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二节 宣传教育

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教育


  1950年1月,在全市街、区和农村妇女群众中开展扫盲运动。1953年,全市有民校336处,速成识字班483个,39 050人参加学习。1956年全市成立扫盲协会,同年,市民主妇联和市教育局、市工会、团市委联合召开青岛市扫除文盲、业余教育活动积极分子大会,1 100余人出席大会,市委书记处书记周化南作“关于掀起扫盲、业余教育新高潮”的报告。市教育局副局长方志坚作扫盲、业余教育工作报告。胶县、青岛建筑公司,胶县普集公社和即墨阴岛公社分别在大会上介绍经验。市委书记处书记王卓青作大会总结。大会向全市发出倡议,将全市妇女的扫盲、业余教育推向新高潮。全市妇女在扫盲中提出“一人学习,全家保障。文盲入学,全院支持。扫盲工作,全面保证”的口号。   1985年,全市16岁以上的成年妇女220万,其中中共党员54 299人,共青团员16 974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 237人,中专和高中的95 471人,初中的761 337人。已获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22 493人。各级妇联制定分层次提高妇女素质的规划。1986年底,市妇联制定《关于七五期间充分发挥青岛市妇女在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规划》,使提高妇女素质从宣传舆论到实际工作都得到有效保证。
  在改革开放中,市妇联组织城乡妇女以家庭生活为依据,开展算帐对比,发动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对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变化。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妇女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农村妇女怎样才能大有作为”、“妇女怎样才能做到四自”等专题讨论。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宣传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妇女事迹,掀起人人争做“四自”新型妇女的高潮。    1986年“三八”节,市妇联表彰命名了十大窗口行业11个集体为“三八红旗集体”。在旅游高峰季节,市妇联为青沪女子包乘组和公交公司6路车队牵线搭桥,使这两个“三八”文明集体结成“文明服务姊妹线”,开展对口竞赛。市委、市Gov表彰的十大窗口行业百名服务状元中有74名妇女状元。
  在农村大张旗鼓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全市妇女以实际行动抵制婚丧嫁娶中的陈规陋习,提倡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形成风气。1985~1986年培训妇女干部、夜校教师7 500余人,完成省妇联下达的指标的40%。在市区积极发动女职工参加初、高中文化补习和各种专业学习。全市需要进行文化补课的女职工有76%取得合格证书,有?594 071?名女职工参加各种专业学习。在农村创办“妇女夜校”4 937处,举办教育、缝纫、养殖、种植等各类学习班?7 330?期,有59万余名妇女参加学习,有1.8余人脱盲,脱盲率60%。66万人掌握了两门实用生产技术。有725名女青年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其中有310名获得中专和大专文凭。市妇联与教育局还于1986年9月联合举办青岛第一所“女子职业中专”,世界知名微循环专家修瑞娟任名誉校长。开设护士、文秘、营养保健三个适合妇女特点的专业。市郊也办了职业学校,招收女学生1 700名,为妇女学技术提供了条件。市妇联配合市教育局、劳动局、劳动服务公司和民主党派创办适合妇女特点的幼师、财会、烹调、缝纫专业班25个,参加学习的达3 894人。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二节 宣传教育

创建妇女之家


  1984年秋开始,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开展创建“妇女之家”的活动。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对广大妇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学习科学文化的课堂,致富信息交流的窗口和活跃文化娱乐生活的场所,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农家妇女,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1986年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王德意视察时,对市妇联组建“妇女之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年全国和省妇联召开会议,先后转发了这一经验,并播放青岛市“妇女之家”建设的专题片《春意满园》。1986年全市已建“妇女之家”5 648处,建家率达93%。市妇联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妇女思想文化素质,制订不同的建家标准,并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达一类标准的285处,占5%;二类的3 502处,占62%;三类的1 861处,占33%。“妇女之家”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广大妇女学习,提高素质。市妇联采取长期与短期培训、普及与提高、面授与函授结合的方法组织学习。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加强“四自”教育,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80年代新型妇女。在科学文化方面主要组织扫盲和文化学习,有针对性的对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在致富方面为妇女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寻找致富门路。在科学文化生活方面,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成立文艺宣传队,开展对电影、电视和文学的评论,提高文艺欣赏能力。成立体育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莱西市牛溪埠乡向阳岭村的女子健美活动,先后被全国几个新闻单位报道,得到国内健美操大师芷玉芳的重视,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郎先生也特意来信表示赞赏。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三节 参加生产

