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场馆名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网球场


地理位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建筑面积:26514


赛时功能:网球


座位数:17400


简要赛程:8.10-8.17


产生金牌数量:4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北侧为北五环路,东侧是北辰西路,西侧紧邻白庙村路,南侧与建设中的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相邻。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6.68公顷,奥林匹克网球中心总建筑面积26514平方米,按照比赛要求,网球中心包括6块练习场和10块比赛场,共设坐席1.74万个。比赛场中包括1块中心赛场和两块主赛场。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将承担2008年奥运会网球和残奥会轮椅网球的比赛。
  清水芙蓉展本色网球中心的1块中心赛场和两块主赛场都采用正十二边形造型,12个边就是12个看台,再配以清水混凝土的灰白色外墙,宛如12片花瓣往空中伸展,成为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三朵盛开的“莲花”。中心赛场是网球中心里最大的一朵“花”,48根倾角达到42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悬挑斜梁,斜长约 17米,每根自重达到62吨。正是这48根巨大的悬挑斜梁撑起了12瓣花瓣,奥运会网球决赛时,将有10000名观众坐在这莲花之中观看巅峰对决。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已于2007年10月1日竣工,将承担2008年奥运会网球比赛及残奥会轮椅网球比赛。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工程是为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建设的大型比赛场地,建成后将作为奥运会网球预赛和决赛的场地,赛后将成为集运动、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场地。
网球场01.jpg


网球场02.jpg

网球场03.jpg

网球场04.jpg

网球场05.jpg

网球场06.jpg

网球场07.jpg

网球场08.jpg

网球场09.jpg

网球场10.jpg

[ 本帖最后由 扣肉 于 2008-8-14 20:47 编辑 ]


场馆名称: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


地理位置: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8609


赛时功能:射箭


座位数:临时座位5000


简要赛程:8.9-8.15


产生金牌数量:4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三个比赛场馆——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 和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其中曲棍球和射箭场属于临建场馆,赛后,人工草坪等部分将进行其他方面的利用。  射箭场开工日期是2005年12月28日,竣工日期是2007年8月13日。
  在曲棍球场的北边是射箭场,射箭场建筑面积8609平方米,包括三块场地和14栋附属建筑。三块场地从东到西分别为23个靶位的热身/排位赛场地、淘汰赛/决赛场地和淘汰赛场地。看台标准座席5384个,其中淘汰/决赛场地看台座席4510个,淘汰赛场地座席874个,热身赛场不设看台。其看台为管架系统钢结构,易于安装和拆除,拆除后可以重复利用。
  这两个赛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中的临时建筑,赛后将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微拆改建,满足森林公园内的部分体育休闲项目的各项用途。


射箭场01.jpg

射箭场02.jpg

射箭场04.jpg

射箭场05.jpg

射箭场06.jpg

射箭场08.jpg

[ 本帖最后由 扣肉 于 2008-8-14 20:47 编辑 ]

TOP

场馆名称: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


地理位置: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15539


赛时功能:曲棍球


座位数:临时座位17000


简要赛程:8.10-8.23


产生金牌数量: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三个比赛场馆——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和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其中曲棍球和射箭场属于临建场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人工草坪等部分将进行其他方面的利用。  曲棍球场于2005年12月28日动工修建,2007年7月31日建设完毕。
  这座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部的曲棍球场建筑规模15546平方米的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主要由曲棍球A场、曲棍球B场、14栋附属建筑物、看台、各种辅助停车场、道路和设施组成。曲棍球A场位于用地中心西面为决赛比赛场地,观众容量12000座;曲棍球B场位于用地中心东面,为预赛场地,观众容量5000座。周围临建的14栋附房中,6栋为赛时后院功能用房,8栋为赛时前院观众服务用房。
  为体现“绿色奥运”理念,射箭场功能房和附属用房的污水,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生成中水,用于绿化浇灌等循环使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空调系统全部采用无氟环保冷媒,不破坏臭氧层,实现了对北京奥组委的环保承诺;选用节能环保型太阳能作为运动员及官员洗浴用热水器,既节约用电,用后还可以用后回收;同时,在赛场的人行道和广场的地面上,则铺装了透水砖,使雨水可以渗入地下,直接被回收利用。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为举办奥运会男子曲棍球(12支队)女子曲棍球(10支队)比赛;残奥会期间的用途为举办残奥会五人制、七人制足球比赛。作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曲棍球的比赛场馆,这里将产生男女曲棍球2枚金牌。

