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王福德老人与徐洪兰老人在家中合影。
浮山后六小区住着一对同年同月出生的百岁老夫妻,老两口今年都是104岁。老大爷爱喝酒吃肉,老太太爱吃素;老大爷性子急,经常发脾气,老太太性情温和……不同的嗜好,迥异的性格,老两口吵嘴一辈子,却越吵越恩爱。3月26日,这对百岁夫妻将迎来结婚80周年纪念日,25日记者来到老人的家中,倾听了他们的“家长里短”。另据记者了解,这对老人是目前青岛最年长的寿星夫妻,在全省也非常罕见。
老夫妻携手八十载
25日上午,记者在浮山后六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万思云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浮山后六小区三号楼一层的王福德老人的家中。门铃一响,王大爷的女儿王同珍出来开门。朴素的水泥地面,叠放整齐的被褥,摆放在床边的老式木箱……此时,男主人王福德老人正戴着一顶藏蓝色帽子,坐在阳台边晒太阳。其老伴徐洪兰老人上身穿着一件方格褂子,外面套着女儿亲手缝制的坎肩。
王同珍介绍说,这老两口身体都没有大的毛病,就是耳朵不好使。“父亲和母亲同年同月出生,父亲10月15日的生日,母亲是同月25日的生日,前后就相差10天。”王同珍告诉记者,父母已经结婚80个年头了,生有8个孩子,5个先后夭折,只有3个孩子活了下来,“有两个大哥在青岛,但都不在父母身边,我在莱州安家,一年回青岛看父母几趟”。
儿子生病无心庆祝
3月26日,是这对百岁老人结婚80周年的纪念日。据了解,市北区老龄办和浮山新区街道办本打算在26日这天,为老两口安排一个特别的结婚周年庆典。得知老人一辈子没拍过结婚照,他们还特意给老人准备了唐装,为老人补拍结婚照。可是,当老两口突然得知大儿子的病情最近加重了,也就没有心思过结婚周年纪念日了。
“大哥患糖尿病多年,最近病重住院透析,嫂子在医院陪着,好几周没来了。”王同珍说,“大哥身体不好,我又离得远,多亏街道、社区对老人的悉心照顾,爹娘才有了幸福的晚年,等哥的病好些了,全家再给爹娘补上这个重要的日子吧。”
25日晚8时许,记者联系上刚刚从医院返回家里的大儿媳妇吴瑞云。她告诉记者,她只断断续续地听公婆说过,他俩是包办婚姻,结婚前从没见过面 。当年在莱州老家结婚时两人穿的是藏青色的粗布衣裳,结婚后婆婆在家搞编织,公公下地务农。搬到青岛后,公公在青岛自行车厂工作到退休,母亲则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哪顾得上什么养生之道。”吴大妈说,两位老人剩饭照吃,直到现在还时常吵嘴,可就是在吵吵闹闹中,携手度过了80载春秋。
吵了一辈子越吵越恩爱
老两口性格及饮食习惯迥异但都心胸开阔
“别看娘是小脚,洗衣做饭这些家务活样样自己来,前几年出门都不用人搀扶 。”25日,王同珍告诉记者说,近年来,家人亲戚担心老人出门摔跤,便建议他们尽量少出门。可这老两口根本闲不住,尤其是老太太,除了大儿媳妇隔三差五送点熟食来,平时家里锅碗瓢盆之类的活儿,全由她一人做。不过,两位老人的性格、饮食习惯却各不相同。
吵架拌嘴是家常便饭
朱喜霞大姐是市北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连续三年每天为两位百岁老人上门服务。提起对这对百岁夫妻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朱大姐脱口而出:“我就是想不明白,这老两口为了一点小事就能吵起来,为啥就吵不散?”
“今天早上他俩还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刚吵了一通。”朱大姐说,早上她去老人家打扫卫生,看到卫生间里堆了不少纸箱子,和徐老太太一商量就卖了废品。2毛钱一斤,一共不到9斤,徐老太太讲了半天价,收废品的最后给了2元钱。王大爷发现纸箱子不见了,徐老太太说只卖了2元钱,王大爷一听就急了,冲老伴直嚷:“咋这么便宜就卖了,真不会过日子。”老太太一生气就跑去另一个房间了,后来大爷觉得不好意思,主动过去跟老太太搭腔,“还不到上午10点就问,‘怎么还不去做饭?’”
“经常是老大爷一发脾气,老太太就赌气不理人,老大爷转头去道歉,两人就和好了。”朱大姐告诉记者说,她觉得大爷脾气急躁,老太太脾气柔和,但两人都心胸开阔,谁也不记仇。虽然偶尔会为了生活小事拌几句嘴,但一会儿就和好如初了,“听老两口吵架,和听说相声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