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4166
- 名望
- 3110 点
- 铜币
- 40586 枚
- 优惠券
- 124 张


|
什么是面部识别系统
面部识别系统(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作为生物识别的一个分支,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它的主要原理是,在连续的录像或者合照中分离出个人脸部的图片,并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照片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决定如何处理。面部识别具有自然性和不易被察觉的优势,对于人流监控和犯罪嫌疑人鉴别等安全工作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面部识别系统要在连续的录像或者合照中分离出个人脸部的图片
但是这种面部识别的难度远远大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方式。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脸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不算太大。人面部结构大都类似,甚至脸部器官的结构外形等等都很相似。第二则是因为人脸的外形很不稳定。人可以通过脸部的变化产生很多表情,而在不同观察角度,人脸的视觉图像相差也很大。而且,面部识别还受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影响,口罩、眼镜、头发和胡须等遮盖物也会影响面部的外形,因此区分不同个体变得异常困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面部识别一直以二维图像对比判断为主。这就像是拿两 张并不清晰的照片进行对比一样,人的脸部由于年龄、姿态、表情、光照等因素而具有“一人千面”的特点,识别的准确度将会受到很大限制。近十年来,科学家和企业开始考虑以面部抽象出的三维模型作为面部识别的基础。在这种面部识别系统中,先通过摄像头获取人像面部的最重要的三维特征,例如人脸的突起部位,眉骨、双眼、鼻和嘴等在五官轮廓中的距离、位置、角度和大小,然后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再与模板库中的人像进行比对和确认。这种方式准确率会高得多,但是相应的计算工作量就会变得很大,因此数据获取、数据存储等方面将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过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迅速上升和存储设备成本的飞速下降,这些问题相信将会很快得到解决。
面部识别系统保障奥运会安全
早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主办方就曾经使用过类似面部识别功能的设备。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并不能实现快速准确地进行目标识别,因此仅仅是当作一种备用式的安全监控手段。但是在北京奥运会上,随着技术的进步,面部识别系统将会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了。
在奥运会场馆中,已经实现了全方位无缝式摄像头监控。在所有奥运会场馆的入口处,监控摄像头都与面部识别系统相连,以每秒钟五十万张的速度将通过入口的游客与数据库中的资料照片进行对比,从而及早确定安全隐患。一些重点场馆的所有监控摄像头都和面部识别系统连接在一起,当一旦出现特殊状况时,安全保障人员将可以迅速定位任何人所处位置。在奥运村,运动员宿舍将全面采用基于面部识别系统的门禁管理系统。这不仅仅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更加方便。运动员只需要站在门前,剩下的事情交给面部识别系统去做就可以了。就目前测试的情况来看,这种门禁系统的反应时间在0.01秒之内,完全能够满足奥运会的需要。
北京火车站、北京西客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出入口,面部识别系统也已经装设调试完毕并且投入使用。北京市五百家以上的大型商场将会连接面部识别系统,保证公共场合安全。这些设施构筑成多层防护网,将会协助保障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内的安全。在面部识别系统的帮助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全性与过去的奥运会相比,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