,读了七八年,什么都没有拿到。我当时就跟他讲:“你没有读《易经》,所以你拿不到博士学位,要是我,我准拿到了。”他说:“真的?”我说:“你不要泄气。我给你一个启发,你以后就知道怎么应对这种事情了。任何人问我,1+1是不是等于2,我会回答说1+1在正常的情况之下是等于2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之下是不等于2的,你如果让我证明1+1等于2,我就证明给你看,你如果要我证明1+1不等于2,我也证明给你看。他一定马上说不必了,学位自然就拿到了。”

  天底下的事情没有绝对到不可连贯的,因为我们事前根本不知道对错,往往都是事后才知道的,这当中有太多的波折。

  伏羲氏知道世界绝不是那么单纯的,所以他感觉到,太阳既然会从这边下去,又从那边上来,这其中一定是有两股力量,一股把太阳拉下去,一股把太阳拉上来。后来他发现果然是这样,有一股力量把水拉上来,叫涨潮,就有一个力量把水退下去,叫退潮。水还是那些水,上来,这边多了那边少了,一退,这边少了那边又多了。所以伏羲就知道,光靠一种力量是不够的,于是他又把“”从中间折断,变成两段,就变成了“”。

TOP

第18节:第三集 何为太极(5)


  伏羲最后是从人类的身体取得定案的。因为那时候的人都不穿衣服,伏羲发现男人跟女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生殖器的差异。男人的生殖器就像是一条线,它是阳的,而女人正好是阴的。男阳是“”,女阴是“”,这两个符号就确定了下来,从此没有改变过。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一阴一阳的变动,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

  伏羲氏通过观察大自然,观察人类自身,一画开天,创造出了代表阴阳的符号,又根据阴阳合一,阴阳相对,阴阳互动的变化,创造出了八卦。那么伏羲氏这些伟大的创造,难道仅仅是光凭着脑子想出来的吗?

  一切一切都是想出来的。可是如果跟外国人讲“一切都是想出来的”,他听不懂。跟外国人一定要讲“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非把“人”字加上去不可。跟中国人就不必,只说“想出来的”就好,加个“人”我们反而会觉得很奇怪:这个还用你说吗?世界上只有人会想,你还加“人”干什么呢?未免太小看我了!所以跟中国人讲话很简单,说“倒杯茶来”,茶就倒来了;你跟老外讲“倒杯茶来”,他就问你:谁去倒?倒给谁?倒什么茶?什么时候倒?用什么东西倒?等他问完,你已经渴死了。

  孔子教学是从来不说清楚的,《论语》里都是一句话,没头没尾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面就不讲了。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为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这样讲就太小看孔子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整本《论语》不都是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问你的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按照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答。

  我在孔子老家曲阜听过一个故事,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大家不妨先听听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呀?”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TOP

第19节:第三集 何为太极(6)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希望大家不要说这是真的,也不要说这是假的,因为真假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要关心的,是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考据是真是假,那是专家的事情,不是我们的事。这个故事不管是真还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我有很多的朋友听我讲了这个故事以后,变得很开心,碰到我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对任何人,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说得更直接些,凡是声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呢?

  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明白“夏虫不可以语冰”(《庄子·秋水》)。你跟夏天的虫讲什么冰?那是你糊涂!那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你如果问孔子,孔子一定说本来就这样,你见人不说人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又怎么沟通呢?这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

  阴阳图,也叫太极图,是后人根据伏羲八卦图创造出来的,那么阴阳和太极是不是一回事?阴阳和太极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这里有一句话非常重要:阴阳都是太极变化而成的,阴阳离不开太极,太极也离不开阴阳。我们反反复复在讲这句话,就是因为很多人把它看成不同的东西,说这是阴,那是阳,这很糟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就成阴,阴极就成阳,它是同一个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我们中国人可以用一句话,就把这么复杂的道理说清楚,这是高度困难的事情。一句话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句话叫做“一分为二,二合为一”,一句话叫做“一就是二,二就是一”。

