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村仿古一条街上有一座"县衙"。记者 陆金星 摄
游客在康有为故居拍照。记者 连茂明 摄
“红岛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蓝色经济区’。”一位市民在游览完韩家民俗村后感慨。据介绍,5000年前这里经济以渔盐为主,为再现这段历史,红岛街道办在当地古遗址的基础上,打造出了韩家民俗村,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市民远离市区,前往这里寻味源远流长的渔盐文化。记者采访得知,小鱼山一带的名人故居,也成为外地游客感受青岛百年沧桑的最佳场所。
“桃花岛”上寻先民足迹
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红岛街道的韩家民俗村,此时,民俗村前已经停满了车,不少市民在此游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韩家民俗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主要展现渔盐历史、人文风俗与商业习俗。在渔业史展馆里,展出了独木舟、木筏、鱼叉、木杆网、石围网、苇莆网等捕鱼古器械,“这都是按照史料记载制作的。在远古时代,红岛称为桃花岛,当时就以渔盐为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仿古一条街展馆里,记者看到了许多具有复古色彩的商铺。“清朝中期,韩家村外郎君港古渔码头已成青岛及周边县区重要的渔码头,有店铺20多家。博物馆内韩家仿古商业一条街有丰盛药房、春和泰百货等11个店铺。在这里可以重温一下清代以来红岛和小港等地商业繁荣的景象。”在这里,记者还见到了一座复制的县衙。“这就是洪州府。”
渔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出了韩家民俗文化博物馆,转过厅廊,记者看到了一座老人的石像。只见老人头戴斗笠,面向大海,手里还拎着渔网,几只鱼正在渔网中“跳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位老人名叫郎君,相传是红岛捕鱼的祖师爷,当地人都称其为郎君爷。“我们将在这里修一座郎君庙,用以纪念这位捕鱼祖师。”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郎君爷石像后面,一座庙宇已经建立起来。“这是盐宗庙,供奉的是盐宗夙沙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韩家民俗村古遗址是我国海盐生产的发源地 ,自5000年前的洪荒时期,炎帝部落首领夙沙氏在这里发现盐,带领人们煮海取盐,后发明刮咸取盐、掘井取盐,夙沙氏也被称为“盐宗”。韩家村以前有座盐宗庙,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为了重建这座庙,民俗村方面请来当地老人,回忆起古庙的容貌。目前,这座庙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拿着地图寻找文化味
5月2日上午10时许,在康有为故居博物馆前面,来自广东的游客宋思豪正忙着给家人拍照留念。游览完康有为故居,宋思豪从包里掏出一份青岛市旅游地图,根据地图的指示前往下一个地点,去寻访沈从文故居。记者来到小鱼山一带看到,装扮一新的名人故居一条街已经初具规模。在福山路上,一个高约2米的“文化名人一条街”牌子赫然立在了路口,牌子上还标示着沈从文故居、洪深故居等10多处故居的名字。沿着福山路前行,每隔几十米就会有一个“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的提示牌挂在墙面上。
“我们4月30日下午就到青岛了,一家五口人都来了。”宋思豪告诉记者,5月1日沿着前海转了一圈,2日决定探访一下青岛的名人故居。记者了解到,假期这两天,康有为故居博物馆迎来了上千名游客参观游览。
“现在的青岛不仅风光优美,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也已经形成规模效应,非常有魅力。”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李兵 连茂明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