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25
- 名望
- 4 点
- 铜币
- 85 枚
- 优惠券
- 0 张
|
【灵异怪谈】《鬼江湖》 作者:未归鸢 连载至49公主
【灵异怪谈】《鬼江湖》 作者:未归鸢 连载至49公主
第一卷 鬼门开
楔子
话说当日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原来自上古大神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创世造人以来,天地隔绝,人鬼殊途,神界,人间,妖鬼之域互不相通,皆自太平无事。此时却因神界的水神共工与女娲争帝,女娲派火神祝融与他大战一场,共工战败后,一怒之下撞坏了擎天之柱不周山,酿成这开天辟地以来人世间第一场大浩劫。
一时间天塌地陷,江翻海倒之中,人类死伤惨重。且此时天柱既坏,天地之路已通,人神渐渐混杂,妖鬼又复交缠,数万年来建立起的天地秩序,重又归于混乱。妖鬼横行人世,猛怪食人,凶魔作乱,使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这时又亏得那大神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救民生,重建天地秩序。
然而,苍天虽补,四极虽立,却已不复初时的完整无缺。天倾向西北,地陷于东南,留下了许多神鬼妖魔往来天地之间的通道,使得他们仍然不时兴风作浪。尤其是水神共工传下的龙族与火神祝融传下的凤族,世代为仇,水火不容,更是杀伐不断。大好人间,由此平白地成了神魔妖鬼混战的战场,苦不堪言。
却说五界之中,神灵至阳,妖鬼至阴,皆是禀天地至阳至阴的精纯之气而生,都有通天彻地的异能。惟独人类,乃是大神女娲以泥土和水制成的阴阳调和之物,气息最是浑浊不堪,不经锻炼,难有成就,实与尘埃无异。此时天地混乱,人类最弱,只有在神魔妖鬼的连年争战之中,苦苦挣扎求存。
到后来人皇出世,深恨人间在神魔妖鬼的争斗中生灵涂炭,满目疮痍,乃求取火种,创制文字,自强自立,率领人民大破魔神蚩尤,最后与神魔订立盟约,命重黎绝地天通,断绝一切上天入地的通道。随后神入天界,鬼下九幽,人类则得以继续生息繁衍于神州浩土,敬畏鬼神,勤劳生活。
如是数千年来,神鬼妖魔与人间互不相犯,再次相互隔绝。神鬼之说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世间第一次大浩劫,终于渐渐成为古老的传说。
却说天地生物,本无所私,阴阳调和,各有其道。因此神魔妖鬼之于人类,虽则有害,亦必有益。人皇自然知道人间不可失去与天地万物诸神妖魔的联系,因而在绝地天通之时,便传下了巫、医、仙、卜、鬼、乐、术数,直至武功、书画之术以通鬼神,使人类有所敬畏,不敢兴奸作恶。在人间秩序混乱至极点之时,甚至可以招致鬼神重返人间,以“大浩劫”的方式,对人类重新锻炼,重建天地间的秩序。
人皇在万民之中,经过了极为严格审慎的选择,将这些异术一一传下便遁世而去。但却没有料到,时日一久,一代代的传人们各私其术,越往下传,掌握术法中心奥秘的人物越少,许多异术终于渐渐失传。
最先是巫术在战国时期失传,后来仙术在秦代失传,星象术数之学也在三国时期失传,再后来,乐术也在魏晋之际失传……到清代时候,只有医术、鬼术、卜算之术直至武功书画之术尚未完全失传,但许多也只留下了一鳞半爪,难以沟通天地,招致鬼神。
因为人皇传下的正教中人各私其术,人世间跟鬼神妖魔不能保持有效的沟通,使得人心无所敬畏,长此以往,也就渐渐地奸盗日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正教既不能发扬光大,就有人暗地里供奉邪神,求财祈福,甚而修习旁门左道之术。自此人世间正教日益衰微,邪教却日益光大,到明清之际,正教之衰微与邪教之昌盛,皆已达到极点。