  这个“一就是二,二就是一”要很小心地去理解,因为一就是二,并不是一等于二,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意思。所以,最好的说法是“亦一亦二”,也是一,也是二,这样就比较周全一点。但我们现代人听到这种话都很火大,觉得含含糊糊。那么请问大家,宇宙有哪点是清清楚楚的?有谁能百分之百地告诉你明天一定出太阳?气象台有时候都会预报错。气象台预报明天温度很高,于是你穿很少就出去了,结果回来就感冒了,你怪谁?机器非常精密,人员非常认真,测量非常准确,所以一到紧要关头,气象台都告诉你:明天晴,时多云,偶雨。你听了就会骂,但这能怪谁呢?因为天气本来就是变化无常的。既然承认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为什么还要求“一定”呢?

TOP

第20节:第三集 何为太极(7)


  你同时种三棵树,能保证它们会同样成长吗?就算是同一块土壤,就算是同一个人同样细心培育,结果两棵树长起来,另外一棵却死了,你能怪谁?自然本来就是变化的。但是,变化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定理,那个不变的定理伏羲帮我们找出来了。我们信仰什么?信仰老天。我们动不动就说“老天爷”,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跟天最亲。天是什么?天不是神,天不是上帝,天就是自然。

  一切合自然的,都是正确的,不合自然的,迟早一定是错误的。

  ——《易经》的智慧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离开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样不能离开自然。所以我们现在得到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要分辨哪个对哪个错,就看它合不合自然。一切合自然的都是正确的,不合自然的就算眼前是对的,迟早也是错的。

  从现在开始,一切要把自然当做最高的判断准则。合乎自然的,你就放心去做。不合自然的是不是不做?不是。因为如果把做跟不做分开来看,就不是懂《易经》的人了。《易经》是从来不分开的,说不做就表示要慎重去做,而不是不做,《易经》从来没有不做这回事。

  凡是人工的,你都要考虑合不合乎自然。但是注重自然并不排斥人工,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的人还是用两分法考虑问题,既然一切要纯自然的,人工的就全部不要了,这样岂不是连房子都要拆掉了?社会不断进步,就会增加很多人工的东西。自然并不是维持现状,而是生生不息,日新又新,创造又创造。因此,我们在做人工的事情时,要很慎重,看它合不合自然。如果发现它有不符合自然的地方,要赶快修改,抱持这种很谨慎的态度才合理。

  太极生两仪,千万不要把它分开来看,说这个是太极,那个是两仪。太极里面就有两仪,两仪是暂时分开,它终究是要合在一起的,因为两仪是没有办法分开的。

  太极生两仪以后,变化无穷。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花一点时间来探讨:太极怎么能够生两仪?八卦又从何而来呢?当这些基本功扎实以后,要了解《易经》的奥秘就很简单了。如果一开始就叫你读卦,这个字不懂,那个字念不出来,也不会解释,一念人家就笑你,怎么能学得下去呢?可是当大家把这些基本的道理都搞清楚了,往后就会很顺当了。

TOP

第21节:第四集 何为八卦(图)(1)


  第四集 何为八卦

  孔子在《十翼》,也就是《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就是宇宙的起源,而两仪就是阴阳的变化。伏羲一画开天,这一画就是孔子所说的太极,而这一画所生出来的阴爻和阳爻,就是两仪。那么两仪是怎么生出四象来的?四象又是怎么生出八卦来的呢?

  八卦所代表的,本是地球上的八种自然现象,但是为什么天被称作乾,地被称作坤,水被称作坎,火被称作离,雷被称作震,风被称作巽(xùn),山被称作艮(ɡèn),泽被称作兑(duì)呢?