参加社会劳动


  青岛是山东女工最多的城市,计有女工21 075名,分布在15个产业中,特别在纺织行业中女工占绝大多数。因此,青岛市刚解放,市民主妇联筹委会就派出干部,协助工会深入到纺织工厂对女工进行教育发动工作,使女工在生产中起骨干作用。同时协同有关部门安排一千余名妇女就业,发动组织3 200名女工用55天时间突击完成制作9万套军服,涌现 出464名骨干分子,给开展街道工作打下有力的基础。支前任务减少后,又采取多样的分散的方式,组织家庭妇女生产劳动,发展手工业生产,举办技术培训班,使2 463名妇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通过生产劳动,不仅解决了街道妇女的生活困难,而且提高了妇女的政治觉悟和社会地位。1950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市民主妇联向全市妇女发出积极参加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号召,1952年全市有16 454名妇女参加竞赛,占妇女总数的57.6%,评出女劳模1 222名,占劳模总数的23%。1951年为了总结推广郝建秀工作法,市民主妇联配合市总工会,抽出3名干部靠上去,帮助总结经验。1956年,在工厂、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工作的女职工有48 266人,占职工总数的21%,其中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的就有?2 013?人,出席1957年全市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女代表就有110人(占会议代表总数的16.7%)。在农村,主要对妇女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1956年,崂山郊区参加劳动的妇女,已占妇女劳力90%以上。1956年3月,首次举行青岛市妇女建设初级阶段积极分子代表会,表彰了12个集体,500名积极分子。1959年,杨坡兰、许桂花、王秀芳、张玉桂、李吉美等5人出席了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初级阶段建设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60年,全国妇联授予张增兰等26名同志为“三八”红旗手,江苏路街道托儿所等15个单位为“三八”红旗集体。1960年2月召开了青岛市妇女建设初级阶段积极分子会议,总结广大妇女群众在各条战线上取得的成就。在工业战线上,1959年女职工已发展到86 985人,比1957年增长近一倍。全市有53 769名家庭妇女参加街道工业生产,占街道妇女劳力的85%。全市女职工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达187 788人次,比1958年增加了5倍以上。在农业战线上,全市农村共有妇女整半劳动力437 013人,经常出勤的达80%以上,妇女完成工作日占总工作日的40%左右。财贸战线上的女职工积极参加以增产节约服务为中心的红旗竞赛运动。会议选出国棉六厂郝建秀小组等14个先进集体和国棉五厂织布工许桂花等14名先进个人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三八红旗手”;选出海运局机械队“三八司机组”等19个单位和钢铁三厂电焊工毛淑芳等643名先进个人由省妇联授予的奖章,并向全市74个妇女先进集体颁奖。
  从1960年开始,在党中央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指引下,动员大批女职工、职工家属、街道妇女回到农业第一线。全市妇女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国家所面临的困难。纺织女工说:“棉花不足停下来,我们姐妹暂时分开,临时停工搞农业,有了棉花再回来。”许多不具备回农村条件的女职工也自动回家,她们说:“虽然回家也有困难,但比国家困难还是小得多。”在这期间,市妇联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使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同调整国民经济的要求逐步相适应。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三节 参加生产

