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旅游志 | 旅游开发 | 市场开发 | 海外客源市场

第二篇 旅游开发  
第二章 市场开发

第二节 海外旅游客源市场


  日、韩旅游客源市场 1898年9月德国宣布青岛为自由港后,便有日本人进入青岛。1902年,有79名日本侨民旅居青岛,日本大阪Schosen轮船公司的客轮,每三周定期航行于神户—青岛—芝罘(烟台)—牛庄—神户航线。1905年,日侨增至207人,占外侨比重为14.4%。德国汉堡—美洲航运公司租船开辟青岛—神户航线,青岛—日本航线航次增多。1906年夏,包括日本医生在内的大批外国医生来青实地考察了青岛游泳条件、度假卫生状况后,来青度假避暑旅游的日本游客不断增加。德占后期,由于日本Gov伺机侵占青岛蓄谋已久,日本往来青岛和侨居青岛的人数更加增多,介绍青岛的书籍在日本颇为流传。1913年,旅居青岛的日侨达316人,为16个旅居青岛外侨中仅次于德侨的第二大外侨。每年来青岛进行商旅、观光、度假、避暑的游客达1000余人次。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日本来青人数及旅居青岛侨民剧增。1914年底,日侨增至4000余人,1915年为1万余人,并有大量日本游客来青。鉴于日本来青的游客不断增多,日本在青设立了青岛海友会(后更名为青岛海事协会),负责接待日本来青岛的学生、旅行团队和军人等的休息、宿泊、交通和娱乐等。1916年,日本海上航线入青旅客达1万人次。1920年,青岛—日本海上航线客流量达到34168人次。1921年为24551人次。是年,汇泉海水浴场接待避暑海浴的日本泳客2735人。
  1922年中国Gov收回青岛主权后,来青的日本游客及旅居青岛的日本侨民虽有所减少,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25年旅居青岛日本侨民为8164人,1928年为12969人,1933年为10351人,1935年为11014人,1936年为15023人,始终位居20个主要旅居青岛的外侨首位。每年来青的日本游客有数千人次。青岛—日本海上客运航线客流量自1924年以后基本保持在每年1.5万人次左右(含出口人次),日本是青岛主要旅游客源国之一。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来青旅游的外国游客主要为在华的日本侵略军和日本商人以及其家属等。1938年旅居青岛日侨为25423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旅居青岛的日侨迅速减少,1946年仅有620余人,来青的日本游客已寥寥无几。
  1973年青岛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对外开放后,日本游客来青岛观光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1979年10月青岛市与日本下关市结为友好城市,双方交往频繁。1980年,日本下关西日本商船株式会社开辟下关—青岛海上不定期航线,方便了日本游客来青观光旅游和经商。日本“理想之国”号旅游船首航青岛便满载600多名日本游客。1983年,来青的日本游客在来青海外游客排名中,仅次于港澳台游客列第二位,列来青的外国游客榜首。1984年,青岛实行进一步对外开放,建设力度和吸引外资力度加大,来青进行商务及其他活动的日本游客明显增加,达到6769人次。1985年8369人次,占来青海外游客(不含海员,下同)总量的29.3%,占来青旅游的外国人(不含海员,下同)总量的43.6%。1988年来青的日本游客数量有所下降,为?8807人次,比上年下降5.2%,占来青海外游客比重为18.9%,低于港澳台游客25.9个百分点;占来青外国游客比重为35.0%,仍居首位。1989年受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影响,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外客源市场普遍出现回落,日本旅青客源市场下降至7594人次,比上年下降13.8%,占外国游客总量的18.0%,仅次于港澳台客源市场;占外国游客的39.2%,仍居第一。1990年日本游客超过1万人次,为10026人次,增长32%,占海外游客18.0%,低于港澳台游客35.8个百分点;占外国游客的40.1%,居首位。1992年,日本游客增至17479人次,占海外游客的19.5%,低于港澳台游客30.7个百分点,居第二位;占外国游客的40.1%,居第一位。1993年,日本游客达到21569人次,占海外游客的16.3%,低于港澳台25.3个百分点,居第二位;占外国游客的28.4%,仍居第一位。从客源层看,来青日本游客的主体主要是文化观光、专项旅游(书法考察等)、故地重游、商务旅游者。