  太极生两仪,两仪又怎么能够生成八卦呢?这当中也有个过程,不是跳跃的。所有事情,只要是自然的,差不多都是有连续性的,不会突然间断掉。即使表面上看是断掉了,实际上暗中也是连续的。伏羲氏当年发现宇宙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他也认识到世界上绝不是只有一股力量,如果只有这一股力量,那就太过单调了。这当中有两个看起来相反,实际上是相成的力量,叫做阴、阳,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一阴一阳。

  一阴一阳,很容易被误解为一个阳,一个阴,其实不是这样,而是有阴有阳,才叫一阴一阳。我们一再重复,如果阴是阴,阳是阳,完全分道扬镳,这个世界就分裂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对父母生出来的小孩,女儿多半像爸爸,儿子多半像妈妈,这是造物的奇妙之处,也是为了使男不要太男,女不要太女。否则,男人越来越男人,女人越来越女人,那就变成两种人类,一种叫做男人类,一种叫做女人类。现代科学证明,男性的体内存在女性荷尔蒙,女性的体内也有男性荷尔蒙。这不是不男不女,而是男性应该有一些阴柔的气质,女性有时候也要阳刚一点,不然女性老受欺负,那还得了?

  世界上的东西都是有阴有阳,而且是分不开的。拿一天的气温来说,我们早上起床,太阳已经出来了,这时候会觉得热吗?不会。因为上面的太阳虽然是热的,但是热量还没有完全照到地面上,大地还是凉的,所以早上叫做少阳(见图4-1)。等到了中午,上面下面都热了,就叫做老阳(见图4-2)。图4-1少阳图4-2老阳


8.jpg
  中国人比较聪明,懂得采取阴的方法来对付阳,中午吃完午饭后,我们通常会稍作休息。我们最懂得宇宙变化的道理,一天之中,人体变化最快的有两个时段,首先一个就是上午的11点到下午1点,就是正午的时候,我们叫做午时。这个时候人最好少乱动,安安静静地休息比较好。但是午觉也不能一睡就睡两三个小时,搞得晚上睡不着,那样也不对。午休很好,但要适量,不能过分,二十到三十分钟为宜。午休后有了精神,就要起来工作,不但可以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也有益于晚上休息。有些人大中午去锻炼,我觉得很奇怪,可是大家现在都在学,就是因为不懂阴阳的道理。
9.jpg
  到了黄昏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虽然大气还很热,但是上面已经开始凉了,因为夕阳没有什么热量了。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上面慢慢凉起来,下面还是热的,所以黄昏叫做少阴(见图4-3)。到了晚上12点,上面下面都冷了,就叫做老阴(见图4-4)。所以,老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暖,要盖上被子。图4-3少阴 图4-4老阴现在科学证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人体造血机能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一天中人体变化最快的第二个时段。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最好在晚上11点以前睡觉。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最好躺在床上,躲在暖暖的被窝里,这样身体才能健康。如果此时还在工作,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TOP

第22节:第四集 何为八卦(图)(2)


  一天当中,按四象来看,从早晨开始,由少阳转向老阳,正午以后,老阳慢慢转向少阴,黄昏到半夜,少阴再变成老阴(见图4-5)。 图4-5


14.jpg
  一年四季也可以按照四象来看,春天是少阳,夏天是老阳,秋天是少阴,冬天就是老阴。其实不管在什么方面,我们都可以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见图4-6)来看待所有的变化,这是《易经》最了不起的地方。如果大家了解了阴阳变化的道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的身体,该怎么过平常的日子。 图4-6
10.jpg
  《易经》看起来神秘难懂,其实就是对宇宙间自然规律的探索与揭示。人类是自然之子,当然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那么接下来,四象是怎么生出八卦来的呢?太极生两仪,大家都清楚了,两仪生四象,大家也明白了。但是,四象不是好现象,因为它太稳定了。所以伏羲氏认为,世界绝对不是四象就可以决定的,因为四象是动不了的。如果潮水每天只是周而复始地涨落,世界还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登山的时候,在山上可以发现很多贝壳。会有人那么笨,把海里的贝壳挑到山上去吗?不会。我们现在知道,很多高山原来都是在深海里的,随着地壳的剧烈变化,突然间隆了起来,变成了高山,所以山上才会有贝壳出现。低的地方会变高,高的地方会变低,沙漠会变绿洲,绿洲会变沙漠,从来没有农作物的冰岛慢慢也有希望种植农作物,这就是自然的变化。
11.jpg
  图4-6-1

