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1节:第一集何为《易经》(图)(1)


  第一集何为《易经》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长久地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经》越来越受到中外科学界、文化界的重视,西方学者称之为“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它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懂的书。面对这一组互相矛盾的词语,我们不禁要问,《易经》究竟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要了解《易经》,首先要从“何为《易经》”这个题目开始。《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是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把《易经》摆在最前面。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为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1、.jpg
 《易经》是什么?这种问题大概只有中国人听得懂,外国人不太喜欢这样的问题,因为这种问题的答案不管怎么说都对,但是怎么说都只是说对一部分,不可能全对,因为《易经》太大了。就像偌大的北京城(见图1-1),不管是乘坐飞机、火车,还是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乡道路都能进得来,可是进来以后,谁都不能说自己真的就算是了解整个北京了。图1-1关于《易经》,为什么总是见仁见智,各执己见?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去看,都只看到一个方面,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得很全。所以研究《易经》,一定要有比较宽广的包容性。

  《易经》是怎样完成的?按照一般的说法,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易经》的完成,经历了三位圣人:第一个是伏羲,第二个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人算作一个,第三个我们大家更为熟悉,就是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而孔子在近古,或者叫下古(见图1-2)。图1-2
126145202758957.jpg
  明明是四个人,为什么说是三个呢?这跟《易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三”是奇数,是阳的,而四是偶数,属阴的,所以我们说是三位。我们看唐装,它的纽扣不是五个就是七个,不会是四个或六个,也是这个道理。

  实际上,《易经》成书所经历的时间非常长,所经历的圣人也很多,应该说,《易经》是我国古圣先贤集体创作的成果。我们中国人,差不多所有东西都是集体创作的,很少有一个人单独完成的。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吕氏春秋》),这两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大到没有外面,够大的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我们今天很喜欢讲系统,而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就是《易经》。因为所有能列举出来的大系统,像太阳系、银河系等等,都不可能大到“其大无外”;所有能列举出的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等,都小不过“其小无内”。
阅读过本帖的圈友还浏览过以下相关帖子:


第2节:第一集何为《易经》(2)


  那么,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说出来,有些人会不相信,有些人会吓一跳,但是如果大家看完这本书,一定会恍然大悟——《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说很夸张,因为现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兢兢业业,就是为了解开宇宙的密码。有了那么多的科学仪器,那么尖端的技术,他们都还不敢说能够做到,这么一本几千年前的古老经书,怎么能做到这样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大家心里一定充满疑问:到底解开了没有呢?

  如果没有解开,那不是空谈吗?讲了半天,没有效果,即使再古老,再广大,又有什么用?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解开了。

  孔子解开这个密码以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但是我们一直都是小用,从来没有大用过。孔子曾感慨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但是他的感慨我们依然听不懂,我们把它当书来背,我们也考试,可就是不知道它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人能弘道”,意思是人能够把这个密码好好来运用;“非道弘人”,是说你不能在这儿躺着,等它来给你帮忙。孔子的这句话是说:宇宙的密码已经解开了,但是要靠人来把它发扬光大,而不是等待那个密码来帮我们解开。那么,我们又凭什么说,到孔子的时候,就已经解开了宇宙的密码呢?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得到了三把钥匙。第一把钥匙,叫做伏羲八卦。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看过八卦图,家家户户也都挂过,只是搞不清楚那是做什么的。殊不知,那正是一把打开宇宙密码的金钥匙。我们在手上拿了七千年,却始终没有悟到它真正的作用,总以为那是很好玩儿的,可以辟邪的,连外国人也跟着我们糊里糊涂的。外国人现在也挂八卦图,但你问他为什么,他一定会说:“那是你们中国的玩意儿,我怎么知道?”

  伏羲的八卦告诉我们一个宇宙最基本的秘密,我们用两个字就把它讲完了,叫做“阴阳”。现代科学家已经感觉到,物体一定有最小的基本构成元素,他们讲了很多很多,却始终讲不出“阴阳”这两个字来。我们一天到晚在讲“阴阳”,可是我们反而不知道,这就是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第二把钥匙,是文王六十四卦。它告诉我们,宇宙只有六十四个密码。大家一定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是六十四个呢?不可以是六十三个吗?不可以是八十二个吗?《易经》讲“数”讲得非常多,但是如果用我们现代的数学观念来看《易经》的数,那就相差太多了。因为数不等于数字。数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不是死的。有一句话非常重要:这件事情不过是“一而二,二而一”而已。这句话大家经常听到,只是没有在意。什么叫“一而二,二而一”?等到讲易数的时候,我们会把它说清楚。

TOP

第3节:第一集何为《易经》(图)(3)


  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

  ——《易经》的智慧六十四卦就是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它是用数字来代表的。凡是密码,必定离不开数字。我们现在所用的保险箱都是用数字做密码的,但是那个数字是死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宇宙的数是活的,是变化的。