  韩国旅游客源市场的逐步形成亦有历史因素。1907年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就有朝鲜侨民在青居住。1916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朝鲜人通过海上航线进入青岛者高达11759人次,1919年经海上航线通过青岛进入中国大陆的朝鲜移民达8852人次。1924年前后,青岛—朝鲜海上航线客流量保持在1万人次左右(含出口人次)。1925年,朝鲜旅居青岛侨民为13人,1928年为94人,1932年为478人,1935年为672人,1936年为1336人。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前后,朝侨几乎全部撤离,1946年为42人。
  80年代末期韩国游客来青逐渐呈现规模。1989年为1289人次,占来青海外游客总量的3.1%,次于港澳台、日本、美国、德国,居来青海外游客的第五位,占来青外国游客总量的6.7%,居第四位。1990年来青游客为1999人次,比上年增长55.1%,占来青海外游客的3.6%,列港澳台、日本、美国之后,超过德国,升至第四位;占外国游客比重为8.0%,列第三位。1991年,韩国游客猛增至4009人次,增长1倍多。占来青海外游客的6.1%,占外国游客的比重升至13.1%,但仍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三位。1992年,来青韩国游客又实现较大增长,为7014人次,增长75%。占外国游客的7.8%,占外国游客的16.1%,位次没有发生变化,但距美国仅差293人次,所占比重有明显增长。1993年,韩国来青游客首次超过美国,为11145人次,仅次于港澳台和日本,比上年增长58.9%。占来青海外游客比重达到8.4%,占外国游客比重为14.7%,居来青海外游客的第三位和外国游客的第二位,成为青岛的第三大客源市场。韩国旅青客源市场一开始就涌入了大量的商务旅游者,其后观光特别是乘游船观光旅游者也增加迅速。
  港澳台客源市场 50~60年代,青岛每年接待少量的港澳同胞和华侨。1973年青岛市实行对外开放后,来青的海外游客主要是归国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1984年青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后,来青的港澳台同胞呈现较快的增长。1985年来青港澳台游客为8927人次,占来青海外游客总量的31.1%;列来青海外游客榜首,为青岛的第一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1986年为9563人次,较上年增长7.1%,占来青海外游客的32.9%。1987年为11990人次,增长25.4%,占来青海外游客的32.2%,仍为来青的第一国际旅游客源市场。1988年,来青港澳台游客增至21916人次,较上年增长82.8%,占海外游客比重升至46.6%。1989年在来青海外游客总量因政治因素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为23360人次,增长6.6%,占海外游客的53.8%。1990年来青30881人次,增长24.4%,占海外游客的55.9%。1991年为34075人次,增长10.3%,占海外游客的总量下降1个百分点,为54.9%。1992年增至45219人次,增长32.7%,占海外游客总量又有所下降,为52.9%。1993年旅青港澳台游客达到54853人次,增长21.3%,在旅青外国游客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占旅青海外游客总量的比重又下降11.3个百分点,为41.6%,但始终保持着1984年以来的第一大国际客源市场的地位。
