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刘若英出任乌镇的形象代言人。在此之前,她曾在乌镇出演过《似水年华》这部电视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曾说过,看过剧本后还在想哪儿能有这么一块地方可以展现出如梦的感觉,到了乌镇她才明白。在杀青之后的很长时间,她还没走出如画的乌镇。
流水绕过人家的庭院穿过静卧的石桥载着轻盈的小舟静静的流向远方,不留下任何痕迹,留下的是人们对静谧生活的怀念,对旧时月色的回忆,对诗一样情景的向往。
乌镇是从现代逐渐走向古老的,这之间的过程就是建筑物,越靠近它越具时光留下的沧桑感。可我错了,一直走到它的停车场全部是很现代的东西:现代的楼房、宽阔的柏油路、数不清的汽车,这些无论如何都不能与古镇有丝毫的联系。随人流往前走,一个漆黑的大门上方黑色的字体“乌镇”让我的心动了一下,难道是它本身独特的颜色造就了这个名字?
进得门来,眼睛陡然被点亮——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一条河水载着漂亮的游船,河边有栏杆,前面是古老的建筑,凡这些有颜色的东西统统都是接近黑色的深棕色,仿佛一步迈进了古旧的时光里,回到接近原始的平静淡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织布自给自足的时代,黑棕色是它的本色,我的感觉应验了。
一条河流横贯东西,把小镇南北分开,明清时的建筑依河傍埠,或高宇重檐或拱脊青瓦,保存倒也完好,随时提醒着人们它的存在可有几百年了啊!其间有石桥相连,踏过石桥,就深入了一个悠远的所在。
脚下是清冷的石板,石板延伸到很远,形成一个深深的街巷,两边是民居,紧密的排列着不留一点空隙,木门木窗,木头有些斑驳,露出了它原本的筋络,可依旧稳稳的站在这里,像个硬朗的老人。邻里街坊不用走到街上,开门即可聊天,推窗就能说话,这种方式让人想到古代的群居生活
青瓦反反正正的铺在屋顶上,雨水会顺着瓦沟流到檐下,滴落在门前。想起小时候,坐在门里小板凳上看外边滴雨,那形成雨线的水,不停的从房檐上落下来,滴滴滴嗒嗒嗒就滴完了我的少年时光。这老屋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遗老,这旧瓦也称得上文物了吧?有着六千年历史的古镇,随手捡起一片青砖土瓦可能就比美国的国家历史还长,如此想来倒觉得很有骄傲的资本,脚步都轻飘飘的了。
一个不大的门面里,走进去是一个“百床馆”,汇集了床的精华,它们的形状是:有顶有檐有床幔,像个小房子。床檐上有精致的镂刻图案,它好像就专为装饰而来,来彰显它的豪华与品味,其做工的精致,是当代浮躁的气氛下,无论如何都不能达到的高度。一百年前的作品依然鲜艳生动,不禁感叹创造者的心灵手巧,又常常产生拥有它的渴望。富庶的江南,让中华民族的智慧得以展示、发扬又流传至今,还会继续穿行在时间里,走进无尽的时空中。
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来到这里必须要看的有很多:可欣赏和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可坐上乌篷船在河上行走,穿过百年石桥将明清时的建筑留在心里;到矛盾故居领略前辈刻苦读书的精神;更不能错过的是“昭明太子读书处”、“谭家湾遗址”和“唐代银杏树”。千年时光的积淀、活着的文物,会让你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如果这个世界还有原先,还有旧时月色,还有能唤回过去记忆的东西,这个地方就是乌镇,它不似繁花,让人看一眼就能爱上它。它披着古老的外衣,闷闷的不爱说话,却拥有精美的文化,丰富的内涵,如果你在石桥边坐下来,慢慢的回味,就会被它浩渺深远的胸怀所牵引,对它产生浓浓的恋情。繁花落尽,爱情也就随之离去,而乌镇似酿酒,时间越久回味越长。
更多旅游新闻、信息尽在网奇E游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