  第三把钥匙,是孔子给我们的《十翼》。孔子“删《书》、《诗》”,他把《尚书》、《诗经》删了一大部分;他制定礼乐,修了一部很难的书,叫《春秋》。但是他看到《周易》,却是很恭敬地赞美。

  《周易》成书以后,多少人想动它的一个字,都动不了。孔子当然也有责任,如果其中真的有不对的地方,他就要删,就要改。可是他读完以后,肃然起敬,赞《周易》,而且替《周易》装上十只翅膀,我们称之为《十翼》。孔子希望《周易》能够“飞起来”,可惜到现在,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

  孔子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而《易经》就是理想的翅膀。

  ——《易经》的智慧《周易》“飞起来”以后是什么样子?就是世界大同。实际上,地球村就是世界大同,世界大同就是地球村,西方的理想跟我们的理想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是要按照西方的路子走向地球村,其实这样也没有关系,因为“功成不必在我”,只要能够实现和平发展、人类和谐,无论用什么方法,我们都不反对。

  可是,从目前形势来看,下面的路要靠我们自己来走。靠什么走?就是这部有十只翅膀的《周易》。我们有这么好的宝藏,可是我们自己睡着了,醒不过来。沉睡了这么多年,现在是醒的时候了。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可以说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则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



4.jpg
  伏羲替当时的人民,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当初,人类还没有进入农业社会,人们靠打鱼、狩猎过日子。一个人要出去打鱼,要出去狩猎,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半路上碰到天气骤变,来不及躲避,很可能连命都没有了。所以很多人问伏羲:明天要出去,天气会怎么样?伏羲可以说是全人类、全世界第一座气象台的台长,他告诉人们:“明天是大晴天,你去好了”,“明天往南走有雷,你要小心”,“你往西北走,有大雨”……刚开始大家还是将信将疑,可是后来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多,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很准,于是来问的人越来越多。人多了以后,伏羲没有那么多时间应付,怎么办?他就说:“从明天开始,我在这棵树上挂一个‘’的图像(见图1-3),就表示明天天气是雨天……”伏羲氏跟老百姓讲,这是“2、1、2”(见图1-4),代表下雨。“2、1、2”是人类所知道的第一个密码。图1-3 图1-4伏羲氏得到了人民的信赖,并根据人民的需要,把他的气象预报逐渐地扩大,慢慢地推出不同的卦象,就变成了我们一直到今天都很熟悉的八卦(见图1-5)。图1-5
5.jpg

TOP

第4节:第一集何为《易经》(图)(4)


  伏羲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大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为跟老百姓讲得太多,基本上是没有用的,所以他只告诉大家记几个数字就好了,“1、2、1”代表什么,“1、2、2”代表什么,“2、1、2”代表什么,“2、2、1”代表什么,等等,跟今天的电脑完全一样。打电报也是一样的道理,给出一组数字,对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说数字化时代老早已经开始了,我们今天不过是承继伏羲的路线走下来而已。

  最古老的汉字是根据图像来的,所以叫做象形。本来是一个下雨的符号,一倒过来就变成了 “水” 字(见图1-6)。后来人们根据伏羲的八卦,慢慢地造出很多字来,这是事实。但是,伏羲的用意是要告诉我们整个宇宙的状况,让我们知道怎么样去适应,怎么样去改善,这个工作到现在还在持续进行中。图1-6
1.jpg
  伏羲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状况,让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

  ——《易经》的智慧后来,有些老百姓对伏羲说:“你总教我们背这些数字,我们有时候也会搞错,你干脆告诉我们它的道理吧。”伏羲说:“既然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那我就告诉你们。只要把这张图(见图1-7)看懂了,就能够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了!”图1-7
2.jpg
  伏羲八卦是什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无字天书。我们从小就听说过无字天书,伏羲八卦就是无字天书。因为伏羲氏当年根本还没有文字,所以《易经》整部书只有图像,没有文字,所有的字都是有了文字以后,慢慢加上去的。加到最后,整部《易经》也不过四千多字。

  没有文字,没有条条框框,不受任何局限,就可以通天下,通宇宙。伏羲氏是把整个都想通了以后,才开始来画卦的。所以我们对他那一画,非常地恭敬,称为“一画开天”。《易经》是从开天辟地,也就是今天科学上所讲的大爆炸说起的,一直说到人类最后的状况。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把它展开,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人类世世代代都要取用于这本无字天书,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部宝典。

  伏羲八卦图这部无字天书,能够历经七千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足以证明真理永存的道理。那么在蛮荒的原始时期,伏羲怎么能够发现宇宙的奥秘?又是怎么画出八卦图来的呢?

  伏羲用的方法是什么?他用的三个方法,对我们中国人影响太大了。第一个方法叫仰视。大家可能会认为仰视很轻松,头一抬,就看到天上了。但是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动物没有权力仰观天象,仰视是人类独有的。一切都有天象,我们为什么不看呢?为什么光凭脑子去想呢?