  图4-7八卦是根据四象的阴阳变化生发出来的,这八个卦,也就是八个符号,代表了天地间八种自然现象,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八个符号,又怎样才能记住这八个符号呢?
12.jpg
  要了解《易经》,必须要善于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如果不用想象,只是去看很具体的现象,是很难了解《易经》的。因为《易经》是完全由符号构成的一个很大很大的系统,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把它看成具体的东西。

  八卦是一套非常美丽、非常整齐的符号系统,我们要了解八卦,必须积极运用我们的想象力。伏羲氏生活的时代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没有飞机,甚至连风筝都没有,他怎么跟百姓讲这八个基本卦呢?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伏羲氏先把“”画出来,告诉大家这个代表天。相信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代表天?伏羲氏告诉大家,回去看看自己的小孩是怎么画天的,自然就明白了。

13.jpg

  相信一直到现在,我们任何人,不管有没有学过画画,如果要你把天画出来,大概都会画三条弧线(见图4-8)。因为天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天是覆盖的,从地的这一头覆盖到那一头,所以我们一定会画一条很长的弧线; 图4-8第二个,天是多层的,它不是薄薄的一层,而是一层又一层的,所以我们不会画一条,一定会连续画三条;第三个,天是不中断的,我们不会说,那是你家的天,这是我家的天。所以,天是全面覆盖的,天是多层次的,天是不中断的。三条弧线后来慢慢变成比较规律一点的三条横线“”,就代表天。我们可以想象,在最初伏羲氏刚开始画天的时候,就是这样来画的。

TOP

第23节:第四集 何为八卦(图)(3)


  天会有三种可能的变化:一种是天上面起变化,一种是天空中起变化,一种是天底下起变化。伏羲氏把这三条线分别代表上、中、下(见图4-9),他首先把最下面的换成阴的,表示天下面动。他问大家,天下面动代表什么?那时候没有高楼大厦,天下面能动的就是树木。树木摇动会给人什么感觉?我们会说树木摇了吗?大概不会。看见树木摇动,我们通常会说风来了,所以天下面动就是风(见图4-10)。


1.jpg
  天底下动,本来是树在摇动,但是树在摇动是具体的象,而且跟我们没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把它抽离出来,换成代表着跟人类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就是风。科学只会说树在摇动,很少会告诉你风来了,可是人比较重视的是感觉,风来了,我好加衣服,树动关我什么事?科学跟《易经》的差别就在这里。 图4-9 图4-10  天当中动,是什么?是鸟吗?不是。你告诉别人,一只鸟飞过来了,别人不会有什么感觉,最多看一眼而已,不会认为是天空中动。那什么东西在天空中动会引起大家的注意?是火(见图4-11)。以前森林也会有野火,火一烧起来,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大家远远看去,就像是天空中着火了一样,而且能感觉到火势在漫延,于是会很小心,很注意,会躲得远远的。所以天空中动就是火。 图4-11 图4-12天上面动就比较难想象了。伏羲那个时候没有飞机,也没有卫星,他怎么知道什么东西在天上面动?人类实在太聪明了,我们到池塘旁边去看就会发现,天的倒影在水波的底下,水的波浪正好在天的上面。这种情况在狭窄流动的河水上是不容易看到的,要开阔而平静的湖泽才能清楚地看到天的倒影,所以天上面动不能笼统地称为水,而大面积聚集的水域我们称之为泽,于是天上面动就叫做泽(见图4-12)。
2.jpg
  大自然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天和地,所以伏羲氏首先创造了天的符号,并由天衍生出了风、火、泽这三个符号,也就是大自然的三种现象。那么,地的符号是怎么产生的?由此衍生出哪三个符号?又都代表了哪些自然现象呢?

