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25 (780x538).jpg

    一旦地震来袭,青岛市民去哪里躲避“天灾”?青岛避难所又究竟有哪些应急设施?3月16日,记者专访青岛市地震局相关领导,了解到青岛目前共有6处综合避难场所和179个临时避难所,市民可在避难所得到物质、医疗 、供水 、供电、住宿等紧急救助。

5级以上地震要去避难

    建筑抗震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据介绍,按照地震防控要求,青岛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烈度除平度、胶州 、胶南三市为7度外,其他区市建筑是按6度标准建设,各区市医院、学校、生命线工程(供电 、供水 、燃气等)等大型公共建筑抗震级别都要自动提升1度,普遍能够抵抗5级左右的地震。

    “一般是即将或已经发生5级以上的强震才会立即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避难所。”青岛市地震局副局长郭玉贵说,青岛政府还与市里面一些大商场和超市签订了应急物资供应协议,遇突发事件急需物资调配时可先征用后结算,这些商场将作为本市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了各种生活类应急物资的及时更新。

五四广场是市级避难所

    “青岛还有市级避难疏散场所,是有名的两个大广场——五四广场和汇泉广场,一旦有大地震发生,全市临时指挥中心就将设在这两个广场上,负责全市抗震救灾指挥工作。”郭玉贵说,这两个大广场都有充足的空间容纳灾民,而且交通发达,临近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当地震避难所的“先天”条件比较理想。

    青岛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就重新修订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更加细化了各政府部门责任,当地震不幸发生时,将成立由市长亲自“挂帅”的临时指挥中心,下设各部门几乎涵盖了市政府所有的职能部门。

青岛从未发生过海啸

    将避难场所设在靠近海边的五四广场和汇泉广场,假如也发生类似日本的大地震引起海啸情况怎么办?针对这种顾虑,郭玉贵明确指出,从有文字记录以来,青岛就从来没有发生过海啸,而且他认为青岛今后即使发生地震,也不会因此引发海啸,这两个避难所都是安全的。

    “引发海啸首先得是6.5级以上地震,青岛发生这么大地震的概率非常小,黄海是内陆海,海水深度只有44米,远不如大洋,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海啸。青岛海岸线很长也能够抵御大量海水的突然侵袭,而且外围还有不少岛屿和暗礁环绕。”郭玉贵说,相比于黄海,东海倒是有产生海啸的可能性,但是影响到黄海的概率很小。

功能完备避难所有6处

    据了解,目前青岛已建成6处功能完备的应急避难场所:市南区八大峡广场(容纳3.1万人)、四方区海琴广场(容纳2.4万人)、李沧区文化公园(容纳5.5万人)、黄岛区市民文化广场(容纳2万人)、城阳区世纪公园(容纳15万人)和即墨市墨河公园(容纳16万人),只要青岛发生重大地震灾害,这些广场和公园就将摇身一变,成为地震中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能看病的避难场所。这6处功能完备的避难场所能够容纳40多万人。

    据介绍,在2002年青岛建设综合避难场所之前,国内只有北京设有地震紧急避难场所,所以青岛在避难所建设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市内避难所基本够用

    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赵微波告诉记者,青岛临时应急避难所已经达到了179个,全市每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都已经因地制宜设立了临时应急避难场所。“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由于缺少宣传教育以及没有相应的标识标牌,现在很多居民都不知道原来应急场所就在自己身边,这样是不利于紧急情况下避难的,今年地震局将把完善各临时避难场所标识标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提高居民们的抗震减灾意识。”

    郭玉贵还特别提醒市民,除了政府专门建设的避难所以外,其实露天场地就是天然避难所,“加上这些天然避难所,青岛市内避难场地目前已经基本够用,能够承担起地震中‘安全岛’作用。”

未来避难所还将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与民政等部门合作,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整合升级,设立公共应急避灾场所,不仅是抵抗地震,还要预防火灾、爆炸、疫情等灾害。同时还要对公园、学校操场、停车场等场所进行应急设施和标识配套,提高青岛抗灾应急的综合能力。”郭玉贵还特别介绍说,按照十二五规划,青岛每个区市都要有2处类似八大峡广场和李村公园等功能完善的综合避难所,实现综合避难所全覆盖。