  中国人很会仰,但是仰到后来不够高,只是仰长官的脸色。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看长官的脸色,就是眼光不够高,其实再仰高一点就看到天象了。如果长官的脸色跟老天的气象是一致的,那你就可以照着去做,因为他合乎天理;如果长官的脸色跟老天的气象不配合,你就要摸摸良心,想想要不要听他的,这样才对。

TOP

第5节:第一集何为《易经》(5)


  第二个方法叫俯视,意思就是你照顾了别人,也要照顾照顾自己。整部《易经》都是从人身上看出来的东西。我们经常讲“万物皆备于我”,因为“我”就是一个小宇宙。自然中有山,人也有。人的山在哪里?鼻梁就是山。宇宙所具有的东西,我们在自己身上全都找得到。所以作为一个人,真的很不简单,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成动物。“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周武王讲的,这样的话只有中国人讲得出来。周武王看到自己的父亲那么有成就,把一部《易经》全部整理出来,就想到自己也要做点什么,于是他讲了这句“人为万物之灵”。这一句话唤醒了很多人,但是有的人听了,还是无动于衷。

  第三个方法,用我们现代的话讲,叫做广角。我们照相会用广角镜,就是不能光看一个地方。看天象也不能光看一个地方,要多看一点,四方八面都要看一看。看得很周到,想得很周密,一点都没有遗漏,这样才叫做《周易》。《周易》这个“周”字,跟周朝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刚好周文王的朝代称作“周”,所以大家才会觉得有关系。其实我们应该想一想,周文王是精通易理的人,他不会把自家的姓冠在一本书上面,这是犯忌的。周是很周密,很周详,而且它是周流不停、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的,所以才叫《周易》。

  伏羲氏为什么画卦?很多人说他是为了造字,推行文字教育。实际未必,如果伏羲是为了造字,那他的成就就很低,跟仓颉造字也就没什么差别了。仓颉的名气跟伏羲是不能比的。伏羲没有造字,因为他知道整个系统都是图像、数字。

  伏羲八卦图是由数字组成的,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的,因此,有人说,中国七千年前的伏羲氏,可以说是电脑的鼻祖。那么,古老的《易经》和现代科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讲一句现代的话: 0和1构成了浩瀚无穷的互联网络。这句话大家都很接受,觉得很科学,很现代化,跟国际接轨了。其实我们老祖宗七千年前就讲了:一阴一阳产生了宇宙万象。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只是用词不一样而已。但是“一阴一阳”如果解释成一个阴和一个阳,那就大错特错了,就这么一点点差别就会产生很多流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细节都厘清,不要有任何的误解和扭曲,以免辜负了这么一部很难得的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易经》这部宝典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理它,它不会理你。你理它,它也不会拒绝你。可是你从中能得到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它帮不上忙。这才是真正的自然。《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

TOP

第5节:第一集何为《易经》(5)


  第二个方法叫俯视,意思就是你照顾了别人,也要照顾照顾自己。整部《易经》都是从人身上看出来的东西。我们经常讲“万物皆备于我”,因为“我”就是一个小宇宙。自然中有山,人也有。人的山在哪里?鼻梁就是山。宇宙所具有的东西,我们在自己身上全都找得到。所以作为一个人,真的很不简单,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成动物。“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周武王讲的,这样的话只有中国人讲得出来。周武王看到自己的父亲那么有成就,把一部《易经》全部整理出来,就想到自己也要做点什么,于是他讲了这句“人为万物之灵”。这一句话唤醒了很多人,但是有的人听了,还是无动于衷。

  第三个方法,用我们现代的话讲,叫做广角。我们照相会用广角镜,就是不能光看一个地方。看天象也不能光看一个地方,要多看一点,四方八面都要看一看。看得很周到,想得很周密,一点都没有遗漏,这样才叫做《周易》。《周易》这个“周”字,跟周朝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刚好周文王的朝代称作“周”,所以大家才会觉得有关系。其实我们应该想一想,周文王是精通易理的人,他不会把自家的姓冠在一本书上面,这是犯忌的。周是很周密,很周详,而且它是周流不停、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的,所以才叫《周易》。

  伏羲氏为什么画卦?很多人说他是为了造字,推行文字教育。实际未必,如果伏羲是为了造字,那他的成就就很低,跟仓颉造字也就没什么差别了。仓颉的名气跟伏羲是不能比的。伏羲没有造字,因为他知道整个系统都是图像、数字。

  伏羲八卦图是由数字组成的,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的,因此,有人说,中国七千年前的伏羲氏,可以说是电脑的鼻祖。那么,古老的《易经》和现代科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讲一句现代的话: 0和1构成了浩瀚无穷的互联网络。这句话大家都很接受,觉得很科学,很现代化,跟国际接轨了。其实我们老祖宗七千年前就讲了:一阴一阳产生了宇宙万象。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只是用词不一样而已。但是“一阴一阳”如果解释成一个阴和一个阳,那就大错特错了,就这么一点点差别就会产生很多流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细节都厘清,不要有任何的误解和扭曲,以免辜负了这么一部很难得的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易经》这部宝典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理它,它不会理你。你理它,它也不会拒绝你。可是你从中能得到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它帮不上忙。这才是真正的自然。《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