曲棍球场01.jpg



曲棍球场02.jpg


曲棍球场03.jpg

[ 本帖最后由 扣肉 于 2008-8-14 20:47 编辑 ]

TOP

场馆名称: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


地理位置: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内)


建筑面积:56000


赛时功能:击剑 现代五项


座位数:临时座位5900


简要赛程:8.9-8.17(击剑)8.21-8.22(现代五项)


产生金牌数量:10


  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2.2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3.4万平方米,这个坐落于国家体育馆北侧的庞然大物,就是2008年奥运会击剑项目的比赛场地所在地——国家会议中心。  国家会议中心于2005年4月28日起动工修建,2007年9月11日竣工。
  击剑比赛的正式比赛将在国家会议中心主体项目南侧的四层举行,包括地下空间一层,地上空间五层,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为安保用房、场馆运行用房及机房。地上一层为击剑训练馆,设有14条剑道,可容纳观众约1800人。赛时管理用房位于会议中心的二层,环绕在训练馆的四周。三层北侧为击剑馆的热身场地,拥有热身剑道12条,同时设有运动员的休息及淋浴用房。南侧则是用于电视转播的功能用房。,面积约7000平米,设有剑道5条,可容纳观众近6000人。同时还将承担奥运会现代五项比赛中的击剑和气手枪两个项目。届时4层大厅将被改造成拥有10条比赛剑道和38个气手枪靶位的比赛场地,可容纳观众约4000余人。
  国家会议中心主体部分的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屋檐和拱桥的设计元素。从正面看去,建筑的屋顶部分采用4角微微上翘的的结构,好似中国传统的屋檐,下方则形成一条向上拱起的弧线,形似中国传统的拱桥。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外形的美观,同时也为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屋面收集到的的雨水将被送入专门的中水回收利用中心,经处理后作为浇灌绿的用水,经过回收处理的雨水将能够满足周边绿地浇灌的需求。同时,为了防止雨水敲打金属屋顶形成噪声,干扰室内活动。会议中心主体部分的屋顶由内向外采用穿孔铝板、吸音层、隔热层、防潮层、防水层、防雨层等多层复合结构。从而既保证馆内的噪音能够及时被吸纳,又避免了雨水敲击屋顶对馆内形成噪音干扰。
  2008年后这座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建筑——国家会议中心,将作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会议、展览中心喜迎四方宾客。

击剑馆01.jpg



击剑馆02.jpg


击剑馆03.jpg





击剑馆06.jpg


击剑馆07.jpg

[ 本帖最后由 扣肉 于 2008-8-14 20:48 编辑 ]

击剑馆05.jpg (54.76 KB)

击剑馆05.jpg

TOP

场馆名称: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农大东区


建筑面积:23950


赛时功能:摔跤


座位数:固定6000个,临时2000个个


简要赛程:8.12-8.21


产生金牌数:18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2008年奥运会摔跤比赛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内。距离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约2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按2004年8月份北京奥组委设计大纲调整要求,奥运会期间座席规模8000个,其中永久座席6000个,临时座席2000个。建筑占地面积13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900平方米,地上局部3层,地下1层,高度27米。  体育馆于2005年9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6月20日竣工交付使用。工程造价1.58亿元人民币。
  北京2008年奥运会摔跤比赛馆于2004年3月开始向全球公开征集建筑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设计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主比赛厅采用了门式钢架结构,形成高低错落的造型,并充分地利用了屋面的造型特征,形成了效果极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
  在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效果图上,你会看到体育馆建于校园中心区,因具有奥运比赛用馆和高校体育馆的双重定位,体育馆的造型设计新颖而不张扬,建筑造型与原来的校园环境融为一体,使中国农业大学原有的校园空间得以优化整合,提升了原有校园的环境质量。体育馆的建成将极大的提升学校师生的体育设施水平和举行大型活动的能力。
  该体育馆在2008年奥运会后将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室内综合体育馆,配有热身场地,可承接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身、排球、篮球、手球及室内足球等各类常规体育项目的比赛和举行大型活动。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01.jpg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02.jpg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03.jpg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04.jpg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05.jpg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06.jpg