参加农村改革


  80年代初期组织县妇联主任到烟台地区参观学习,召开多种经营经验交流会,全市农村参加各种经营的达101万多人,其中妇女72万人,占71%,参加家庭副业的66万人,妇女54万人,占82%。    1986年,遵照中央关于脱贫致富的指示精神,市妇联召开专业户、女厂长、女能人代表座谈会,要求她们在发展经济中发挥带头作用。市妇联要求农村妇联一手抓致富,一手抓脱贫,并在胶南县卫东村建立了扶贫工作点,各级妇联先后建立扶贫联系村203个,扶贫组织4 270个,村妇代会建立扶贫点25 413个,结姊妹村676对,姊妹户15 262对。由点到面形成全市妇联系统扶贫工作网。到1987年,全市有196个贫困村和15 970个贫困户实现脱贫,有22个妇联组织受到党和Gov的表彰。   1987年,市妇联召开全市农村妇女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妇女改革意识和商品观念。当年,全市有近百万妇女参加商品生产,占妇女劳力的61%,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户达?27 727?户,占专业户45.5%以上,创经济价值占全市商品经济总额的47.3%。市妇联表彰勤劳致富、苦干实干、敢富会富的女养貂能手潘进香;靠科学、信息、劳动致富的葡萄女专业户李杰民;身残志坚,靠一把剪刀勇闯自谋职业之路的裁剪姑娘邹惠峰;发挥自身技术特长,吃苦耐劳,用一身汗水换来丰硕果实的山楂育苗女能人程素兰;敢于破除旧观念,刻苦钻研技术、以质取胜、誉满乡邻的女木匠刘敬兰等。1986年,各级妇联先后表彰了8 259名先进典型,被各级党委、Gov命名表彰的达6 009人。
  1989年“三八”期间,全国妇联等12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各族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的联合通知》。市妇联发动全市农村妇女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全市有110万名妇女参加,占农村妇女劳力90%以上。全市成立以分管书记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和市妇联主任为副组长共16个有关单位的领导组成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层层成立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全市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竞赛活动领导网络。由妇联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5年规划。1989年以来,市妇联与教育局联合在妇女中进行扫盲,到1990年已扫除妇女文盲(15~45岁)2.8万余名,非盲率已达到98.5%。全市有扫盲班2 042个,在学妇女15 120人。1990年“三八”节,全市表彰了20个先进协调组织、50名优秀女能手。其中李杰民被授予全国优秀女能手,胶南协调小组被授予省先进协调小组,潘进香等7名妇女为优秀女能手。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三节 参加生产

拓宽工作领域


  自1985年以来,先后在知识界妇女中成立“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在女领导干部中成立“妇女人才促进会”,发展会员1 500余人。1985年开展“做事业和生活的强者”的经验交流汇报活动,全市各行各业400余名会员作汇报发言。组织召开“中青年女领导干部思想工作汇报会”。1988年3月,市妇联邀请著名微循环专家、青岛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会长修瑞娟专程回青岛讲学。1986年下半年,联谊会举办“巾帼智慧杯”创造发明竞赛活动,有41个项目获奖。青岛玻璃厂副厂长、工程师陈佩芬对玻璃窑炉进行改造,获竞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革新”能手称号。自1987年起,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市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争当优秀女企业家”的竞赛活动,在3年评选中,有76人获市优秀女企业家称号,6人获省优秀女企业家称号,1人获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称号。
  青岛电视机厂厂长李德珍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的称号。1989年3月6~13日,市妇联组织14名女企业家代表团进京,参加全国妇联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经营成果博览会。党和国家擎天柱参观博览会时和青岛市女企业家亲切交谈。代表团受到全国妇联和中央有关领导的接见,并邀请到国务院作客,参观中南海、怀仁堂。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三节 参加生产

家务劳动服务


  1959年,市妇联在市内组织经济生活服务站(组)58处,管理人员529人,服务人员2 846人,服务项目一般有20多种,最多达40多种。到1990年,全市妇联系统已建立各类服务网点3 719处,服务人员7 500余人,有82%的居委会基本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吃饭、做衣、孩子入托难等问题,25%的居委会实现了10项以上家务服务不出居,为群众生活提供了方便。服务点分四种形式:一是邻里互助义务服务。全市有义务服务队947个,服务点970个,义务服务员4 700多人。二是以服务为主,少量收费。有服务点6 555个,占全市服务点87%。先后建立78处居办幼儿园、所,开办289处个体托儿户,收托儿童1.05万人,建立170余处儿童活动站,解决了就近入托难问题。三是成立家务劳动服务专业公司。市北区辽宁路办事处家务劳动服务所开业后,咨询登记的人络绎不绝,电话预约接连不断。四是协调社会力量,促进家务劳动服务深入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7个方面的网络(为儿童服务,拥军优属,为老年人、残疾人服务,康复、医疗、红白喜事服务等),这些网络遍布全市,方便了群众生活。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三节 参加生产

