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德国战局青岛之初,基督教就进入了青岛,基督教以教派众多著称,进入青岛的有近二十个教派。位于大鲍岛与小鲍岛之间的鲍岛东山当时是一片空旷的山岭,同善教会的尉礼贤1901年在这里建了礼贤书院,信义会1900年在这里建了教会、医院,长老会在这里建了明德中学,一公里范围内,三个教会各占一方土地。修马路后,礼贤中学在上海路,长老会在阳信路(曾叫利根町),信义会在城阳路(曾叫富士町)。
阳信路在热河路与上海路之间,这三条路如同长三角形,阳信路在中间,到德平路为丁字路口,热河路下接辽宁路,上海路下接冠县路、阳信路隐蔽其中,所以少为人知。
清宣统三年(1911),美国基督教长老会聂克林夫人创办了明德中学,以后在校门口建了马路。日占青岛,拒不交还中国,反而提出了亡我中华的“二十一条”,1919年北京学生发动了“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当时青岛市区人口还很少,又在日本军事统治之下,但明德中学的学生们不顾安危,上街游行,要求日本交还青岛。学校被日本当局查封。中国收回青岛后学校复校,1923年又发生与美国学校学生械斗事件,再次被关闭。1926年其原址新办了胶东中学,著名音乐家,中国电影音乐创始人之一的王云阶等曾是这所学校学生。1928年停办。1929年又在原址建崇德中学。与市中、女中、文德、礼贤、圣功是青岛有名的“老六校”(三所男子中学、三所女子中学)。崇德中学是男子中学,因为有这所明德—胶东—崇德中学,人们才知道阳信路。
崇德中学自“五四”运动始就有革命传统,1932年Our Party员乔天华在学校任美术教师,做地下党工作,任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青岛“左联”党团书记,主持党的“文委”。有一个时期,青岛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开展,在全国也很突出。
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校长王文坦因从事地下抗日活动被敌人逮捕,关在李村监狱,被抗日武装劫狱救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伪当局没收了崇德中学,改名为青岛市立二中,派来日本顾问。1939年,崇德中学地下党员组织“民先”,还成立了地下党支部。
抗战胜利后,恢复崇德中学,一代美术大师陈大羽当时来校为美术教师,音乐教师有音乐家邓余鸿。解放后,1952年崇德中学改为青岛十一中。该校毕业生任质斌,曾先后任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现在,原胶东中学的旧校舍已拆除了,建了新的教学大楼。
与崇德中学一墙之隔,同属长老会的是文德女子中学。1920年长老会在胶州创办坤英女子中学,1924年迁来青岛改称文德女子中学,著名作家孟超曾在校任教,而他的女儿是他班上的学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校同样为敌伪接管,改称青岛第二女子中学。抗战胜利后恢复原校名。该校教师费筱芝被反动军队枪杀引发了青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生运动,上万学生包围了市Gov。解放后,1952年改为青岛八中,从女子中学改为男女合校,1986年又改为青岛女子职业学校。
美国好莱坞有一胖一瘦两位笑星劳莱、哈台;20世纪40年代中国影坛也有一胖一瘦两位笑星韩兰根、殷秀岑,他们1945年来青岛,正值日本投降前后,交通中断,社会混乱,他们率的一个话剧团被困青岛,演出不上座,在阳信路租了3间房屋,全团人员集体睡地板上,床都没有,更不用说追星族。
阳信路4号住着钢琴姊妹花王重生、王复生,她们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后又是岛城著名钢琴教师,几百名弟子遍布全国各地,解放后各次大赛中,获奖者多有她们的弟子。为青岛成为“琴岛”起到了一定作用。
阳信路处在两个日本人居住区之间,路两侧大部分曾为日本居民住宅、还有阪青号、熊谷洋行、高桥商会等日本企业。
阳信路中间有一个路口,是青岛腹部一条由石阶组成是重要东西通道。青岛多山,东西之间行路难,由无棣路修了长长的石阶路,通过热河路后仍是长长的石阶路,经阳信路才是柏油路,过上海路后又是石阶路,经过第三公园、过临清路、聊城路再为石阶路直到市场三路。这条横贯东西的石阶路虽不能行车却便利了行人。但除这一带居民外,大部分青岛人对此并不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