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青岛市志67:崂山志 第二章 风景名胜 第十节 沙子口风景恢复区

第二章 风景名胜
第十节 沙子口风景恢复区
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地域范围内,主要有海庙、潮海院、松阳庵、玉清宫、九水庵、十八盘、大福岛、段家埠、彭家庄、北崂、中崂、南崂等景点。以南九水宁静质朴的涧壑山村景色、沙子口海湾风光及奇特的海岸天然海蚀景观为主要特色。
【烟台顶】 由石老人村东北行2.5公里为石湾庵(大石寺),庙东1.5公里为烟台顶。明代为防止倭寇入侵,曾在崂山沿海设报警烟墩多处,因该山山顶曾设过狼烟台,故名。此处有崂山最古老的刻石两处,相距甚近。一为:“高阳刘□□(一行)初孙(一行)晋太安二年(一行)魏世渊(一行)”共四行,高49厘米,宽26厘米,字径3~5厘米不等;另一为:“勃海朱泰武(一行)晋太安二年岁在癸亥(一行)平原羌公烈(一行)”共三行,高50厘米,宽42厘米,字径3~5厘米不等。上述两处刻石之书写与镌刻虽不工,但仍可从粗犷中见出汉隶之余韵,并向魏碑体转化。据《胶澳志》载:“崂山刻石惟以此为最古。”此题刻已有1690多年的历史,很具文物价值。
【小劳山】 小崂山在烟台顶东,海拔250多米。据同治版《即墨县志》载:“小崂山,县南八十里,形如覆盆,群山耸峙,而此独小。”明黄宗昌《崂山志》对此山亦有记述。《山东通志》中记有:“劳山……有二,其一高大曰大劳山,其一差小曰小劳山,二山相连,高二十五里,周围八十里。”《大清一统志》亦记有:“劳山有二,一曰大劳山,一差小曰小劳山。”蕞尔小山,各种志书皆有记载,其原因是唐代崂山正式名称即为“大劳山、小劳山”。此名称始于唐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杜佑《通典》中沿用,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也记述即墨县有“大劳山、小劳山,在县东南三十八里”。此山虽小,但知名度甚高,对考证和研究崂山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沙子口】 沙子口在小崂山东1.5公里。距李村11.5公里,该处是南九水河的入海口,海岸及滩涂全是细沙,故名“沙子口”。沙子口湾和登瀛湾旧名统称董家湾,清代设有炮台。如今,沙子口设有渔港码头,引堤长150米,防波堤兼码头长130米,顺岸码头长110米,高潮水深7.5米。沙子口既是一个渔港,也是一个市镇,海环山抱,景致极佳,春秋两季,船舶麋集,海产水果,杂然陈市,更兼旅馆鳞次栉比,旅游车辆接踵往返,别具一番风光。沙子口村在清光绪年间曾建有天后宫,现已不存。在沙子口西南有沧海观,中祀龙神,该庙建于明崇祯年间,现已成为部队营房,但庙门尚存。
【栲栳岛】 栲栳岛在沙子口村东南1.5公里处,位于登瀛湾和沙子口湾之间,是陡阡口山南伸入海中的小半岛。岛呈南北走向,面积约3平方公里,三面环海,岗岭起伏,浪花翻白,苍松拥翠,景色十分秀丽。岛上有沙子口东山、烟台顶和南岛诸山,最高点海拔175米。栲栳岛村在半岛中部,背山面海,房舍错落有致,是一个位于邃谷青山中的幽静村落,沿山路蜿蜒而入,豁然开朗,如临“世外桃源”。因该岛早年多生长栲栳树,故岛与村皆以此命名。据史书记载,去天竺求取佛经的东晋高僧法显,返国时在海上遇飓风,漂泊到崂山南岸栲栳岛登陆,栲栳岛村村东之石佛寺(亦名潮海院)即为此而建,有的资料记该寺创建于唐代,黄宗昌《崂山志》记为创建于宋代。该寺正殿祀释迦牟尼,后塑十八罗汉像,历代香火很盛,直到清代末年,这座石佛寺与崂山的华严寺、法海寺并称为崂山的三大寺院。如今该寺虽已不存,但几株数人方可合抱的银杏犹存,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南九水】 南九水在北九水之南,也是一条在峡涧中流淌的河,发源于青峰顶之阳,汇合折崮顶西侧诸山涧之水,曲折向西南流,在沙子口村东流入黄海,全长14.5公里,而南九水景区是指自柳树台至汉河村的7.5公里。南九水山舒水缓,林幽壑美,盘山公路曲折如带,环山绕岭,有时云隔路断,有时豁然开朗。农舍沿涧依山而布,桃、樱、修竹、山花烂漫于峡谷,层层梯田点缀其间,与邃谷幽僻的北九水相比,是一派恬静质朴的田园风光。自汉河村起,溯流而上,各景点依次为观川台、九水村、弹月桥、王子涧、竹窝和柳树台。
观川台 从汉河村沿公路北行1公里,峡势忽凑立对峙,成一天然门户,峰回路转,在涧东有一处平台,名“观川台”。登台远眺,公路盘旋,涧水蜿蜒,别有风致。台南的山叫“将军崮”,峰石秀奇,东壁有洪述祖摩崖书“观川台”三字及七律一首,台北为东、西两个九水村。山村环山傍河,景色优美,东有纱帽崮、书卷崮等峰,沿山上下,多植樱桃树,春日花开,落英缤纷,田园风光,别有情趣。
弹月桥 弹月桥位于九水村北1公里,桥长30米、宽4米,只有一拱,呈弧形,两边护以石栏,东西横跨大溪。因桥洞弯曲如新月,故名“弹月桥”,其北偏西的山麓,松石竞秀。弹月桥北1.5公里大石村北原有龙泉观,俗名南九水庙,明初建,中祀真武,前有降龙、伏虎巨像,1958年拆除。
王子涧 王子涧在龙泉观东北1.5公里处。涧势屈曲,清流如练,危岩茂林,掩映左右,有一桥跨涧,长20米,涧两旁陡崖削立,林木茂密。王子涧的东北有两条山岭,如卧在水面上的两条长龙,余脉一直伸延到王子涧村前,旧时认为此地风水很好,有“帝王之气”,故此涧名为“王子涧”。
竹窝 竹窝位于王子涧北,地处山窝,因多竹而得名。解放前游山汽车多停于此处,这里建有许多小饭店,多用木板搭成,故又名“板房”。竹窝之上尽是峭崖陡壁,公路就修在峭岩的山腰间,盘曲往复,极尽转折之致,俗称为“十八盘”,因由柳树台通往巨峰的山路上还有一处十八盘,故此处称“下十八盘”,通往巨峰者称“上十八盘”。爬上这段十八盘险道之后,只见一片秀丽的峰峦,即到达柳树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