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民谚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总之,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来到了,在这样的天气之下,应该如何养生呢?
    情绪上要“平”、“和”

  小暑过后,天气将持续炎热,气温飙升到35℃以上,烦躁、疲惫之感也随之而来。如果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心火”,甚至引发疾病。专家提示,小暑养生应以静心为主,学会控制情绪,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
小暑过后,气候炎热,人容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中医强调“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该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灵枢·百病始生》上说:“喜怒不节则伤脏。”养生专家称,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关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尤其是夏季,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意乱。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有过激的行为,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中医书上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体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肯定会涉及其他脏腑。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在不过度的情况下,“喜”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所以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
这个时节,人们可以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发怒;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如游泳、听音乐等。尤其是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脑及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提高人的修养。

    精神上要“静”、“定”

  暑日炎炎,人皆苦热,古今都是一样。古人用毒日、溽暑、烦蒸等丰富的词语形容暑伏天气,更有“火伞当空”、“大火光”之类的比喻,足见暑热之威,着实令人头痛。

  清代有个士人,病暑气急,想登雪山浴冰而不可得,遂把一块雪白的玉石置榻之左,名为“雪山”,又把一只盛满清泉的白瓷缸置榻之右,名为“水井”,终日坐卧其间,只觉暑气消去,凉境渐生,仿佛真是登雪山而浴冰井。

  事实上,另一种精神胜利法即所谓“心静自然凉”,似乎信者更多,所以也就广为流传。宋人叶梦得《玉涧杂书》就有记载,说是欧阳修曾问宰相杜衍如何御暑,杜衍回答“惟静坐可以避暑”,但书中随即指出:“能为此见者几人乎?”

  所谓静坐,“静”指的是精神,“坐”则指坐姿。20世纪80年代,国外流行“超觉静坐”,据说源于印度学术界倡导的“创智科学”,简称TM(Transzenclentate Meditation,意为超越一切,凝神静坐),其方法是按一定的要求闭目凝神静坐,逐步达到入静、忘我的状态。杜衍的静坐,方法似同,但其渊源则出之中国。如《管子》云:“能止能静,而后能定,定在心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大学》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气功大概就是从静坐中发展出来的(气功在日本即称坐禅)。汉元帝时,汉中王仲都,“时夏大暑,使曝日坐,又环以十炉火,不言热而身不汗出;又能忍寒,于盛寒日,令袒衣,载以驷马,于昆明池上绕水而走,御者厚衣狐裘甚寒,而仲都独无忧也”(见桓谭《新论》),他显然已达到气功的高深境界了。

    食物上要“淡”、“香”

  “暑”为炎热。小暑节气后,中暑的患者明显增多。中暑最初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乏力,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夏季不要长时间在高温、封闭的环境里工作,可以多食用西瓜、哈密瓜等水分多的水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利尿、助消化。

  进入小暑后,饮食应以适量为宜。无论是过饱还是过饥都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过饥,则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的疾病。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进补要能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

  在南方民间,小暑这天有用荷叶、土茯苓、扁豆、猪苓、泽泻、木棉花、灯芯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用以解暑。同时,因为这个节气出汗和挥发多,而且胃口较差,所以汤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个时节应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可以常吃绿豆百合粥,该粥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绿豆汤同样具有消暑解毒、生津益气的功效。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

  炎热天气,大量汗液的排出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迅速流失,特别是维生素C,因此,当盛夏时节感到疲乏之时,应该及时补充维生素C,以缓解疲劳。新鲜蔬菜如青菜、韭菜、菠菜等,新鲜水果如橘子、柚子、柠檬、红枣、山楂、猕猴桃等,都是维生素C的最好来源。

    饮料上忌“生”、“冷”

  夏季阳气外发,阴伏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人们往往只顾眼前舒服而过于避热趋凉,《黄帝内经》里说“防因暑取凉”,其实也是在告诫人们:在盛夏避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这时候机体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如果贪凉一直待在空调房里,或者待在过于潮湿的地方,致使中气内虚,暑热、风寒等外邪就会乘虚而入,所以在祛暑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

  夏季气温较高,人们极易贪凉过食冷饮。冰镇饮料、冰激凌、冰镇西瓜等,恨不得什么都吃凉的,但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中医上讲,过食寒凉之物容易伤害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虚则运化吸收能力下降,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和津液的补养,心肺肝肾的生理功能,皆依赖脾气及其化生的精微物质的支撑。脾气运化功能正常,则四脏得养,机能正常发挥,人体康健,不易得病,有病也易于康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