却说神界之中的龙凤两族,因为杀劫太重,绝地天通之时上不得天界,龙神东王公遂居于东海地陷之处,凤神西王母便居于昆仑天倾之所。数千年来,依然延续着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的仇恨,杀伐争战从未停止。
而人皇遁世之时,龙神见有机可乘,便窃取人世,以“皇帝”之名,执掌人界,终于完成先祖共工的争帝之愿。俗谓天子,皆是龙神托胎而生,故称“真龙天子”。虽然这“人帝”之位比不得共工当年所争的“天帝”之位,但总是手掌天下万民的生杀大权,且天地通路既已为人皇所绝,龙族在人间更无所忌,端的是为所欲为。
龙神执掌人界,最怕的便是天地再度沟通,鬼神重返人间,因此便千方百计对付人皇传下的十大正教。可尽灭的,如巫教、仙教、鬼教、卜教,便尽力灭之;不可尽灭的,如医教、乐教,武功书画之教,便设法瓦解分散之,夺其通神之术。
十大正教渐渐衰微,许多沟通天地的异术终于失传,虽说主要是人类私心所致,龙族从中分化瓦解,也不能不说起了极大的作用。
这时整个人间,能与龙族一争雄长的,只有凤族。因此绝地天通之前,龙凤两族翻天覆地的战争,自人皇遁世之后,又复转入人世。龙族既然窃取帝位,凤族便将天下邪教一一收入彀中,作为颠覆龙族天下的本钱。
如是数千年来,龙族在朝,凤族在野,颠颠倒倒,反反复复,一幕幕兴衰存亡的闹剧,轮番上演。只是人皇传下的正教既衰,人心贪利忘义,反为龙凤两个神族所用。整个人间,竟成为龙凤两族争雄的战场。
到清代时候,民间所谓罗祖教、红阳教、白莲教、八卦教、闻香教、先天教、圣贤教、黄天教、青莲教、青阳教、大乘教、灯花教、天理教、圆顿教、收元教等等诸多教门,多已不再侍奉正邪诸神,而奉凤族神祗“无生老母”为神,一次次揭竿而起,极大撼动了龙族统治。
其中却有一个小小教门,唤作清水教,以恢复正教,造福苍生,沟通天地鬼神,重建天地间秩序为己任,在传说中写下了浓墨重彩、慷慨激昂的一笔。
01虫戏
大清乾隆五十一年,岁在丙午,七月望日,辰时初刻。
浙江杭州府清波门内的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朱雀大街斜斜地纵贯南北,连接着杭州城南的清波门和城北的艮山门。街道以西直到西子湖边,被满洲人用高墙圈起一块周约九里的禁地,称为“旗营”,驻扎着数千兵勇,乃是顺治五年朝廷为了镇压江南王气而筑起的“城中之城”,水旱八门按先天八卦排列,城下更以奇宝奇术镇之,围住了半个西湖。传说此城筑成之后,可保江南两百年间太平无事。
街右清波门内外,向称“河坊”,是旗营之外的普通百姓唯一能与西湖接近的地方,是以由此处直到吴山山麓,自然而然成了杭州府最繁华的一处,商铺林立,百业兴旺。逢年过节之时,更是人山人海。
河坊之中,聚集着十数家古玩店铺。正所谓“盛世藏古董”,江南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因此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士子商贾,乐于此道者甚多。此时杭州府乃至整个江南地区字号最响亮的“奇古斋”、“宝汉堂”等几家百年老店,都在其中。
而今单说三才巷里的小店“阅汉堂”。“阅汉堂”也是老店,但因家传下来的古怪规矩,不做来路不明的生意,因此一直传到第三代掌柜苏子山手里,也未能做大。
苏子山有一子一女。儿子苏薄天生聪明,正可发扬祖业,但只因少年时偶有所遇,此后便苦求仙鬼之道,多年来四处寻师访友,也只学得些皮毛小术,却丝毫不肯放松,一心要做费长房一般人物。
女儿苏娇,自幼便是苏子山夫妇的掌上明珠,人也生得俊俏,只是脾气古怪难测,更仗着父兄宠爱,四处惹祸,也早已远近闻名,因此眼见到了及笈之年,仍无人敢来提亲。杭州城里流传着一句话道是:千学万学,莫学苏薄;千挑万挑,莫挑苏娇!