TOP

第6节:第一集何为《易经》(6)


  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的科学,让科学协助人民过幸福的生活。

  ——《易经》的智慧中国人所讲的道理,都是从自然中开发出来的,我们一切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师。狂妄自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是不合自然的。有人会问,现代科学难道不可以持续发展吗?当然可以。科学是人类非常需要的东西,只不过西方人欠缺这种用自然来引导科学的态度。我们要记住,一切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都要用是否符合自然这一标准来检验。二十一世纪为什么是中国人的世纪?就是因为中国人开始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的科学,让它走上正道,让它协助我们人类过幸福、安康的日子。

  《易经》这部宝典是我们的祖先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但是我们没有申请智慧财产权,我们认为大家都可以用,不需要收取任何费用。这才是做人的风度,这才是大度量。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而伏羲用来做天气预报的符号,又为什么成了破解宇宙人生的密码?我们现代人学习《易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伏羲原来用符号来告诉人们天气变化,后来慢慢发现,不仅仅是气象,有很多跟生活直接相关的东西都可以从里面开发出来。

  按照今天的说法,《易经》可以说是自然科学。但是,我们知道,在孔子以后,这部书除了自然科学的部分,又另外加上了一部分,叫做人伦道德。两个东西合起来,才能够表示整体的《易经》。

  现代人学习《易经》,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学了半天没有用,时间那么宝贵,拿来学它干什么呢?我们可以讲出很多用处,但是按照《易经》的习惯,我们一般每次只会讲三个。所以我们就提出下面三点,请大家参考。

  第一点,《易经》可以纠正我们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有太多的观念是使我们的脑筋不清楚的,可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举一个例子,今天大家非常普遍地认为自信是对的,但是,人应不应该有自信?这个问题不能用应该或者不应该来回答。《易经》里面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包括自信在内的。但是中国人讲到“自”,只讲自觉、自反、自省、自律,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自信。现在年轻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会幸福的。因为,人有可控制的部分,也有不可控制的部分。可控制的部分是“操之在我”,但是不可控制的部分是“操之在天”,所以中国人的信心是对老天有信心,而不是对自己有信心。我们相信老天会保佑我们这种人,我们多拐一个弯想一想,如果老天不保佑我们这种人,那还保佑谁呢?如此而已。如果把老天去掉,只有自信,那就会自大,就会狂妄,就会过分自我,然后人际关系就会很差,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目前有很多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都是有待商榷的,这个要在学完《易经》以后才能厘得清。

TOP

第7节:第一集何为《易经》(7)


  第二点,《易经》有神秘性,也有道德性。有神秘性,是因为以前科学不够发达,我们没有办法用科学来解释它,所以只好用神道把它包装起来。现在科学发展了,我们可以把《易经》里面的神秘性用现代科学来诠释,但是它的道德性,是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易经》的道德性,在二十一世纪还会得到很大的发扬。

  第三点,《易经》求同存异的思想是实现全球化的必然之路。全球性是必然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但是现在大家看到,凡是全球性的活动,都会有人强烈反对。因为全球化会引起很多人的不安,认为全球化以后,会把本土的文化整个消灭掉。没有一个地区希望自己的文化被消灭掉,只有像《易经》这么广大包容的思想体系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四个字就解决了——求同存异。我们求同,但是会存异,我们会尊重每个地区的文化,但是我们会在这当中找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变成大同的基因,这个只有《易经》做得到。

  要了解《易经》,先从阴阳开始,这是伏羲氏最了不起,也最难得的贡献。我们对阴阳很熟悉,但是我们经常用错,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好好地介绍:何为阴阳。

TOP

第8节:第二集 何为阴阳(图)(1)


  第二集 何为阴阳

  《易经》中有六十四个卦象,而这些看似复杂的卦象,其实只包含着两个符号,一个是阴(--),一个是阳(—)。曾仕强教授指出:伏羲八卦图告诉了我们一个宇宙最基本的秘密——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天底下的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

  什么是阴阳呢?曾教授举例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天是阳,地是阴;大拇指是阳,其余四个手指是阴。阴阳之间的关系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有生命力。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证明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呢? 

  说到什么叫阴阳,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说起,晴天阳光很明媚,出大太阳,一定是阳。因为一出太阳,人就感觉到心情很愉快,做事情就很奋发。阳是向外扩张的,天气热的时候,大家都往外伸张,想多得到一点冷空气。可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缩起来,这样才不会受寒。所以,往外张是阳,向内缩是阴。慢慢地,人们就把太阳叫做阳,把月亮叫做阴。

  要想知道什么时候月亮圆,什么时候月亮缺,要看阴历,不能看阳历。阴历十五那天月亮一定很圆。一年有十二个月,也就有十二个十五,十二个月里哪个月的月亮最亮最圆?八月十五。这个时候的月亮就有一点阳的味道了,所以那天晚上大家就很不安分,因为月亮不光会引动潮水,还会牵动人的情绪。于是我们说,这天是中秋节,大家要吃月饼,要一家和乐,不能外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措施。