[ 本帖最后由 扣肉 于 2008-8-14 20:53 编辑 ]

TOP

场馆名称: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

地理位置: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

建筑面积:24662

赛时功能:柔道、跆拳道

座位数:固定4000个,临时4000

简要赛程:8.9-8.15柔道,8.20-8.23跆拳道

产生金牌数:22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负责承担第29届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项目,该场馆建在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地处校园主轴线上,紧邻城市主干道北四环中路,交通便利。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于2005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7年8月25日竣工。工程造价2.2亿元人民币。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建筑方案通过招标形式确定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该工程总建设用地约2.38公顷,总建筑面积24662平方米,由一个主体育馆和一个综合体育馆组成。体育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上建筑面积220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的比赛场馆,在体育馆的外形设计上,使用了柔道、跆拳道运动中的“带”的概念。在北科大体育馆的效果图上,记者看到,3米宽,间距0.75米的锈红色金属板均匀的布置在整个立面,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不管是北科大体育馆前的奥运广场,还是体育馆的外墙立面,甚至是体育馆内部,一排排整齐的线条都在传递着关于“带”的信息。
  据悉,奥运会期间,主体育馆设60米乘40米的比赛区和约8000个观众坐席。综合体育馆赛时作为柔道、跆拳道比赛热身训练等配套用房。北科大体育馆在奥运会时共设座席8012个,赛后,通过局部改造,将恢复为5050个标准席,可以承担重大比赛赛事(如残奥会盲人柔道、盲人门球比赛、世界柔道、跆拳道竞标赛)、承办国内柔道、跆拳道赛事,举办学校室内体育比赛、教学、训练、健身、会议及文艺演出等,同时还是校内游泳教学、训练中心及水上运动、娱乐活动的场所。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1.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2.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3.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4.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5.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6.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7.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8.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09.jpg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10.jpg

TOP

国家体育馆08.jpg


国家体育馆09.jpg

场馆名称:国家体育馆

地理位置: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8.089万㎡

赛时功能:体操、蹦床、手球

座位数:固定18000个,临时2000

简要赛程:8.9-19体操,8.17-20蹦床,8.21-24手球

产生金牌数:18


  国家体育馆将是北京设施最先进、座席最多的室内运动馆,将以组织各类国际国内专业体育赛事和大型体育、文艺商业性表演活动为主导功能,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与“鸟巢”和“水立方”和国家会议中心比邻而居。国家体育馆由主体建筑和与之相连的热身馆以及室外环境组成,赛时可容纳观众约1.8万人。  国家体育馆于2005年5月28日开工建设,2007年11月28日完工。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1月26日举办多项测试赛。据悉,国家体育馆项目总投资规模将控制在8.5亿元内。
  由于比赛场馆和场馆对空间高度的要求不同,国家体育馆以中国“折扇”为设计灵感,采取由南向北的波浪式造型,屋面轻盈而富于动感。这种波浪造型也巧妙地连接了与之南北相应的平顶造型“水立方”和单曲面造型的国家会议中心,使得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城市景观达到协调统一。
  采用多功能技术的复合屋面解决了目前大多数体育建筑普遍存在的屋面雨点噪声问题,减少对体育馆正常使用的干扰。屋顶采用国内比较罕见的九层复合结构,由水泥板、玻璃棉、防水层、吸隔声材料组成,并在最外层喷涂吸音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屋外噪音的影响。同时,场馆四周的玻璃幕墙采用中空Low-E玻璃和金属板组合的形式,全部采用双层玻璃。两层玻璃间的空隙充有氩气,既起到了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也有效地降低了噪音影响。此外,场馆内的空调和制冷设备也进行了专门的消声减噪设计,最大限度为观众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观赏环境。变废为宝废钢渣"镇馆"漫步奥运村,您也许想不到这里的道路是用首钢堆积的废钢渣铺就的。在国家体育馆,这种通常人们眼中的"废物"也成了宝贝。
  奥运会后,国家体育馆将是北京座席最多的室内运动馆,将成为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活动中心。组织国际国内专业体育赛事和商业性大型体育、文艺表演活动,将成为该馆的主导功能。