苏子山自觉生子不肖,生女无望,只恨自己命运不济,于生意上也愈加疏懒起来。
依照惯例,每年逢着中元节和盂兰盆节的正日子,所有的古玩店、书画铺都会撤下杂货,专卖神佛的画像塑像之类,倒也不图赚钱,只为方便百姓请神而已。
此地风俗,每到七月十五这天,即使僻处乡下,也会专为请神进到城里来,讲究些的还要斋戒沐浴熏香。于是信佛的请观音,信道的请老君,信鬼的请钟进士;也有众神皆请的——不过图个吉利,大抵觉得神仙越多越平安,并没想到这许多神仙无端聚在一处,也会生事。
此时正是辰时初刻,日影渐高。街上各色人等挨肩擦背,越聚越多,各色店铺也早就铺门大开,迎接四方宾客。若在往年,阅汉堂也一样会老早地张罗着开门迎客,但今年却是有心无力。老掌柜身体不适,少掌柜出门三个月至今未归。店里本来倒是有两名学徒兼伙计,可是大伙计长升不久前请辞,只剩下小伙计阿祥照料门面。
阿祥虽然生的机灵,人也勤快,但毕竟只有十二岁,应付寻常生意还绰绰有余,像今天这样的大场面,无论如何也照看不下来。
不过阿祥还是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先净了手,在后堂给供奉着的佛道诸神们上了香,磕了头,又到后院给老掌柜请安。老掌柜吩咐,今天人手不够,忙不过来,就不必开门了,歇业一天。还给了他几个铜钱,放他一天假,让他自己出去逛逛。阿祥心里高兴,谢了掌柜的赏,就往大街上飞快跑去。
来到街口,看着人山人海的大街,阿祥不由又站住脚,想,去哪里玩儿呢?回家里看看老爹老娘?要走大半天的山路,怕赶不回来,小姐还吩咐夜里陪她去看河灯,装鬼吓唬人呢;不如去看看师哥长升?听说他自己在五福巷里开了一家店子;又琢磨着,自己难得有一整天不受人管,还是自己去个好玩的地方是正经。想着,脚步已经挪动,跟着人群流动的方向往前走去。
转眼间来到城外西湖边上。西湖边上人群更是拥挤,人声也嘈杂,叫卖声呼喊声不绝于耳,真是热闹。阿祥眼尖,一眼看到远处集贤亭前围着许多人,又有锣声隐隐传来,知道有热闹可看,便矮了身子钻过去。
在人群前面一伸头,阿祥眼前不由一亮:只见人群中央的空地上画着一个大圆圈,周围画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圆圈中间,一大群螳螂正在随着锣声拼命厮杀。这些螳螂身材比普通螳螂略大,分成红绿两色,各举大刀,红的砍绿的,绿的砍红的,抱在一起更是又撕又咬,分明是性命相博,惨烈之状,竟与人类战争无异,极是惊人。战场两头还分别列着红绿两队螳螂,中间战死一个,相应的队伍里就再奔出一个投入战斗。队伍之严谨,规矩之整肃,简直匪夷所思。
阿祥看得出神,见那圈子里一有螳螂被砍死咬死,头上就冒出细细一缕若有若无的轻烟,极快地钻到人群里,消失不见。他心里面暗暗纳罕,便去问旁边的人。那人伸长了脖子正看得起劲,却并没见什么烟,不由嫌他多事,便不睬他。
阿祥自觉没趣,便琢磨着如何趁人不备捉上一只,看看到底有何蹊跷。