  伏羲氏问大家:天画完了,地该怎么画?这个时候就有一个聪明人说,地跟天基本上是一样的,也是很广大的,也是一层一层的,不是只有薄薄的一层,所以也是要三画。但地和天有所区别,天是连续的,是没有界线的,但地却是断裂的,是有界线的。现在国家跟国家之间有国界线,村庄与村庄之间有村界线,甚至每一家与每一家之间都有分界线,而且分得很清楚。所以三条连在一起的横线叫天,三条断开的横线就叫地(见图4-13)。这一点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 图4-13
3.jpg

TOP

第24节:第四集 何为八卦(图)(4)


  地有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很宽厚,就算人们把有毒有害的东西都埋进去,它也从来不说话,从来不抗议。所以我们说地是厚德载物,怎么样都可以,只要不过分就好。和天的三种变化一样,地也有三种可能的变化:地底下动、地当中动、地上面动。


4.jpg
  地底下动是什么呢?有人想到是地里的虫子,但是虫子对人有什么影响?于是又有人说是打雷。可是有人反对,说雷是在天上打的。伏羲就问大家,如果雷只是在天上打,我们人会怕吗? 图4-14不会,可能反而会很高兴,好像放鞭炮一样。但雷会直接打到地上来,让人觉得地底下在动,人就害怕了(见图4-14)。大家一致认同,雷一打起来是天摇地动,不但打到地上,还打到很深的地下去,整个地仿佛都要裂开了,就好像有一股力量要从地里面冲出来。所以打雷的时候,大家通常都是感觉到地底下在动。天摇大家不怕,地动就比较可怕了,最后大家都同意,地底下动就叫雷(见图4-15)。
5.jpg
  地当中动,大家就很容易想象了。大地当中有一条条的水脉,一直绵延不绝,川流不息,那就是河,也就是水,所以我们把地当中动叫做水(见图4-16)。我们前面也说过,“水”字就是根据水流的形象造出来的象形字。后来从伏羲的八卦中演化出很多字来,但是伏羲氏画八卦的用意不是造字,而是要告诉我们整个宇宙的状况,让我们知道怎样去适应,怎样去改善。 图4-15 图4-16水是一个阳跑到两个阴的当中去,其实大家可以想象,这个卦就是男女交合的象,两个阴就是女性的生殖器,当中的这个阳就是男性的生殖器,这是很形象的。有人说外国人对性很有研究,我觉得这是很奇怪的,我们中国人很巧妙地把生物性的东西,变成文化性的,我们是最了不起的。我们就以接吻为例,中国人知道,那是动物性的,我们想那样做,也要找个偏僻一点的地方,因为我们已经不是纯动物了,我们是有文化的。

  中国人把男女的性行为,当做一种文化的行为,而不是动物的行为。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我们是伪君子,刻意要这样做吗?不是。我们往往认为动物好像是想交配就交配,其实错了,动物一年当中,老天只准它交配一次、两次或者三次,次数是有限的。动物是完全听天由命的,交配期到了不交配也不行,交配期过了,想交配也不可以。人不是,老天给了人很大的自由,但是如果人想交配就交配,那不天下大乱了?所以,既然老天给我们自由,让我们创造,让我们自主,我们就要自律,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不能性泛滥。

  孟子有一天回到家里,看到妻子衣服没有穿好,就很生气地训斥妻子。孟子的母亲为儿媳妇求情,说在家里没有关系。孟子却执意说不行,因为他认为这是非常要紧的问题。孟子的这种观念对我们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夫妇只有在卧室里面才是夫妇,一出了卧室,就不是夫妇了,要么是人家的儿子、媳妇,要么是人家的爸爸、妈妈。父母不可以在未成年的子女面前拥抱、接吻,做一些性行为,这才叫中华文化。

TOP

第25节:第四集 何为八卦(图)(5)


  伏羲又问大家,“” 是什么?马上就有人回答是地上面动。可是地上面动的东西太多了,什么动大家才会注意?就是山(见图4-17)。因为那时候山是地面上隆起来最高的地方。 图4-17但是山也会动吗?山当然也会动,山动就叫做走山。山一直都在不停地动,只是动得很缓慢,幅度比较小,平常我们很难感觉到,所以我们才说“不动如山”。


8.jpg
9.jpg
6.jpg
  图4-17-1

  图4-18

  现在我们知道,八个卦象代表的就是地球上的八种自然现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但是为什么在八卦中它们又被称作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呢?