受国家表彰的集体和个人


  (一)全国女劳模、先进生产(工作)者: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工业劳动模范1名;1956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先进生产者19名;1959年出席全国工业、交通、基本建设、财贸方面初级阶段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先进生产者5名;1960年出席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初级阶段建设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先进工作者4名;1979年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劳动模范1名(国务院表彰);1979年出席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劳动模范大会的劳动模范1名(国务院表彰);1989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6名。
  (二)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85年3名;1986年3名;1987年2名;1988年3名;1990年4名。
  (三) 全国优秀女企业家:1987年,青岛电视机厂厂长李德珍。
  (四) 全国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和个人:1960年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四方区太平村第一民办食堂、台东区国营青岛实业棉织厂女工委员会、胶南县海崖公社高峪生产队妇女造林队、市建公司第二工程队向秀丽青岛突击队、市北区胶州路办事处茌平路居委会、台东八路群众生活服务站、青岛第六棉纺织厂郝建秀小组、胶县城关人民公社丁家寨生产队“五姊妹”、崂山夏庄公社沙沟生产队集体福利事业、青岛第四棉纺厂托儿所、市交通公司青年服务线张传香售票小组、江苏路街道托儿所、山东省海运局机械队、青岛第二橡胶厂家属委员会;1960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张增兰、李淑萍、刘淑娟、邱廷凤、王琦金、纪华漪、李玉香、苟秀仙、钮洪菊、李吉美、孙先珍、张玉桂、王蹲起、张淑秀、李建仁、韩桂香、郑柏林、许桂花、王淑芳、毕秀兰、宋桂花、曲秀英、牟秀美、林玉秋;1979年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集体标兵,市北区向阳红幼儿园、“三八”红旗集体4个;1979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王淑贞、于振华、李桂珍、江爱珍、朱秋华、曹秀英、杨秀花、李宗华、杨富华、刘淑敏、周桂香、李翠英、盛方珍、 玉花、刘惠贤、单桂兰、王文琴、宫云芳、常彩云、陈秀珍、李翠芝、毕秀兰、于爱花、刘秀美、韩秀美、杨希娥、屠爱珍、蒋志远、苗华珍、曹兰珍、郑柏林、徐桂英、田美云、许秀芹、郑守仪;1983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李致兰、刘梅香、管恩德、周波、徐桂英、王端华、王秀香、周继美、刘惠贤、蒋志远、方瑞华、刘志文、纪淑芳、曾秀兰、徐惠芝、田美云、孙宪芬、李翠芝、陈秀珍、王文芹、宫云芳、屠爱珍、纪爱云、杨希娥、刘美兰、王秀兰、郑柏林、李新华、周君敏、李香亭、贾素亭、苏金兰、官美花、尹秀芳、陆颐真、姜秀爱、陈瑞芝;1983年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青岛第六棉纺织厂郝建秀小组、青岛刺绣厂一车间六班、青岛市民建会、工商联妇女工作委员会、青岛市北区向阳红幼儿园、青岛市南区金口路幼儿园、青岛市沧口区振华路饭店妇代会、胶南县灵山卫公社台子沟大队妇代会、平度县大泽山公社南台村大队妇代会;1985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李守先;1987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李德珍;1989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李德珍、石珍荣、徐淑贞、李素香、姜玉玲、刘爱玲。
  (五) 1989年全国妇联表彰的青岛市从事妇联工作30年以上的老妇女工作者有岳淑卿、靳国芳、李顺翠、卢秀芬、林启英、郑延、石秀卿。另外,1983年5月全国少儿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宋君等9人被授予全国少儿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全国妇联表彰的“五好”家庭41户;1986年全国妇联表彰的优秀妇女工作者,刘秀英、于淑玲;1989年全国妇联授予刘爱玲“敬老好儿女金榜奖”;1989年全国妇联授予刘芳英“老有所为精英奖”;1990年全国妇联授予周君敏“美好家庭户”(全国铜牌);1990年全国妇联授予李杰民为全国优秀女能手称号。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三节 参加生产