  我们中国人向自然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白天是阳,晚上是阴,所以,一个人白天要精神好,要阳气足,这样才能够做事情;到了晚上,要慢慢阴起来,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才可以好好睡觉。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越到晚上反而越阳,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人一定活不久。我们一再说,现在科学过度违背自然规律,结果影响了人的健康。

  天是阳,地是阴,这个能颠倒吗?大概不能。人活着,叫做还在阳间。人死了,对不起,就归阴了。有谁说人死了是归阳的吗?应该没有。死了就归阴了,而活着就要阳气十足,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我们看完外面,再看看我们自己,那就更有趣了。手心和手背,哪个是阳,哪个是阴?手心是阳,手背是阴。阴阳是分不开的,如果不要手背,手心有什么用?光要手心,手背也没有用。手心手背都是肉,就表示阴阳归一。我们平时教训小孩都是打手心,没有家长会打手背,打手背是很残酷的。打手心是爱护他,打手背是折磨他。因为手心的肉比较多,而且动得快,一打就可以收回来,手背却弯不了,打上去很痛。所以活动性比较大的叫阳,活动性比较小的就叫阴。没有哪个人是手心动不了,手背却可以动得很厉害的。

  人很有趣,我们的脸朝向哪边,活动面一定朝哪边,这是非常好的配合。左右两只手,哪只是阴,哪只是阳?很简单,常用右手的,右手就是阳,比较笨拙的左手就是阴;常用左手的,左手就是阳,右手就是阴。阴阳是相对的。

  还有更妙的,大拇指是阳还是阴?大拇指是阳。那阴呢?剩下的四个手指头就是阴。我们慢慢就可以体会到,奇数就是阳,偶数就是阴。凡是成双成对的偶数,像2、4、6、8、10都叫阴;凡是出单的奇数,像1、3、5、7、9都叫阳。通常我们一只手只有一个大拇指,所以大拇指一定是阳。

  为什么头是阳,脚是阴?因为头只有一个,它是奇数,所以叫阳。脚有两只,是偶数,所以就叫阴。我们一切都是向自然学习,很少做人为的操作。大家有时间经常循环反复地做这两个手指运动(见图2-1),把这两个动作连起来做,对我们身体非常好,能把我们全身的经络都带动起来。图2-1
3.jpg
  大自然千奇百怪,包罗万象,如果进行分类的话,将是一个看不到头的天文数字,但是《易经》却只用了阴阳两个元素,就包含了宇宙的万事万物。人类是自然之子,我们想要了解自然,了解人类自己,可以从了解阴阳开始,那么阴阳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阴阳不但是相对的、变动的,而且也是不可分割的。这一点非常难理解,经常被忘记,但是我们却一直都在用。我们受了太多现代的教育,都说一切要分得清清楚楚,可是自然怎么分得清楚?白天跟晚上你分得清楚吗?根本分不清楚。本来是白天,慢慢地天黑了;本来是黑夜,又渐渐地天亮了。这是个自然的过程,并不像开灯关灯那样分明。而且今天天亮得晚些,明天天亮得早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多少有一点不一样。因为一切一切,都是无法决然分割的。

TOP

第9节:第二集 何为阴阳(图)(2)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是阴阳。

  ——《易经》的智慧树芽和树叶(见图2-2)哪个是阴,哪个是阳?树叶是阴,树芽是阳,因为树芽不断地在成长。所以要摘就摘叶子,不要摘树芽,摘芽是不人道的。图2-2


4.jpg
  有真就有假,有假必有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是阴阳。当一个人反复强调所说之事千真万确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告诉你,那不一定是真的。因为说话的人心虚,所以才会一再地强调,否则根本不用那样。一个很守信用的人,不会标榜自己守信用,因为这对他来讲已经是习惯了。把“我从不骗人”挂在嘴边的人,就是因为常常在这里骗,在那里骗,怕被人一眼看穿是骗子,才会一再强调自己从不骗人。学了《易经》,知道阴阳是合一的,两边都兼顾起来,大概就不太会上当了。