  八卦的名称,最早完全是从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八种自然现象中提取出来的,可是如果总用这种很具体的东西来象征,那八卦的作用就不大了。我们的古圣先贤非常高明,把这八种自然现象的特性,用现代的话说叫做萃取出来,将八卦由原来的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变成乾、坤、坎、离、震、巽、艮、兑(见图4-19)。这八种特性正好配上八种自然现象,所有跟人类有关的事物都离不开这八种特性。 图4-19
7.jpg
  天为什么会变成乾呢?因为天最大的特性就是健(天行健),它可以不停往前、往外去发扬。换句话说,天是最有创造力的。我们常说天生万物,万物都是天生的,还不够有创造力吗?天能有这种创造力,是因为它很刚健,永远不停息。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有刚健的成分,所以我们就把天说成乾,这样就可以用在方方面面,也扩大了天的能量。地非常顺,它最没有意见,最懂得配合,所以把它叫做坤。坤的意思就是很柔顺。

  在八卦中,天为乾,地为坤,所以在中国的文字中,常用乾坤两个字,来代表整个天下。但是为什么在八卦中,水被称作坎,火被称作离,雷被称作震,风被称作巽,山被称作艮,泽被称作兑呢?

  天离我们很远,让人觉得高远而崇敬,地在我们脚下,让我们有种踏踏实实的感觉,可是一碰到水,大家就知道那是很危险的。水可以解释为没有泥土的陆地,所以我们把水称为坎。“坎”这个字分开来看,一个是“欠”,一个是“土”,就是缺少土的意思。人是不能离开土的,一旦“欠土”,人就很危险,所以我们会说坎坷、坎险,取的就是水的特性。

  人生其实像水一样,中国人的民族性完全是跟黄河学习的。水流得很平静、很顺畅的时候,是没有声音的,可是一旦碰到阻碍,就会咆哮了。水是很可爱的,没有水我们活不了,但是水对人来说是充满坎坷的,它随时会带来很多灾难。把水搞通了,很多学问都通了。

TOP

第26节:第四集 何为八卦(6)


  火叫做离,这个就更有意思了。火就是太阳,太阳每天从东方一升起来,就开始要离开东方了。太阳每天的工作,就是离开东方跑到西方去,所以火的特性就是离。火一定要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面才可以燃烧,一离开附着的东西,火就没有了。我们要生火,就一定要有柴才行,柴烧光了,火也就随之熄灭了。我们现在扑救森林火灾,会挖一条隔离沟,把火区隔离起来,使火势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火在里面,只要不烧出来就好了,用的就是这个离卦。

  山叫艮,这个卦非常重要,艮就是叫你适可而止。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我们爬山的时候,爬累了就要休息一下,不能一味硬撑,否则还没到山顶就累死了。爬山要慢,这样才能欣赏美景,爬山快,那就变成挑夫了。所以,有的事情要快才好,有的事情却是要慢一点才好。

  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

  ——《易经》的智慧开汽车的人,不会去看什么风景,沿途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为整天只知道开车,却忘记了车只是工具而已。骑自行车的人就能看到四周的风景,走路的人除了驻足观赏以外,还可以照张相、画幅画,更加自由自在。我们现在总是强调快快快,我觉得很奇怪。该快要快,该慢要慢,这才是《易经》的道理。该准时要准时,不该准时又为什么要准时呢?我明明知道那个人准备要骂我,要打我,我还准时去挨打挨骂,那我不是傻瓜吗?孔子说过,我们只对讲信用的人有信用,不可以对小人讲信用。可是一般人都认为对任何人都要讲信用,那是很奇怪的,对小人讲信用有什么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水为坎,山为艮,火为离的道理,雷被称为震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打雷时,整个大地都在震动。但是,风为什么被称作巽,泽为什么被称作兑呢?

