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27
- 名望
- 21 点
- 铜币
- 17 枚
- 优惠券
- 0 张
|
在石岛赤山风景区法华院对面的平缓山坡上,坐落着的三栋单檐歇山顶式大殿,围成了一个约6000平方米的传统居家式四合院。
这座叫“荣成民俗馆”的大院,分为“山海耕牧”、“城乡情韵”、“劳逸人生”三大主题展厅,浓缩凝聚了数百年来的荣成生产、生活场景,从木石锚时代到人民公社,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堪称一部荣成版的《天工开物》。
三面环海,丘多土瘠的生存空间,以及明代所三千余军户散播境内的血性武风,滋育出荣成与众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相比于大陆主流的传统农耕文化,这一方土地海味土味糅合,黄蓝两色兼具,既有大地的稳重,也有海洋的魄力。
在民俗馆内,300平方米的“山海耕牧”馆汇集了募自荣成民间的500余件新旧生产工具,加上简单说明,间接展示着当地的农业、渔业生产场景。
猪皮绑子“功能”多,既是棉鞋又是雨鞋
[attach]63222[/attach][attach]63222[/attach]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生产工具是观察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的尺度。一件件物品的范式、新旧乃至有无,足以照见一地自然具体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经济状况。具体到荣成,猪皮绑子、潜水衣和压缩机,最能体现这片土地与大陆内地不同的蓝色调。 猪皮绑子是一种鞋子,在橡胶大规模使用之前,这种用猪皮做成的简易鞋兼有棉鞋、雨鞋之用,也是早期荣成渔民的冬装,里面塞满干草或玉米皮,脚不冷,不透水,尤其适合赶海或雪后穿,当地农民出猪圈肥时也穿猪皮绑子,原因是“省鞋”,其防湿功能为当时的布棉鞋所不及。 为穿着跟脚,从猪皮绑子鞋耳的位置开始向后,沿着鞋帮上缘穿孔,串上一根更粗的麻绳,最后会结于脚后跟处。不用时,两只系在一起,挂在背阴处晾干,用时加水泡软即可使用。今天看来,猪皮绑子的制作工艺很简单,成品显得粗糙甚至难看,但在原材料单调、短缺的手工业时代,这种猪皮鞋的别样发明,超越了食用的单一认识,虽是生活环境使然,但也显示出渔民不同于农民的知行能力。 今天看来,猪皮绑子的制作工艺很简单,成品显得粗糙甚至难看,但在原材料单调、短缺的手工业时代,这种猪皮鞋的别样发明,超越了食用的单一认识,虽是生活环境使然,但也显示出渔民不同于农民的知行能力。
潜水衣和压缩机,必须父子搭对使用
[attach]63223[/attach] 潜水衣和压缩机这一对搭配,是来自日本的渔捕工具,最早于1917年传入威海卫,后来传入荣成,主要用于采捕海底扇贝、海参。针对这种泊来品,当地圈内有“必须父子搭对使用”的俗约,仅此一点,足以照见在“宁可上山掏驴腚,也不下海摸鱼虾”的大陆农耕主流文化价值判断时代,荣成沿海居民下海讨生活的危险和残酷,并非是今天后人和旁人所读所看甚至想当然的大海牧歌。 压缩机固定在船上,一人操作气筒,压缩空气通过一根细长的管子进出密封潜水衣,潜水采捕者得以呼吸和沉浮。橡胶连体衣、铁领盘、密封螺栓、铁鞋再加上铅坠,一套潜水服有上百斤重,一旦操作出了问题或操作气筒的人“出了问题”,水下采捕者或窒息或肺炸或沉入海底,也就是说,船上操作压缩机的人掌握着潜水采捕者的性命。因此,操作压缩机的人与潜水者的关系,被荣成人严格地设定为“父子”,即使“亲兄弟”也不行,因为后者之间可能会存在继承纠纷。
这种出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考虑的俗约,实际是现代生产工艺对陈旧社会结构的一种妥协,所谓有器无识,现代生产工艺并未带来社会关系的有机重构。但这一苛刻而谨慎的制度安排,暴露了传统大陆社会对海洋的强烈不适和本能拒绝,对中国人来说,多是被动下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