  欧美旅游客源市场 德国侵占青岛前,便有德、美等西方传教士及商人等在现青岛地域游历。德国侵占青岛后,欧美商人(主要是德国人)随即进入青岛。1898年9月德国宣布青岛为自由港,西方各国往来青岛人数逐年增多。1901年3月,德亨宝船行始开青岛赴北德航线,使欧美旅客出入青岛更加便利。1902年夏季,一些在华的欧美人士从上海、天津等港口来青岛旅游,主要是海浴避暑度假,在青岛停留数周,是青岛首次接待的有规模的纯粹的旅游者。除驻军外,当年旅居青岛的欧美人有688名。1903年更多的欧美游客来青海浴避暑度假,来青的欧美商人及其他人员也不断增加。通过海上航线进出青岛的外国人客流量为1558人次,主要是欧美人。居住青岛的欧美人增加至962人。1904年,青岛欧美籍居民为1057人。乘船来青的外国人客流量达到2762人次。1905年青岛欧籍居民为1225人。夏季来青避暑海浴游客十分活跃,主体仍然是德国人。1906年,英国人从远东各地纷纷来青度夏。在汇泉海水浴场海浴的游客以德、英、美、奥地利等欧美人居多。美国教会在伊尔梯斯海湾畔(今太平角一带)为美国传教士设立了一所疗养院,专门接待山东各地的美国传教士和家属。是年欧美籍旅居青岛侨民为1484人。1907年,为数颇多的侨居亚洲各地的欧美游客来青,仅6~9月市区各大旅馆、客店就接纳了425名外国人(不含德国人),其中英国人180人、美国人54人。1907年欧美侨民为1621人。1908年夏,来青度假游客继续增长,主要是德国人,其次是英国人(约200人)、美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多数来自上海、芝罘、天津等附近中国口岸,也有一些来自神户、东京、香港、海参崴等东亚口岸。6~9月,在青岛市区较大旅馆居住的外国人为575人(不含德国人),还有许多游客居住私人家中。1909年夏,青岛市区各大旅馆接待外国游客537人(不含德国人),来青的外国游客除德国人外,依然是以英、美游客居多,其次是法国人和俄国人。在胶济铁路与津浦线相贯通、许多欧美游客不走经苏伊士海路而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情况下,海上客运航线来青的外国旅客仍显著增加。1911年为9205人次,1912年逾万人次。至1914年青岛德日战争爆发前,来青的外国游客始终是以欧美游客为主体。1914年欧美海上客运航线中断,欧美侨民全部撤离,欧美旅游客源市场衰竭。
  1922年中国Gov收回青岛主权后,欧美游客及侨民又逐渐增多,但次于日本游客。1925年旅居青岛的12个国家的侨民中,数量以日侨(8164人)最多,其后依次是俄(256人)、德(173人)、美(103人)、英(69人)等。除日侨和朝侨外,其余10国全部为欧美籍侨民。30年代初至抗战前夕,青岛旅游处于一个相对繁荣期,由于商贸的发达、交通的便利、气候环境宜人,来青外国游客猛增,其中欧美游客颇多,尤其是西方的绅士商贾、船员、海军一时充满街头。为解决大批来青的舰船人员登陆问题,当局专门建造了海军栈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客源市场出现第二次衰竭。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有少量的欧美游客来青度假避暑观光。
  建国初期,由于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等原因,来青的欧美游客极少。青岛接待的欧美游客主要是阿尔巴尔亚等欧洲初级阶段国家以及法国、瑞典、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家的共产主义组织的友好访问者。70年代,来青的欧洲友好访问者进一步增多。70年代末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以美国、德国为主的旅青欧美客源市场逐渐形成。1985年青岛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为:一级市场:港澳台、日本、美国、德国;二级市场:加拿大、法国、英国等;三级市场:意大利、澳大利亚等。美国的一级市场地位一直保持到1992年,1993年由于韩国客源市场的迅速崛起,成为一级市场,美国、德国下降为二级市场。其他欧美客源国多数基本稳定在二级市场的位置上。德国作为远程市场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级市场地位,主要是历史上与青岛有一定的渊源。德游客客源主体为故地重游者、文化建筑观光考察者,伴有一定数量的商务游客。美国客源主体主要为商务、文化观光及专项旅游等。其他欧美游客多以观光、专项旅游为主,与20世纪初德占时期及30年代欧美游客以避暑度假为主的旅游目的大相径庭。


第二篇 旅游开发  
第二章 市场开发
第二节 海外旅游客源市场

青岛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情况表
1.jpg

TOP

第二篇 旅游开发  
第二章 市场开发
第二节 海外旅游客源市场

青岛市海外游客主要客源地人数情况表
1.jpg

TOP

第二篇 旅游开发  
第二章 市场开发
第二节 海外旅游客源市场

青岛市海外游客主要客源地人数情况表
1.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