  我们接着说大拇指,它是1,是奇数,是阳,但是它有几个节?有两个节,叫做阳中有阴(见图2-3),而且这个阴阳也是分不开的。你说一节就好了,不要两节,能行吗?当然不行,那样手指还怎么弯曲拿东西呢?人要刚柔并济才好,不能刚到底,有柔才会刚,没有柔,根本就刚不了,况且没有柔,也根本不存在刚。
5.jpg
  除了大拇指,其余四个手指是偶数,是阴,但是这四个手指却每个都有三个节,叫做阴中有阳(见图2-4)。这个很妙,大拇指只有一个,有两节,其他四个手指头都有三节,但是它们的功能是一半一半的。如果大拇指没有了,要骑摩托车可能就很难,怎么发动呢?你看猴子不如人灵光,就是它的手指不灵活。所以有时间多做弹钢琴一样的手指抖动动作,全身就会活络起来。只要顺乎自然,不必那么操心,不必那么忙碌,身心都会很健康,就可以过很好的日子。这才叫《易经》,它就在你的手中。图2-3图2-4如果进一步了解,那就更妙了。你算算一只手有几个节?有十四个,两只手有二十八个(见图2-5),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掐指一算,什么都知道了,叫做袖里乾坤。这些一点都不稀奇,只是没有把道理说出来,大家才会觉得很神奇,把道理一说出来,就发现其实很简单。所以学习《易经》,要先学其中的道理,把道理搞懂了,就不会走火入魔,就不会被人欺骗,更不会上当吃亏了。 图2-5
6.jpg
  由于《易经》源自远古,又是以一些虽然简单但很难记住的符号所组成,所以大多数人很难读懂《易经》,只好敬而远之。而某些略知一二的人,则利用《易经》去算命,其实只要我们懂得了《易经》的道理,《易经》将不再神秘,我们的人生也将更加智慧。

TOP

第10节:第二集 何为阴阳(3)


  读《易经》读出很多君子,同样也读出很多小人。而且很奇怪,小人阴中有阳,还活跃得更厉害,我们一定要提防。所以《易经》一方面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也是阴阳。

  中国人是全世界唯一同时讲两句话的人,我们讲话经常是阴阳同时讲。嘴上说的这句话叫做阳,因为听得见,心里说的那句话叫做阴,是听不见的。嘴上讲“不以成败论英雄”,心里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嘴上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里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最妙的就是,嘴上讲着“礼让为先”,心里说的却是“当仁不让”,到底要不要让呢?只有一个答案:看着办。

  懂得了《易经》,你就可以完全了解中国人。尽管我们今天讲了很多西方的话,讲了很多现代自以为是的话,但是都没有用,因为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这已经变成我们血液里的东西,叫做我们生命当中的基因。

  阴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观念,但是阴阳的内涵实在是太多了,不容易完全体会。因此,我们也提出三个重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阴阳是相对的。如果没有相对,你就不知道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头是阴是阳?要看怎么说,头跟脚相对,那头就是阳,脚就是阴。有相对才有阴阳,不是绝对地说这个一定是阴,那个一定是阳。

  第二个,阴阳是会变动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阴阳是相对的,阴的会变阳,阳的会变阴。为什么“一”那么重要?因为九九还是要归一,再怎么长久去改变,最后还是要归一的,而“一”就是原点。

  第三个,阴阳是合一的。虽然阴阳是相对的,是会变动的,但阴阳又是分不开的,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所以叫做阴阳合一。这个对我们中国人影响太大了。我们中国人想事情都是合起来想,很少像西方那样分开来看。尤其是现在的分科教育,越分越细,分到最后支离破碎,以至于只有知识而丧失了智慧。我们现在虽然口口声声说要科技整合,却始终做不出来,就是因为分科以后,分了出去,收不回来。

  西医是分科的,你去看西医,他问你挂什么科?这就糟糕了,我们又不是医生,怎么知道该挂什么科?挂个外科试试看,治了半天才说你搞错了,应该看内科才对,可是命已经没有了。中医的大夫是通才,你去看中医,他会告诉你,你的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因为全身是一个整体系统,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更妙的是,我们会针灸。我在英国的时候,很多英国同学一听到针灸就害怕:怎么拿针往身上乱插呢?有些医生还跟我说针灸是没有道理的。我问为什么没有道理,他说:“万一针到血管,血不就流出来了吗?”我告诉他:“我们不会针血管,也不会针骨头、针肉,因为骨头根本针不进去,针肉也没有什么用。我们专针一种你们不懂的东西,叫经络。”他一听经络就傻掉了,因为他们在实验室全身解剖也根本找不到经络。经络是人活着的时候才有,人一死,气门闭了,经络也就没有了。

TOP

第11节:第二集 何为阴阳(图)(4)


  有阳就有阴,有虚就有实,有看得见的就有看不见的,有摸得着的就有摸不着的。天上的飞机能随便飞吗?当然不可以,它有航道。可是你去看航道在哪里?火车的轨道我们看得到,飞机的航道我们看得到吗?飞机的航道是在飞机飞的时候有,飞机不飞的时候就不见了。这跟我们人身上的经络是一样的道理,飞机一落地就好像人结束了自己一生的行程一样,航道随着飞机落地不见了,经络随着人死也没有了。不要坚持亲眼看到的才相信,要知道,眼睛能看到的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西方先进发达的科学技术,在带动经济迅猛发展了几百年之后,遇到了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许多解不开的难题。于是,许多西方学者开始提出要学习东方古老的智慧。太极图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张图,那么这张图代表了什么意思?又蕴含着哪些中国古老的智慧呢?