国家体育馆01.jpg



国家体育馆02.jpg


国家体育馆03.jpg


国家体育馆04.jpg


国家体育馆05.jpg


国家体育馆06.jpg


国家体育馆07.jpg

TOP

场馆名称:北京大学体育馆

地理位置:北京大学

建筑面积:26900

赛时功能:乒乓球

座位数:固定6000,临时2000

简要赛程:8.13-8.23

产生金牌数:4


  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将在北京大学举办。奥运比赛结束后,该场馆将改建为北京大学综合体育场馆,从而根本解决北京大学体育设施不足的状况,为发展高校体育事业、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满足北京大学未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实现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出贡献。  2005年9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12月3日竣工。该场馆建设预计总投资约2.6亿元,建筑规划用地17100平方米。建筑为地上4层,地下两层。奥运比赛后,地下两层可改建为地下车库、游泳馆和壁球馆。
  体育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东南区,是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专用馆。2004年4月至6月,该项目业主单位北京大学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设计单位,并从6家应征单位中选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同年7月,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对总体设计、场馆功能、规模控制、材料选用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最终方案。
  体育馆“中国脊”的设计构思,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人文环境的造型理念和乒乓球运动的精神内涵。在功能定位上,本着“综合利用、服务学校、兼顾社会”的原则,在满足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同时,还设置多项体育场地和设施。不仅能满足学校教学、训练、娱乐等功能服务,还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体育活动场所,并能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和其它大型活动。


北京大学体育馆01.jpg


北京大学体育馆02.jpg


北京大学体育馆03.jpg


北京大学体育馆04.jpg

TOP

场馆名称:国家游泳中心

地理位置: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79532

赛时功能:游泳、跳水、花样游泳

座位数:固定:永久4000、可拆2000;临时11000

简要赛程:8.9-17游泳,8.10-23跳水,8.17-22花样游泳

产生金牌数:42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177m ×30m。  国家游泳中心于2003年12月24开工,预计在2007年底竣工验收。它是唯一一个接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捐赠建设的奥运场馆,预算资金为10.208亿元人民币,其中土地费用和设计费用是政府另行出资,所以实际需要的捐款资金不到9亿元。
  水立方首次采用的ETFE膜材料,可以最恰当地表现“水立方”,水立方”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盒子,而墙面就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这个泡泡所用的材料“ETF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国外的抗老化试验证明,它可以使用15至20年。而这种材料也很结实,据称,人在上面跳跃也不会损伤它。同时由于自身的绝水性,它可以利用自然雨水完成自身清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犹如一个个“水泡泡”的ETFE膜具有较好抗压性,厚度仅如同一张纸的ETFE膜构成的气枕,甚至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气枕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外层膜上分布着密度不均的镀点,这镀点将有效的屏蔽直射入馆内的日光,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01.jpg

国家游泳中心02.jpg

国家游泳中心03.jpg

国家游泳中心04.jpg

国家游泳中心05.jpg

国家游泳中心06.jpg

国家游泳中心07.jpg

国家游泳中心08.jpg


国家游泳中心09.jpg

国家游泳中心10.jpg

国家游泳中心11.jpg

国家游泳中心12.jpg

国家游泳中心13.jpg

国家游泳中心14.jpg

TOP

场馆名称:国家体育场

地理位置: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25.8万㎡

赛时功能:开闭幕式、田径、男子足球

座位数:91000

简要赛程:8.8开幕,8.15-8.24田径,8.23男足,8.24闭幕

产生金牌数:48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国家体育场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30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12月27日恢复施工,预计2008年3月完工。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许多其他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国家体育场01.jpg


国家体育场03.jpg


国家体育场04.jpg


国家体育场05.jpg





国家体育场06.jpg


国家体育场07.jpg


国家体育场08.jpg

国家体育场02.jpg (35.51 KB)

国家体育场02.jpg

TOP

场馆名称:英东游泳馆

地理位置: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建筑面积:44635

赛时功能:水球、现代五项(游泳)

座位数:6000

简要赛程:8.10-8.24(水球)8.21-8.22(现代五项)