受山东省表彰的“三八”红旗手(集体)、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一) 山东省命名的劳动模范:1982年出席省职工劳模代表大会的劳动模范42名;1986年省人民Gov命名的劳动模范18名;1989年省人民Gov命名的劳动模范15名。
  (二) 山东省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和个人:1979年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16个;1979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73名;1983年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16个,1983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68名;1988年授予省女企业家标兵、省“三八”红旗手2名;1988年授予省女企业家、省“三八”红旗手4名;1988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53名;1988年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23个;1989年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12个;1989年表彰的“三八”红旗手64名。另外,1981年托幼工作代表大会先进集体26个、1981年托幼工作代表 大会先进个人32名、1983年表彰的“五好”家庭78户、1986年表彰的优秀妇女工作者31名、1988年授予省女企业家拔尖人才11名、1988年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名、1990年授予优秀女能手7名、1990年表彰的普法工作先进个人1名。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三节 参加生产

青岛市妇女劳动模范


  1979年出席市劳模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劳动模范11名;1981年出席市劳模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劳动模范16名;1985年出席市劳模和模范集体命名大会的劳动模范32名;1988~1990年出席市劳模大会的劳动模范86名。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四节 维权工作

法制教育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7~8月民主妇联与市有关部门配合,在全市开展婚姻法宣传月活动。1953年春又在全市开展一次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法运动,使80%的群众受到教育。
  自1986年开始,在全民性的普及法律常识工作中,市妇联在全市妇女中进行普法教育,举办994期干部学习班,有34 511名妇代会主任以上干部参加学习,其中有34 400人获得普法合格证书,有5人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各级妇联共举办各类学习班8 444期;放映幻灯2 446场,观看人数约13.3万余人次;出黑板报16 500多期;图片展览7 700余张;印发学习材料237 600多份。全市妇联运用法律解决了3 182起婚姻家庭纠纷,调解586起财产继承和经济合同纠纷。1989年4月,青岛市普法领导小组授予市妇联为普法先进集体。青岛妇女代表队在省妇联“幸福杯”法律知识大赛中获一等奖。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四节 维权工作

法律顾问工作


  法律顾问工作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市妇联于1983年建立健全了妇联法律顾问组织,有1 209名专兼职律师和离退休的政法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自1986年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各级妇联法律顾问组织共解答法律咨询12 394件,解答法律疑难问题51个,深入工厂、街道、农村开展咨询活动6 713次,代写诉讼文书40份,出庭代理、辩护25次,查处迫害妇女儿童重大案件17件。汇编了《婚姻家庭道德论坛》。全市12个区、市妇联都建立法律顾问组,219个乡(镇)街妇联全部建立法律咨询站,6 940个村、居妇代会建立法律咨询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将妇联法律咨询站改为司法工作站,由司法助理任站长,妇联主任任副站长,聘用2~3名退休人员负责日常接待工作,由兼职变专职。使司法工作站既是执行调解机关,又是维权专门组织。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四节 维权工作

信访工作


  青岛解放初期,市民主妇联即将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作为了解、反映妇女群众呼声、解决妇女切身利益的窗口。仅1949年6月至1951年两年多时间就接待群众来访1 432人次。1989年根据全国妇联印发的《各级妇联信访工作条例》,抓好基础建设,充实市妇联信访处人员,由原来2人增至5人。市、区级妇联设信访接待室,由2名专职人员和若干名兼职人员组成。镇、街级妇联组织,设立信访小组,由2名专(兼)职人员组成,在全市妇联系统形成独立的信访网络。全市12个市、区,219个乡镇、街妇联均成立信访机构,共有信访人员500名。市妇联信访领导小组每季召开一次专门会议,信访工作例会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召开,通报情况,商讨疑难案件,校对统计报告,研究上报信息。市妇联主任、副主任每月分别接待两次。主任接待的疑难案件,由其包办到底。一般案件登记造册,重大案件单独立卷,对每一案件的接案、转办、催办、结案均有记录可查。1989年11月,市妇联在沧口区举办信访知识培训班。1990年5月,举办全市性的以会代训业务知识讲座。在全市妇联开展“信访案例评优”活动。1990年越级上访率在10%以下。青岛市召开的首届妇女信访问题理论讨论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好评。1989年召开第二届妇女信访问题理论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近70篇。来自全市有关部门和全国17个省、市、地区妇联的擎天柱参加会议,给予较高的评价。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前,对信访案件中可能引起矛盾激化或进京上访的问题和案件进行排查,由专人靠上解决。1989年以来共排查案件8次,排查出案件20件,都及时解决。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四节 维权工作