圈子里的螳螂也不知斗了多久,死伤越来越多,地上已是伏尸累累。围观的人屏息凝神,啧啧称奇之际,也多有人露出不忍之色。此时红色的螳螂略占上风,阿祥数了数,战场上活着的各有十只,死了的断头断腿无法数清,但后面的队伍里,红色螳螂还有三十二只,绿色的却只有三十只了。
锣声忽停。战场上的螳螂极守规矩,也很快停止厮杀,各自归队。中间的空地上只剩下红红绿绿的螳螂尸首,一地狼藉。
阿祥看到螳螂们这么听话,心里更加痒痒,越想捉一只看看。只是苦于不得其便。
此时敲锣的青衣老道从身后车上取出两个粗大的竹筒平放在地上,螳螂们又自然地分成两队钻进竹筒里去。随后,那老道士一声呼哨,不知从哪里飞来几只雀鸟,片刻工夫已把地上的死螳螂吃光。
青衣老道向人群拱拱手,操着一口京腔道:“今儿贫道无尘初来贵地,先给大伙儿演了几场小戏。不为名利钱财,只图结个善缘。这蚂蚁斗,蜘蛛斗,螳螂斗,不过是些小把戏,不足挂齿。贫道还有驭鬼为戏之术,更是精彩。今儿乃是中元节,夜半时分鬼门大开,贫道就在孤山之上驭鬼演戏,到时还请大伙儿多多捧场!”
阿祥一听鬼能演戏,立刻兴致大佳。他倒是常常听人说鬼谈怪的,少掌柜苏薄就自称捉过许多鬼怪。可要说到真见,阿祥长这么大,却也只见过扮鬼的而已。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冷不防天上忽然有一团卷着怪风的火影径往人群扑下。因为来得突然,众人还未觉察,只阿祥眼尖,一眼看到那团火影里面裹着一直大鸟,金冠红腹,疾似流星,直朝着无尘道士的头上攫去。
但那无尘道士像是早有所觉,并不见如何惊慌,待到大鸟将及头顶,他手上已经多了一把短剑。大鸟来势不缓,利爪如钩,可是一抓之下,却正抓在短剑剑尖上。只听得“铿锵”一声金铁交鸣,大鸟迅即飞起,无尘道士却趔趄几步,笑道:“你这畜生,倒是力大!”
话犹未了,那大鸟又已凌空扑下。此时围观众人都已惊觉,纷纷抱头,四散逃开。阿祥少年心性,好奇心起,心里又惦记着捉螳螂玩儿,也不畏惧,趁乱钻到无尘道士的大车底下,探出头来偷偷地看。
这一次,那大鸟却学了个乖,不再直扑下来,而是绕着无尘道士上下飞转,并不进攻。渐渐地,那大鸟越飞越快,带起一圈圈火影,随着双翅扇动,“哔哔剥剥”暴响不停。火光连闪,仿佛把无尘道士裹在一大团烈火之中。阿祥躲在车底,只觉得一阵阵热风扑面。盛夏天气本就炎热,如此一来,更让人无法忍受。拉车的一匹大青马,此时早已不知去向,车上不知还有些什么物事,也开始一阵阵地乱叫乱咬聒噪不安。
无尘见那大鸟二次来攻,怒道:“我等皆是为教主出力,又何必苦苦相逼?况且眼见大变在即,又岂能只顾私人仇怨!”
只是眼见那大鸟攻势不缓,无尘乃轻叹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也罢,你这孽畜既已千里迢迢追我至此,看来我与师妹之间怨仇之深,已不可解,再躲也是无益,不如今日我就借这西湖水灵,与你作个了断罢!”又道:“师妹啊师妹,为兄实非得以,莫怪无尘手辣!”
[ 此贴被风易轩在2009-01-20 11:55重新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