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二篇 经 营
第五章 机电设备
第三节 修旧利废双增双节
1963年,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按照“清仓收购、处理积压、维护保养”的工作要求,成立维护保养办公室,开始对库存进行检查维修,并组织人员到山东省机电公司学习维修技术,开展对仪表、量具、轴承、电动机等产品的维修工作。一是下厂收购,组织业务人员下厂按质论价进行收购,既解决货源问题,又及时处理了积压;二是定点收购,以旧供新,在公司工具轴承站设立收购点,建账立卡,按收购数量通过工具轴承站供应新产品,满足企业的需要;三是送货上门,服务到户,由于许多产品修复后,深受企业欢迎,工作人员将产品送到用户手里,既帮助用户解决急需,又扩大了宣传;四是参加市场调节,按照优先支援农业生产的原则,多次派人携带电机、轴承、仪表、倒链等产品参加市场调节,帮助农村解决急需的机电产品。1964年维修保养、鉴定和包装的产品共13.5万台件,价值329万元。1965年检修和改制产品99577台件、价值270万元,回收旧铜线61吨。1966年5月,维护保养办公室内部设立钳工组、量具组和仪表组,人员由10人增至16人,主要负责轴承、卡盘、仪表和量具的维修。同年,国家物资部调拨了C6136车床、E32K钻床各一台支持修旧利废工作。
1970年7月,公司维护保养办公室改为青岛市机电公司修配厂,实行半独立经济核算,内设电器组、仪表量具组、车工组、钳工组、轴承组和供销财务组。具体任务为清仓查库、节约代用、加工改制、修旧利废。业务范围是负责对公司和全市各工矿企业二类机电物资的检修,并自产部分急需的二类机电产品。1973年又成立电机组,负责生产少量活顶尖、死顶尖,修理卡盘、轴承、电机、低压电器、仪表、量具等,修旧利废工作得到迅速发展。1975年8月,修配厂扩建增员,并增加了1台车床、3台磨床、1台冲床、1台刨床等设备。维修业务除修理电机、电钻、手动葫芦、低压电器、各种线圈、仪表、量具、倒链等外,还开展对轴承的化学除锈、蓄电瓶的修理,并生产部分死顶尖、活顶尖。仅1978年就修复轴承1.7万套、电动机639台、手动葫芦200台、工具600多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机电产品进入市场,修旧利废工作逐渐萧条。生产组织和任务作了相应的调整,撤销轴承组成立电焊机组,试制小型电焊机,钳工组与车工组合并,生产少量的活顶尖和加工附件,修理少量的电动机和电钻。1985年5月,修配厂与济南电焊机厂联营,生产BX3?250电焊机,并改为小型企业。此外还生产部分线圈和少量的活顶尖、死顶尖,修理少量的电机和仪表。1986年7月,修配厂正式改为青岛电焊机厂,修旧利废工作基本停止。
1987年开始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主要包括挖掘内部潜力、压缩库存、调整库存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当年排潜340万元,挖潜272万元,其中清理资金悬案160万元。为加强资金管理,重新核定分配了资金限额,改变过去按人数摊费用的办法,实行五三二(即人数按50%、资金占用按30%、销货额按20%)的摊派方法。为压缩库存,调整库存结构,专门成立清仓查库小组,集中对仓库进行全面检查,找出了库存不合理的原因。各单位对库存过大的物资采取了控制进货、降价处理、调剂串换、返回生产厂家等措施,压缩了库存。当年加快资金周转15天,相应减少资金占用624万元,节约银行利息45万元;压缩维修和其他费用开支3.5万元。1988年排出物资潜力166.3万元,挖潜131万元;减少资金周转10天,相应减少资金占用582万元,节约银行利息46万元。1990年,机电产品销售困难,库存增长,超出了物资正常、合理的储备,加大了资金占用,影响了资金周转,经济效益滑坡,机电公司进一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一是控制进货,压进多销,降低库存,防止新积压。二是成立清仓利库小组,进行排潜挖潜,弄清家底,对积压物资加盖潜力标志,分别对库存一年以上、半年以上物资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将挖潜任务落实到部门、个人,并定期检查,及时总结。三是严把进货质量关,优化库存结构。在压缩库存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低劣产品,使库存产品保持较高的名优率。全年共排出物资潜力181.7万元,挖潜127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