产生金牌数量:2


  坐落于花园式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的英东游泳馆,始建于1986年,冠名“英东”的英东游泳馆是已故香港商人霍英东(2006年过世)于北京成功申办1990年亚运会时捐出1亿港元于亚运村兴建的,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游泳馆。改扩建后的场馆总建筑面积达44635平方米,坐席数量4852个,将承担2008年奥运会水球预赛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的任务。  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采用了世界上先进可行的环保材料和建材、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在节省能源和资源、固体废弃物处理、电子干扰及光污染的防护、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产品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实施方案,树立环保典范。
  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充分考虑信息、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状况,通过采用可靠、成熟、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将奥体中心游泳馆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方便可靠的通信手段、先进舒适的比赛环境、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等特点的新型场馆。体现奥运场馆的时代性和科技先进性,使其成为展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一个窗口,充分展现了“科技奥运”的风采。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任何一栋建筑都不可避免的要留下所处时代的烙印,并成为建筑文化延续的一个组成部分。奥体中心游泳馆作为北京奥运会重要的比赛场馆之一,在充分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前提下,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在奥运会后将主要用于专业队的训练和全民健身的使用。

英东游泳馆01.jpg



英东游泳馆02.jpg


英东游泳馆03.jpg

TOP

场馆名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

建筑面积:21000

赛时功能:举重

座位数:固定座位3400个,临时坐席2600

简要赛程:8.9-8.138.15-8.19

产生金牌数量: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重比赛馆,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为了满足奥运会赛时需求,该场馆进行安防设备、照明及装修等项目的修缮改造。修缮项目从2007年1月31日开始,于2007年12月18日竣工。  北航体育馆是一座多功能综合体育馆 ,可以按二类比赛场地进行国际、国内正规比赛;考虑教学、行政、文娱活动多功能使用的需要,可进行大型集会、报告,文艺演出、排练,体育教学、专业队训练等活动;并附有练习馆、保龄球馆、游泳馆及全套辅助用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总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是一个全封闭的、室内环境可调控的竞技场地,总座位数5400个,其中固定座席3400个,临时座席2000个,曾是大运会的排球场地。外形看似飞碟,北航体育馆体态轻盈又充满力量。让人产生航空、航天、空间、宇宙的遐想,似飞碟、似航船的寓意,银灰色现代化、高科技的造型,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里独特一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01.jp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02.jp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03.jp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04.jpg

TOP

场馆名称:奥体中心体育场

地理位置:奥体中心南部

建筑面积:37052

赛时功能:现代五项(跑步和马术)

座位数:固定座位38000,临时座位2000

简要赛程:8.21-8.22

产生金牌数量:2


  奥体中心体育场将在2008年奥运会承担现代五项的马术和跑步比赛,将产生两枚金牌。奥体中心体育场为改扩建项目,改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为37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40000人。该工程目前已完成。奥体中心体育馆是一座多功能的体育馆。有观众席5748座,总建筑面积25300平方米,体育馆的平面形状为六边形,一层北侧是内外贵宾、安全保卫、电影电视、新闻公报记者工作、电讯电报、电脑服务等用房。二层是观众入口和休息厅。三层的东西侧为计时记分牌及办公室休息厅等。  改建工程中新增了广播音响、彩屏LED、烟感报警、集中空调、场地自动喷灌、保安监控、百米终点摄像、东西遮阳罩棚、网络宽带、会议等系统。同时还采用了国外进口的阳光板材料作为看台屋面板,既能达到遮阳、挡雨和隔热的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地在白天比赛时由于屋面投影造成的阴影。而体育场东西立面还采用了梭形遮阳百页系统。
  独创的4个旋转坡道的设计彻底打破了传统体育场看台通道封闭的模式,从看台2楼直到5楼,观众都可以一边上楼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还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体育场的外部建筑细节,让观众觉得不压抑。而且在建设旋转坡道屋面时还增加了最新技术的非晶硅太阳能光复发电板,这些发电板每年提供的56280千瓦时电能,不仅能用于坡道的景观照明,还可通过显示板直观显示发电数量。小小的光复发电板一年能减少20.26吨煤消耗,减少56.11吨的二氧化碳、666.46千克的二氧化硫及242千克的氮氧化物排放,同时减少15.31吨的粉尘及节约225.12吨净水。
  此外,建设者在管线设施、电力负荷、建筑设计等方面还预留了许多可扩建条件。各个可能的区域预留了管线设施,电力负荷等,场馆内均为大空间房间,赞助商大厅便可通过增加梁的方式来达到增加一倍面积的房间,南北看台和东西看台下都还可以增加房间,为赛后多种经营改造提供改造便利。

