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桥梁计划PK中式教育,究竟哪个更适合孩子成长

  我出生在中国,父母很喜欢批评教育的方式来教育我,考90分的时候,他们说看看那十分丢到哪去了?看到家里凌乱不堪,永远都是用咆哮这种方式,让我蜷缩在角落里,我一直觉得父母很狠,搞得我天生都自卑,没来都不敢去跟别人比,自己都是在角落的份。中学的老师们也是更看重学习成绩,我真的不喜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让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直到我通过桥梁计划的先飞直录,进了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让我的思想发生了剧烈变化。

  玛丽丝老师这样评价我,Pink对语言敏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掌握别的同学一个月才能记住的单词。她人也很好,总是耐心地帮助同一小组中落后的、新来的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因而他们特别愿意和她在同一小组。毫无疑问,Pink聪明、专心、勤奋,而且特别有组织纪律性。”

  听了这些话,我的尾巴就要监制要翘到天上去了,短短的几个月,我居然变得越来越自信,以前内向的性格也慢慢改变了,在社团里主动约朋友玩,每当爸爸问我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有什么区别时,我都会说:“美国老师非常亲切、友好。考完试他们进行评论;而在中国,我们只是拿到分数。在中国我们需要死记硬背,而在美国你不得不学习思考,学会表达思想。”

  我想说,是不同的评价标准使然!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当然是后者,这早已被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证明———仅仅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应当反省、深思的吗?
楼主还发表过以下帖子,有您感兴趣的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