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胶州湾、自古以来先后叫过少海、小海、麻湾,素以湾阔、水深、口小著称。湾内有诸多港口。唐宋时期的板桥镇,是我国五大海港之一,也是北方第一大海港。
     胶州湾口北有团岛,因青岛话的读音,在《即墨县志》中也写作“坦”岛,岛南又有小岛及一批礁石群,使胶州湾口水流湍急,经常发生船只触礁海滩,“舟者视为畏途”,称“淮子口”,“淮”即“坏”的意思。
     青岛建为城市,在胶州湾内建港,为通畅进出航道,将团岛附近3个小岛和礁石群全部填平成为半岛,在团岛鼻建了团岛灯塔。
     台西曾有个村庄叫小泥洼,青岛话“泥”读作“迷”,故也写作小梅洼甚至小梅坞,名字很美,实为一海滨渔村。青置总兵衙门在这里建西炮台,未完成德国已占青岛,在其南又建炮台,从原小泥洼至团岛鼻修了一条很长的路,早期只是通往炮台、塔灯的通道、没有路名,中国接收青岛以后,将其命名为团岛一路,其东一条路为团岛二路。很少有人沿团岛一路走到灯塔。其实这里风光很好,左为黄海,右为胶州湾,左右逢源,景色绝佳。
     团岛一路建有无线电台的一批发射天线,其旁是青岛早期的一处刑场,处死刑的犯人在这里执行。
     1925年青岛爆发了工人大罢工。5月29日日本勾结中国军阀枪杀中国工人,造成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导致了“五卅运动”。青岛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军阀政权逮捕了积极分子,并将Our Party四方地下支部书记李慰农和进步人士、《公民报》主编胡信之在团岛枪决,往团岛途中,李慰农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台西居民若干年后还记忆犹新,为纪念李慰农烈士,在太平路海滨建有李慰农烈士塑像,小游园也称为“慰农公园”。
     1932年海军水上飞机场由汇泉迁至团岛一路西侧海滨,刑场改在了海泊河畔的昔日德国5号炮台。几十年里,青岛人认为“5号炮台”是忌语,不吉祥。
     团岛路及贵州路口,解放后建有青岛三十六中学、幼儿师范学校,近年来高楼矗起,少有人知过去离这里不远是杀人的刑场。许多公交车也以这里为起点站,昔日偏僻的西端,现在如同闹市。
     早期的青岛警察局,在大连路和团岛二路建了两处警察宿舍,两处建筑相同,均是平房,但比平民大院质量好一些。有一位市南警察局的巡官喜爱新文学,读过老舍的《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小说,崇拜老舍,老舍来青岛执教于山东大学,这位警察通过山东大学图书馆的曲培谟(继皋)去拜访老舍先生,交谈良久。老舍为写以警察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的时候,又请曲培谟陪同,一起到团岛警察宿舍回访,又作了长时间交谈。老舍的写作态度严谨,不写自己不清楚的事,他交友广泛,上至国家总理,下至人力车夫。在青岛,他的朋友中有人力车夫,也有警察。
     第八平民大院也在团岛二路。昔日的警察宿舍与第八平民院早已被拆除,仅存在于历史之中了。
     警察局当年除在团岛建警察宿舍以外,还在这里建有毒品戒验所和感化所。毒品戒验所也称警察局下设的禁烟局,聘有外国大夫,是为了防治鸦片烟受害者。但在旧中国,由于吸食鸦片的人太多而难于治理,实际上形同虚设。感化所,原是警察局教养局,类似今天的劳动教养所。因当年这一带人烟稀少,都建在这里。
     以后,又建了团岛三路、四路,八大峡填海工程完成之后,在团岛范围内建了红山峡路、观音峡路。枪毙人的刑场、关押犯人的感化所等等均已成为历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