  伏羲氏看看天,看看自己,看看四方八面,有所领悟,画出八个卦象,后人用心体会伏羲八卦,画出了一张图(见图2-6)。这个图叫什么?你叫它太极图,或者叫它两仪图,都好像是也对也不对。图2-6


1.jpg
  这个图告诉我们几件事情:

  第一,它是圆的。为什么要画成圆的,不画成方的呢?因为圆的东西容易变动。我们所有车轮都是圆的,你说不行,要特别一点,轮子就是要方的,那你根本就开不动。

  第二,宇宙一切一切都要“求圆满”,不要去伤害别人。一个有棱有角的人,经常跟人家吵架,很多事就不容易办成。所以一定要圆,圆的东西就不容易伤害别人。可是圆不是圆滑,做人绝对不可以圆滑,但是一定要圆通。

  第三,要生生不息,一定要阴阳互动。世界上不可能全阳,也不可能全阴,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幼学琼林》)。世界上只有男人,人类就毁灭了;世界上只有女人,人类也不见了。所以有好人,就一定有坏人,你千万不要疾恶如仇。坏人是杀不完的,好人也死不光,这个世上永远有好人,也永远有坏人。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要走实际的路,不能要求太理想。慢慢大家会发现,阳是代表一种理想,人生一定要有理想;但阴就是脚踏实地,一定要一步一步地去兑现,去把理想实践出来。

  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是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易经》的智慧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天底下的变化就是一阴一阳。阴阳到底是一还是二?这是非常有趣的事,说一也不对,说二也不对,答案是亦一亦二,也是一,也是二。因为它一分为二,又一定要二合为一(见图2-7)。这个答案中国人很接受,但是外国人很排斥。我们现在所欠缺的,是一分为二以后不知道回补。我们走路,如果两只脚一起跳出去,那不跟僵尸一样?僵尸是归阴的,所以才会两只脚一起跳(二为阴)。人活在阳间,当然是一只腿一只腿地迈进(一为阳)。图2-7
2.jpg

TOP

第12节:第二集 何为阴阳(图)(5)


  一在先,二在后,所以是阳在先,阴在后。但这一句“阳在先,阴在后”,却也引起很多很多的问题,最主要就是把它曲解为男尊女卑、重男轻女。

  在《易经》的阴阳学说中,天是阳,地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在八卦图中,纯阳卦在上,纯阴卦在下,于是就有人说,这标志着男尊女卑。其实这是对阴阳学说的错误理解。

  天高高在上,地低低在下,这是事实。但, 这样就表示天比地尊贵吗?如果没有地,只有天有什么用?如果没有天,只有地又有什么用?所以,天地是相对的,是不能分离的。

  阴阳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合一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阳也没有用。一个人脾气很硬,硬到底,只会被气死。这样大家才知道,中国人练身体很少像西方人那样,练到满身肌肉。中国人练都是练内脏,要让它健康,外面无所谓,这叫做外柔内刚。

  胳膊伸出来,外边是阳,里边是阴,所以外边敲得重一点没关系,里边千万别使劲敲,一使劲微血管就出血了。像这些道理都是很自然的,有阳必有阴,不可能两边都阳,两边都阳,胳膊就弯不进来了。胳膊无论如何要向内弯,向外弯就断了。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就是阴阳两个符号的排列组合,但是这两个非常简单的符号,却组合出了很多的卦象。我们学习《易经》最大的困惑,就是记不住这些卦,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组合。那么学习《易经》时,是不是一定要背这些卦?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读懂《易经》呢?

  因为我学《易经》比较晚,不像很多人十几岁就开始学,所以我不太主张死记硬背,背错了那不糟糕了吗?现在脑筋要记的东西太多,整天去背那个,岂不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

  《易经》是宝典,宝典就像字典一样,是供人查的,要用就去查好了,干吗要全放在脑袋里面呢?看久了、用多了,不必刻意去背也就记住了,记住多少算多少,这才叫自然。我们中国人常讲,一回生,两回熟,你只要记住它的道理,自然会画出卦来。关于画卦,没必要死记硬背,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大家就可以自己画出八卦图。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见图2-8)。太极“亦阴亦阳”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就是也是阴也是阳,也有阴也有阳。记住一句话:阴阳永远分不开,一分开就麻烦了。图2-8


3、.jpg
 我们为什么叫中华?有一句话是跟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关系的:太极就叫“中”,太极上面的部分就叫“华”(见图2-9)。为什么我们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变来变去离不开太极,怎么变都可以,就是太极不能变。中,就是要守住中道。中国人不管长什么样子、什么肤色、什么血统,我们只在乎你脑海里面有没有这个“中”字。只要没有这个“中”字,即使长得再像中国人,我们也会说这个人根本不是中国人,因为他脑筋里已经没有“中”了。 图2-9
4.jpg

TOP

第13节:第二集 何为阴阳(图)(6)


  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

  ——《易经》的智慧“中”就是很好的意思。河南人是最了解中华文化的,所以经常会说“中不中?中”。不管你到天涯海角,不管你穿什么衣服,过什么日子,我们都不在乎,我们只在乎你脑海里面有没有《易经》这套系统。很多人说我们之所以叫中国,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在全世界的中间,是因为我们很自大。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太极就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

  ——《易经》的智慧地球是圆的,谁也不知道哪里是中心。我们决不能单从字面上去解释事情。我们之所以叫中国,就是因为我们一定要中,中就是太极,而太极就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所以,诸子百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易经》。没有把《易经》搞懂,去讲诸子百家,经常会讲错。孔子讲的“吾道一以贯之”,大家都很熟悉,这个“一”是什么?就是太极。孔子所讲的道理,都是由太极这个系统一路讲下来的。

  对于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而曾仕强教授认为,这个“一”,就是太极。那么这个解释有什么根据呢?而太极和阴阳又有什么关系呢?