帮教失足女青年,维护妇女的人身权利


  1951年12月,市Gov取缔妓女院、暗娼,对班主逮捕法办,娼妓集中学习。由公安、民政、妇联、共青团、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办了“妇女生产教育所”,收容314名娼妓,组织她们学习、劳动、治病,经过一年的学习改造,由Gov分别情况,统一安排工作。
  从1985年开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密切配合司法部门,主动挑起帮助失足女青年的担子,对每一个解除劳动教养的女青年,从“教”字入手,在“帮”字上下功夫。提出“解教一个,包教一个,帮好一个”的帮教目标。全市有400余名妇女干部加入联合帮教队伍。引导她们过好“三关”(社会歧视关、家庭冷落关、自我认识关),排除三难(工作难、婚姻难、处理家庭关系难)。自1985~1987年,解教回青的241名女青年,有172人工作得到落实,不少人加入共青团,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新长征突击手,有的还担任了企业干部。司法部、省司法厅、省和市政法委刊发了事迹介绍,全国、省妇联《妇女工作》杂志转发了经验,省电视台、省司法厅联合录制《情暖芳心》的电视专题片。市妇联荣获山东省委、省Gov颁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1989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带领广大妇女投入除“六害”斗争。据1990年5月统计,全市妇女揭发检举“六害”线索2 600多起,其中不少经公安部门查实处理。在斗争过程中,妇联系统开展争创无“六害”妇代会和无“六害”家庭活动,发动妇女成立“禁赌协会”、“禁毒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姐妹帮教会”等自治组织近万个。各级妇联突出地区特点,并把除“六害”斗争同移风易俗,倡导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使广大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四节 维权工作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1984年对住房分配、招工、招生中重男轻女的问题,1986年针对“离婚”、“卖淫妇女”、“打骂、虐待妇女、老人”、“遗弃女婴”、“女职工生育补偿”等问题分别作了专题调查。针对乡镇企业中女职工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差,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卫生保健设施缺乏,危害女职工及其子女健康的问题,市妇联率先为她们呼吁,并协助有关部门着手解决。从1986年开始,市妇联在即墨市乡镇企业中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试点,得到全国妇联的肯定,全国妇联转发了即墨市的经验。

TOP

第四篇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第三章 工作纪略
第五节 其他活动

“五好家庭”活动


  1955年,全市有19 152户分散职工、手工业和工商业者被评为“五好”家庭。
  1958年4月,全市召开妇女“五好”跃进誓师大会。市总工会和市妇联于1961年9月联合召开“五好”家庭代表会议,市委书记张敬焘到会作指示,并向19个“五好”小组”、“五好”妇代会、“五好”家属委员会和845名“五好”家属代表颁发奖状。会议还向全市职工家属发出倡议书。1962年全市7万余名女职工中有4 276名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1983年4月,对开展“五好”活动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1979年市妇联着手恢复“五好”活动,1980年,市委批转市妇联《关于开展“五好”活动试点情况的报告》,要求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列入党委的工作议程,把“五好”活动作为妇联的一项经常性工作。1981年“三八”节,市妇联与市总工会等9个单位联合召开青岛市“五好”积极分子、“五好”先进集体和先进家长代表会议。广州路年已70的妇女李光荣,经常走家串户,为双职工买菜、买粮、送报纸、照顾病人,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1984年全市评出“五好”家庭61 000多户,有249名女职工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57名女职工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劳模。
  1986年,市妇联根据市委、市Gov提出的“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的指示,总结多年来开展“五好”活动的经验,采取适应时代特点的措施,总结推广一批智力开发型的“五好”家庭。与有关部门配合,举办“五好”家庭图片展览、“五好”家庭知识电视抢答赛,有369户家庭参赛。拍摄“五好”家庭专题片,举办全市家庭文艺会演,开展家庭普通话比赛和家庭运动会,促进了家庭教育、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使“五好”家庭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