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泰安路,初叫麒麟街,后叫横须贺町,中国收回青岛后改叫泰安路。青岛以省、县名来命名马路,相邻的马路用的都是地域相邻的县名,如泰安路附近就有泗水路、曲阜路、新泰路、蒙阴路等。
《胶澳租借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德国在山东修建铁路,第一条铁路便是胶(澳)济(南)铁路,1899年开工,1904年6月1日全线通车。青岛火车站当时建有一座高耸的钟楼,但无论候车厅及线路规模都很小。与济南火车站的宏伟相差很大。但济南的胶济铁路火车站与津浦铁路济南站不在一处也不相通。由青岛去平津或浦口,得由胶济铁路济南站下车再到津浦铁路济南站换乘。
据有关资料证明,青岛火车站本拟建在普集路一带,货车站都已建成,客车站也有了设计图(图纸曾保存于市图书馆)。但这一规划历经百年而未实施。普集路为火车站预留的土地于20世纪50年代末已陆续建了房屋。
青岛火车站1990年扩建,售票厅、候车厅扩大东移50米,钟楼及东立面依原样放大一倍。由于东移了50米,泰安路从湖南路至费县路的一段在新广场以东建了新泰安路,原第五公园成了车站广场,地下建了商场及预留的地铁车站。
泰安路一侧是铁路,曾有铁路列车段办公楼,今建为宾馆。因地处火车站旁边,泰安路东侧有客栈或货栈。货栈有恒大等公司,客栈有泰安栈、泰和栈、裕顺栈三家,全是价格便宜的大众化客栈,20世纪30年代住宿费每人每日2—5角。
泰安路1号曾是悦来公司,从事客货运输,这是丁敬臣办的众多企业之一。丁敬臣,浙江人,德占青岛后来青岛发展,成为中国著名实业家,曾任三江会馆的会长。
我国早期著名通俗文学家包天笑,1907年受聘为青州府中学堂校长,由上海乘船到青岛,再乘火车从青岛到青州。他详细记载了这一行程。包天笑谈到他由上海乘坐的轮船是悦来公司经营的,船上茶房也全是江浙人,到青岛后住在悦来公司。公司的人对他讲:德国人统治下的青岛居民分为四等:一等是德国及欧美人,二等为来青的清朝大官,三等为广东江浙在青岛的商人、买办,四等是山东本地人。悦来公司为包天笑买了去青州的二等车车票。包天笑记载,一等车只准欧美人乘坐,曾发生过中国人乘坐而被撵下车的事。二等车有欧美人也有中国人,包天笑买了乘坐的时候,有德国军人乘坐同一车厢,对中国妇女十分不礼貌。三等车仅为中国人乘坐,没有坐椅,鸡鸭果菜与人一起混在车厢。
青岛建城初期,将台东镇划为中国人居住区。台西镇在铁路以西,居民交通很不方便,当时只有北边的莘县路、南边的费县路与其它区相通。中国收回青岛后,胶澳督办高恩洪建了一座横跨铁路东西的大桥,以他的字命名叫“定庵桥”,东边从大沽路、天津路口开始,先跨过泰安路,到云南路。1924年10月11日大桥落成,老百姓通常叫它“天桥”,国民党Gov接管青岛后又叫“国民桥”。
大桥当时施工质量不高,到20世纪40年代已呈危机,这时又发生了一起由天桥上向铁路扔炸弹的事件,于是大桥被拆除,东端的泰安路上就形成了一大片空地。抗战胜利后,这里形成了一处市场,百货杂陈,摊贩林立,还有撂地卖艺的艺人,其中有一个相声班子,是专演相声的晨光茶社的班底,以后去了济南。
1948年,重新建了泰云桥,是一座简易木桥,没有了引桥,短了许多。解放后重建大桥,1970年落成新桥称“跃进桥”。1990年改建青岛火车站,再度拆去“天桥”改为地下通道,此桥遂成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