  最有趣的就是把风叫做巽,把泽叫做兑。风是无孔不入的,太阳还有照不到的地方,可风哪里都吹得进去,而且风吹起来很齐,没有任何偏心。我们看到,风吹过的地方,所有草都是向一面倒的。凡是很齐,而且哪里都进得去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巽。

  泽为什么是兑呢?当我们到清澈的池塘旁边去,通常都会感觉到心情很愉快,因为池塘旁边多半有些树木,景色很美,令人赏心悦目。兑加上个“心”,就是悦。什么事情最令人喜悦?就是别人给你一张支票,居然兑现了,这时候当然会很开心。

  《易经》虽然很古老,但是它跟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用它。《易经》的道理可以讲得很浅显,但是也可以讲得非常深奥,完全看你自己如何去对待。因为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什么都可以用它的道理来讲,但是怎么讲,也都只是讲到它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

TOP

第27节:第四集 何为八卦(7)


  我必须要说明,这一切并不完全是伏羲一个人所创造的,中国人所有的东西都是集体创造的。而且我们也不相信,是到周文王才把八卦重卦为六十四卦的。文王当年是七进位,还不是十进位,所以文献记载他被纣王关了一百天,实际是关了四十九天。以前数字的意义跟我们现在的不完全一样,《易经》里面讲三不一定就是三,它代表多数,讲十不一定是十,很多很多就叫十。

  我们今天认为任何数字都要精确,这种观念有待商榷。应该精确的时候要一丝不苟,一分不差,不需要精确的时候,非要那么精确,其实是浪费成本,浪费时间,最后也没什么用处。中国现在有多少人?标准答案是谁也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现实。说话间多少人生出来,多少人死掉,怎么来得及统计呢?有人问你身上有几块钱,说“不知道”的,是很有福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口袋里有一百二十七块钱,一张一百的,两张十块的,还有七块钱是零的,那这个人真是劳碌命,真的是福气很薄。记这些干什么呢?记得再清楚,也不会多出一块钱来!但是当会计、当出纳的人,账目一分一厘都要清楚,不能说自己不知道。当到总经理,还要知道现在有多少库存,那最后一定被活活累死了,底下人也没有办法做事情了。高层只要掌握个概略数就好了,基层的要知道得越准确越好。我们慢慢体会,各司其职,也是八卦所反映出来的道理。

  我们知道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还要特别注意这个“生”字,它不是分。如果说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那就完了。《易经》讲的是“生”!爸爸妈妈生了儿女,爸爸妈妈都还在。我手里有一百块钱,分你五十块,分他五十块,我就一分都没有了。生和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生才可以不息,但是一分,就会有人受伤。我们中国人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到好像没有分,没有分又好像有分,这是最合乎自然的。

  大家对八个卦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我们接下来就要来谈一谈:伏羲为什么要画八卦图? 

TOP

第28节:第五集 八卦成图(图)(1)


  第五集 八卦成图

  伏羲创造出八个代表大自然规律的卦象之后,就开始思考:这八个卦象应该如何排列?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传说伏羲坐在一座高台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思索多日,终于画出了先天八卦图。这个伏羲画卦台一直保留至今。

  那么,伏羲是根据什么来分配八卦位置的?八卦图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如此崇拜八卦图呢?曾仕强教授指出,八卦图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那么什么是定位?我们又应该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呢?

  以前中国人不管去哪里,移民也好,做生意也好,通常只带两样东西,一个是祖先的牌位,另外一个就是八卦图。就连人迹罕至的北极,也可以看到有八卦亭。只要有八卦亭,就表示曾经有中国人来过这个地方。八卦跟我们中国人有解不开的关系,可是长期以来,八卦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却始终是一个谜。

  不过,大家如果把中国地形图拿出来看一看,很快就会发现,当年伏羲氏是按照我们的地形来分配八卦位置的。我曾经到过伏羲画卦台,那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地方。站在画卦台中央,面南而立,前面有好多山,连绵不断,形状就像天的卦象一样。后面同样也是山,但它们是断开的,像地的卦象。再看四方八面,地形都很绝,而且有一条河蜿蜒而过,恰好把太极的两仪形象呈现出来。

