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0
- 名望
- 4 点
- 铜币
- -10 枚
- 优惠券
- 0 张
|

说起哈根达斯跟DQ冰激凌,我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在国内这可以称得上是冰激凌界的王室成员,贵族的很,无数少男少女以能吃上一个球而颇感自豪。与之在美国本土的窘迫截然不同。
美国DQ冰激凌,在中国就超过200家门店。相比之下,在美国本土的门店数量却少得可怜。一位在DQ的诞生地纽约呆了两年的媒体记者说,从没看到过DQ的门店,也没见过身边有人吃过。曾经去过纽约的谷女士倒是表示曾在第五大道上看到过一家很小的DQ店面,“这个牌子的店面确实很少见,在我常年居住过的宾州大学城里也只有一家,并且生意也不大好。”
哈根达斯的情况差不多。它在美国本土,连专卖店都很少设立,而在中国上海就有17家分店、北京16家,全国则超过百家。可见,换个舞台,“平民”真的摇身变为“贵族”。
“哈根达斯专卖店吗?很罕见,基本就是在各超市冷柜中和其他几十种不同冰激凌品牌挤在一起售卖。价格很便宜,大概两三美元,但不怎么受欢迎,而且脂肪含量很高。”
一位在美国生活十年的华人谷女士如是说,美国人对哈根达斯几乎不感冒,更别说当作一个品牌推崇。而这些年来由于国外紧张植物奶油的使用,使得很多冰激凌品牌大受影响。在健康饮食和爱美饮食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尤其是美女们会选择接受冰点精灵之类的冻酸奶冰激凌,因为他们不含脂肪,而有低热量。“爱她就给她吃哈根达斯”这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广告语只会让美国人费解,而不是像在中国那样受宠。
据《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称,这种品牌地位的落差不只有哈根达斯。DQ冰激凌、Coach包、倩碧化妆品、味千拉面、吉野家快餐等等,目前一些纷纷出事的在中国很知名的“洋品牌”,其实在它们的老家都很“平民”,有些甚至几乎快要失去本土舞台。可是转战中国后,它们不但恢复了活力,甚至变身为“贵族”,可谓“西方不亮东方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