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9.jpg

好久没有一家人一起出去游玩了!
趁着这次的假期,我们一家三口难得凑到一起,去到石老人观光园游玩了一次。
说是游玩,其实主要就是爬山。

早就听说石老人观光园了,且来到崂山区住也有两年了,但来观光园游玩这还是第一次。早晨八点多钟,我们戴上太阳帽,穿上旅游鞋,一身短打,再备上矿泉水,拿上擦汗巾(本人较能出汗),高高兴兴的出门了(只可惜没能带相机,好在有手机可以拍照)。

出去玩,心情就是不一样,这跟去逛街啊什么的是绝对不同的。只可惜女儿今天身体稍有不适,多少影响到她的玩兴。
天气也非常地好,特别适合出游,因而,街上可以不断看到出行的人流及拉着老人和孩子的一辆辆私家车。

到了观光园的门口,更是车满为患,人声熙攘,那不时传来的外地口音处,看到的是一拨拨旅游人群,好不热闹!
入园后走不多远的地方,有一面长长的壁画叫做“石老人的传说”,记录了很多青岛人都熟知的那个感人故事,但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来说,却不失为了解青岛,了解崂山,了解石老人原住民风土人情、历史成因的最好方式。

观光园里的山虽然也不是很高,但是植被却很茂盛,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山体,而那沿山坡修建的绵延而上的石阶,还有那随处可见的小桥、廊亭、水湖,以及各具风情的小屋、水车、树雕等,无不显露出观光园开发者的匠心独运的细腻、用心。

顺石阶而上,不多时就到达“文武阁”,一“文”一“武”两殿呈一东一西坐落。根据判断,“文武阁”应属道观,师父的穿着不似湛山寺里僧人的打扮,倒很像崂山太清宫里道士的着装,说不准还真与崂山道观有什么联系呢。不管是佛是道,有缘七分敬,双手合十,在文武两殿前分别虔诚地俯首三拜,以求得平安。

一过茶神居,就是“天运殿”了。这里比“文武阁”要大,香火看起来也稍旺。我进到殿里,先随了香火钱,然后叩首跪拜,心中的祈愿自不必说。出得殿来,突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既慨叹北方人的厚道、实在,又赞赏南方人的精明、机灵,就连这佛界的事情亦是如此。记得到南方去旅游时,那里的寺庙往往也不见得有多大,但是那些导游啊、讲解员啊却能讲出一大通的传说、典故与说道,什么古代的、现代的,让你不得不去相信.即使半信半疑者也是随着他们的引导请上几柱高香、求个运签、听师父给以释解一番,且事主们均毕恭毕敬,那副虔诚完全出于自愿.到头来旅游者的钱花了,且掏得特情愿,导游们的“任务”完成了,“目的”也达到了,庙里的香火愈烧愈旺,而当地的旅游又多了一个必去之地,可谓皆大欢喜。反观咱北方,就说这观光园里的两处寺庙,几乎看不到什么上香的香客,师父们也是百无聊赖闲得慌,更没有什么妙语连珠的导游大讲特讲什么石老人的传说,崂山道家的高深典故,抑或“文武阁”、“天运殿”的前世今生云云。如此一来,一趟观光园游下来,能记住此阁、此殿的人会有多少?能了解此阁此殿的人又有几个?这个遗憾到底如何去消除?由谁去消除?何时能消除?不得而知。

从“天运殿”往上,山势突然变陡,我们一家三口相互照应着、招呼着,沿着愈来愈陡的石阶往上爬。话开始变少,汗开始流下,只有“呼呼”的喘息声伴着“噔噔”的脚步声。路更陡了,一段用铁架与木板搭建的阶梯出现了,乍一看真好似云梯,尤其是那摇摇摆摆的铁链扶栏,让人格外有一种随时会坠落的不安和担忧。越过这段云梯路,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哇,放眼望去,海是那样的蓝,山是那样的绿,猛吸一口气,顿觉心旷神怡。人们三三两两的边擦着汗边歇息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征服后的自豪感。一群来自南方的年轻人团队,更是丝毫看不出疲累,又喊又叫,又蹦又跳,好不热闹。再看我的老婆跟女儿,表现也不错,全然没有了刚刚爬云梯时的忐忑表情,欣喜和满足感写在脸上。
说话间,我才发现,其实我们所到达的山顶只不过是出于安全考虑的一个人为设置的高度和位置,离真正的顶峰还需要五分多钟的路程,没有石阶,只有那种用绳索和木棍拉起的看起来更没安全感的简易抓绳。看到不断有上去和下来的登顶者,我也决定登上去!让老婆跟女儿在此等候,我一鼓作气开始登顶。爬过一段更难走的山路,越过几座绵延相连的山头,我终于登上了顶峰!虽说山不高,但站在顶峰的感觉是非一般的,看着周边的一切都在脚下,远山近海拥入胸怀,东西南北风尽拂脸颊,这种惬意无以言表。一个字:爽!!!

下山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无意间选择了另外一个下山的位置,而没有从原来的位置走。其实两个位置相距也就六七米的样子,原以为都会归入一条路,可谁承想两条路相去甚远。而这条路特别陡,没有半个石阶,扶栏全是用绳索与木棍拉起的简易抓绳,有的路段甚至连抓绳都没有了,只能试探着一步一步的往前挪,且走了半天几乎就没有看到什么人。看着渐行渐远的当初上山时的方向,到了这份上是无法再返回原路了,再想想老婆跟女儿她们还在等着我一起下山呢,心里不免着急起来,赶紧跟她们电话联系,让她们自己下山,并约好山下会合。经过一段崎岖山路的颠簸,峰回路转,终于看到了上山时经过的茶神居,着急的心情才安抚下来,接下来就是与老婆、女儿会合了。

过后想想,这事儿也挺有意思,本来是从同一个原点出发,就因为相距几米的小差异,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好在最后总算是殊途同归。这就像一个人做事情,在相同的情况下,往往因为选择的方式方法不同,结果会大相径庭。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因把握的方向不准,结果走上了歧路。

一次爬山,一次游玩,既使身体得到了锻炼,又使心情得到了放松。而万没想到的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还使我有了一份意外的收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