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高校排行还会有一些间接目的(连带目的),如有助于学校了解自己的形象,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调节,从而使院校办得更有特色等。但引导学生明智地选择高校是高校排行的主要目的。为此《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凸出为学生提供信息,如将"学术声誉"置于主要地位,"因为学术声誉对开放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生就业极为重要。"排行的对象是经过全美教育委员(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组成的权威性评估机构鉴定认可的、主要提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和学院。首先对高校进行分类,是美国高校排行的前提,如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1987年公布的高等学校分类法,把大学和学院分为全国性大学、全国性文理学院、地区性大学、地区性文理学院四类,然后进行评估、排行。
学术声誉:在高校评比中,没有比一所大学的声誉更令人难以捉摸,突然的转变可以提升或降低一所大学的声誉,而且往往没有规律可循。塔尔萨大学(University of Tulsa)教务长托马斯?斯特利(Thomas Staley)的比喻最确切:"一所院校的声誉有点像从海上飘到内陆的雾,你知道它在那里,但就是抓不住。"学术声誉通过对校长、教务长、招生主任进行调查而量化出结果,调查表明,声誉高的学校大部分是那些入学标准高、财源丰富、师资力量强的学校。由此可知,学术声誉一般能反映学校的实际学术水平,因此,此项权重最大,达到25%。