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中国第一条公路——台柳路
德占青岛后,在城市规划中把旅游做为城市功能之一,1904年建了由台东镇至崂山柳树台的马路叫台柳路,被称为中国第一条公路。根据《胶澳租借条约》,租借地的范围只包括崂山的三分之一,所以这条马路只到柳树台。 台柳路自台东镇东行,先经过太平镇,东、西吴家村。作为早期殖民城市的青岛,牛奶消费量大于其它城市,青岛有一大批“牛乳房”,其中俄国人开的几家在南海路;日本人开的几家在贵州路;中国人开的全在太平镇、吴家村,在太平镇有同顺栈、万盛永、同泰、东发祥等16家之多,在吴家村开设的有福昌和、美利、义盛永等5家。“牛乳房”产品以鲜牛乳为主,也生产奶酪、奶油等产品。 在东吴家村之南,曾有一处“海泊温泉”,是一个日本人钱板孝一郎先在这里发现温泉的,他租下了三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办了“海泊温泉”,建水塔由地下抽上温泉水,送入浴池,又建了房舍,修起十几间房屋,于1927年开业。据说,这股温泉水质很好,对皮肤病也有疗效。日本人在这里还设“猎友会”,在附近打猎,但中国人罕有到“海泊温泉”沐浴的。 1937年7月爆发芦沟桥事变,这年冬天,青岛的日本人奉命撤回本土,国民党政府炸毁了这处“海泊温泉”。1938年1月日本占据青岛,据说重返青岛的日本人面对废墟,大声哭号,但拟重建时,温泉已断流。青岛市区不再有了温泉,但这一带土壤肥沃,一直是菜地,今在旧址上建了市图书馆。 台柳路蜿蜒至双山山腰处,是广东会馆建的广东公墓,下山之后过双山村,20世纪50年代建了一个新村庄叫华光村。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些在朝鲜的华侨回国,一部分被安排在了青岛,即住在这里。 台柳路接着经河西、保儿、河南村至李村河南。1910年的英文《青岛》一书记载:“由青岛沿植林公路到河西,那里有一条翻修过的公路可到李村。流向西南方向的李村河西岸有一个大的集市,李村河宽阔的沙质河床里很少见到流水。这里的集市是每隔五天举行一次。1899年在这里设置了按察司,现在按察司坐落在李村西北600米处一个小山上的一幢漂亮的楼房里。此外这里还有基督教会、教堂和学校;华人监狱也在这一带。”“过东李村、郑疃、刘家下河,由南龙口,到风景如画的崂山谷。从这里再行2公里到(南)九水村,九水村在一条流水潺潺的山溪右岸。”(引自李厚基译文) 著名作家洪深的父亲洪述祖1913年寓居青岛,在南九水建了别墅称“观川台”,自称观川居士,1916年被日本人没收,开了一家料理店。过南九水,经弹月桥,台柳路开始上山,曲折蜿蜒,称“十八盘”,因劈山口还有一处“十八盘”,所以这里也叫“南十八盘”。从这里到了山顶即到了柳树台。 柳树台上建有麦克伦堡疗养院,“1904年由总督府建筑师普尔设计建筑,环境幽美,引人入胜。以路易莎女王的名字来命名,纪念她的生日。”疗养院有5间单人并带什役配客的客房,有5间5~7人的住房,还有营业楼,有餐厅、吸烟室、阅报室。麦克伦堡疗养院下方,有一幢简朴、优雅的小别墅,是为总督盖的。 北九水至白沙河是胶澳租借地的区界,崂山的大部分仍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 解放后,台柳路有了很大变化,西段由鞍山路取代,中段由308国道取代。由南龙口至柳树台的一首道路也进行了改造,小弯改为大弯,再没有了18个弯,便于行车。途中摩崖石上曾有大字“崂山自古出美女”,至今却不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