  孔子的一贯之道就是中,就是仁,就是太极。发散出去,可以讲忠恕等一大堆东西,收回来就是一个“仁”字。其实仁就是阴阳,左边的单人旁是阳,右边的两横是阴(见图2-10)。一阳一阴就叫仁,就叫中,就叫太极。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果仁,埋进土里以后,它会发芽,会长出一棵茂盛的树来,就靠那个“仁”而已。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图2-10
5.jpg
  最古老的仁字是一竖两横(见图2-11),就是一阳一阴,左边是阳,右边是阴。其实很多字,都跟阴阳是有相关的。把阴(女)写到左边来,把阳(子)写到右边去,就是个“好”字(见图2-12),代表男女好合。两性和合就叫仁,所以仁是做人的基础。图2-11
6.jpg
 图2-12

  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有什么矛盾,因为没有人可骂,只好去工作,只好自谋生活。有了两个人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就开始计较,就开始争吵了。人与人能否处得好,能否和谐,我们把它归根到夫妇的相处上。大家可以好好去想一想:为什么不是从父子开始,而是从夫妇开始呢?

  因为夫妇关系处不好,其他关系都很难处好。一家人彼此之间大都有血缘关系,不是父子、父女,就是母子、母女,要不就是兄弟姐妹,但是睡在自己身边的,却是唯一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配偶。说起来有血缘关系的应该比较放心才对,但是我们专挑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住在一起,你说妙不妙?这就告诉我们,你如果能跟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相处好的话,整个家就齐了。

  这些道理我们慢慢都会把它分析出来。一切一切,都是太极,所以我们下面就要谈一谈:何为太极。

TOP

第14节:第三集 何为太极(1)


  第三集 何为太极

  据现代科学考证,地球是在宇宙大爆炸时诞生的。而七千多年前的伏羲,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一画开天,代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一个整体中生发出来的。

  太极图是后人根据伏羲的阴阳八卦画出来的,也被称为阴阳图。那么太极这个词,是从何而来的呢?曾教授告诉我们,太极是孔子提出来的,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宇宙万物万象共同的基因。那么,伏羲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他又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个秘密记录下来?而太极的概念,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太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是孔子说出来的。在孔子以前,没有人讲过什么是太极。因为孔子主张什么事情都要正名,要先把名定好,名正才能言顺,名不正就言不顺。孔子定名是很谨慎的,不会自己爱怎么讲就怎么讲,过两天又改一个。我们看到,自从孔子把它定名为太极以后,两千五百多年来没有一个人改动它,就表示这个名字的的确确起得好。

  什么叫太极?“太”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一部分是“大”,一部分是“丶”。“大”字不必说,那一点就代表“小”。所以太极告诉我们,大极了,而且又小极了。“其大无外”,大到没有外面,够大了吧?“其小无内”,小到找不到里面,够小了吧?孔子非常了解伏羲,他说世界上有件东西大到没有外面,小到没有里面,那叫什么呢?最后他就想到叫太极。这个名字起得好!

  我们家里面有一个人,大的时候非常大,小的时候非常小,这个人就叫太太。你说太太大不大?有时候她比谁都大,可是有时候又比谁都小。所以当人家太太就要知道,该大的时候才大,该小的时候就要小。看到公公婆婆的时候,她最小;关起门来只有丈夫的时候,她最大——这才是会做媳妇的人。该大不大,该小不小,大小搞得一塌糊涂,这个媳妇就不称职。

  凡是有“太”的词都有类似的意思。太上皇大不大?答案还是很难讲。皇帝敬重他,他就大;皇帝不甩他,他就小,谁都不会理他。太上皇有没有威严,讲话算不算数,完全取决于皇帝。太监也一样,你说太监是大还是小?李连英这个太监,除了慈禧有谁比他还大?但是有的太监却一辈子都是让人吆喝东吆喝西的。所以,以后碰到“太”这个字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可大可小。

  用现代话来讲,太极就是宇宙一切一切共同生存的平台。这个大平台里面有两个部分,一个叫做阳的平台,一个叫做阴的平台。但是如果把阳跟阴分开,就变成两个平台了,那就合不起来了。所以阴阳一定要互动,有时候阴到阳这边来,有时候阳到阴那边去。只有变动才有生命,变动不居,才会生生不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