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711
- 名望
- 50 点
- 铜币
- 2051 枚
- 优惠券
- 8 张

|

“青岛地区以前是什么样子,为啥有这么古老的动物化石?”本报4月16日报道了即墨市的刘先生发现纳玛象化石一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4月1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地区已出土象牙、鹿角、恐龙和鸟类等化石。专家分析,一万年前,青岛地区属亚热带气候,遍布沼泽和密林,当时,青岛地区是大型动物的天堂。 中生代动物化石频现
17日上午,记者来到即墨市博物馆,只见展厅里陈列着两只断成好几截的鹿角化石,一旁的注释上显示,这些鹿角化石于1984年出土于南泉镇。
和鹿角化石一样,一旁的两只象牙也已经断成了几截,象牙最粗的部分直径有10余厘米。即墨市博物馆陈海波副馆长介绍说,这两只象牙是1978年在大沽河畔的移风店镇发现的,当时象牙还没有断裂,足有2.5米长。陈副馆长介绍说,这些动物都生活在中生代,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其中两块1976年出土的鱼化石距今已1亿年。
多次发现恐龙大型鸟
记者又来到莱西市博物馆,该馆的陈列室里陈列着一只恐龙蛋。馆员张先生告诉记者,这只恐龙蛋是上世纪70年代在辖区夏格庄镇发现的。该馆柳香奎馆长介绍说,2004年,莱西开发区门家疃村的门先生在村外的大坑里,还曾发现过一些巨型动物的骨头。经专家鉴定,那些骨头就是恐龙的脊椎骨化石(本报曾报道)。无独有偶,1972年,即墨市华山镇在挖河道时,曾挖出一截恐龙化石,该河因此被命名为龙化河,该河段所属的村庄改名为龙河庄村。
柳香奎馆长还向记者展示了几块鸟骨化石,其中一块于1981年2月在河头店镇出土的化石,比现在鸡的腿骨还要粗还几倍。柳馆长介绍说,尽管现在还不知道这是只什么鸟,但它的个头肯定很大。在毗邻莱西市区的梅花山上,也有几块鸟类化石和鱼类化石出土。
曾是大型动物的天堂
陈海波副馆长和柳香奎馆长表示,青岛地区在很久前属于“老即墨”,莱西又是青岛母亲河大沽河的主要流经地。因此,即墨和莱西远古时代的情况,以及气候、地质演变过程,基本能代表青岛地区的情况。经过对出土的动物化石分析和研究,基本能刻画展现出青岛的“前生”是什么样子。
他们说,经过多代专家的研究发现,中生代(距今2.5亿年~6500万年)的世界气候总体处于温暖状态,通常只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差异。根据对发现的动物化石在石化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状态的研究,他们分析,一万年前,青岛地区还是亚热带气候,到处都是密林和沼泽、湖泊。当时,青岛地区是大型动物的天堂,随着气候和地质的演变,及种群的进化,才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 记者 焦恭森
■小资料
中生代
中生代属于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延续时间大约1.6亿年,从距今2.5亿年到6500万年前结束。
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
中生代末发生著名的生物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灭。有人认为生物绝灭事件与地外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但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