  离伏羲画卦台不远的地方,就是女娲洞。传说伏羲跟女娲是同一个人(见图5-1),雌雄同体,有阴有阳。图5-1你可以说这是神话,我不反对,但是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是从神话开始的。人类是进化的,这些神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学问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可是神话不能满足人们的疑问,现在再讲神话,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也没有人愿意相信,所以当神话不能满足人类的思想需求之后,就出来一样东西,叫做哲学。哲学是从神话演变出来的。但是哲学也没有办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后来才会出现科学。而哲学家多半会参考神话,因为哲学和神话是一脉相传,不可分割的。哲学所重在问题,不太重答案,所以哲学家对答案不是很有兴趣,他们所重视的是“人从哪里来,死后到哪里去,活着干什么”,就这三个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能活多久?我活着干什么?死了以后会到哪儿去?其实人之所以会对死亡有恐惧,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如果我们知道死后会去哪里,还会恐惧吗?当然不会。


10.jpg
12.jpg
13.jpg
  图5-1-1

  图5-2伏羲画卦台位于河南淮阳宛丘湖中的一个小岛上,传说伏羲就是在这里画出了伏羲先天八卦图。但是,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八卦图,在方位上却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把伏羲八卦图(见图5-3)跟按照现在的方位画出来的八卦图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好像不对,两个图是不一样的。问题就出在一句话上,我们现在看地图,都是说“上北下南”,所以我们画出的八卦图是天在北,地在南。但是我们延续数千年的说法都是“天南地北”,不是天北地南。所以有人就说,中国人连方位都跟西方不一样。可是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怎么会有两种方位呢?那是不可能的。图5-3 
11.jpg

TOP

第29节:第五集 八卦成图(图)(2)


  实际上,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在绘图上的方位都是相对的、变动的。但是东南西北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一定的,有一个固定的格局,不能改变:如果北在上面,东就在它的右侧;如果南跑到上面,东也要相应地换个位置,转移到南的左边。


1.jpg
  我们现在绘图的方位是面向北方的,以北为天,以南为地,所以画出来的地图是上边表示北方,下边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则表示东方(见图5-4)。而中国自古就有“向明而治”的说法,南方为光明之位,所以绘图方向就是以面南而视为基础的(见图 5-5),也就是南为天,北为地。由此可以看出,古今两种绘图的差异就在于天地即乾坤的定位不同。图5-4图5-5

  所以,如果把我们按照上北下南的地理方位画出来的八卦图的乾坤对调(见图5-6),就符合天南地北的乾坤定位了。图5-6
2.jpg
 再按照上南下北的方位指向,将各方位及各对应的卦整体对调,南和北、东和西、西南和东北、西北和东南全部对调,伏羲的八卦图也就赫然于眼前了。伏羲先天八卦图与我们现在的地理方位图的关系也就很清晰了(见图5-7)。图5-7
3.jpg
  伏羲八卦以南为天,以北为地,所以我们说天南地北,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孙悟空筋头云一翻上了天庭,就到了南天门,而不会到北天门。

  为什么我们的方位是天南地北呢?我们看北京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因为中华民族是从北方发展起来的,皇帝背北而坐,眼睛一看就是南,所有子民他都尽收眼底,其他什么事情他都可以不用多管。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什么叫“面南而坐,无为而治”了。中华文化的一切,只为了两个字,叫做教化,而不是政治。孔子所讲的政治,都是讲教化的,如果不能达到教化的目的,政治也没有什么作用。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定为天南地北,不是出于政治的因素,而是出于教化的方便。

  一切都以自然作为评判的标准。——《易经》的智慧我们坐的时候,大都会坐在北边,面朝南边,朝南有什么好处?就是冬暖夏凉。所以我们还是归结到一点:一切都以自然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句话绝对不要忘记,不管是分善恶,分好坏,还是分对错,都要拿自然作为标准:合乎自然的就是善,不合自然的就是恶;合乎自然就是好,不合自然就是坏;合乎自然就是对,不合乎自然就是错。白天烈日当空的时候,如果要抬着头朝向太阳,一定会很辛苦,所以人白天都是低头,因为后脑比较经得起晒,而且只有低着头才能专心工作。到了晚上,就要平衡一下,抬头去看看月亮。如果一天到晚都低着头,那就驼背了。所以白天低头低久了,晚上就去看看天空,欣赏欣赏月亮,这样阴阳才会平衡。这些事情都是我们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