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88
- 名望
- 7 点
- 铜币
- 18 枚
- 优惠券
- 0 张
|
我必须强调是这部电影,因为我所指的绝不是建国本身,而且这部电影并不代表建国。
在去看《建国大业》之前,很不幸我看了两遍99年拍的《肝胆相照》。两部电影内容一致,时间跨度一致,中心思想一致,都讲的是人民政协建立的过程。《肝胆相照》让人记住了周恩来和人民政协,《建国大业》只让人记住了众多外籍明星。所以它是一个悲剧。
整部《建国大业》没有节奏,没有重点,剪切生硬,各历史事件的拍摄编排完全是根据凑演员的需要而来的,比如为了给章子怡、冯巩和赵薇的戏份,国旗国歌的确立这么一件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就在这种不痛不痒的氛围中过去了。
至于所谓的大片,《建国大业》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三大战役的镜头多用的是资料,胶片都浪费在室内戏和明星脸上了。
如果说抗战胜利是建国大业的开始,那么其中至少有三条线必须同时推进的,首先是战后的国民govern-ment内部分裂过程;然后是毛泽东从一个军事家向一个政治家转变的过程;最后是有影响力的民主人士的思想演变过程。
这三条线我在《肝胆相照》里都看到了,但在建国大业里只看到了第一条。
难道所有的民主人士在不够了解共产主义和苏联国情的状况下就这么容易拥护CPC么?在《建国大业》里,张澜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站到了毛泽东的一边,这种权谋的逻辑完全不能支撑建国这样一个高尚的理想;而在《肝胆相照》里,来自各地的民主人士被周恩来带到东北解放区参观,了解了公有制的经济环境,了解了CPC的民主认识,最后做出了历史的选择,而且有反对者,对于反对意见,周恩来也通过沟通和说服的方式赢得了信任,最后组建出一个有着共同理想和协作意识的政治协商坚实基础。
转载http://movie.renren.com/movie/502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