    郭玉贵提醒市民,不要轻信和传播社会上各种关于地震的谣言 ,只有省级政府才有权力发布地震预警,平时还要多留意关于地震自救的常识,树立防灾避害观念。

■记者探访

广播设备躲入“蘑菇”应急供水藏身“树桩”

应急设备既神秘又隐蔽,多数市民不知情

    很少有人能把李村公园、老舍公园、八大峡广场和“应急避难所”联系起来。3月16日下午,记者对岛城的数处应急避难所进行了探访,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藏在“树桩”里的应急供水 、掩埋在沙土中的应急厕所都露出了神秘的面目。

市民多数不知避难所

    “着急上厕所?”听到记者询问“应急避难所”的情况,家住枣园小区的刘女士热情地指向公共厕所的方向,这让记者哭笑不得。等到明白了“应急避难所”的概念之后,刘女士和同伴仍旧摸不着头脑,“从来没听说过啊。”

    被难倒的不止刘女士一个。记者在李村公园随机采访了13位市民,除了有两位表示见过避难所的标识外,都表示“没听过”。在老舍公园、八大峡广场,记者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

应急厕所藏在泥沙下

    “这些应急设备常年都用不上,市民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李村公园办公室的肖主任告诉记者,在公园的南门、西门和北门,都设置有应急避难所的标识。

    那么,标识牌上的应急场所在哪里呢?“这就是应急供水,里面有水管。”肖主任指着草地上一个人工做成的树桩告诉记者。这个树桩也就20cm高,表面被涂抹上了灰色的水泥。敲几下,里面果然中空。不过,掩映在草地和树丛中,乍看上去,还以为是公园里的美化设施。而这样的“树桩”,在公园里一共有5个。

    在一间白色平房的后墙上,钉着一小块写有“应急物资设备”的金属牌。不过,记者注意到,房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应急物资设备,而是被用作了公园的办公室。“不可能十年二十年长期储备物资,否则也是资源浪费。”对此,肖主任解释说。

    肖主任透露,公园北门附近的树林里,设置了几个应急厕所。和前几个应急设施不同,这里并没有应急厕所的标识,甚至连一砖一瓦都没有见到。应急厕所在那里呢?“就在你的脚下”。肖主任颇为神秘地说了一句。原来,只要打开水泥板,设在地下的应急厕所就能使用了。只是常年不用,加上表面铺设了一层泥沙,“应急厕所”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让人想都想不到。

广播设备化身“蘑菇”

    据了解,李村公园避难所占地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可容纳5.5万人。除了应急供水 、应急简易厕所、应急医疗救助室等一般的避难所所具备的配套设施外,李村公园还配备了通讯、广播、监控等系统,功能最为完备。

    在公园里漫步,诸如白绿相间的漂亮大蘑菇、褐色的海螺等造型其实都是广播的“化身”。“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遍布全园的广播网络能迅速广泛地传达信息。”肖主任说,另外,在公园里还有很多视频监控,在广场入口就有“您已进入视频监控区域”的醒目提醒。这些电子设备,都能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疏通秩序。

    本版文/图  记者 单俊楠  朱艳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阅读过本帖的圈友还浏览过以下相关帖子:


还真不知道这么些个东西呢  都隐身了啊
都要幸福

TOP

还是担心海啸

TOP

回复 3# 青岛先锋


    我才担心呢 我离海边只有10来米
都要幸福

TOP

这个很必要。

TOP

回复 4# 小孔雀


    你住的真近。

TOP

回复 6# 青岛socool


    住的近 工作的地方更近  我是逃不了了
都要幸福

TOP

从本文可以发现,青岛的抗震设计都是五六级,在动不动就是七级地震的今天……

TOP

回复 7# 小孔雀


    呸呸呸 说点好的。

TOP

回复 8# 管窥天下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TOP

回复 10# 青岛socool


    你想干啥?

TOP

回复 11# 管窥天下


    指望美国鬼子再投颗原子弹。至今未如愿。这次核泄漏 也算吧。

TOP

回复 9# 青岛socool


    好吧 海啸不回来的
都要幸福

TOP

回复 12# 青岛socool


    今早新闻联播,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孙干事说了一句话,“在处理核危机方面,应该没有一个国家比日本更有经验”,听后我偷偷笑了

TOP

回复 13# 小孔雀


    恩恩 绝对的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