奥体中心体育场01.jpg



奥体中心体育场02.jpg


奥体中心体育场03.jpg


奥体中心体育场04.jpg


奥体中心体育场05.jpg

TOP

场馆名称:奥体中心体育馆


地理位置:奥体中心


建筑面积:47410


赛时功能:手球


座位数:固定座位5000,临时座位2000


简要赛程:8.9-8.24


产生金牌数量:2


  奥体中心体育馆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比赛场馆,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至今已运行17年。明年北京奥运会时,这里将成为手球预赛场馆,在残奥会期间,这里将作为盲人门球、轮椅篮球、轮椅击剑和轮椅橄榄球的训练场馆。为了迎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行,奥体中心体育馆进行了一年多的改扩建,已经顺利竣工  奥体中心体育馆是上世纪80年代设计建造的,节能性较差。此次改扩建在建筑外整体墙面上增加了一层外保温结构,并且将门窗更换成保温型门窗,这使得建筑节能符合了北京市最新的65%的建筑节能要求。此外,体育馆屋顶更换成了与国家大剧院屋顶相同的铝镁锰板。这种材料的优点在于高强度,耐久性、抗腐蚀性强,而且施工简便。奥体中心体育馆南厅观众主入口原先比较狭窄。改扩建中,大厅更换成整体玻璃顶、局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屋面。这样的改造保持了原有建筑风格,还增添了现代感。
  比赛场地配置了两套送回风系统,可以保证观众区域和比赛场地不同的舒适度要求;体育馆比赛大厅新增了电动开启的通风窗和电动百叶窗,能够实现比赛大厅里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场馆还增加了热能回收系统,可以对场馆内的热能进行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约了能耗。此外,还增加了手机信号增强、消防自动报警、监控、扩声、门禁等一系列便于赛时和赛后使用、管理的设备。
  奥体中心体育馆改扩建中新建面积4410平方米,主要是体育馆南侧一层的功能用房。新建用房主要用于奥运赛时比赛、训练、媒体、观众、安保以及赛时运行的需求。这部分功能用房的建设,还解决了奥体中心赛后利用的空间问题。新建的功能用房,内部经过简单分隔就可以满足赛时需要,在赛后可以很容易改造成为奥体中心场馆群中的服务区。

奥体中心体育馆01.jpg


奥体中心体育馆02.jpg

TOP

场馆名称:铁人三项赛场

地理位置: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周边

建筑面积:11767

赛时功能:铁人三项

座位数:临时座位10000

简要赛程:8.18-8.19

产生金牌数量:2


  铁人三项奥运赛场位于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大坝及周边区域,整个场地总建筑面积建设11767平方米。  为了满足奥运赛事的需要,十三陵水库于2007年4月开始了相关整修,并且于2007年9月完工。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一是大坝平台建设。经过加高改造,在大坝上游坝脚搭建长546米、宽27米的平台,作为比赛的赛道和转换区,承载着各阶段比赛的转换和最后冲刺的转换区,往往会成为比赛的焦点。昌平奥运铁人三项赛场将重要的转换区设置在了观众看台前,观众坐在座席上就可清楚地看到长长546米、宽27米的转换区里的一举一动;二是坝坡看台建设。在大坝上游坝坡搭建临时观众座椅、媒体看台和贵宾休息室;三是功能用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征用九龙游乐园6000多平米办公用房并附之部分板房和蓬房,用于新闻发布、物流安保等附属用房;四是东沙河右堤路建设,新建680米长的东沙河右堤路作为比赛赛道,将整个赛道长度控制在国际铁联的要求之内;五是电、水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北京奥运会时将设立10000个坐席。届时,看台将占据整个大坝的三分之二,为使观众更清晰地观看比赛的细节,场地内将设有电视转播大屏幕。为使媒体更好的报道比赛,看台处还设置了能容纳170余人的媒体席,其中既有带桌的文字媒体席,也有不带桌的摄影记者席。作为观众的疏散通道,大坝坝顶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目前的600米坝顶护栏已经高达1米。此外,赛场入口处还临时搭建了一座跨度为19米的钢结构过街天桥,这是供运动员、官员、贵宾和媒体及工作人员进出赛场服务的,赛后可以很快地拆除。

铁人三项赛场01.jpg



铁人三项赛场02.jpg


铁人三项赛场03.jpg


铁人三项赛场04.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